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年)研究民间文学多年的冯沅君也说,“灌口二郎本有李杨二说,然元(或
明)剧中关于二郎神的几本,应该都以杨二郎为注脚”,“《中国的水神》
第二章记灌县流行的灌口二郎神故事。这个二郎究竟姓什么,作者未明言,
但看最后助二郎擒获孽龙的是观音大士,可知道这个灌口二郎应该是和《西
天取经》(按,系元吴昌龄作杂剧)及《西游记》所说的为一而非二,换言
之,他应该是杨二郎”(《中国古典戏剧研究》,台湾学艺出版社,1989 年)。
二郎神之说可谓久矣,它是如何最后归宗于姓杨的,看来还得要作深入
的考查。
(盛巽昌)
财神爷的形象是谁?
在中国人创造的华夏诸神里,有一位响当当的尊神,那就是财神。财神,
俗称财神菩萨,是掌管天下钱财的。
旧俗年初五是迎财神,这天早晨,雄鸡报晓的时候,鞭炮声就响彻云霄,
黎明即起的人们相互作躬,说上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话。据
说,在旧银钱行业,更为隆重,他们每逢旧历正月初四深夜,就有迎财神仪
式,商店全体人员都要向中堂张贴的财神像顶礼膜拜,祝祷新的一年利市。
财神在农耕社会尤为见红,他是各阶层人们最普遍的崇拜偶像。但是,
中华历史悠久,鉴于不同时空对于财神认知的区别,因而,财神却成为多元
的组合体,出现了不少财神形象。
赵公明和五路财神说。通常财神是指赵公明。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
的分析》也提到“赵公元帅”。传说赵公明原是瘟神,后来替龙虎山张天师
看守丹炉。现在所见他的图像,全是《封神》塑造的,他手持神鞭,身骑黑
虎,在封神台前受封为“正一龙虎坛真君”;他和所辖的同时受封的招宝天
尊肖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姚少司、利市仙官陈九公,民间通称为“五
路财神”。所以有的财神庙,并不专祀赵公明。1980 年,台湾北港新建武德
宫(财神庙),主神祀赵公明,称中路财神,另有东西南北四路财神为配祀,
虽未列名,当系肖升等。
民间五月初五日迎财神就是迎赵公明等五路。“俗传赵公明因畏寒,故
又称为寒丹爷,是于上元夜游巡境内,民众燃鞭炮,系为其暖身。”(《台
湾庙神传》)
也有称五路财神为元代人何五路,“因御寇死,民间因而祀之。一说取
出门五路皆得财之义。后来,他的名号又与五显、五通相淆,因而世间又有
所谓‘五路财神’之说。”(金良年《民间诸神》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6
月)
关羽说。关羽在传统文化崇拜中是多功能的神。据说旧典当业即供奉“三
财”(赵公元帅、关羽、增福财神)。在过去,关羽和赵公明都是被称为武
财神的。现在他逐渐替代赵公明的第一号财神种子位置,尤其在香港、台湾,
商界多有供奉关羽为主财神的。这里大概是关羽的“忠义气”,况弟义、朋
友情,更易于招财进宝吧!
文财神比干和范蠡说。比干是殷纣王庶兄,官居少师,忠耿正直,因为
得罪了纣王,被剖心而死。《封神》对此更作有维妙的叙述。比干是什么时
候封为人们崇拜的财神的,谁也说不清。但现今春节通常张贴一种财神像,
头戴天官双翅纱帽,身着大红锦袍,五绺长髯,满脸慈祥,传说就是比干真
相。春秋末期的越臣范蠡,在辅佐勾践灭吴称霸后,离开了他;驾着小船到
山东齐地经商。他化名陶朱公,发了大财,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富翁。范蠡做
财神出于何典,不详。如按民间传说,比干摘心后,“来到民间,广散财宝。
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送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
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华夏诸神》),
是合符财神规格的;则“范蠡能发家致富又能散财,在人们心目中是位难得
的偶像,故其成为文财神,也就名正言顺,理所当然了”。(同上)
财帛星君说。其全称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即太白金星,俗名李长
庚者。好事者以为他带有“金”字,即视为“金神”,由此推演为财神,尊
奉为财帛星君,并以阴历七月二十二日为他们诞辰。
此外也有把太上老君当作财神的。据《新年神像》说,金银兑换商店奉
老君为祖师,因金银与熔铸、炉火有关,而太上老君拥有八卦炉也。凡此等
等,可见在行业崇拜的财神,有共同信仰神(如赵公明、关羽),也有出自
行业的特色而独树一帜的。
在多神崇拜的旧中国,财神究竟有多少个形象,他们为什么各有各的信
徒,那只有凭人自己理解和认知了。
(盛巽昌)
九天玄女娘娘是谁?
不少明清平话小说都分别提到有一位叫九天玄女娘娘的正宗神仙。九天
玄女娘娘,俗称玄女、九天娘娘,为上古颇有名气的女神,也是道教信奉的
一位超级女仙。她在民间很有影响。旧时南方一些僻野村镇,常见有玄女娘
娘庙。现在,在海峡彼岸的台湾岛,仍保留有十三座玄女娘娘庙,玄女娘娘
在那里有被称为“连理妈”的,“有大妈至九妈之九尊神像”(《台湾庙神
传》),它分布在基隆、高雄、台中和云林等地。此处玄女娘娘不胫而走万
里,甚至跨越海峡。其很大的知名度是依靠平话小说传布的。
明清平话小说有一种模式:作品里的英雄,当他落魄或失利、不得志时,
往往有一位女仙托梦或露身赐见,伸出相助之手,给他无限的安慰和鼓励,
而且还无报酬地送上一卷天书;这部天书放诸四海而皆准,每有疑难事宜,
只要翻翻,就可以迎刃而解。这部天书的编印者,就是这位善于雪中送炭的
九天玄女娘娘。
最始见于本本的是金圣叹评定的第一才子书《水浒传》。此中写了几个
神通广大的人和仙,如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但他充其量还只能算半仙,真
正的神仙只有一个,那就是宋江的影子后台九天玄女娘娘。
这位根据《大宋宣和遗事》“九天玄女授天书”故事移植的九天玄女娘
娘,无私地、高度信任宋江,是梁山水泊兴旺的图记。宋江一无卓绝的武艺,
二非世代簪缨,却能以郓城县一个小吏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而这在等级社
会又是极要紧的)很大程度就是有玄女娘娘面赠的天书。“宋星主,传汝三
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第四
十二回)。由此使他人望尘莫及,为他稳坐领袖位置投上最重的一块法码。
玄女娘娘赠天书,把宋江送上了神坛,为梁山领袖作了定位定点。后来,
当宋江粱山军征辽,为敌人“太乙混天象阵”所阻,也是全仗她老人家梦授
破阵机宜,而化险为夷、大获全胜的。
罗贯中此后或同时写的《三遂平妖传》、无名氏《杨家将传》以及清人
吕熊《女仙外史》、无名氏《薛仁贵征东》,都分别有九天玄女娘娘面授梦
授天书的插曲。明清诸家平话小说里的这位女仙都因有天书与兵家武韬拉上
了关系。
大概是称为“娘娘”吧,这位九天玄女娘娘在庙宇中的主体造像,其打
扮是明朝贵族命妇图式的,有《水浒》为证:头绾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绛
绡衣。兰田玉带曳长裙,白玉圭璋擎彩袖。脸如莲萼,天然眉目映云环;唇
似樱桃,自在规模瑞雪体。犹如王母宴蟠桃,却似嫦娥居月殿。正大仙容描
不就,威严形象画难成。
九天玄女娘娘在这里是一位美丽、端正而又庄重,威严的一位女仙。
这是传统文化环境圈里民众的玄女娘娘形象,也是现在已经定型的玄女
娘娘造像。
可是,从神话学和历史学视角来看,颇有人对玄女娘娘持不同的看法。
学者认为,在中国古神话里所称的“九天玄女’并非是女仙,当然更难
是什么“娘娘”。他只是一头大黑鸟(玄鸟)。这头大黑鸟是奉了天帝的命
令,展翅翱翔由九天之上飞临人间红尘的。他产下的鸟蛋,不知怎的却让帝
喾次妃贪吃了,由此生下了商的祖先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
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
记·殷本纪》)。因此《诗经·商颂·玄鸟》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被四方”。而这只大黑鸟就被殷商王朝尊奉
为开山祖师了。
还有一说是,九天玄女是人首鸟身的怪物。《隋书·经籍志》录有一部
《黄帝问玄女兵法》,记录了玄女下凡助黄帝战胜蚩尤事,“黄帝与蚩尤九
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
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
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在这里,玄女已人
化了。大概此说仍是由大黑鸟(玄鸟)嬗化而来,因为鸟能下蛋,所以伪托
的《黄帝问玄女兵法》把它界定为雌性,而且想当然地把它由帝喾时期提到
黄帝征蚩尤时期。
另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称,黄帝因蚩尤请风伯、雨师助阵,他就向
玄女(天女魃)求助,“黄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
说这位天女魃身着青衣,鸟身不得衣衫,看来她已完全人化了。古神话蕴含
初民原始思维,所以这里的玄女娘娘虽涵盖鸟的图腾痕迹,但它毕竟是人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道教的本本所述,在这里,九天玄女娘娘并非无拘无束、
至高无上的女仙。她只是太上李老君门下、王母娘娘属下的一位“高级干部”。
黄帝大战蚩尤,不分胜负,“居数日,大雾冥冥,昼晦。玄女降焉。乘
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帝再拜受命。玄女曰:‘吾以太
上之教,有疑可问也’。。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
神之书,帝遂率诸侯再战,。。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宋张君房《云笈
七签》卷一一四)。这大概是玄女娘娘纳入道门之始,这段文字虽仍胎自为
黄帝助阵战蚩尤,但她却全是神仙味了,也就是九天玄女娘娘庙的美丽主神。
玄女娘娘因为出处虚渺,至今台湾也“有谓女蜗氏即九天玄女”(《台
湾庙神传》)之说。此说当然混淆,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她认知的多元。看来,
九天玄女娘娘也就是神话、传说、文人创作的产物,按时空的变迁各自圆其
说罢了。
(盛巽昌)
王母娘娘的形象是怎样嬗变的?
中国民间传说天上有两个主宰:一个是玉皇大帝,一个就是王母娘娘。
有一种说法是,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俩。他们有如人间帝后,还
先后生育了七个女儿,其中最小的七仙女,私自下凡嫁给了孝子董永。后来,
玉帝和王母知道了,用暴力逼她回天宫。董永故事源出于宝《搜神记》,刘
向《孝子传》等,但均泛称“天帝”,这里显然是含有农耕社会那种男耕女
织的意蕴。
而见于著名神魔小说《西游记》中蟠桃会上的王母娘娘,似与玉皇大帝
非夫妻关系,也不臣属灵霄殿。她在西方瑶池自成体系,浑然是女界领袖。
她的最重要工作也就是筹备和主持一年一度的天界蟠桃大会,那可是普天同
庆的超级联欢活动哩。因此,这位王母娘娘的来历,也自然引起后人探究了。
半人半兽说。《山海经》神话将王母说成是半人半兽的怪物,“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注:主知
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西山经》)。“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
名曰西王母”(《大荒西经》)。按:“王母,西王母也”(《后汉书·张
衡传》注)。《山海经》是战国到西汉初时的作品,此时人们想像中的王母
是似人似兽、半人半兽的中介体。他有人相,但也有兽的部分,更重要处是
住在地洞里,而不是天上,看来是原始社会的穴居人。至于豹尾虎齿很可能
是装饰,由此以显雄威。“西王母半人半兽的怪模样,源于我国古代的动物
崇拜和图腾崇拜。古人崇拜虎豹等猛兽,西王母部族大概将虎、豹作为部族
图腾神,即部落保护神”(《华夏诸神》)。因为称“西王母”,由此被误
识为女性,这也许是人们最初的单向思维定势,但不管怎样,也反映了对王
母的一种形象的认可。
部族领袖说。西王母是商周时期西方的一个图腾部落。“西王母在西,
皆四方昏荒之国”(《尔雅·释地》)。这个部族住在哪里?一是昆仑山。
“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