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塔人之声15–地极转换预言(预言)






在转换之前,地球减慢了它的自转,并实际上最终停止了。在世界各地的文字历史或口头传说中,都有一个超长时间的白天或夜晚的记录。对在地极转换之前的一个星期内,地球自转减慢并最终导致停止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从地球附近经过的一个行星的磁场抓住了大西洋的裂缝,所以地球就不能克服这个吸引继续转下去了。地球的这个部分是在介于两个大陆块的中心,在磁极上是相当中性的。但从大西洋两侧的大陆不断游离出一些部分,它们在大西洋中线两边变成熔岩流并冷却下来,这种过程持续了很长时期,以至于在这个地方(大西洋中线两侧)排列了过多的冷却后的熔岩,这导致了大西洋中部形成一个长长的裂谷。太平洋海沟位于水面下更深的地方,而且它的化学成份的性质与在大陆漂移中新形成的岩浆的成份也不一样。这样,大西洋的熔岩海床被吸住了,面对着太阳,也面对朝着大西洋大裂谷从南侧不断接近的行星,并导致了欧洲、美洲和非洲位于地球上长昼的一侧。


大西洋伸长

大西洋已经在过去被明显地拉长及撕裂了,因为大西洋两侧的海岸线被往下拖,你可以在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看到森林被淹没到水面下,百慕大附近也有被淹没在海浪下的公路。同样,英格兰岛西部的土地也倾斜了。南北走向的大西洋裂谷的长度已经和现在的南北极之间的距离一样长了,这显示了近期的撕裂,在非洲,裂谷日益加剧了阿拉伯半岛从大陆上彻底分离出去,这已经表明了有某种压力在起作用。在地球自转停止的那一周内,这种作用会达到极端,大西洋裂谷处于极大的张力之下,海岸线被顺着大西洋两岸拉下海去。欧洲和非洲被(由于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自转的)地核部分不断地向东拖,这样,地球会在那一个星期内发出痛苦的呻吟。

太平洋缩短

沿着太平洋的边缘,太平洋板块被推到美洲大陆板块下面,太平洋缩短的过程已经在地极转换前被启动,而正在减少的板块倾向于继续保持它们即将减少的部分,这(种缩短和保持原状的对抗)在印尼导致了灾难。喜马拉雅山脉在过去被从海床部分抬高,这也预示了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在大变动中的一个细节。整个美洲西海岸的地震增加了,在日本和印尼的活火山变得极度活跃。印度(北部)被突然拉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下面,这在处于长夜星期中正在担心会发生最坏的事情的人们中间造成了巨大的恐慌。海潮还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在平时汇集在赤道周围的海水现在都平均分布到了整个地球,两极地区的海水会比平时更多(根据原文对于俄罗斯的描述,俄罗斯北部海拔较低的地方因为这个原因会被上涨的海水大面积淹没),在赤道区域内的海水会比平时少。

红色的尘埃和石头冰雹

红色尘埃的沙尘暴应被认为是一个应该立即隐蔽在金属屋顶或草皮屋顶的避风的建筑里的警告。(在红色尘暴发生时,)距地极转换发生的时间不会超过几个小时了。红色尘埃的沙尘暴持续的时间少于24小时,更大的可能是少于12小时。这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从地球附近经过的运动轨迹类似于彗星的太阳系第十二行星所携带的)红色尘埃用多少时间穿越地球大气层沉淀到它被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并报告的地方。在一个地方,最初的尘埃信号可能是在地极转换的18个小时之前,人们全都恐慌地奔跑来隐蔽自己。在另一个地方,尘埃可能一开始没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它变得很浓重,这时距离地极转换可能只有6小时了,但不管怎样,这个时间还是足够人们找到一个躲避的地方。在转换发生前,(第十二行星携带的)来自于红色尘埃的石头会扫过地球表面。普通的屋顶可以防护这些冰雹石头的冲击(本人表示怀疑,要是石头大一点可能普通的屋顶就不行了),这有点类似于在暴风雨中冰雹落下毁坏农作物的情况。

地极转换

在自转停止的那一周内,地球的(被第十二行星吸引停止了自转的)地壳和地球的(因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自转的)核心之间构成了巨大的水平方向的张力。在地球的核心部分和地壳之间的连接处断裂并移动时,这个张力被释放。然而,地球的核心部分还是在拖着地壳,地极转换因此就突然在这个与人类有关的事件中的看上去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内发生了,但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在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发生的。在(这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的)一段时间内,人类观察者由于过分震惊而变得麻木(以致这段时间在记忆上是缺失的)。一开始,当地壳和地核之间从各种地方分离时,会产生各种振动和摇动(因各地地质情况不同,振动的类型也不同)。然后在那些地壳被地核重新拖住的地方,会发生几分钟的滑动,地壳和地核一起滑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在滑动期间,海潮沿着海岸线冲上陆地,因为海水并不是固定在地壳上的,它可以自由地移动。海水总是倾向于待在原来的地方,而地壳本质上来说是在它下面移动的。当地核发现它已经和地壳(在断裂之后)重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它(内部的半流动的熔岩)会发生一些搅动,并最终沉淀下来,而含有更多固体的地壳则会继续它的运动。这就是那些发生造山运动和大地震的地区的情况,有点象撞车时碰撞点被破坏,而运动一定会停止。

飓风

在地极转换期间,地球的大气会突然做几件事。它和地球一起被拖住了。它形成气团移动,把空气推移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即使是那些地球上位于极点的在转换期间没有移动的地带,空气也是狂暴的。它形成旋风,因为旋转运动是空气在碰到阻力时的反应,就象在刮龙卷风和飓风时看到的那样。人们无法设想超过他们在今天的世界上经历过的飓风的力量。你们的飓风和台风描绘出当气团试图互相冲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它取决于气团的密度、地球引力以及它们运动的速度。这些相同的因素在地极变换中是肯定会起突出作用的。待在地形下凹的地方(但不是在海岸线附近,那里会被海水淹没的),躺下来,并且把任何你希望在飓风过后还能找到的东西绑好固定。

地震

对于一个把大陆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板块,并且在大陆被撕裂的时候各种东西会怎样反抗这个过程——金属在断裂前弯曲并扭曲,一束光纤会在光纤一根根折断的时候反抗被撕裂的人来说,被撕裂的大陆并不他想象的那样伤痕累累。陆地实际上是覆盖在很多层板块地质结构上的,问题是这些地质结构大部分都在同一个地方断裂了。(断裂后的)陆地仍然覆盖在这些地质结构上,因为有些板块结构还没断裂。这样,裂开的大陆并不比(因一部分板块被挤入另一个板块下面而)面积减小的大陆或滑动到一个新位置的大陆有更多的伤痕。大陆边缘的土地通常会保持它们原来的海拔高度而继续位于海洋熔岩层之上,这是由板块的厚度决定了的。固体的土地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比较轻的元素组成的,在地球行星早期的冷却过程中,这些较轻的元素上浮并最终形成了飘浮的地壳。

当一个板块迅速地挤压到另一个板块下面时会发生造山运动。在板块之间有摩擦力,所以位于上面的那个板块会起褶皱。这些褶皱表现出了压力的产生和释放,这些压力会导致板块猛烈的水平位移和地貌剧变,有时因地层断裂会形成新的悬崖或者突出地面的巨石。那些在板块互相挤压时处于上面的板块的人们此刻会被抛向天空并受到撞击,简直没有安全的地方来躲避。板块挤压把较低的地层上面的陆地向前推,这可以释放压力。这种(一个板块对另一个板块的)刺入可以是很突然的爆发式的,岩石层再一次彻底下沉了。即使在那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平时地质活动并不活跃的地方,压力的产生和释放也会导致地表起皱。被压缩的岩石也会被水平地推入它附近的由土壤或者任何密度比岩石小的东西所占的空间。所以,那些位于山谷的人会发现石头从山坡上弹射了出来,或者石头意想不到的从他们的脚下象标枪一样发射了出来。想要躲过造山运动地质灾害的话,待在山里是不可靠的,而且我们不建议那么做。

火风暴

在彗星(就是前面所指的第十二行星,可能是因其运行轨迹类似于彗星,作者这样称呼它)经过的时期,它会对地球的上层大气产生一个冲击,有几个地方的有效氧(有效氧可能是指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单质氧气,而不包括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已经和其他元素形成了较稳定的化合物,而不能再起到氧化剂的作用了,也就不再“有效”了。)完全被消耗完了。彗尾中的热气体因为频繁的闪电和经过正在喷发的火山上方被加热而生成了烃类(碳氢化合物)气体(这个过程类似于氮气和氢气经闪电催化合成氨气,碳和氮是相邻的元素,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燃烧的石油气形成一大片天火象下雨一样降落到地球上。因为上层大气的消散,这些石油气还没有来得及在火雨中爆燃就已经落到地球表面。这种火风暴会杀死它下方的所有生命。所有这一切都曾经在远古时期作为人类的观察结果伴随着大灾难被记录了下来。这种火雨会使森林起火燃烧,之后那些地方的植被会从种子和植物的根系重新生长出来,很多地区只不过是在一段时期内因植被遭破坏而裸露着地表。

洪潮

在地极转换期间,海洋作为一个整体是运动着的,在地壳移动时,海洋却因为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待在原来的地方,这样海水会越过海岸线冲上陆地。这就是洪水海潮,海潮的最前锋也是它的最高点,象寂静的潮水一样不断上涨,海浪冲击着内陆地区,毫不退却的向前移动着,这是一个稳定地向内陆方向不断加强的洪水。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被洪水淹没的人,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跑到比海水高的地方。很快他们就到站到了他们能到达的最高的地点,然而,海水仍然在稳定地流向内陆地区,并且仍然在上涨(而最终淹没那些已经站在了“高处”的人)。那些在船上或者在漂浮物上的人,他们会被海流带到内陆地区,直到一个相反方向的退潮开始。反冲回来的海水因为对于地壳具有一定的相对速度,它不会在它平时所在的海床的位置上停下来,而是越过海床冲击大洋另一侧的海岸。所以,大洋两侧的地区会交替地经历这种大海潮(完了完了,上海完了),这种情况会持续一些日子,直到海水的动能减小为止。当洪潮退回时,那些仍然漂浮在水面上的人处于一个被海流拉向大洋深处的危险之中,因为各处的海水并不是均衡地流回海床,在有些地方海水会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地回流。

在海潮的波浪遇到山峰的地方,海潮会钻过峡谷继续前进。在海潮流过内陆的地区,会导致洪水深入内陆几百英里(1英里大致等于1。6公里)。在大西洋扩宽的地方和从北美大陆撕裂出来的地方,都会被海水占领。将会有比周围的海水更多的可供海水汇聚的地方,这会导致更远的原来集聚在两极的海水迅急地向地球上的这些部分流动。印度洋上会有一个暂时的海水低地,它会把原来汇聚在南极的海水吸引过去。在太平洋戏剧性地变短的地方,太平洋中的海水会发现承载它们的“碗”突然变小了,海水会沿着两边的海岸上涨。因为太平洋十分宽广,并且它的海水会越过以巴拿马为中点的地势很低的中美洲地区流进大西洋(这么说来中美洲地区海拔低的地方都要遭没顶之灾了),或者从澳大利亚周围流走,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潮的波浪并不会比世界上其他大洋沿岸的海潮大太多。


事件描述

当地球的南极被经过的第十二行星的北极抓住时,会向北移动,地壳从里向外裂开并以这种方式获得了自由,这使之前存在的各个压力点都得到了放松。从而,欧洲和非洲会进一步向东移动,这允许大西洋在向北的滑行中被撕裂。

承载着欧洲、俄罗斯、近东的厚重的板块也移动了,受这一过程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在这里被欧亚大陆推动着有力地压向印度,一眨眼的功夫,这些国家(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就沉入海平面以下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印度那个地方生活着10亿人啊)。

印澳板块被压入喜马拉雅山脉之下这一结果减轻了沿东非大裂谷的水平方向的挤压力,所以它们就迅速地撕裂了,并且是在一步步地震动、调整暂停、震动之间完成这一过程的。基本上来说,非洲大陆的东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