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
后给书记送好几次大礼,直到最后一次,要不然前功尽弃呀。县一级行政机构,一般都有好几十个局级行政部门设置(党政正、副职至少五六个),这样那些不慎案发坐牢的县官被查出受贿几千万就很容易理解了。
“村组干部是打出来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目前的现实情况。据说在有些村镇,不但贿选现象严重,有些地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与当地某些政府官员相互勾结,雄霸一方,以“黑”代政,使当地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
移动电话短讯现在几乎成了一种准媒体,而且由于传输手段特殊,所以它成了一种具有最大自由度的讯息流通载体。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流传的短讯在社会现象的概括上往往更显真实、有趣,让人回味。
26。8 八
一种为官秘诀
四川省某国家级贫困县,数以万计的红军烈士鲜血染红的川陕革命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500元。可县委书记肖雷刮尽地皮,极尽穷奢极欲之能事,居然数年不倒,可谓一大奇迹。现以其人其言总结其为官之道,颇有发人深省之处。
秘诀一:“宁让下面骂老娘,不让上面断官粮。”——欺上瞒下,官场不倒。这是经常采用的策略:为迎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后的生产现场会,不惜耗资百余万铺垫会后就立即改建的乡村公路,而且还指令拨款十多万买鸭子投放在公路两边欺骗上级领导,以博取领导欢心。洪灾中,花重金雇人写文章对其大吹大擂,但县司法局家属楼被水冲垮的房屋至今依然如故。
秘诀二:“为官做人,没有钱不行。”——捞取金钱,积累资本。城镇建设、公路交通建设等工程,必须由他的妻侄儿梅某作为中介,否则包不到工程,即使包到也难正常施工。包工头修建的滨河花园给梅某送了40万现金后,免了相关配套费等60万、以建防护堤为名补助了20万。企业改制又是他刮财的绝佳机会,他老婆及时合伙成立了“美好拍卖公司”,专门垄断宣汉改制企业的资产拍卖。
秘诀三:“只要找准软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金钱开路,“朝中”结人。2002年国庆,为当书记,不惜与县水泥厂老板熊某提上10万元上京看望时任市委书记住院的儿子。新的市委书记上任后,更是送钱送物,大献殷勤。他常说:“某某书记不是不好接近吗?我照样搞定他,只要找准软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也没有跑不来的关系。”
秘诀四:“光有领导关照,没有几个哥们儿不行。” ——拉帮结派,上下呼应。刚任书记不久就大肆安插亲信:县委办主任、政务中心主任、县内最大的镇党委书记,这些职务全安排给对自己升职有功的“难兄难弟”,而不顾群众的强烈反映和举报;让姘头一身兼任县委办副主任、防邪办主任、档案局长三职(市委清理卸任二职)。“7。8”惊动中央的特大洪灾后就一次安排了6人到美国公费旅游,用国家的钱和称兄道弟来堵住他们的嘴。
秘诀五:“谁掌握了帽子谁就掌握了别人的脑子。” ——卖官鬻爵,一手遮天。他深谙此道。任书记不到三年调整职务达几百人次,送多少钱给什么职务在宣汉已成潜规则。如原交警大队长向某因违纪受了处分并免去了职务,但在给他奉上大量人民币后不久即任命为副大队长;他曾许愿将某办主任调整到一个好单位任局长,但由于只送了三万元而到了一个差单位。
秘诀六:“要办成不平常的事就要有不平常的手段。” ——喝酒骂人,排除异己。他嗜酒,并发明了一种借酒装疯,通过酒后骂人、发脾气等手段,将平时不好说或不便说的话说给下级和同级听,其中不乏威胁、骂街之语,使部下们噤若寒蝉,最惧书记喝酒。谁与他不和,谁就马上会成为被排斥的对象:县长因处事风格不一样,被他要挟上级领导将其调离;副县长因观点不合与他争辩论了几句,即被他以各种理由排挤出宣汉。
当官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我国自古以来,最精密、最深刻的学问是什么学问?或有人道,是道家思想,是儒家思想,是法家思想,是墨家思想,是易经;或有人更道,是兵法,是中医,是文学,是祖冲之和张衡、郭守敬、沈括一类的科学家们的东东。
其实,依我个人的观察,这些都不是最精华的。一部中国历史,说是上下五千年,可考证的三千来年,其中最猛的是做官。你看从皇帝到小民,从学者到穷酸,所言的话语中心,是什么?都是做官。读书是为了做官,所谓“学而优责仕”;获得奖励是提拔,所谓连升三级;人生最大的价值是光宗耀祖,靠的就是“官至极品、朝野震慑”之威严。
何况一个儒家思想,更是赤裸裸的经世之学。什么是经世?其实就是做官,不过是打着为民的旗号来说的。儒家思想的意思,不做官是难以为民服务的,所以要“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
做官了,就可以为民服务了么?非也非也。你做官靠什么来保障官权?不是靠老百姓,而是靠皇帝。皇帝自己智力有限,他就是个天神也是有限的,毕竟是个人,不可能事事英明阿。如此,如何应对皇帝,就成了做官的第一学问。这是制度性的问题,并不是古代人傻,而正是聪明的选择。不靠皇帝,难道靠你老百姓?这不是开玩笑么?
但中国的皇帝(国君)经过了多年的经验积累,特别是秦朝的大力改造之后,懂得了一人之力非天下之力,学会了使用天下能人来辩论综合,懂得使用多人的智力来促成各项政策的出台——注意,这不是儒家思想带来的阿,其实正好是反儒家思想的法家秦始皇带来的;假如按照儒家思想建立所谓的周礼,那么就应该“继绝世”地承袭血统之权才对的——如此之结果,就造成了朝中官员众多,终于导致了做官学问的精密化和高深化了。大家互相辩论,也就难免出现利益的冲突,甚至彼此倾轧,但裁决权在皇帝那里,于是,上有皇帝、周有同僚、下有愚民之做官环境,成了中国做官学必须面对的真实处境。
于是,你通过儒家学说倡导的经史子集来阅读中国做官学,就可以窥探到中国做官学的高深之处了。特别是他的经和史两个部分,充满了这些深刻的道理。简而言之,就是做官要做到“表面的东西不要相信、不可直抒胸臆、学会装傻充呆、两面三刀才能生存、残酷斗争同僚不要手软”等等做法之理论依据和事实论证,正如林彪所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正是中国做官学的精密之处了。
特别是官僚之间的彼此倾轧,最后要通过皇帝来最终解决,如何把握之并趋利避害,更是最重要的学问了。
有史以来,有关做官的学问真是浩如烟海,只是不知道你注意没注意它是做官学这个本质没有——帝王制存在的时候肯定没有敢明说是这个东东的,原因自然是毕竟做官学其实就是阴谋论,大概会引发皇帝的愤怒的。所以,直到了民国初年,随着帝制的崩溃,便有了直观的做官学问,这便是《厚黑学》为特征的在中国如何做官的经验性总结之论著了,随后便发展成了从文化上、国民性上论述的做官学了。
因此,关于做官,便有了“厚黑说(李宗吾)”、“奴才说(鲁迅)”、“酱缸说(柏杨)”、“潜规则说(吴思)”,其中最伟大的,当数厚黑说和潜规则说。前者你拿来就可以用;后者却从理论上让人服气起来而拿来就用的——当然,吴思先生的本意却是批判这个东东的,不多言。
你看,做官该是多么复杂的东东阿,而从事实上看,做官也的确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清官难做,毕竟社会整体黑暗,要“众人皆浊我独清”地搞个人英雄主义,充大头,还是很麻烦的。出头的橼子先烂么。这样的例子就不多说了,无论是海瑞,还是包青天,都有过灾难的时刻;今番就是说说贪官也难做,诸位可能就觉得新奇了。
贪官也难做?是的,就是如此的。君不见历史上的赵高、贾似道、严嵩、和茄木尢埃藕蚧实鄣氖焙颍侨绾渭枘训模克堑哪苣腿急硐衷谡反κヒ馍希龅搅巳绾稳没实勐猓疟Vち俗约旱奶俺晒Φ摹5牵飧龉谈檬嵌嗝醇枘眩±飞细糜卸嗌俦涮摹⑹С5摹⑸窬〉暮妥按厦鞯局噬鲜潜康暗幕实鄣模藕蛩歉咝耍讯瓤上攵H巳硕加凶宰鹦模怂藕蚧实鄄坏貌徊灰常推菊飧觯部芍捞肮僦蚜恕?br /> 何况,信息封闭的时代,你如何让别人知道你是贪官还是清官?难道你自己说了算?历史上被诬蔑为贪官而被处死的清官真是海了去了,不都是这种艰难情况的证明么?
我每每看到那些三朝元老都敬佩不已。我佩服他们什么呢?佩服他们变态的程度。中国的情况历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却把新桃换旧符之不同皇帝不同政策的,没有什么连续性,夏天的天说变就变,何况是皇帝本人都不同了?但这些三朝元老真厉害,都能一直跟随下去而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作官的学问,就足够你我研究得了。
说一千道一万,那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只要存在,但凡你只要做官,做清官也罢,做贪官也罢,都是艰难的。一句话,“中国做官实为天下第一难”,因此必定学问高深的。
因此,在中国,做官难。你是清官还是贪官,还是要皇帝说了算的。因此,中国做官的学问之最高要义,当然就是如何侍奉皇帝的学问了。只要皇帝高兴了,你何愁清贪之名份呢?此种之深味,不可不察也。
26。9 九
副手的心事谁人知
做好一名副手有一句话说得好:要做到到位不越位;用权不越权;出场不炫耀;做事不抢功。副手应该成为一个桥梁,成为下级与决策层之间的纽带;成为倾听者;讨论者;传播者。
不论官场的大小,似乎都很难摆脱正负之间差别待遇的情节。通常副手的身份及执掌责任,多少有别于主管的机要幕僚。机要幕僚,单纯的只是主管的亲信,而副手是随着与主管亲疏关系的不同来定位的。
有的副手,真的是主管的左右手,他深受主管的授权,可以代行主管赋予的部分权责。这样的副手既然掌权,自然得对主管负责,而且得和主管共同进退,其身份地位就相当是主管的机要幕僚了。
然而,有很多的副手,通常是坐冷板凳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也许是在个人职位进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有可能是因一时际遇浮沉,碰上了冰冻的处境。
副手的态度应当如何呢?他是该表现的主动积极,还是该安分点沉默度日呢?其实,这必须视环境的情况和主管的态度而定。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及矛盾,作为一名好的副手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事实的存在。副手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在权力荣誉功劳的面前不争不抢。因为对正职的肯定及对组织的赞赏都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的最好嘉奖,其实最容易产生矛盾及误会的无外乎是对这些身外之物的追逐 。
如果是碰到一位重视权责区分,讲究工作效率的正主,那么他的副手必战战兢兢。为正主分担部分责任,同样也享有相当的权利。掌有权责的副手,干起来可不见得轻松,不但要负一定的责任,且要面面俱到,巨细靡遗。如果正主大权独揽,只能让副手沉默是金,闲事少管,这样干起来内心当然很不是滋味。同样是副手,一种是处处为正主着想,深受重用,扶正有望。另一种是对上不获授权,对下未获尊重,日子在喝茶上网看报中打发掉了。
副手在单位里分量地位的轻重,更表现在手下员工逢迎应对的态度差异上。打工者多半是“不怕官,只怕管”。他们伺候正主,通常不敢马虎,对平时对他们总是和颜悦色的副手,要么不得罪,要么爱理不理。
谁都知道论名论位副手难为,可要在一个官场出人头地,很少有人不需要过这一关。他们承担着不轻的责任,付出相当的心思去辅助上司,但却必须承受和上司共成败工进退的风险,而且论起名分地位,总是比正主要矮上一截;而有的明明心里不甘心坐冷板凳,不甘心忍受属下轻视的眼光,却有难以割舍这份职位,无力扭转落后虚位的局面。好的合作者有许多显著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合作双方各有所长,各有所补。这样的合作才会长久,这样的合作才会卓有成效。因为副手在某些方面的所长,会解脱正职在此方面的更多关注及操心,使得正职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解决其他的一些棘手问题。另外一个好的副手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是错误的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