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4-罗琳传
无疑,三部曲对乔安娜·罗琳的梦一样的想象力有影响,但只有当她的哈利·波特的第7本也就是最后一本出来之后才能把她的作品和托尔金的作品相比较,看看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在哪儿。乔安娜的第一任丈夫在一篇报道(这次报道是有报酬的)里说,他们在一起时,罗琳曾把一本很破旧的《指环王》带到了葡萄牙。
到现在为止,很多读者把《哈利·波特》轻松的主题和托尔金沉重、复杂的主题和凭直觉的创造相比。罗琳自己曾说她不会超越托尔金,他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她的魔幻世界里不会有这些东西。根据托尔金的第2本书改编的电影《双塔奇兵》和罗琳的第2本书《哈利·波特与密室》同时发行。
从埃克塞特大学的最后一年,罗琳和一个学生在随后的大学时光里一直在一起。她的课外活动还有在最后一年排练法语戏剧奥巴迪亚的《农业宇航员》。她负责服装,特别是自己的角色克莱尔的服装,克莱尔是宇航员。戏剧顾问记得罗琳作为一个服装志愿者参加每一次的排练,但她不太喜欢上台表演。
罗琳完成了3000字的法语论文,勉强通过了期末考试,1987年春天她以平均2。2分的成绩毕业,满分是4。0分。虽然她没有做到最好,她却很幸运,有了一年的海外经历,而且顺利地毕业了。
罗琳的父母皮特和安娜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安娜是坐着轮椅去的。看到女儿从雷克斯·理查德校长手里接过毕业证书,他们非常骄傲。那一年,女演员格伦达·杰克逊得到了荣誉博士学位,10多年后,乔安娜也回到母校接受这一殊荣。2000年,罗琳得到美国达茨茅斯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但这些后来的荣誉,在1987年的埃克塞特还没有征兆。皮特和安娜自己没机会上大学,现在他们的女儿大学毕业了。也许他们了解她的能力和尚未被发现的梦想,但他们主要担心的是罗琳能否找到工作,在现实生活中能否自立。
1987年的“现实”是:安迪·沃霍尔去世了,詹姆斯·鲍德温也去世了。托尼·莫里森出版了《真爱》。《野战排》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在选举中获胜,第3次连任。萨达姆·侯赛因由于在波斯湾战争中把导弹投向美国军舰斯塔克号而道歉。仅一年前,挑战者号失事,其后太空计划一直搁浅。苏珊·普瑞斯的《鬼鼓》获得了卡内基奖,锡德·弗莱舍的《替罪羊》获得了纽伯利奖。披头士的4张CD唱片发行。
这就是乔安娜·罗琳离开埃克塞特去找个能达成自己写作梦想的工作时候的社会。一个20世纪末刚毕业的女学生,她相信有幻想的一席之地,也有时间去进行一次神奇之旅,罗琳出发了,决定去找到她所期待的一切。
第二部分初入职场的艰辛与失意(1)
教育不仅在罗琳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日后,为了谋生,她又在教育领域成功地开创了一番事业。同演艺界人士一样,作家在破茧化蝶之前,也经常得兼做一些零活以维持生计,因为写作的职业也同演艺业一样,根本不足以维持所有的日常开销,即便是出卖自己的作品也无济于事。然而,罗琳却很快就摆脱了这种四处打杂的困境,并有幸成为少数几位能够专心从事艺术创作的作家之一。她度过了一段动荡和艰辛的时期,经历了一番痛苦与压抑;而正是这些苦难的历程塑造了她自己也从未预料到的人生境遇。
1983年的春天,当罗琳从埃克塞特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伦敦西南部的克拉彭,并与大学里的其他女友一起租了套公寓。在她父母的极力督促下,罗琳开始学习法语加英语的双语文秘课程。她的父母希望能借此让她掌握一项实用的生存技能。而我们可以想象,对一个欣赏叛逆和激进,视杰西卡·密特福德为英雄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来说,这种专为传统女性或低收入职业而设的文秘课程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不过,罗琳也不是第一位曾为他人做过秘书的作家。在文秘学校里,她学会了打字,速度还达到了专业人员的标准———她承认,这项技能在她今后打印自己的手稿时还派上了不少用场。不久,当全职秘书休大假、产假或工作过多时,她就成为一名临时的替补人员。有趣的是,她其中的一份临时工作是在出版社里负责派送退稿通知。罗琳承认她既没有文秘工作所需要的组织才能,也对这个工作毫无兴趣可言。
不过一份在伦敦国际特赦组织里的工作却让罗琳在考虑薪水因素之外产生了兴趣。国际特赦组织是一个在全世界提倡人权的国际组织,由一位英国律师彼得·本尼森于1961年创建———当时,他闻听两名葡萄牙学生因为举杯为自由干杯而被判监禁7年,于是就创办了该组织。在伦敦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本尼森和几名志愿者在一起,开始为全世界遭到不公平监禁的人们写信呼吁。时至今日,国际特赦组织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人权组织,包括来自全世界144个国家的100多万名成员在为它工作。
国际特赦组织在英国的总部设在伦敦,并在爱丁堡、苏格兰、贝尔法斯特和北爱尔兰设立了4个分部。它在伦敦的事务所是该组织的调查总部,有来自55个国家的300名成员和100名志愿者在此调查各类由该组织探察出来的或是引起他们注意的案件。这些成员由法律、医药、媒体还有技术领域中的专家所组成。当学者、记者、政府部门等需要查找关于全世界各个国家中侵犯人权的信息时,就会经常求助于这些倍受尊敬的专家们。
当时,罗琳在该组织设在伦敦的调查所工作,运用她所学到的法语和英语,在讲法语的非洲地区调查虐待人权案件。虽然这份工作满足了她对激进的渴望,但很快这种平淡的文书工作就让她失去了激情。而且,她好像也不太适应其他的同事。每当午餐时间,她不像别的同事那样结伴去小酒馆就餐,而是独自前往一些咖啡馆或其它安静的场所,专心致志地杜撰一两本成人小说,两耳不闻窗外事。她的同事们调侃说,他们从不怀疑罗琳在办公室的工作之外还有什么雄心壮志,并开始取笑她,说她一定是遇上了午餐时间的风流韵事。
除了在午餐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写作之外,罗琳也找到了其它的一些方法巧妙地避开了办公室里的闲聊和种种利害关系,要知道,这些都会严重杀伤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力。当她打字的时候,她往往会打一些故事或是其它富有创意的作品,而不是她应该打的资料。对此,她的上级和同事们毫不知情,这可能让她觉得很好玩,而且这样的暗渡陈仓也让她在日常工作中挤出了一点时间来进行一些富有价值的创造性工作。同样,在做音频秘书的工作时,她也运用了这种方法。那时,她的工作就是将在听筒里听到的内容打成文字。有些时候,她也会把这些听写资料换成古典音乐,然后继续撰写她的故事。因为她的父母并不是古典乐迷,所以她对此也了解不多。她于是就试着听各种不同的带子,直到发现自己喜欢的为止。就是用这种方法,罗琳让自己学会了欣赏古典音乐。在这些乐曲中,她最欣赏的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当她不想卷入那些无聊而琐碎的办公室闲聊时,她就会戴上耳机,用贝多芬的音乐来充斥自己的耳朵,假装在忙于打字。
第二部分初入职场的艰辛与失意(2)
有时候,创意往往是在艺术家处于压力下时产生的。在从事秘书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她努力地创作了两本成人小说,这不仅提高了她的注意力,同时也扩展了她的写作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这还使她琢磨出了一种令她今后受益匪浅的工作方法。当罗琳辗转于伦敦的各种办公室工作时,她的男朋友,一位来自埃克塞特的年轻人则住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长期以来,罗琳每到周末就得乘坐250公里的火车,枯燥地往返于伦敦和曼彻斯特之间去看望他,所以他就劝导罗琳前来曼彻斯特一起生活。1990年6月,罗琳在她乘坐的一趟返回伦敦的列车上,迸发出了在她创作生涯中最富有灵感、最具有创造力的瞬间之一。在这趟旅程中,哈利·波特的人物形象和她一起登上了列车,并充分激发了她的想象力。这次与哈利·波特的相遇之喜彻底改变了她的创作生涯。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的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却依然毫无进展,而在6个月后,她探索哈利的光芒更是因为不幸的变故而变得黯淡了。
1990年那年,罗琳最终勉强同意了她男朋友的提议,搬到曼彻斯特和他同住。她开始在曼彻斯特商会找了一份秘书工作,不过很快就离开了。后来,她又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不过她说这份工作同样无法令她感到快乐。罗琳对她当时赖以生存的工作有种本能的疏远情绪,从曼彻斯特商会无法出示任何她曾在那里工作过的记录上,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在曼彻斯特商会工作了20多年的雇员们都不记得她,甚至在她的哈利·波特声名远扬后,对罗琳何时开始将哈利·波特早期的一些情节记录放在一个鞋盒里的问题,人们仍旧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得答案。有趣的是,这种无法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况在她的学生时代中也尤为突出,或许这是为了保护她自己的隐私?因为在若干年后,这个隐私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哈利·波特的风行让她不得不抵御来自这个好奇世界里的各种问题,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私生活和写作空间。
当罗琳辗转在各种工作和各个地方时,她母亲的健康状况却迅速恶化了。在1990年的圣诞节,罗琳回到了她在塔兹希尔的家,她记得当时她的母亲安娜显得非常疲惫而且瘦弱。安娜的病情已经拖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同许多20来岁的独立青年一样,罗琳还是在圣诞节前夕告别了她的母亲,与她的男友和男友家人度过了余下的假期。
在新年前夕那天的上午7点半,罗琳被电话吵醒了,她的父亲皮特在电话里找她。这么早打电话给她并不是皮特通常的作风,所以她当即就想到了她的母亲,想到他们一直担心了10年的噩耗可能真的要来了。而事实就是在罗琳最后一次看望她的数天后,安娜·罗琳在家里安详地去世了。
尽管教堂小屋就坐落在一座公墓旁,安娜·罗琳却还是选择了火葬,出殡仪式在格洛斯特的一座火葬场里举行,距塔兹希尔大约30英里之遥。整个仪式进行得很低调,前来的都是安娜的家属和朋友们。安娜的妹妹玛丽安和她的丈夫莱斯利因为堵车而没有赶上葬礼。痛失了他们心爱的安娜,甚至还失去了同她做最后道别的机会,他们更是感到悲伤。
在任何时候,失去母亲都是一种无比悲痛的创伤。即便是对于已经成人的子女们来说,这种成为孤儿的感觉并不会随年龄而变淡。通过对阅读的热爱,罗琳的母亲将罗琳领入了知识的殿堂,不仅如此,母亲同她的创作工作之间也有一种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大大地超越了多数母女之间的那种亲密情结。安娜长久以来的病情是鞭策罗琳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她不得不面对她母亲疾病缠身的这种困境,而作为逃避和情感的出口,她自然就更加痴迷于书本了。许多作家因为母亲过早离开人世而激发出创造力。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其它的通俗文化领域里,当代的艺术家,如歌手兼歌曲作家麦当娜和喜剧演员罗西·奥多内尔,都是因为母亲过早离开她们的生活,而使她们选择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这同样也是她们能驾驭成功的原因。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所表达的情感中,我们不难发现,安娜的早逝对罗琳也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影响。故事里的坏人伏地魔在哈利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将他的父母杀死了。这个故事出现在她第一本小说中,伏地魔先是杀死了哈利的父亲,然后又把邪恶的目光投向了哈利。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哈利母亲也牺牲了。当伏地魔试图杀害哈利失败时,他的魔力和体能就消退了。哈利成了幸存者,他的故事开始富有传奇色彩,这让他在男巫和女巫的世界里变得声名远扬。后来,在他到霍格沃茨寄宿学院学习时,他才了解到正是母亲的牺牲让他获得了魔力。他能逃过伏地魔的魔掌是因为他母亲非常非常地爱他,甘愿为了他而牺牲自己。在这本小说中,爱的力量似乎可以战胜一切邪恶的势力。这让母爱显得尤为重要,而从一位为了拯救孩子而过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