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玉翠莲曲
东方玉 》》 《翠莲曲》
第 一 章 初出江湖
莲花峰,生翠莲,翡翠莲花玉生烟,弱水三千里,飘香落九天。
莲花峰,生翠莲,卅六莲叶翠田田,风吹莲叶覆,回旋欲通仙。
花落见莲心,莲房碧似金,粒粒皆仙晶,婉转何处寻?莲根是莲藕,玉节盘珠走,冰丝
合三三,好为王母寿。
一弯新月,像银钩似的,斜挂在树梢之上,掩映着十几棵参天古松,针叶如画!
四处群峰耸秀,浮云出岫,这是刘阮遇仙的天台北峰。
方玉琪每天晚餐之后,总得在这里倚石而坐,盘桓上一会。
俯瞰幽壑,仰望碧空,七年来,习以为常。
每当他坐在这块大石上的时候,口中也就自然而然的低哼起“翠莲曲”来。“翠莲曲”,
这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的曲子啊!
也是自己从小学会,唯一会唱的曲子,在他的心灵中,留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本来没
有曲名的。
也许有,因为一个曲子,不可能没有名称。
但是因为那个时候,自己太小了,只知道学着唱,那会追根问底的去研究曲名?
后来,自己逐渐长大,总觉得这首可爱的曲子,没有曲名,是一件憾事,这才替它起了
一个名称——翠莲曲。
七年了,自己一直深深的爱着它,没有一天,不在轻声低诵!
除了师傅,自己孓然一身,再也没有亲人。
在寂寞袭上心头的时候,只有“翠莲曲”,会安慰自己,把自己带回到幼年,回复到那
段最愉快最美丽的日子。
但是,这不过是回忆罢了!那和自己在海滩上,在树林边,肩并着肩,手拉着手,歌唱
的人呢?
海天茫茫,在水一方,连那个自己曾经住过五年,又一别七年的小小孤岛,也只有对着
娟娟细月,向空遥望而已!
因为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海上仙山啊!
这该是十二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自己还只有七岁,父亲方泽民,在山东即墨县任上,因流寇蜂起,挂冠南返,自己
一家,都下了一条三道桅的大木船。
这是自己第一次看到海,这么汪洋无际,白浪滔天!心中不知是兴奋?还是忧惧?时常
爬上甲板上去玩。
船行了不知多少天,记得那是一个晚上,一个可怕的晚上!
狂风带着厉啸,掠过横空,船身颠簸得要把人丢出船去。
海上掀起比山岳还高的浪潮,一阵又一阵,像泰山压顶似的朝着船上扑来,野蛮得有若
噬人巨兽,张着獠牙,要把船整个吞没。
自己吓得抱着父亲,不敢睡觉。
一阵巨大的震动,如今想来,敢情是船触了礁?
自己那时却只觉身子立时淹入了冰冷的水中,不知是沉,也不知是浮?
带着腥味的咸水,灌入口中,自己便迷迷糊糊的失去知觉。
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睡在一张石床上了,全身血液好像燃烧了起来,有一股莫可名状
的热流,在体内滚滚流动。
炙热得使人难以忍耐,但又舒畅得使人飘飘欲飞!
张眼一瞧,床面前站着一个长髯飘胸的老伯伯,他两只留着长指甲的手,正在自己身上,
一动不动。
在他身边,还有一个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张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瞧着自己身上,
悬空摆动。
“老伯伯,他醒来啦!”
“唔!这娃儿骨根不错,造化也不错,可惜情孽牵连……”
白胡子老伯伯在说什么,自己并没听懂,却已咕碌碌地翻身坐起。
“老伯伯,我爹爹呢?”
“你爹爹还要睡上一会,你跟莲儿先出去玩玩罢!”
白胡子老伯伯慈祥地笑着,回答自己。
打那时起,自己父子两人,就在石屋里住了下来。
白胡子老伯伯敢情生性好静,一天到晚躲在屋子里,很少见得到他,有时也只和父亲谈
谈,他住的那间石室,父亲也不准自己进去。
小姑娘莲儿,后来和自己一起,由父亲教着念书。
早晚一空下来,不是到海滩上去拣五颜六色的贝壳,就是在林边捉迷藏。
想起捉迷藏,方玉琪眼前,又不由泛起莲儿娇小的身形,和那捉摸不定的身法。
当时别说自己缚住了眼睛,抓不到她,就是偷偷的瞧了一下,明明看准了,也总是被她
溜跑。
不是吗?莲儿时常拍着手,叫自己“笨蛋”!
后来还是她笑着告诉自己,说自己没有来以前,她也常和老伯伯捉迷藏。
但她十次就有十次被老伯伯捉住,她气得不要玩了,老伯伯就教了她一种捉迷藏的法子,
这样,她十次之中,才有两三次,可以逃脱。
她说和老伯伯捉迷藏,根本一点也不好玩,自己来了,她才高兴。
于是,她就把捉迷藏的法子,转教给自己。
可是捉迷藏的法子,却又难学极了,脚尖左右移动,跳跳蹦蹦的乱转圆圈,自己几乎被
她教得头昏脑胀,莲儿却鼓着双腮干生气。
足足练了四五天,不知被她骂了多少次“笨蛋”,才算学会,起先还时常被他捉住,后
来慢慢的熟练了,她才高兴。
“翠莲曲”,也是那个时候学会的,莲儿时常牵着自己的手,坐在海滩边上,要自己和
她一起唱。
一住五年,海岛上虽然终年常绿,四季如春,生活过得十分恬静,也十分愉快。但父亲
却一直怀念着故乡,说什么“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白胡子老伯伯也曾劝过父亲:“世乱方殷,何如啸傲海外?”
但一个久离故乡的人,对故乡之思,是如何殷切,又岂会因一两句话,就能排遣得开?
那年的秋天,岛上终于飘来了一艘渔船,父亲大喜过望,和他们一谈,才知他们原来正
是浙江沿海的渔民,因为在海面遇上了大风,无意飘到这个岛边来的。
于是父亲决定搭他们渔船回去。
第二天,自己父子两人就和白胡子老伯伯作别。
莲儿哭得很伤心,一直送自己上了船。
渔船渐渐离开海岛,她还是痴痴的立着。
七年了,自己的耳边,还依稀响着她的声音。
“玉哥哥,你们一定要回来啊!”
七年了,海上仙山,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
青梅竹马的莲儿,该和自己一样大了,在天之涯,在水一方!
自己亲爱的父亲,离开了尘世,也离开了自己,从此,自己孤单单的再没有亲人了。
有,那只有遥远的莲儿,和自己的师傅!
抬头一望,一钩眉月,业已斜挂天半,玉露无声,衣衫欲湿!时间已经快近亥末子初,
自己新近才学会的“通天剑法”,还没十分纯熟呢!
想到这里,赶紧站起身来,拍了拍衣衫,从身边取过师傅传给自己的“松纹古剑”,熟
练的一按卡簧,一道银虹,应手而出!
然后小心地将那支有着斑剥古纹的剑匣,平放到大石上面,转身走到草地中间,站停身
形,凝神沉气,稳如山岳,右手剑尖向天,左手剑诀平胸,亮开“通天剑法”的第一招“一
心朝天”。
剑尖一圈,剑诀遥领,身形骤然一变,剑影簌簌,早已挥洒而出!
“通天剑法”,原是崆峒派镇山之宝,素以奇诡著称!
此刻方玉琪剑势展开,只见一条银虹,裹着一团黑影,倏前倏后,忽腾忽跃。天风激荡,
花雨缤纷,轻灵快速,简直到了极点!
但听剑风飒飒,响成一片,哪里还看得清人影?蓦地一声轻啸,银光倏合,化作一道匹
练,带着破空劲风,平地飞起两丈来高,身在空中,长剑抖处,闪出层层银鳞。
方玉琪一招“长虹经天”,收住剑势,飘然落地,心头虽然微微感到有些气喘,但这趟
剑法,自己却使得十分满意。
时间已是不早,收剑人匣之后,就手提长剑,跃下蜂顶,顺着小径,踏月归去。
半山腰上,三间茅屋,这时静闷得一点声息也没有。
时当子正,正是师傅坐功之时,方玉琪哪敢惊动,悄悄的回转自己卧室,挂好长剑,立
即脱衣就寝。
第二天清晨,方玉琪起身之后,做完功课,还不见师傅出来,心中不由深感讶异。
他老人家黎明即起,数十年如一日,今天怎会突然曼起,莫非他老人家身子不适?
不!普通练武之人,尚能做到强身健骨,祛病延年,何况以他老人家的功力,当今武林,
已是寥寥可数的人物,那末该不是身体不适了。
他边走边想,放轻脚步,跨进师傅房间。
眼帘所触,恩师苍松子正静静的倒卧地上,一动不动。
方玉琪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
只觉头顶上“轰”的一声,眼前一阵昏暗,他忍住眼泪,略为定神,立即一个箭步,窜
了过去!
“师傅……”
“傅”字才喊出口,双手触到苍松子身上,着指如冰,看来师傅业已仙去多时了!
方玉琪毫不犹豫,双手一抄,抱起师傅,平放到云床之上,他跪倒床前,抱着师傅,再
也忍耐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过了一会,他头脑逐渐清醒,想起师傅昨晚还是好好的,怎会突然暴卒?难道是中了人
家暗算?
想到被人暗算,方玉琪顿时热血沸腾,急忙把师傅遗体,仔细检查了一遍,可是又瞧不
出什么异样?
再向房中打量了一阵,也并无半点痕迹。
以师傅的武功,当今武林,又有谁能不动声色的加害于他?看来当真是他老人家寿限已
终!
方玉琪泪眼模糊,突然发现地上还摔落了一支墨水未干的毛笔。
哦!师傅在仙去之前,还在写着什么东西?心中一动,俯身捡起笔来,向桌子一瞧,果
然铺着一张素笺,上面写了许多字迹。当下拭了拭眼泪,/看武侠,请到清风阁/仔细一瞧,
只见上面写着:“字谕琪儿,余心脉将竭,为时无多,吾天台一派,源出崆峒,自开山祖缔
创迄今,千有馀载,惜年代久远,致本门无上心法之“离合神功”,因而失传。
“经历代师祖潜心研讨,虽各有小就,终难大成。于是师勉其徒,徒勉其孙,各以心得,
遗之后人,以期能继先人遗志,恢复本门固有神功。
“昔年汝师祖曾以合为用,由心神合一,凝虚成力着手,练为阳刚之气,裂石开山无坚
不摧,其劲虽强,然与离合神功刚柔互济之道,相去仍远。
“余有鉴于斯,惮心竭力,穷三十年之时光,试以离为用,由清虚无为,引力返虚着手,
功虽稍进,但又嫌失之于柔,未能得离合随心之妙,倘能据此一刚一柔,继续精研,距成功
当在不远矣。
“兹将汝师祖及余研练心得各一册,付汝兄弟两人,互切互磋,以继先人未竟之志。
“青儿……”
这封长函的字正是师傅的笔迹!可是写到后面一段,已经歪歪倒倒,颤抖得不成字迹。
尤其“青儿”两字,更模糊得难以辨认。
敢情写到这两个字上,心脉已竭,无法支持,就栽倒地上了。
这么看来,师傅果然不像被人暗算致死的?那末他老人家昨天还是好好的,怎会在倏忽
之间,就会“心脉将竭”呢?
师傅没有说出如何使得他老人家“心脉将竭”的原因,难道他老人家在练功之时,走火
入魔?又急于交待本门“离合神功”
心得,因为时不多,无暇再说明致死之因?
师傅遗书中的青儿——自己的大师兄龙步青,那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比自己大了五
岁,已经尽得师傅真传,早在三年前,就下山去了。
师傅这次把师祖和师傅自己的两本研练“离合神功”的心得,传给自己,两人,要大师
兄和自己两人继续研练,完成前人未竟之志。那么今后第一件大事,就得先找到大师兄再说。
可是,大师兄三年前下山之后,一直就没有回来过,自己又从没出过门,茫茫江湖,到
那里去找他呢?
方玉琪一阵沉思,抬眼望去,只见案头上果然放着两本薄薄的手抄书卷,敢情就是师祖
和师傅对“离合神功”的研究心得了。
当下就恭恭敬敬的把师傅遗书和两本心得,一齐收起。
忽见案头上还放着一片手掌大的红叶,状似枫叶,但四周边上,却隐隐有一圈金黄色的
镶边。
这种金边丹枫,不但附近山头,从没见过,而且比普通丹枫又要大上数倍,实属罕见,
不知师傅是从那里带回来的?
但他此时也无暇多想,含泪把师傅遗骸,盘膝坐好。
又在半山腰上找了一处干燥洞穴,打扫干净,把遗骸放好,移了一块大石,堵住洞口,
再用泥土将缝隙封密,然后在洞口大石上,刻了一行大字:先师苍松子证道之处 弟子方玉
琪拜镌。等一切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