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不是世俗女儿,不在乎这个。
老者道:“城里会有这么一处所在?”
老捕头道:“禀太爷,那原是一栋空着的小楼,经人买去,从上到下都漆成了一色红,还取个名叫‘红楼’。”
关山月道:“为什么要漆成一色红?”
老捕头道:“许是为讨吉利,再不就是标新立异,让它显眼,让它出名,不管是什么,这么做对了,它出了名,生意也相当好。”
关山月道:“那么,‘红楼’跟红土地……”
老捕头道:“因为整栋楼是红的,也叫‘红楼’,所以开张那一晚,用来铺车马道的,也是红土,看上去一色红。”
关山月道:“是这一处?”
老捕头道:“只这一处。”
关山月道:“请捕头带我去看看。”
老捕头转望老者,这是请示。
老者道:“应该!”转望关山月,道:“只是,劳阁下的驾……”
关山月道:“县尊不要客气,在下是来干什么的?”转望老捕头:“咱们这就走吧!”
老捕头应一声,要施礼告退。
白衣文士道:“我也去。”
县尊的千金,她也要去。
关山月、老捕头都微一怔。
老者道:“你怎么能去?”
白衣文士道:“我怎么不能去?”
老者道:“那是什么所在?”
白衣文士道:“我易钗而弁,扮了男装,伯什么?”
老者道:“虽然你扮了男装,也不妥。”
白衣文士还待再说。
关山月说了话:“姑娘是不能去!”
白衣文士转过脸来:“阁下……”
关山月道:“劫掳孝廉公的既是江湖人,而且也不会只有一个,此去不可能只凭言语就能要回孝廉公,使他们自缚双手就范,厮杀打斗,绝难避免,既有厮杀打斗,腥风血雨的死伤,也在所难免,姑娘能去么?”
还真是!
关山月的这番话,不知道是不是真吓住了白衣文士,她是这么说的:“我倒是不怕看厮杀打斗,也不怕看腥风血雨的死伤,我只是怕给阁下添累赘,所以我听阁下的,不跟去了,只是,不管家兄是不是在那里,也不管是不是救得了家兄,还请阁下回县衙一趟,让我父女知道。”
原来如此。
只要她不跟去,这容易。
关山月道:“那是当然,请县尊跟姑娘放心。”
就这么,关山月跟着老捕头走了。
白衣文士跟了出来,一直跟到了跨院门,望着关山月跟老捕头走得不见了。
老者也跟了出来,不过只是跟到了屋门外,他说了话:“飞卿,不用太担心了。”
原来姑娘芳名叫飞卿,哥哥孟卿,妹妹飞卿。
不知道为什么,白衣文士她竟然脸上一红,只是老者没看见,因为她转回身的时候,脸上的红意已经不见了。
老者又道:“陈捕头说得好,以我的为官,你哥哥的为人,他实在想不出你哥哥会遭人劫掳的因由,我则要说,以我的为官,你哥哥的为人,苍天不会亏待我董家的。”
这是做父亲的安慰女儿。
做女儿的也安慰父亲,白衣文士道:“您也不用担心,那位关壮士,他一定能破案擒贼,救回哥哥。”
老者道:“你认为他能?”
“他能!”白衣文士神色、语气都坚定,显示有十成十的把握:“女儿看得出,他不是一般的江湖人,您应该也看出来了。” “老者点头:“你好眼力,虽没见到他的武功,从你听说他的文才,他的腹笥,胸蕴,他文才如此,不以文才自居,却以江湖人自称,他的武功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他来到这里的搜寻、推断,他的确不是一般的江湖人。”
白衣文士没再说话,从她一双凤目泛现的阵阵异采看,她已经不用再说了。
老捕头带路,关山月到了“鄱阳湖”县城西城根儿,“红楼”就在他的眼前不远处。
的确,那是栋漆成了一色红的小楼,楼前也的确有一条用红土铺成的车马道,怕车马过红土飞扬,还洒了水,到如今还没有全乾。
只是,此刻这栋红楼却是楼上楼下门窗紧闭,不见人影,不闻人声,寂静一片。
关山月道:“这座‘红楼’,一天之中,什么时候营业?”
老捕头道:“一般都是过午就开门接客了,不过午前也会有人进出。”
关山月道:“那么,咱们恐怕来迟一步了。”
老捕头道:“恐怕是。”
关山月道:“好在已经见着红土了,这样的红土,也确能沾鞋。”
的确。
老捕头应了一声:“是!”
关山月道:“咱们再进去找找蛛丝马迹,找找线索吧!”
老捕头又应了一声:“是!”
本来也是,他虽是个捕头,但这一趟是奉命带关山月来的,他只有听开山月的。
何况,关山月说的、做的都没错。
老捕头陪着关山月走到“红楼”前,门上没锁,推推门,没推开,显然门是从里头上了栓,老捕头一脚踹断了门栓,踹开了门。
身为捕头,老公事,到底还是有两下的。
也是,要是连这两下都没有,还吃什么公事饭,还抓什么小偷,拿什么贼!
这么样进了门,还是没见人,不闻人声,不过,看眼前的景象,平常在的应该都还在,还有一股子异常,不知道这是不是平常就有的。
也就是说,人走了,可并没有带走什么。
平常在的虽然都还在,却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什么线索。
再到楼上看,楼上就是卧房了。
香泠金钤,被翻红浪,牙床,纱帐,玉钩,这样的卧房永远是香艳的,动人的,诱人的。
只是,仍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什么线索。
关山月问:“捕头可知道,这座‘红楼’里,有多少姑娘?”
老捕头道:“听说只有一个,带着两个丫头。”
听说?
关山月道:“捕房没来查看过?”
这种地方,进出的人杂,容易出事,捕房都会隔长差短,前来查看,一方面是了解,一方面也是警告,当然,也是吃公事饭的一条财路。
这是一般,“鄱阳县”的这位县太爷为官如此,就不知道县衙“捕房”这些吃公事饭的会不会,敢不敢了。
老捕头道:“弟兄们来过,我没有来过。”
关山月道:“没有其他人了?”
老捕头道:“没听弟兄们说,还有其他的人。”
关山月道:“看这座‘红楼’的大小、器用,确实像只有一个姑娘带两名侍婢;而且,看这情形,昨夜劫掳得孝廉公之后就走了,没再回来过。照这么看,为了孝廉公是花了不少心思,也花了不少本钱……”
老捕头道:“究竟是为什么?想不出因由呀!”
关山月道:“只要找到这个女子,就不难明白了。”
那是!
老捕头道:“关爷说得是。”
本来就是。
关山月忽然这么说:“我不该这么想,也不该这么问,会不会男女间事,以往有没有什么徵兆?”
老捕头忙正色道:“关爷,公子从不会到这种地方来,绝不会!”
不错,好子弟,又是位堂堂孝廉,怎么会涉足声色?
关山月道:“捕头如今应该知道了,这名‘红楼’妓,不是真正的‘青楼’女。”
老捕头一怔:“关爷说得是,我糊涂了,可是,那也不会啊!公子平常少有交往,就是有,也只是数得出来的几位文友。”
关山月道:“或许是孝廉公哪一次外出,被某个江湖女子看见,她看中了孝廉公的人品,明知不可能,只有下手劫掳?”
老捕头道:“那就不知道了。”
关山月没发现什么,也没问出什么,却找到了整座“红楼”都闻得到的那股子异香的来源。
那是临窗一张高脚几案上,一只花瓶里插着的一枝花。
那枝花,铁枝四伸,只有花,没有叶,花色雪白,有十余朵,花形像梅,大小也像梅花。
但不是梅,梅花不会在这时候盛开,甚至根本不会有花蕾,而且梅花也没有这么香。这种花,只一枝,只十余朵,香得整座“红楼”都闻得到,其香可知。
称之为奇香,一点也不为过。
关山月好胸蕴,但他不知道这是什么花,他问:“捕头可知道这是什么花?”
老捕头摇头:“不知道,没见过。”
五十上下的人,没见过这种花。
好胸蕴的关山月不知道这种花,五十上下的老捕头没见过这种花,足见这种花不只是少见,简直是太以少见的花。
关山月摘下了一朵放进怀里,道:“如今几乎可以确定,是‘红楼’这个女子劫掳了孝廉公,只是她已经早一步带着孝廉公走了,她原从何处来,如今又往哪里去,在下得尽快想法子找到这个女子,营救孝廉公,我就在此地跟捕头告辞了!”
老捕头很不安:“我无能,也没能尽什么心力……”
关山月道:“捕头言重了!只从她买下这座小楼,加以修缮,改称‘红楼’以风尘妓为掩饰这一点来看,可知她筹划良久,处心积虑!碰上这种角色,这种案子,十九难办。”
老捕头面有感激色:“谢谢关爷。”
这是谢关山月安慰他。
关山月道:“捕头不要谢在下,在下说的是实情实话,无论如何,还要仰仗捕头跟捕房诸位……”
老捕头道:“不敢当,关爷才是言重,这是我跟弟兄们的份内事,何况太爷待我等恩厚,就是跑断两条腿,豁出一条命,也会尽心尽力。”
关山月道:“那么咱们分头并进,双管齐下。”
老捕头道:“就照关爷的吩咐,分头并进,双管齐下,只是,关爷不是答应姑娘,不管事情如何,都会折回县衙一趟。”
关山月道:“救人如救火,在下就不折回县衙了,此地的情形,还请捕头代为禀知县尊。”
老捕头道:“既是如此,那关爷就请吧!我也要赶回去了。”
就这么,关山月跟老捕头分了手,他是要赶回“鄱阳湖”姜家去。原本他这趟外出,一个人赴“鄱阳县”,打听姜家这个亲家,以便尽些心力促成这门亲事,这段姻缘的,没让姜家知道,实际上他也没说。可是如今董家公子遭人劫掳,下落不明,安危难卜,他既然碰上了,而且伸手侦查营救,就不能不让姜家知道了:何况他认为姜四海是老江湖,在“鄱阳湖”多年,对这一带的人、事、物一定多知多晓,他要跟姜四海打听。
要赶回“鄱阳湖”姜家去,就得坐船,坐船就得回到他上岸的地方去等船。
等船恐怕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没跟送他上岸的人约定什么时候来接他。
他打定了主意,等不到船就随便雇一条,只要提姜四海,在“鄱阳湖”不会雇不到船。
哪知,到了上岸处,送他靠岸的船已经在等他了。原来,就是因为没约定,送他上岸的船一直等他到如今,要是他还没回来,船会一直等下去。
关山月很不安,再三致谢。
那黑壮汉子却直说不敢当,直说他应该的。
船行如飞,没一刻工夫关山月就回到了姜家;姜四海、儿子姜明、女儿姜芸一家三口,还有高梅,都在甲板上迎接。
姜四海道:“关大哥回来了?”
这是跟着儿子、女儿叫的,这么叫显得熟,显得近。
关山月抱拳:“怎么敢当!老人家、明兄弟、芸姑娘,还有高姑娘都在这里……”
“接”字还没出口,高梅说了话:“除了姜叔外,都叫一声关大哥,不该么?还这个姑娘,那个姑娘的,这不是见外么?”
显然,小姑娘不爱听了。
关山月要说话。
姜明先说了话:“关大哥上‘小孤山’去了?”
关山月道:“小孤山?”
他不明白,姜明怎么会突然有这么一问?
姜明道:“关大哥要是没去‘小孤山’,身上怎么会有‘百里香’的香味?”
姜明既然闻见了,想必其他的人都闻见了。
姜四海没有问,他是个老江湖,人情事故练达,关山月不提,他不便问。
芸姑没问,今天的芸姑不大说话。
高梅说了话:“我已闻见了,我还说关大哥身上哪来的香味呢?明哥哥,什么是‘百里香’?”
叫做妹妹的芸姑为芸姊姊,叫做哥哥的姜明,当然是明哥哥。
姜明道:“一种花,奇香,老远都闻得到;我不知道它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