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苏小坟,更遗此江左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
下联是芜湖儒士陶宝森作: 
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酒杯,浇典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
梧桐月,只借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
石碑已破裂成几段,现移存于南陵县文化馆内保存。
小乔可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天香国色,死了以后,千百年来相继出现了
三个墓冢,每处都是有根有据地认为是真墓,给后代留下了一个很大的谜。
三者之间,究竟哪一个是小乔的真墓呢?人们有兴趣不妨进行一番探索! 
(邱维俊) 
刘备的陵墓在何处? 
三国创始人,基业最大的是曹操,寿命最长的是孙权,可是他们的最终
归宿处:漳河畔西门豹祠的曹操墓地,随之日月春秋逝去而已不可寻;孙权
南京蒋陵在明初犹在,但自朱元璋毁鸡鸣寺建孝陵,它被留下来看陵门,此
后虽然号称梅花山的孙陵冈尚存,但当年蒋陵的宏伟规模,亦仅是紫金山下
一土丘了。
和魏、吴两个创业者相比,基业最小,称帝也短的蜀汉昭烈帝刘备,死
后所葬的惠陵,已经历长达1700 多年,风风雨雨,夕阳渔鼓,至今仍依傍着
武侯祠巍然屹立。比起曹操、孙权的最后归宿,那是幸运得多了,就是从纵
向比,也比他前后那两个曾割据四川称王立国的公孙述和李雄死无葬身之地
要好些,总算有一块方寸的埋身之处,有诗为证:“君不见公孙跃马归乌有, 
悍骨知他何处朽。又不见李雄建多珠玉,麒麟古冢无踪迹。谁似君王百代思, 
鬼神呵护无尽时。”(明刘道开,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五百九十六卷成都
府部)
从现有材料,未见有惠陵被发掘、盗挖的文字记录。清褚人蠖《坚瓠集》
说:“嘉靖中,盗发蜀先主墓,数盗穴墓而入。见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
盗惊拜谢,一人顾谓曰:‘尔欲饮乎?’乃各饮以一杯,兼乞与玉带数条, 
命速出。盗出外,口已漆矣,带乃巨蛇也。视其穴已如旧矣。”此说借盗墓
者进入惠陵受到惩罚事,比喻刘备墓不可盗挖,也说明了刘备墓从未被盗挖。
可是中国历史几千年,帝皇几百个,很少没有皇帝陵墓被盗挖的,那么
刘备惠陵为什么没有被盗挖?因此,两宋时候就有人怀疑,惠陵不是刘备真
墓,它只是纪念刘备的衣冠冢。刘备的真墓只能是在他病死的白帝城(四川
奉节)处。此说几百年来多有流传。据说,60 年代郭沫若路过奉节城时,也
说过刘备真墓不在成都,而是在奉节。
1985 年,陈剑提出刘备尸体葬在奉节说。他有三条理由:第一,奉节四
月份后天气炎热,尸体最易腐烂发臭,要将它送到千里之遥的成都,实在不
易;第二,据宋元以来典籍和地方志记载,甘皇后葬于奉节。而据《三国志》, 
甘皇后是与刘备合葬的,但她却没有葬在惠陵,可见刘备也是葬在奉节的; 
第三,刘备墓在奉节,在历史上多有传说,近年奉节城里多处出现人工隧道
口,很像墓道,而且其走向均指向原府署(现县人民政府大院)。(《天府
新论》1985 年第3 期) 
陈剑还说,近年,文物探测队曾使用超声波开展物探,发现在大院所在

地底深处,埋藏有两个建筑结构,分别为18 米到15 米长,高5 米。有专家
认为它很可能就是刘备和甘夫人的真正墓葬。
但谭良啸、吕一飞不同意此说,他们针对陈剑说作了批驳,认为刘备葬
于惠陵,史志言之确凿。我国早发明尸体防腐术;至于甘皇后葬处,《三国
志·先主甘皇后传》有详记,“后卒,葬于南郡(湖北江陵),章武二年, 
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陨。丞相亮上言:。。会大行皇帝
崩,今皇思夫人(甘皇后)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 
故昭烈皇后(甘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
礼仪别奏。制曰可。”按刘备是公元223 年(蜀汉章武三年)四月,死于白
帝城永安宫的。翌月,他的梓宫自永安宫护运到成都,八月安葬于惠陵,此
处称“梓宫在道,园陵将成”,是指刘备之柩正在由永安运往成都的途中, 
成都的惠陵正在加速修建中,这份奏章是在白帝城(或正在途中)的丞相诸
葛亮给成都的后主刘禅的,可见刘备和甘皇后确是合葬于惠陵的。谭良啸等
认为,“刘备虽死于奉节白帝城,但确系运回成都安葬。此事陈寿的《三国
志》记载甚明,陈寿生长在蜀地,曾在蜀国为官,岂能将国君的墓地错记?” 
(《巴蜀之谜》) 
四川社科院学者沈伯俊近日也就笔者询问,持“刘备惠陵系真墓”说, 
他提出“最简单的理由有二:(一)史书明言刘备还葬成都;(二)所谓天
热尸体难运之说,亦站不住脚。秦始皇比刘备早死400 多年,仍不顾路遥, 
还葬咸阳,到刘备时,防腐技术大有发展,何不可运尸回成都?”而“所谓
奉节地下发掘古墓,实不可信”。
《三国志》记载应属可信,陈寿写《蜀志》且还引用了大批蜀汉档案材
料,但他毕竟不是与刘备、诸葛亮所处同时代的人;而有关帝王陵墓因防百
年后盗挖之灾,从来就是虚虚实实、假假真真,即使当时人员也未必能梳理
清楚,所谓刘备的真墓假墓,那都是本本或传之于口碑之说。所谓奉节说, 
其所以能够不胫而走,扑朔迷离,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这里有
人们对于古墓葬的新奇,更有对于刘备这个三国风云人物、一代枭雄的理念, 
而奉节确实和刘备有别致的地域姻缘,人杰地灵,由此推测和附会,以帝王
传统的神秘行为而滋生自己的神秘感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既然有关
人士已提出这个疑窦,有系铃还得解铃,因此要解开它,看来仍得要作一番
实地勘察才是哩! 
(盛巽昌) 
周瑜的真墓在哪里? 
说起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周瑜,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当年那场赫赫有名
的赤壁大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
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蒲圻的乌林赤壁,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
多、以弱胜强的又一范例。此役一举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使吴国的
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得以迅速发展。从此,周瑜的威名远扬,成为中国古
代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颂扬。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赤
壁送别歌》云:“二龙争胜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
瑜于此破曹公”;至于说到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词和前、
后《赤壁赋》,更是名闻遐迩了。

可是,如果有人问起周瑜的墓地在何处?恐怕就鲜有人知了。据载,周
瑜死后,巴丘、宿松、舒城、庐江等地都有周瑜的墓,可到底哪一座是其真
墓呢?后人很难断定,因此也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有: 
1。巴丘说。据《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说:“策自纳大乔, 
瑜纳小乔。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周
瑜36 岁时,于巴丘任上病死,以死地而葬身,是极有可能的。有人则对此提
出异议。《三国志·吴书》也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
年36 岁。权素衣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芜,又迎之羌湖,众事费度,一为
供给。”由此可见,既然灵柩从巴丘(今丘阳)迎到芜湖,就决不会再重新
回到巴丘归葬,所以巴丘的周瑜墓是假的,只不过是一座纪念性的墓地而已。
另外,周瑜“留镇”的巴丘,应在今巴丘县,与周瑜死地的巴丘是两个地方。
2。舒城说。《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三国演义》说周瑜是舒城人;权威的《辞海》也说周瑜是庐江舒县(即今
安徽舒城人)。《三国演义》又说周瑜死后,孙权极度哀伤,并命人厚葬本
乡;又据《舒城县志》云:“周瑜墓在县西七十里净梵寺。”当地人叫作瑜
城,据传周瑜曾在此筑城驻守。这样看来,舒城的周瑜墓无疑就是真墓了。
然而,持不同观点的学者提出了两点反驳的理由:(1)《三国志·吴书》只
说周瑜的灵柩只运至芜湖,并没有说厚葬本乡,《三国演义》的说法不可信。
(2)夫于周瑜是舒人,明代有人考证说:“古之舒自皖以下皆是”;近人考
证云:汉代的舒县,即今庐江县,而舒城县在唐开元二十三年才设置,这就
证明书中所言“舒”并非“舒城”,可见舒城的周瑜墓,也不能肯定就是真
墓。
3。宿松说。据《宿松县志》记载,宿松的周瑜墓在县南30 里,是周瑜的
后代周本所立,过去有不少学者认为,周瑜既为后世景仰,故立墓者颇多, 
今宿松周瑜墓为其后人所修,便极有可能是真墓。也有学者指出,这个结论
是很难成立的,证据不足,宿松的周瑜墓,不过是一座纪念性的坟墓而已。
4。庐江说。庐江的周瑜墓,在离县城东门外2 里许,其墓现已较破落: 
只是一堆黄土,原墓高两米,墓门向东,墓碑题有“吴名将周公瑾之墓”。
据史载,1942 年国民党驻庐江部队一七六师五二七团团长覃振元以修墓之名
盗掘了周瑜墓,墓碑、华表、石狮都被挖走,连墓砖也被挖走。覃振元掘墓
后,还筑墓成台,并请人撰写了一副对联刻在石墓上,曰:“赤壁展宏图, 
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佳城封马鬣,二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真是
脸皮厚得可以。据有关同志考证,在庐江周瑜墓附近的村子里,数户人家短
墙上有不少墓砖,砖上的花纹图案清晰可辨,经有关专家鉴定,被确认为是
东汉烧制的无疑。再结合《三国志·周瑜传》中“庐江舒人”的记载,可以
证得庐江的周瑜墓可能就是真的。
不容置疑,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之不详,不少墓地又遭受到了严重破
坏,使人难窥真相,究竟何地周瑜墓为其真,还须对墓地进行深入考究,方
能揭开历史之谜。
(俞姡а?br /> 鲁肃的墓在何处? 
鲁肃(172—217 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

时吴国名将,出身士族。初率部属百余人从周瑜到江南,后得周瑜推荐,为
孙权所器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率军南下,严重威胁孙氏政权,他
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共拒曹操。孙权采纳了这个建议,任其为
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军。鲁
肃为人方严,虽在军阵中,常手不释卷,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 
东吴的人才,鲁肃为冠,为东吴出力不少。然而,他逝世后葬在何处?一说
葬湖北汉阳龟山,一说葬湖南岳阳市。翻翻有关通志、古籍,均言之不详。
于是,一般性文章,如盲人摸象,各谈自己摸到的部位。
1984 年4 月3 日,《北京晚报·五色土》栏内,发表彭华的文章,认为
鲁肃墓在龟山。
文章说:“龟山所在的汉阳,较为偏僻,当地人也少来此,对鲁肃墓不
甚了了。作者1974 年路过武汉特意去寻访,至山顶,见得鲁肃墓,仅余一座
巨大的‘门’字青石牌坊,依稀可见到立柱和横杠上面刻有各种水船、战舰
浮雕花纹。鲁肃作为一代人杰,作者建议整修墓地。” 
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湖北通志》上就讲到鲁肃死后葬于汉阳龟山。
这一说法是真是假?如果龟山鲁肃墓是真的,那么,岳阳市的鲁肃墓难
道是假的吗?是衣冠冢吗? 
鲁肃曾在岳阳生活过一段时间是肯定的,岳阳楼的前身就是鲁肃训练水
军的阅兵台,岳阳市还有小乔墓,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我偏重于鲁肃墓在
岳阳的说法。南朝裴松之在《三国志·周瑜传注》中明确指出:“臣松之案, 
瑜欲取蜀,还江陵治严,所卒之处,应在今之巴陵。”又据《三国志·鲁肃
传》记载,周瑜“陨踣之日”,曾给孙权上疏,乞以鲁肃代己。接着鲁肃“代
领瑜兵,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下隽——包括后来的巴陵县、汉昌—— 
氏沙,浏阳、州陵)皆属也”。鲁肃代周瑜职驻巴陵,故巴陵一墓(岳阳市) 
与鲁肃关系应更为相关。
1983 年5 月,我特意到岳阳市寻访鲁肃墓,只找到了墓址,在洞庭橡胶
厂家属宿舍区范围内,距岳阳楼三四百米。当时已沦为一个大土包,上面已
开荒种上番茄、蕹菜、丝瓜之类。访问了附近的一些知情人,据他们回忆昔
时墓地,另参阅有关材料,情况是:鲁肃墓原墓葬高约6 米,墓基部直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