官场文化与潜规则





利转变为政府政策。而这里所说的社会力量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则是指作为一种来自人民利益的合力对政府权力的规范。这当中最重要的,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对决策过程的必要的参与,特别是在这些群体表达其利益要求所需要的制度化通道的构建。
  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它有没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动力机制提供和传输着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能源和能量;平衡机制维护和保持着社会各部分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触及到如何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结合起来的问题。
  一个和谐的社会,并非是不存在任何矛盾或者利益冲突的社会,但一定是重大矛盾能够得到有效化解、各种利益关系比较协调的社会。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而利益差别则是社会矛盾产生的基础。
  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层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在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城乡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收入分配不公、失业率居高不下、弱势群体权益受损等问题引发的矛盾随之突出起来。
  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越来越明显,各种矛盾必将进一步显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能否得到妥善处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发大局。
  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一个时期以来,之所以在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居民收入连年增加的情况下,社会稳定压力不断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社会分配关系失衡、机会不均等及相应的社会心理失衡。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推出改革举措时,必须统筹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必须增强大局观念和长远意识。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以其他诸多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如果不从全局出发,或只从局部出发看问题、解决问题,就可能导致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加剧社会利益矛盾。
  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必须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决策素质。
  努力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在当前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各种社会矛盾。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全面把握和妥善解决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在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中解决问题和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处理利益关系,前提是掌握利益,提供利益。而利益只能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来,只能从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而来。发展是硬道理,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按照“重大项目拉动、招商引资带动、城镇经济推动”的工作思路,着力提高改革和开放水平,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着力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新的形势面前,进一步确定新的发展眼光,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明确新的发展目标,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增强新的发展动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发展,为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要善于把握全局,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的利益。“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我们一方面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瞬息万变的情况,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注重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一是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的关系,坚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一致,局部利益服从、服务于整体利益。二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不能一概排斥个人利益,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也不能盲目扼杀集体利益,忽视不同利益群体的特殊性,搞一平二调。三是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着眼长远,着手当前,围绕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抓好当前利益,为长远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要正确处理物质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关系,克服片面追求GDP增长和急功近利的思想,防止出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此重彼轻”、“此快彼慢”的失衡状况,统筹兼顾,切实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让广大群众得到利益、得到实惠,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坚决杜绝那种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去捞取个人功名;搞小团体利益,以损害大局去笼络人心,不顾群众安危冷暖的行径。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总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让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正常途径,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工作的失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中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要谦虚谨慎。人一旦滋生了傲气,就不可能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最终会因听不进正确的意见而脱离群众、铸成大错。因此,无论是从处理好班子内部关系讲还是从处理好干群关系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二是要发扬民主。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还要有很强的民主平等、协商共事的意识,遇事和大家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三是要心胸宽广。要有一种容人、容事、容话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善于与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合作共事。“望远方觉风浪小,凌空乃见海波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点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使大家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增强处理利益关系的整体合力。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要大力倡导正确的利益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人追求利益是一种本性,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既要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获取利益的热情,又要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利益。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各方利益同步增长,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强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积极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同时,对暂时的困难予以充分理解。树立整体长远利益优先、以发展赢得利益等正确的利益观,引导群众理性看待社会利益差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顾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追求利益、维护利益、实现利益。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通过制度机制创新来推动各项工作。应当承认,我们今天许多方面的利益不协调,根源在于体制改革的滞后,利益关系还必须通过改革的深化来协调理顺。要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建立能够激励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获取机制,形成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要把探索建立健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共同的利益上来,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效的工作,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大方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在我国,当阶级矛盾退出其政治关系的主导地位后,公众的利益关系便开始凸现为社会的主导性政治关系。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越来越分化、多元化和异质化,公众的利益意识越来越自觉,组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社会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在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是正常的,但利益关系不能断裂。实践证明,执政党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能力的大小,是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关系
  所谓利益,也就是人们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的好处。在所有利益中,经济利益具有基础地位。利益问题,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第二,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建立的基础;第三,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第四,利益还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任何利益,都是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利益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它表现为纵横两个方向。纵向利益关系包括: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不同层次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群体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横向利益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同一层次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主体从不同的社会关系出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从而产生不同的共同利益。所谓共同利益,就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不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