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人物的伟大历程






杂志社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主编负责制,尤东方负责主持全面工作并具有杂志社法人资格,季善扬协助抓日常工作;杂志社每挂靠一个正式人事档案关系,每年向中心交纳管理费若干元,聘用人员和临时人员不交费;

杂志社每年向中心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版面,用于发布中心的咨询信息……

这样的一份协议简单扼要的几个核心、基本点的确定,将一个全新的办刊模式、一份与现行媒体完全不同性质的杂志,生动鲜明地勾勒出来:

这样的一份协议,尽管后来做过许多改动,但除了将人事挂靠管理费更改为上缴固定额度的管理费这一点变化较大之外,始终保持了核心内容的完整性;

这样的一份协议,签订的核心单位有两个:一个是杂志公开发行后与秀城经济信息调查中心的重新签订协议,编委会领导下的主编辑负责制变更为监理会领导下的主编负责制,管理费变更为在最初的基础上增加二十倍:二是杂志搬迁浣城前夕与省社会主义教育学院签订协议,领导体制再次变更为社务委员会领导下的主编负责制,管理费变更为在最初的基础上每年增加一百倍。后来逐年渐增加,直至增加到与比初创时期相比的两百多倍。

这是一份在期刊史上绝无仅有的、当时也绝不敢公开的协议。在既成事实已经很多年,当追究既往的责任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仍然具有超前价值。如今,如果大张旗鼓地用这样的协议去申办杂志,恐怕仍然还是很难通过的一件事。就是这份协议,巧妙地完成了“借腹生子”,让《企业家》周刊这个胚芽得以借腹坐胎并顺利地降临于世,使他们得以在变革时代的大舞台上演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多幕剧中扮演了,既令众多时代佼佼者费解,又让他们在瞠目结舌之余而无不暗暗为之喝彩,在暗暗为之喝彩之后又无不群起而效仿、追逐,这一标新立异者;这一掀动时代期刊改革大幕者;这一与时代激昂主旋律相交汇,进而推动时代进步的时代先行者的铿锵脚步。

勇立时代潮头之上,追逐进取时代进取标杆的铿锵脚步的时代勇士们,无不是在不断突破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所限定的重重禁区,谱写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堪称是造就英雄时代的时代使命——赋予敢于成为时代英雄者的生命之歌,创造出无愧于英雄时代属于英雄本色的娇人业绩,并在相关领域推动时代的潮起潮落。

虽然游东方不太会笑,至少很少能够见他开口笑,但面对秀城市相关职能部门向即将面世的《企业家》周刊核发的《内部期刊准印证》,游东方却笑得比笑口长开的人都充溢着前所未有的开怀,因为他终于可以赤手空拳地去干实现他平生理想和抱负的事业了。那种感觉真有:“乘风破浪平生意,席卷南溟下北溟”的韵致;更恰似唐吉诃德,笑眯眯地穿上了他自制的铠甲,开始了他那充满悲情色彩的远征,而开始了进取时代赋予他的具有人生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时代骑士”的创业生涯。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手捧也不知为此耗费了他多少精神,那仿佛是寻梦般地追寻了猴年马月,才终于如获至宝般的《内部期刊准印证》,虽然那仅仅是一张白纸黑字质地粗糙的东西,而他如饥似渴地渴望这个东西,无疑就像是唐吉诃德梦寐以求有一匹千里马一样,而那白地黑花,纹理独秀且独具魅力的东西,岂止是一般的人可望而不可及;岂不正是游东方踏上理想征途所必备的“千里马”一般的坐骑、宝贝吗。

乘上这匹等于是被相关职能部门放行的“千里马”,他就可以在时代的话语权里寻找到适于自己的表述方式,开拓出属于具有自我人文精神的一个更新更广阔的领域,不然,对高不可攀或神圣无比而微贱无缘于话语权的游东方,无疑是相当于贫下中农般的草根阶层出身的游东方,怎么可能为时代的主旋律增添属于自己的光彩;提升属于他那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积淀期年的智慧,就算是他有那样的意识的觉醒或较比一般人更早就有了他的意识觉醒,他又能奈几何,就更不要妄谈什么引领他人,投身到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了,那岂不是痴人说梦般的不可思议的梦语。

他也正是在那样无不令他引以为豪壮,无不值得他笑眯眯,笑得更高、更远、更无愧于人生追求,在走马扬鞭踏征程的放声大笑中,开始了他的“披星戴月”,冲击命运之神的艰苦卓绝之旅。那不仅是完全不同于一般期刊工作者的追求与奋斗,而是具有闯雷区、破坚冰、冲破僵化封闭保守体制意义上的非同寻常的办刊之旅,那才是真正地踏上了,立命于天地间的男子汉大丈夫,走他人没有走过的路;登他人没有问顶的高山;创他人不敢想象的业绩;实现他人不能实现的人生价值。更是一个“时代骑士”,把自我奋斗意志与时代进取精神的交融之旅,也是一个期刊领域的先行者、突击队员的“风潇潇兮兮易水寒”般的斗士的决绝之旅。

游东方的出现,对于期刊领域而言,无疑于是给安享于这个领域睡眠的人们,吹来一缕唤你清晨快快起床的清风,而如果把期刊比作是一个军营,游东方的出现,无疑是为这个军营的早晨吹响了操练的号角,他至少是充当了那个为吹响、唤醒仍然在安享于睡懒觉中的人们“腾空跃起”的号角而呕心沥血的号手。

此时我们的“时代骑士”,手上唯一堪称宝贵的资源,仅仅就是一张《内部期刊准印证》而已。

对于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见长,而不敢文过饰非,不辱使命的游东方来说,笔墨虽然是现成的,但面对不能把它印刷出来而更不能化作感染、影响他人的精神食粮而言,无非就相当于手脚健全、四肢发达的唐吉诃德(也许不尽然,)唐吉诃德最富有的莫过于他的坚忍不拔精神,而且是通过塞万提斯的妙笔升华了他的精神,游东方就算有那样的精神,而一时半会不能得到他人对杂志的认可;不能充分展示他那已经耐不住沉寂,在心底流溢的精神也是无济于事的。

为了充分适时地展现他的精神,他能做的只有赊来一吨印刷纸,这无疑就相当于有了唐吉诃德式的长矛,因为杂志是必须要印刷的,不然读者怎么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就像如果不穿上一身自制的铠甲,骑上不堪重负的战马,人们怎么能知道他是唐吉诃德骑士呢。乱七八糟的杂志到处都是,你如果不把你的杂志印刷出来送到读者手中,怎么让人们在分辨真伪中而提升你的知名度呢。

充满着闪光的智慧,和被进取时代赋予了的大智大勇,无疑就成了我们的“时代骑士”——赛唐吉诃德精神意志者的最好的精神食粮的补给站了,加上时代赋予他的大智大勇作用下的精神勇气,也无疑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有的、甚至万能的精神食粮的唯一重要源泉。至于广大的祖国沃土,无疑就成了我们的“时代骑士”——赛唐吉诃德者;尽显英雄本色的大有用武之地的广阔战场。

他这个出身于草根阶层的小人物,也就是这样地开始了在世俗看来的不仅是蚂蚁欲与大树叫劲,而且更要叫大树正视他的存在价值,并开始了在大树的映衬下发光、发热,释放他不甘于平庸,甚至欲与大树试比高的精神苦旅,这无疑是不断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和逐渐走来的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赋予了他如此的勇气。细心的读者只要稍加细心感悟就能够发现,我们无不是处在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的时代,因为他再也不是泛泛的口号,而是真的成了这个时代最激昂的主旋律之一了。在这样的时代赋予的在机遇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彰显自己的英雄本色。

游东方正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给他带来的创造生机,扣紧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时代的主动脉,而不失时机地无愧于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果换成在既往的时代里,游东方的行为无疑是可笑的,甚至不但与伟大的唐吉诃德不可同日而语(唐吉诃德无疑是被作者升华了的一种堪称异样的“伟大”,其精神气质已经“伟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游东方最多只能会让人觉得可笑的不能再笑,只能把他的行为视之为:蚍蜉之乐,蝼蚁之欢,或“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他唯一的资本就是创业激情和异乎常规的办刊理念。没有资金,游东方只有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再加上他通过求爷爷告奶奶借来的钱算在一起,也不超过区区一两千块钱,这就是他的全部“起家本钱”。没有场地,这就好比一个想写作的人,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解决,一个能使他的精神得以安静,甚至能使他坐下来的板凳都没有,连屁股究竟撂在那都没有个着落似乎是一样的道理。

此时,理想和信念无疑就是他最好的板凳。没有理想信念,就算有足以给你提供放屁股的地方,能让你稳稳地坐着而根本就缺乏奋斗精神、进取意识,岂不也是白白地占着个位置,而枉自追求、进取更无从奋斗吗。游东方的精神如是说。

他认为:信念加智慧;加成熟的理念;再加一往无前的行动就等于一切,也必将是走向成功的开始。这在他看来,无疑也是高级生物理应具备的、堪称独一无二的、伟大而、幻化于无形的精神财富。

就像思想巨人卢梭说:“我只有在散步的时候才能思考”;文学大家福楼拜说:“我只有坐下来的时候才能思考”。既没有可以坐下来的板凳,也没有活动的场所,再没有解决或支撑精神的基本物质拿什么来办刊?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在游东方看来:信誉不仅是一笔埋藏与暗涌着的无形不动产;也是获取财富的行为基础;更是支撑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乃至精神源动力而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切财富之首。当然,信誉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靠日积月累的堆积而成长,需要你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凝结,你才能在你追求的路上留下一步一重天的脚印,取得一步一重天的收获。信誉是通向你所渴望走向成功之路的众多基石的积淀和连续,更是你在沿着理想山峰向上攀援时,完全由人工建造起来的公共关系阶梯。一个人在理想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一个人的信誉与否来决定的,都是由它来决定你是否能够达到理想峰巅还是在中途就被人为地摔落下来。

如此进取时代固然需要思想家,但更需要的还是行动家,《企业家》周刊不但要成为理论大家,更应该成为行动大家,她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时代需要的理论实践家,成为理论实践家的摇篮。

面对《企业家》周刊这个先天异象,或先天发育不全,后天又没有谁来给她供给营养的新生婴儿,在获准了降生的许可,而却因为经济问题而面临难产、早产,甚至有可能成为无法降生的死胎的严峻形势,游东方只有采取不是办法的办法和不是公式的公式,赊加借再加挖(挖人才),这也完全是凭借他在过去工作中积累的信誉以解燃眉之急的不得已之举。

在秀城市秀北区,秀城市黄花园酱菜厂三楼赊租四间简陋的办公室,就成为《企业家》周刊正式诞生的发源地。印刷周刊的纸张同样也是凭借他良好的信誉才得以赊欠来的。这也是近乎在根本就不存在启动资金的窘境下,通过各种能派上用场的渠道,凭借个人信誉,该赊的赊,该借的借的初步结果。

至于人才既不能赊也不能借。要成就一份杂志,就要逐步培养造就一支核心的人才队伍,游东方启动了浑身解术,利用自己在秀城圈子里业已形成的影响,开始了奔走、游说的挖掘人才工程……

他近乎是一个如果不遇到非常难题便不会抓耳挠腮的人;不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便不能激起他奋斗意志和勇气的人。特别是没有不断地破解又不断地生成的难题摆在他面前,他就会觉得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内含和理当如此的挑战意义,而他的人生也便没有了令人振奋起精神来的,那属于生活的本质、特色了。

从童年开始,克服困难,就成了游东方生活中的家常便饭,至于眼前的这颇具挑战意义的困难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成其为困难,而无疑是飞跃追求理想乃至梦想的三级跳的跳板。困难对他来说,已经成了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东西。在他看来,困难就是由人克服的,没有困难就不能叫生活,人生本来就是为了遭罪才来到世上走一遭,只是看所遭的罪值得与否。为了理想追求而遭罪,为了自己心甘情愿献身的事业遭罪,这个罪就遭得值。他越是这样,困难就偏偏总像是成了他最忠实的不离不弃,形影相随的朋友、伴侣。哪怕他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