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
菇ê托成缁岵拍苷嬲涞绞荡Α?br /> 官员每年要填写一份“廉政自律表”,“个人财产申报单”,半年一次“党员领导干部自我检查书”,纪检部门设立“官员个人廉政账户”,银行实行“个人存款实名制”等等。咋一看,对反腐大大有益。但一实践,效果却很不佳。既未损贪官一根毫毛,也未遏制住腐败蔓延之势。
还是老百姓说的好,至今没见到一个腐败分子是自律、自查、自报出来的。而大量的却是群众举报、中纪委查办、反贪局侦察,或者是腐败分子后院起火,情妇、二奶、小偷曝光,或者是同伙案发牵涉所致。何哉?因为这些自律自查只是内部作为,百姓无权过问,少了实质性的监督。哪能不成为走过场、摆设么?
从媒体上看到不少高官是“在职研究生学历”。这当然让人高兴,我们的官员都高文凭了,犹如科举时代的“进士”出身。然而,仔细一想,那些七品以上的官员大都处在日理万机的职位上,一处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社会、外事……上司要开会汇报,下层需视察调研。主要领导无不高度集权,财政一支笔,人事一支笔。凡大事都要一把手说了算。此情此景,非神非仙,焉有时间静下心来做学问,考取高等文凭?
不是我恶意猜想,耳闻目睹官员的文凭秀实在太多。我们这里就有一批官员读在职研究生,可三年来课未听一次,试未考一回,只是多缴了几万官银,研究生文凭就拿到了。不久,高升一级的官帽就戴上了。既然德才兼备,又何在乎那个做假的“在职研究生”硕士、博士帽呢?这对于执政为民又能有多大的含金量呢?还可能由此产生一种不良的导向呢!
工作规律
先是下级听上级的:上级给下级布置工作,通知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下级做准备。
再是上级听下级的:下级叫上级到哪里检查就到哪里检查。
初入官场的时候,担心别人如何看自己;当了一把手的时候,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了。
用权力说话:大声大气;用金钱说话:粗声牛气;用美貌说话:娇声娇气。
没有的太多太多,有的也太多太多。成绩总是建立在问题之上,没有问题就无法取得成绩;所以有成绩一定要感谢问题的存在,存在的问题越多,成绩才会越大。
为某官画像
召见下属是老子,晋见上级是儿子;廉政建设是幌子,有权不用成傻子;
同僚相见比车子,谈长论短话女子;公款出国做游子,吃喝嫖赌比浪子;
出了问题兜圈子,群众质问吹胡子;不见天网有铐子,手摸铁窗变孙子。
跑跑送送谋位子,吹吹拍拍拉圈子;威威风风摆架子,忙忙碌碌装样子;
潇潇洒洒换车子,明明暗暗占房子;吃吃喝喝长肚子,浑浑噩噩混日子;
躲躲藏藏玩女子,闪闪烁烁骗妻子;虚虚假假编码子,随随便便冲壳子;
轻轻松松批条子,马马虎虎盖章子;鬼鬼祟祟捞票子,贪贪沾沾出漏子;
糊糊涂涂装傻子,掩掩盖盖捂盖子;惊惊慌慌丢帽子,凄凄惨惨戴镯子。
为某官写真
知对错不言,见是非不语,闻善恶不议,遇矛盾不决;
虽说非包公,却也心如镜,人人都有理,和气才相宜,稀泥抹光墙,我做钓鱼郎。
电视上露脸,小报上头版,风光又耀眼,金光身上闪;
虽说政绩少,却有妙笔妙,黑白纸上说,百姓奈我何,有权就是娘,好官我自当。
台上慷慨激昂,台下绞断肝肠,跑送找准对象,拍马针对上方,虽说颜面受损,
却能日后放光,如今说行就行,不服就是不行,只要上官夸奖,他日升迁有望。
圈子越绕越圆,权力越掌越大,昔日送人钱财,今日翻番回来,虽说贪占违法,
却无贿者揭发,权钱公平交易,老少童妇不欺,偶尔酒后失言,竟然翻船入监。
关于某些领导的。。。。。。
领导最喜欢把小事变大,把大事化小。因为,这样把小事变大,才能显示出领导的重要;只有把大事化小,才能看到领导的能力。
领导在成为领导之前,也最烦开会,他也不愿意在那里受罪;领导在成为领导之后,却最喜欢开会,因为只有在这一时刻,他才能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身份和存在。
出现了腐败,其实并不是思想上出现了腐化。只是因为有这样的位置,这样的自由,有这样的方便,难免不滋生那样的冲动,那样的潇洒,那样的放纵。
其实领导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领导,他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长、凭本事吃饭。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领导都热衷于把孩子送到国外。
当收下第一笔赃款时,领导也会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然,到了后来,当有一笔钱捞不着的时候,领导又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一个精明的领导,会同时重用两种人:一种是能陪他玩的人,另一种是能为他干活的人。
领导最喜欢什么口味,领导夫人可能并不知道,但大酒店的服务小姐绝对知道。领导,有时候还不就是为了那种口味、那个人。
领导不能吃别人嚼过的馍,前任留下的“半拉子”工程,领导绝对不会再去完成;哪怕自己再去创造一些新的“半拉子”工程。
卸任之前的领导,不时会向往一份清闲,卸任之后的领导,最难耐的却正是这一份清闲。
领导专用词小解
近期:一个不确定的词,也许是在今天、也许是在明天、或许是遥遥无期。
研究:说是这么说,其实领导根本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给你一个充满幻想的答复。
开会:每个领导都会开会,不会开会的领导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开会可以下达任务,可以施展权术——
报销:可以这么说:不会报销的人当不了领导,当领导的哪个不会报销。
剪彩:做个领导不创出点业绩来说不下去,于是领导就拿着剪刀到处剪彩。一剪子下去业绩有了、电视也上了,何乐而不为。
责任:由功绩理应是领导的,犯了错当然是下属的。领导不是领导的时候背了多少黑锅,现在也该轮到你们了。
汇报:领导所听的汇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喊口号表忠心,一种是呈材料显才能。
同意:作为一个领导用得最多的是“同意”、写得最多的也是同意。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字,里面的“学问”大了。
签字:同样的一张纸,你签字那就是一张废纸,领导签了字价值陡增。
领导来了之后怎么办
领导来了怎么办?先到路口把马路站(到路口迎接领导)
接到领导怎么办?先到酒店去吃饭。
吃了饭又怎么办?桑拿房里涮一涮。
涮了以后怎么办?找个小妹按一按。
按高兴了怎么办?就到床上干一干。
干完了怎么办?找个老板把帐算算撒。哈哈
领导来了怎么办?甲鱼王八馋一馋;
酒足饭饱怎么办?带到舞厅转一转;
一身臭汗怎么办?桑拿池里涮一涮;
涮完以后怎么办?找个小姐按一按;
按出情绪怎么办?拉出小姐干一干;
干完以后怎么办?找个大款算一算;
算完以后怎么办?给个项目换一换;
老婆知道怎么办?克林顿咋办咱咋办
25。13 官场趣谈(十三)
关于规定的谜语
乌龟的屁股: 规定
小乌龟的屁股: 新规定
乌龟上厕所: 臭规定
乌龟打架: 规定有冲突
大乌龟背着小乌龟: 老规定上面又有新规定
乌龟翻跟头: 一个规定跟着一个规定
老乌龟与小乌龟打架: 老规定与新规定有冲突
领导讲话稿的一般写法
领导交代:把握三方面,第一要讲清是什么;第二要讲清为什么;第三要讲清怎么办。
秘书经验:一般写三块,第一块写意义;第二块点问题;第三块订措施。
群众感受:通常三段式,开头大喊大叫;中间抄书抄报;最后喊几句口号。
什么人能够当领导
第一种,能力超群。别人不懂的,他懂;别人不会的,他会;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别人做不好的,他能做好。于是能者为师,别人非得跟他学,自然就成了“头儿”。在领导学理论中,这种领导能力被称为“专家权力”。
第二种,是企业的所有者,俗称老板。虽然不一定有第一种人那样的本事,由于拥有资源的所有权和支配权,那么就是理所当然的“头儿”。这种权力叫“报酬权力”。他人的服从是因为你这个老板能够提供给别人想要的报酬。
第三种,既没有太大的能耐,也不是资源的拥有者,因为与老板有关系,老板把他安排到“头儿”的位置上,或者是上级 机关委派他到某地“坐镇”,那么也可以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力。领导学理论将此情形归于“位置权力”。
第四种,刘邦式的人物。用兵不如韩信,用计不如陈平,但他能靠个人魅力和高超的用人之道,把英雄豪杰笼络到身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种领导被称为拥有“关系权力”。
第五种,能力知识有一点,但远没有达到专家权威的地步;个人品质不错,但尚不具备“领袖魅力”。然而,机遇把他推到了“头儿”的位置上,这样的领导,当起来风险比较大。
不要激化领导
领导就是化解矛盾,领导又处在矛盾的焦点上,谁要惹是生非,激化领导,犹如火上浇油,没准弄出点儿新矛盾。
最近一个月,连续发生三起激化领导的事:合浦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副主任下乡慰问灾民,没有“对等接待”,拂袖而去,女领导耍驴脾气,巾帼不让须眉,“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事隔几天,该县庞副县长“出面”协调交通事故,功夫更猛,挥拳将一名交警鼻梁打折,“在当地影响极坏”。舆论未息,众议在耳,四川巴州镇的一位党委副书记驾摩托车违章,被交警处罚,当地媒体曝光没点名,却点到痛处,此人便冲到报社踢门、辱骂、威胁,当众撒野,“造成了极坏影响”。
你看,领导一激化,影响就“极大”。应了那句常言:大官好见,小鬼难缠。“小官僚”厉害大大的,小百姓不冷静就要闯祸。
激化领导,无疑激起官僚主义。中国人对官僚主义痛恨了几千年,可中国的官僚主义又延续了几千年,一有火星儿就爆发。官僚与百姓始终是对矛盾,善处理则无根本冲突,弄不好则危及执政地位。几位“大副”也许都是好领导,但在民主意识成为主流的今天,不拘“小节”,老病复发,牛气不小,与泼妇差不离,比混混儿好一点儿,实在让草民们读懂了官僚主义的真义。
激化领导,就是激活等级意识。等级支撑官僚,官僚看重等级。本来,党内没有职务高低,国民没有三六九等。但,某些制度像办外交,按等级设计,把不同的待遇规范为“比照×级执行”,等级分明,刺激着某些人的等级观念。过去说“官尊民贱”,现在香烟广告(本身违法)也弄出“厅局级享受”的创意,又无不诱惑人们的“向上”激情。更有甚者,为了官衔永垂不朽,修造活人墓,刻好“官至×品”碑。等级一旦激活,“影响极坏”的事就层出不穷。
激化领导,等于激发自卑心理。某些官员从心底里瞧不起满世界人,潜意识中却又害怕全世界人瞧不起他。因而,惟恐缺了派头,人家不认得他是官,做事外行,“摆谱”在行,似乎他就是上帝派来专管下等人的上等人,好像他当的官与体重相当,是重量级的,龙颜不容冲撞,虎威不许冒犯,倘若有幸当上联合国秘书长,恐怕要玉皇大帝接待才能“对等”。即使自己违章出错,还要训示下属,甚至大打出手,以示权势。其实,表面惟我独尊,内心自卑得很。癞子忌讳说“葫芦”,麻子反感讲“点子”,嫌官小的人最怕别人说“小”道“副”。碰上此类领导,草民称呼时省略“副”字,装出温顺恭敬,他便以为真是一方至尊,乐成笑眯罗汉。
“摆谱”不是某位领导的爱好,老百姓一旦觉醒,只把他看成平等的人,不把他当官看,更不会把他当神来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此都是共和国的公民,需要相互尊重。官可尊,民不可辱,草民的鼻梁可以被打折,但草民的脊梁不能自己断!当然,在平等意识尚未确立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激化领导。
十类不易做官的人
虽然李鸿章说过,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倘若连官都不会做,那也太愚蠢了。话虽这样说,还是有人不得要领,明知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却硬往死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