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
看电影在中间,叫做深入群众;见女人就胡来,叫做体贴群众;
劳动不沾边,叫做相信群众;集资和捐助,叫做发动群众;
宴会陪客人,叫做代表群众;额外有收入,叫做依靠群众。
在上级面前象孙子,在下级面前象老子,在管理对象面前象痞子;
见了有权人象哈巴狗,见了有钱人象德国黑贝狗,见了无权无势的人象日本狼狗;
被人整时作可怜相,犯错误时作谦虚相,推卸责任时作谨慎相。
“官场日志:清晨起床,打拳;上午开会,打盹;中午吃饭,打嗝;下午上班,打哈;傍晚加班,打牌;晚上娱乐,打炮;半夜回家,打架。”
“百姓语录: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验收就是宴会,检查就是喝醉,研究就是扯皮,政绩就是神吹,汇报就是掺水。”
“官场之最:最难找的地方……有关部门;最难捉摸的官话……研究研究;最神秘的机构……组织上;最大的官……一把手;最难管的东西……一张嘴;最谦虚的时候……在上级面前;最冠冕堂皇的语言……工作需要;最易接受的行贿……您讲得真好!最关心的信息……自己这次能否升迁;最傻的高兴……你的问题组织上也考虑了;最无奈的选择……因为年龄!”
“组织就是在你遇到难事时对你说:我们无能为力!在你遭遇用人不公时对你说:你要正确对待!在你合法权益受侵时对你说:你要顾全大局!在你受到诬陷时对你说:你要相信组织!”
“办公室守则: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尽职尽责,必遭指责;推托栽赃,邀功领赏!”
“组织部长:谁关心我我就关心谁;纪委书记:谁不关心我我就关心谁;宣传部长:谁关心我我就关心他的正面,谁不关心我我就关心他的反面;市委书记:谁关心我我就让组织部长关心他,谁不关心我我就让纪委书记关心他。”
“忙碌的公仆在包厢里,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干部的任免在交易里,工程的发包在暗箱里,该抓的工作在口号里,须办的急事在会议里,妥善的计划在抽屉里,应煞的歪风在通知里,扶贫的干部在奥迪里,宝贵的人才在悼词里,优质的商品在广告里,辉煌的数字在总结里。”
“公务员素描:满腔热血投身社会,摸爬滚打终日疲惫;低三下四谋取地位,常年奔波天天喝醉;收入可怜啥都嫌贵,交往叩头处处破费;有用本事已经作废,不学无术擅长开会;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寻找机会;青春年华如此狼狈,苟且偷生窝囊一辈!”
社风不振,世态炎凉,问题丛生,以短信泄心中之怨气,寻社会之同情,以引起人们共鸣:
“做人的难处:有钱吧,说你准变坏;没钱吧,说你真失败;有成就吧,说你会投机;没成就吧,说你没出息;有情人吧,说你真坏;没有情人吧,说你变态!”
“中年烦恼:职务不高,工资不高,血压血脂血糖高;政治不突出,业务不突出,腰椎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炒菜糊,烧饭糊,麻将不胡。”
“批评上级,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批评自己,自寻烦恼;批评老婆,她就乱跑;批评老公,他就乱搞;唉,麻烦透了!”
“领导用过的叫文物,百姓用过的叫废物;领导强词夺理叫坚持真理,百姓据理力争叫无理取闹;领导握百姓的手叫关怀,百姓握领导的手叫巴结;领导做蠢事叫轶事,百姓做错事叫傻子;领导情人叫小蜜,百姓情人叫破鞋。”
“当代八乱:大棚把季节搞乱了,关系把程序搞乱了,级别把能力搞乱了,法官把法律搞乱了,公安把治安搞乱了,银子把官场搞乱了,事故把交通搞乱了,小姐把辈份搞乱了。”
“最引人注目的哥哥……伟哥;最年轻的奶奶……二奶;最难设防的偷窃……偷情;最热闹的走廊……发廊;最畅销的书……女秘书。”
“CCTV新闻联播的惊人发现: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人心没有不鼓舞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完成没有不超额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竣工没有不提前的,接见没有不亲切的,中日没有不友好的,中美没有不合作的,交涉没有不严正的,会谈没有不圆满的。”
“男女有别定律:男人爱上女人会做诗,女人爱上男人会做梦;女人对男人往往朝思暮想,男人对女人往往朝秦暮楚;女人看家本领是撒娇,男人拿手好戏是撒谎;女人的幸福在于:他真的爱我,男人的幸福在于:她值得我爱;女人吻男人算是一种幸福,男人吻女人算是一种口福;当女人走投无路时她会和一个男人结婚,当男人走投无路时一个女人会和他离婚;做情人的时候女人会让男人心疼,做妻子的时候女人会让男人头疼。”
“穷人富人论:欠个人的钱是穷人,欠国家的钱是富人;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看牌子的是富人;写书的是穷人,盗版的是富人;吃家禽的是穷人,吃野兽的是富人;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女人给别人睡的是穷人,睡别人女人的是富人。”
“贫穷与富裕的新解:贫穷时养猪,富裕后养狗;贫穷时种稻,富裕后种草;贫穷时想娶老婆,富裕后想找情人;贫穷时老婆兼秘书,富裕后秘书兼老婆。”
“水调歌头:重上酒楼,应酬复应酬,天天忙不休。社交公关人情事,尽在酒里头。泱泱五千年,底蕴多丰厚,帝王墨客江湖汉,江山美人酒。改革大潮涌,迂腐全荡走,惟有美女权钱欲,兴盛遍神州。工厂变歌厅,书店改酒楼,失业大军数百万,桑拿歌与酒。上面常来人,视察加旅游,小心陪侍别出错,工作有成就。世事多变幻,官场巧运筹,相互照应方便多,公酒交私友。人生苦且短,工作多烦忧,哥们姐们再进一杯酒,泡完脚再走。”
第六章 官与民
6。1 官与民
中国一直有着“学而优则仕” 的官本位传统。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一直潜伏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从根本上影响着许多人,即使在如今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好多人还是把从政当成首选。通常人们说某某人事业有成,大多是指某人官做大了;进入官场似乎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人生有价值的代名词。
中国从夏商周起,社会价值皆官本位。人一旦当了官,扬名声、显父母、置豪宅、买美婢、荫子孙、入历史。在官本位之外,还有两条支流,一条源于商贾,一条源于隐士;这两种人都在官场之外另找出路,不同的是一个进取,一个退缩;但在抗拒官本位的价值取向上二者是相同的。
“父母官”和“子民”的称谓,形象地反映出我国古代的“官民关系”。当官的只对上负责,小民们只能仰其鼻息。这种封建特权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流毒不减。它在立法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只重视设定公民责任,不重视设定政府责任:“治民”的法多,“治官”的法少。
在古代中国社会,政治权力与农民的关系同样密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专制皇权的影响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死存亡。
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是建立在对小农的剥削和压榨的基础之上的。古代中国,人民的生计,国家的财用,一切都寄托于土地之上,一切地主官僚以至整个专制国家机构,都是农民的劳动,土地的收获来供养的。
国家对农民的控制与干预,首先表现在国家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束缚农民于土地之上。政治权力对农民的控制干预,还表现在为国家对小农家庭形态的干预上,在政治权力支配一切的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掌握权力的国家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农民的家庭形态及农民家庭的人口再生产。
一个人有机会从政,本身就有一种巨大的荣誉在其中,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无论价值观如何不同,从政都是地位显赫,令人向往的事情,即便是经济状况再差的地区,也绝不缺少从政的人。所以在西方社会,从来就不让从政的人在经济上有大富大贵的可能,从政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监督,从政的人没有特权,甚至连普通公民一样的隐私和自由都没有,这样才能使从政的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也平衡了没有机会去从政的人的心态。
对官员的社会评议制度的实行,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民意与官员的去留直接挂钩,对官员无疑具有巨大的警示作用。考核官员应该上级考评与公众测评相结合,过去考核干部主要是上级领导说了算,现在逐渐转向主要是公众说了算。
客观地说,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质量是不低的。但是,中国共产党的质量近年来明显下降和衰退,执政能力下滑,主要表现为党和政府官员腐败,由此引发官民矛盾。官民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处理和解决这个矛盾是执政党面临的重要任务。提高执政能力要有明确的标准,如果党不能解决腐败问题,谈提高执政能力就是空话,就会在人民中失去信誉。人民对党丧失信心,党的执政能力必然下降。
如何解决腐败问题?从学理上说,政府腐败是世界上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之一,理论脉络非常清楚,就是分权制衡,建立法治;从经验上说,大国、小国、富国、穷国,都有在一夜之间把腐败控制住的历史经验,具体办法丰富多样。但是,从现实来说,治理腐败却相当困难,难在一些党的高级官员腐败了,其他人投鼠忌器,不敢下大决心。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对腐败的容忍,不仅是对人民福利的伤害,也是对党的自身利益的伤害。
论到官民矛盾,中国的传统思维非常好,“治吏不治民”。治好官,把坏官拿下,何愁人民犯上作乱?今天治官要用法治的办法,分权制衡,违法必纠。法治和法律不是一回事。法的内容分左右,法治不分左右,法治是使法律“顶用”的办法,核心是分权制衡。执政的人,权力相互制衡,法的权威才能上升。
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都关心政治?百姓自然是可以议政的,但百姓普遍地热中于议政,也未必是值得赞扬的事情。
造成百姓普遍议政的社会现象,主要原因是:
一是中国历史遗产的影响。王朝的一举一动对老百姓的生计有很大影响,小百姓自然也关心政治事物。
二是中国有所谓“有教无类”的传统,小百姓可能识文断字,可能通过考场获得功名,由底层一跃而进入上流社会;这也使得关心国家事务在利益上有了必要性。
三是中国社会的分工水平不高,相应地“政治”这个东西的专业化水平也不高。如果政治活动有高度的专业化,而且老百姓对从事专业政治活动的人士比较放心,那老百姓也可能不会太关注政治——政治的专业化并不意味着政治的垄断,虽然政治世家的子女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从事政治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在传统社会,政治是垄断的,老百姓不放心,于是大家都要关心政治。
专业化的政治也不意味着政治家不做错事,但因为近代政治家发明了不少有利于减少错误的政治制度,结果就比垄断政治要好了不少。总之,只要政治活动的规则能让老百姓比较放心,老百姓也未必一定要热情关心政治。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件事情的专业化运作总比一群人盲目乱干要有效率。
政治自身的职能过于沉重,也会导致人们过于关心政治。政治这个东西不过是为大众提供一种公共服务。而且不应该是全部公共服务。如果政治家的目标定得很高,想解决老百姓的一切问题,那就麻烦了;这样就会让政治家自己感觉很紧张,而老百姓也会把自己的一切问题都推给政治家去解决。每当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好,老百姓自然会归罪于政治家。
所以,政治活动的规模不能太大,目标不能太高;如果太大、太高,政治家就难以驾御政治机器的运行,调整起来也很麻烦。
百姓议政这种现象并非具有必然性,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存在误区,以为大家关心国家大事总是好事,其实不一定。如果一个社会的老百姓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可能意味着这个社会出了问题。无论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之下,即使处于民主制度下,这种情况都值得警惕。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