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东夷族。自崔述以来,一般认为少吴为太晦之后,近人根据《世本》“少昊,
黄帝之子,名契”,认为少昊即契,而契亦传为帝喾之子;因此认为太尔皞
即帝喾,二人均为殷人祖先。
根据上面的“审查”,他们都有资格列入五帝,然而,由于名额的限制,
又不能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使得史学家不知何从了!
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
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
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民
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
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所谓帝,只不过是中
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
(勇木)
颛顼是男性还是女性?
颛顼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北方天帝。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黄帝娶妻雷祖,生子昌意,昌意被贬滴至若水地方居住时,生了韩流,韩流
长得“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这位模样古怪的人娶了淖
子氏的女儿,生下了颛顼。而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颛顼则是昌
意之子,黄帝之孙。据说,颛顼继承黄帝当了天帝后,政绩显著,远近宾服,
成为威名远扬的一代风云人物。
这个威名远扬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呢?自古以来的史书一般都认为颛
顼是男性。《大戴礼记·帝系》则讲得更有根有据,说颛顼娶有妻子女禄。
因此,现代人所编写的古代神话也就继承了这种说法。
但是,也有人认为颛顼是女性。有人说,颛顼即高阳氏,为楚族的远祖。
在古代,受后人典祠的主婚媾之神——高禖,一般都由部族的高祖妣担任。
如夏人的高祖妣是女娲,殷族的高祖妣是简狄,周族的高祖妣是姜嫄等。从
记载来看,高禖(高祖妣)均无夫生子,可见其均为女性。而颛顼正是楚族
的高祖妣。《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
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很多人认为,颛顼
死后所化成的“鱼妇”,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其上身为美妇人,下身
为鱼,这又是颛顼为女性的一个例证。此外,古本《竹书纪年》、《世本》
和《大戴礼记·帝系》均说“颛顼产(伯)鲧”。既能生子,理所当然是女
性据此《颛顼为女性考》的作者龚维英认为: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的神
祇与人王(酋长)应该是很多的,但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却只有女娲、西王母
等寥寥几位,其原因就是因为在父权制度代替了母权制度后,“为了彰明父
权的永恒性,女性神祇亦纷纷转化为男性”。因此,史籍中的男性颛顼正是
要迎合男性社会的需要而被改造了的女性神祇。(见《华南师院学报》1981
年第3 期)
关于颛顼的性别问题,争议早亦有之,1935 年,闻一多先生在《清华学
报》(第十卷第四期)上发表了《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一文,对楚人先祖
为女性问题曾作过一番研究。他说:“夏商周三民族都以其先妣为高禖,想
来楚民族不会是例外。因此,我认为楚人所祀为高禖的那位高唐神,必定也
就是他们那‘厥初生民’的始祖高阳,而高阳则本是女性。”但闻先生把颛
顼与高阳判为两人,认为楚人的先妣“不是帝颛顼,而是他的妻子女禄”,
那为什么会出现视男为女的情况呢?因为在母系社会,是男子出嫁到女家并
取用女方的姓氏,转变到父系社会后,人们只认为一切主权都是操纵在男子
手中的,因此闹出了“把‘生民’的主权也移归给男人”的滑稽来。闻先生
是坚持颛顼是男性的。(见《闻一多全集》第1 卷)对于《山海经·大荒西
经》中所说的颛顼死后化为“鱼妇”之事,著名神话学家袁珂也作了解释,
他说,颛顼化为“鱼妇”,“意思大约是说鱼做了他的妻子,救活了他的性
命吧”。(《中国神话传说》上册)
辨析一个神话人物的性别,看来似乎是一种毫无必要的无聊考证,其实,
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神话中所反映的母系制度和父系制度以及研究中
国古代史是有帮助的。虽然人们从社会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颛顼是母系社
会和父系社会中社会形象的变化,肯定了楚人的先祖高禖是女性,但在颛顼
性别的结论上,仍各执一端。其关键在于:颛顼与高阳是否为一人?女禄为
颛顼妻的记载是否可信?“鱼妇”是不是“美人鱼”?判明这些问题,颛顼
的性别自会释然。
(黄显功)
黄帝是男还是女?
黄帝,是稍后于炎帝出现的一个大帝。在三皇五帝中,他的名声最响,
业绩累累,被推为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我们称炎黄子孙,就是把黄帝和炎帝
作为祖先崇奉的最好证明。
无论是历史典籍还是神话传说,都有许多关于黄帝的记载。在昆仑山上,
有一座庄严华美的宫殿,是黄帝在下方的帝都,也是他常来游乐的行宫。他
是五方之中央的上帝,辅佐他的神是后土,手里拿了一条绳子,经营四面八
方。据说,黄帝长有四张脸,能同时顾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及时处理各方
发生的事情。正因为有如此神力,他才能够荣居中央大帝的尊位,时时莅临
四方。
《山海经·西山经》说,有个叫轩辕之丘的山。郭璞注释时说:“黄帝
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同书《海内经》也说:“黄帝妻雷祖,
生昌意。”西陵氏女、雷祖是一个人,即黄帝的妻子嫘祖。嫘祖聪明贤惠,
不但给黄帝生了不少儿子,而且还发明了养蚕纺织。这些子孙,有的是神,
有的是下方的民族。在《西游记》等古籍中赫赫有名的东海龙王禺,人脸
鸟身,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威武异常,却原来是黄帝的儿子。那个从天上
把息壤偷下来替人民平治洪水的大神鲧,居然也成了黄帝的嫡孙。伟大的黄
帝,威力无穷,传说他曾在西泰山会合天下的鬼神,那时他坐在大家拉的宝
车里,六条蛟龙跟随在他的后面,蚩尤带着一群虎狼在前面开路,雨师和风
伯在后面清扫路上扬起的灰尘,其余所有的神全都跟随在黄帝的车子后面,
亦步亦趋。。
他带兵东讨西伐,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武功;他尽心竭力,发明了冕
旒礼仪,创立了史官,文功盖地。甚至我们今天书写的文字,据说最早也是
他的史宫仓颉发明出来的。只从这点滴介绍中,就能看到黄帝这位大神的功
绩巨大、威力无比了。
对这样一位大神,向来没有人会产生他是男还是女的疑问;但是近来海
内外却有专家发表文章,认为黄帝是个女的。这个说法实在出人意料,但却
又有根有据的。
他们先从黄帝的“帝”字开刀。《左传·僖公九年》“顺帝之则”的注
释说:“帝,后也。”后,甲骨文里有时写作毓(即生育的育),形状象生
育时的样子。上古时多有“后帝”连称的,说明帝与后之间有某种密切的关
系。《易经·益卦》中“王用享于帝”的注是这么解释“帝”的:“帝者,
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礼记·郊特牲》“祭帝勿用也”的疏说:“因其
生育之功谓之帝。”从这些记载里,清清楚楚地流露出“帝”字含有生育的
意思。能生育万物的,能象“后”一样生育小孩的,不是女性是什么?
再看“黄帝”二字所带来的疑点。《史记·天官书》记载:“黄帝主德,
女主象也。”据考证,“德”的本义是“种植”、“生殖”。黄帝既主生育
之德,当然就有女主象,这样,也就毫无疑问是个女的了。《淮南子·说林
训》有云:“黄帝生阴阳”,高诱注道:黄帝,是古时候的天神,最初开始
造人的时候,化生了阴阳。这能“生”阴阳的,似乎也是女性的事。黄帝是
掌管中央的大帝,《月令》和《吕氏春秋》都说,“中央土,帝黄帝,神后
土”,其实,这“后土”即黄帝的神灵。后土是什么?《汉书·郊祀歌》说:
“后土富媪,昭明三光。”张晏注曰:“媪,老母称也,坤为母,古文称媪。”
《郊祀歌》还说:“惟泰元尊,媪神蕃厘”,李奇注曰:“媪神,地也。”
后土即坤,坤为母性,是媪神,后土就是老年妇女。黄帝既然就是后土,那
么,黄帝不是女的又是什么呢?
神话传说里也有说黄帝是母性大神的。《国语》里展禽说:“黄帝能成
命百物”,即黄帝能生养万物,这是古时神话对春秋时期的人的思想影响。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
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这些都一笔
带过去了,惟独对白犬有雌雄,化生为犬戎之族这一点却要点明。这表明,
正因为黄帝是个女的,所以生下苗龙的事,无需专笔补叙(苗龙生融吾等类
此),而弄明生了白犬,其雌雄自行交接化生犬戎之族的事,与上述过程不
同,所以要作补充说明。再看一个事例。由黄帝改造而来的东岳大帝看上去
是个男的,其实从很多记载里还是看得出是个女的。黄帝是管生殖的,东岳
大帝由她化身而来,当然应该有此作用,但又碍于男人的形象而有所不便,
就只能另造一个叫“碧霞元君”的女神来管,但这女神其实就是黄帝的本相。
陈文述《泰山碧霞元君祠诗》里说这位女神“其义同富媪”,“其神即后土”,
就道出了黄帝与这位女神二位一体的关系。《碧霞元君宝诰》更是一语道破
天机,说她“曩时现玉女身,根本即帝真之相”,说明黄帝即这位碧霞元君
的原形,黄帝是富媪,是女人!
读者看了,一定会惊讶万分:那么崇高、那么伟大的黄帝,竟然会是个
女的?这个说法,虽然很难一下子推翻以前“黄帝是个男的”的定论,但是
却也言之有理。谁是谁非,尚待后人公论。
(东生)
伏羲是人还是神?
传说中的“三皇”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光怪陆离的迷雾背后,我们来
探究历史的真实面目。“三皇”中的伏羲,是怎样一个人物呢?
(一)伏羲的名称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提到“伏羲”名称的是《庄子》。《易·系辞传》
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世经》则曰:“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
故天下号曰炮牺氏。”(见《汉书·律历志》)司马贞称“养牺牲以庖厨,
故曰庖牺”。另外还有虙羲、宓羲、羲皇等许多名称。名称的差异实际上反
映着人们对伏羲职能看法的不同。
(二)伏羲的职能
把伏羲列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王的《易·系辞传》讲他“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鲁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察天地之象,
他是最早的天文学家;推八卦六十四复卦,他又是最早的数学家;教人结网
捕鱼、耕田种植,他还是最早的渔翁和农夫。《礼记·月令》又称其“制以
俪皮嫁娶之礼”,要算是最早的礼仪大师了;还有传说他能“作书契而代结
绳之政”的,当是最早的文字学家;“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织桑为瑟”,
堪称最早的乐器制作师;《绎史》引《河图挺辅佐》说:“伏羲禅于伯牛,
钻木作火。”可以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媲美;至于“炮牺”,含义是
“取牺牲以充庖厨”(《帝王世纪》),既能“变茹腥之食”(《拾遗记》),
又可见其为最早的大厨师。《礼记·月令》把他看作司春季之神,《吕氏春
秋》以他为“苍精之君”、“东方之帝”、“木星”等等。这位神人的能耐
与职能多得不可计数了。有人认为这反映着我国原始社会渔猎时代人们对渔
猎工具发明者的崇拜和纪念,人们是否把崇仰先祖的独创精神的感情,统统
都奉献给了这位理想中的“技术神灵”呢?
(三)伏羲的外貌
甘肃天水市座落着一组明代建筑群,这是被誉为天水十景之一的“伏羲
卦台”。庙内先天殿供奉着一座三米多高的伏羲像:粗黑的浓眉,滚圆的双
眼,棕黄色的皮肤,披着满身绿色的鳞甲。这正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
讲的“伏羲鳞身”相符。然而汉代画像砖上的伏羲,却是“人首蛇身”的怪
物:腰身以上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下面是和女娲紧缠在一起的蛇躯。
这和《帝王世纪》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