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人获与隋唐演义





都开口反对。

为何杨国忠忽然生出避蜀之说?原来他曾做过剑南节度使,西川是他的
老后院,安禄山一反,他就私派心腹之人把自己的家私财宝秘密地转移到蜀
中。所以这次提出避蜀,是为图自己的方便。

杨国忠一见玄宗犹豫不决,就叫了虢国夫人、韩国夫人一起去见杨贵
妃。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杨贵妃劝得一心一意想要避蜀。然后杨贵妃去
劝玄宗,连哭带闹,不由玄宗不从。玄宗便召杨国忠入宫商议。杨国忠说:
“陛下要真心避蜀,朝臣一定会出来阻拦,那会延缓时机。所以应该下一假
诏,说是陛下带人亲征。然后起驾西行。”玄宗答应,便下诏亲征。命少尹
崔光远为西京留守将军,命内官掌管宫门锁钥。又让龙武将军陈元礼赶快准


备护驾军士,多赏给钱帛,并选了上千匹好马备用。

到第二天黎明,玄宗只与杨妃姐妹、皇太子、杨国忠和皇宫的皇子、皇
孙,一同悄悄出了秋门而去。临走时,玄宗要召梅妃江采苹同行,却被杨国
忠阻拦住了。

车驾走后,人们还不知道。早晨百官来上朝,只见宫门紧闭。等到进了
宫,只见宫内宫人嫔妃到处乱走乱窜,都说不知道圣驾去了哪里。秦国桢等
人料到玄宗必是去往西蜀,便回家骑了马追去。其余官员士庶,四出逃避,
整个京城一片混乱。

玄宗仓促西逃,来到左藏。只见许多军土,手中拿着草把在那里等候。
玄宗停车问干什么。杨国忠说:“左藏积存的粮草很多,一下不能运走,将
来恐怕要让叛贼夺去。所以臣想全都焚烧掉。”玄宗说:“叛贼来后若无粮
草,必定会更加剥削百姓,不如留下。”于是便喝散了那些军士,然后继续
前行。过了便桥,杨国忠又要派人去烧桥,以防叛贼追来。玄宗又制止说:
“百姓们也要避贼逃生,烧了桥就会绝了他们的生路。”说完便让军士们扑
灭了桥上的火。

车驾来到咸阳望贤宫,地方官员都已逃避。到了中午,还没有饭吃。百
姓们端着米饭或豆饭来献,官员王孙们争着用手捧着吃,吃得一粒不剩。玄
宗用好话慰劳,百姓们痛哭失声,玄宗也流泪不止。众百姓中有个白发老翁,
叫郭从谨,流着泪说:“安禄山包藏祸心,已不是一天。有忠臣言奏其反心,
陛下都听不进去,只爱听阿谀奉承。我们草野百姓,早就知道会有今天,可
是宫门重重,无路上达,见不着天颜面诉说。”玄宗顿足叹道:“都怪朕昏
庸不明,悔之不及。”当夜宿在金城馆驿。

次日,车驾来到马嵬驿。将士们都很疲乏,又吃不饱,都心怀不满。正
好河源军使王思礼从潼关奔来,玄宗又命他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赶快去收集
失散的士卒。王思礼临走时,对陈元礼说:“杨国忠罪大恶极,人人痛恨。
当时我曾劝哥舒翰将军上表将杨杀掉,可惜他当时没有做到。如今将军何不
趁此机会,杀掉杨国忠?”陈元礼说:“我正有这个心愿。”说完便与东宫
内侍李辅国商议。

这一天,陈元礼领着众人来到杨国忠的马前,诉说自己饥饿难忍。杨国
忠训斥一番,陈元礼大声喊道:“杨国忠通番贼谋反,为何不把他杀掉?”
众人也一齐呐喊起来。杨国忠大惊失色,急忙拍马逃避。众人蜂拥而上,刀
枪齐下,一会儿功夫,杨国忠死在乱刀之下。人们又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
杨暄。

杨国忠刚被杀死,正好韩国夫人也乘车来到这里,众人也一齐上去,将
韩国夫人乱刀砍死。虢国夫人与她的儿子斐徽和杨国忠的妻子、幼儿一见不
好,逃到陈仓,被县令薛景仙带领军民捉到,也都被杀死。

玄宗听说杨国忠被杀,急忙走出驿门,用好言安慰众军。而众人只是喧
闹吵嚷,围住驿门不散。玄宗问:“你们为何还不散去?”众人一齐说:“反
贼虽杀,但贼根还在,不敢散去。”陈元礼说:“众人的意思是国忠既然被
杀,杨贵妃不宜再服侍圣上。”玄宗惊说:“妃子深居宫中,国忠有什么事,
与她有什么关系?”高力士说:“贵妃虽然无罪,但众人已杀了他的兄长,
而贵妃仍在皇上左右,众人怎能安心。”玄宗听后默然点点头,走回行宫,
见了贵妃,一字也说不出口,只是站着垂泪。门外呼喊声越来越高,高力士
进来说:“事宜速决。”玄宗大哭对贵妃说:“妃子,我和你从此永别吧!”


杨妃也涕泣呜咽说:“愿陛下保重,妾负罪重大,死也无恨。请容妾拜佛后
再去。”玄宗回头对高力士说:“你可把她领到佛堂去吧。”说完,哭着进
了内室。杨妃走入佛堂拜了,高力士送上一条罗巾,杨贵妃便自缢于佛堂前
的一棵树上。当时她年龄三十八岁。这是天宝十五年(公元756 年)六月发
生的事情。后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
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
前死。”

马嵬驿发难以后,玄宗继续西行,终于来到成都定居下来。而太子和玄
宗在马嵬驿分手,带领广平王俶、建宁王璟和部分将士,辗转来到灵武御敌。
天宝十五年七月,太子即位于灵武,这就是肃宗皇帝。改本年为至德元年,
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安禄山屠肠殒命

安禄山双目失明以后,性情更加暴烈,左右侍奉他的人,稍不如意,就
痛加鞭斥,有时竟给处死。他有个贴身服侍的内监,叫李猪,早晚不离左右,
却偏偏要每天挨打。严庄是安禄山最亲信的大臣,却也常常一言不合,就挨
鞭挞。因此周围的人,都对安禄山怀有怨恨。

安禄山已立安庆绪为太子。后又娶爱妾段氏,生下一子名叫庆恩。安禄
山恩爱段氏,便想废了庆绪而立庆恩为太子。

庆绪心中着急,就偷偷和严庄商议。

严庄是最善于劝人反叛的,又经常受安禄山的打骂,心中早就忿恨不
过。平日见安庆绪生性愚笨,易于摆弄,就常想:“若使他继了位,便可使
我专权用事。”如今见他来求计,就动了一个坏心,要劝他杀父篡位,只是
不好马上说出口。安庆绪再三请问说:“我受父皇打骂还不要紧,只怕他偏
爱庆恩,将来有废有立,我可怎么办?”严庄叹道:“主上宠幸段妃,自然
会偏爱那段妃所生之子,将来废你的事肯定会有,殿下休想继承大位了,只
恐怕性命也难保住。”庆绪说:“我有什么罪,何至于此?”严庄说:“殿
下没有读过书,不知道前代的故事,自古以来立一子废一子,那被废掉的,
曾有几个保得住性命的?到头来都因猜疑而绝后患,管你有罪无罪!”安绪
说:“那就没有办法了?”严庄说:“古人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这是
说一家父子之间。父母盛怒,用大杖打来,你要避开。如今你父亲是一国至
尊,要杀其子,只要一句话、一张纸,便可办到,更没有出走的地方,你逃
能逃到哪里去?”庆绪说:“这么说,先生也不能救我?”严庄说:“臣若
以直言进谏,一定会遭到鞭挞,惹恼了还会有大祸,叫我怎样救你?”安庆
绪说:“我决不肯束手待死!”

严庄假意踌躇了一会儿说:“殿下,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
不得不亡。话是这样说,但人都算计着活。比如主子与唐玄宗,岂不是君臣,
他又是杨妃义子,也算上是君臣加父子了。只因为后来被他们逼急了,却不
肯束手待死,只能动干戈。这样不但免了祸患,而且攻城夺地,正位称尊。
可见什么事都可随时度势,敢作敢为,才能转祸为福。”

庆绪再愚笨,也能听出这番话的意思。他低头想了一会儿说:“如今只
好如此了。”严庄又说:“虽然如此,还必须靠一个人行事,这人非李猪不
可,臣自会去找他。”安庆绪说:“此事全仗先生扶持,迟怕有变,以速为
贵。”严庄答应,当下辞别出宫,正好碰上李猪,便约他晚间来府中有话商
量。


到了晚上,严庄在密室里摆上酒菜,和李猪边饮边说。严庄笑着说:“足
下这几天又领教过多少鞭子?”李猪一听就来气说:“不要说了,我前后受
的鞭子不计其数,也不知要挨到何时为止?”严庄说:“别说你了,就是那
些大臣们,不也常常挨打吗?太子怎么样,是储君,也经常挨打。圣人云:
君使臣以礼。又云:为人父,止于慈。主子这样做,岂是待臣之礼?岂是为
父之道?如今天下大局未定,万一人心离散,可怎么办好?”李猪说:“太
子还不知道呢,今主子要废长立幼,将来还不定怎样呢?”严庄说:“太子
早已知道,刚才还和我商议这件事。我想太子为人仁厚,要是他能早继大位,
你我都有好处。怎样想个计策,让主子让位给太子才好。”李猪摇头说:“主
子这样暴戾,谁敢说这话?”严庄又说:“要不然,我是大臣,或者还能留
些体面,不致于经常挨打。你呢,只是一个内侍,将来别说经常挨打,只怕
主子喜怒无常,会断送你的性命。”李猪一听站起来说:“人生在世,总是
一死,与其无罪无辜被他打死,还不如惊天动地大干一场,拼他个碎尸万段,
也能后世留名!”严庄见他说出这样话,心中暗自高兴,便鼓掌说:“足下
果然是有志气,办成这件大事,决不至于死去,倒会做一个功臣,只是你主
意已定了吗?”李猪说:“我主意已定,只怕太子顾着父子之情,怎么容
我下手?”严庄说:“不瞒你说,我已和太子商量过了,太子早就答应让我
们下手。”李猪说:“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明天夜里就可动手。”

第二天黄昏时,安庆绪和严庄各带着短刀,进了殿门,值殿官看是太子
也不敢阻挡。这时,发禄山已经在帐子里睡下了。李猪持刀走进屋里。安禄
山眼瞎,只听见有人进来就问:“是谁?”李猪也不答话,撩开帐子,揭去
被子,见安禄山露出大肚子。说时迟,那时快,李猪举起刀来砍了下去。安
禄山疼痛难忍,急忙伸手去枕边摸自己的利刃,却摸不到。于是就手摇帐竿
说:“家贼!家贼!”口里说着话,那肚肠已流了出来,大叫一声,身子挺
了两挺,呜呼哀哉了。这时正是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正月。

安禄山死后,肃宗皇帝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元帅,带
兵讨贼,不久便收复了两京。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后,自己又被史思明所杀。
史思明自称燕帝,并再度攻下洛阳。两年后,史思明被其子朝义所杀。到代
宗广德元年(公元763 年),朝义自杀。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公元755 年至公
元763 年的安史之乱。

肃宗以后,立太子为代宗。代宗之后,唐朝还有十三传皇帝。其间也发
生了不少善恶的故事,本书就不再一一叙述。

1。3《隋唐演义》赏析
《隋唐演义》一百回,写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前后。它所写的历
史跨度很大,从隋开皇八年(588)隋文帝派杨广等伐陈起,至唐代宗广德二
年(764)左右,前后一百七十多年。它把这一百多年历史都套在隋炀帝与朱
贵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所谓两世姻缘的框架里。前六十六回,写隋末的大
动乱和唐王朝的建立,着重写隋炀帝的暴政和乱世英雄秦琼、李密、单雄信、
程咬金、尉迟恭、窦建德等人的故事,这部分有三十五回袭用《隋史遗文》,
约占总回数的百分之五十三;有十回袭用《隋炀帝艳史》,约占百分之十五;
另有七回则由二书的相关内容连缀而成,约占百分之十;还有五、六回是根
据《大唐秦王词话》改写的,约占百分之八。也就是说,《隋唐演义》前六


十六回,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袭用或基本袭用《大唐秦王词话》、《隋炀帝艳
史》、《隋史遗文》三书。

历史演义这种小说体裁,主要写历代兴废争战之事,所以,它只写金戈
铁马的年代,不写歌舞升平的盛世;只写乱世之奸雄,不写治世之能臣。《隋
唐演义》从六十七回至七十七回共十回篇幅,写唐太宗李世民登基至唐玄宗
李隆基即位,把历史上辉煌的“贞观之治”简单的几句话交代过去了,着重
写了武则天和韦后的专权。这部分只是全书的过渡部分。从七十八回至一百
回,写由隋炀帝转世为杨贵妃,由朱贵儿转世为唐明皇的再世姻缘,着重写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这些部分,主要依据野史笔记,如郑处晦《明皇实
录》、柳埕的《常侍言旨》、郑啟的《开天传信记》、王仁裕的《开元天宝
遗事》、陈鸿的《长恨歌传》、乐史的《太真外传》、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