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此文未谈及吕四娘,而且照常情推想,若四娘确曾杀雍正,其同辈、后辈恐
不会存于人世。
但是吕四娘的传说并非始自后人,当日连雍正本人都听说了。雍正八年
他曾经询问负责曾、吕案的浙督李卫说:“外边传有吕氏孤儿之说,当密加
访察根究,倘或吕留良之孙有隐匿以致漏网者,在卿干系匪轻。”(《朱批
谕旨》)可见传说之盛,也未必全无根据。“江南北八侠”中,甘凤池于《清
史稿》有传,路民瞻、周(王寻)、曹仁父等都实有其人,吕四娘既在其中,

或许真有其人?萧一山所著《清代通史》也认为雍正可能是被刺身亡,行刺
之某女侠即是吕留良的孙女。《大义觉迷录》所收曾静的口供曾说吕留良于
“市井江湖,钻刺打点”,与下层人民交往密切,吕葆中《行略》中说“穷
乡晚进有志之士闻风而兴起者甚众”,其中也许有秘密武装组织在内,这样
看来,说吕氏孤儿行侠图报也不是无稽之谈。况且雍正之猝死也确有疑窦在
内,野史说雍正被刺,每以《鄂尔泰传》为据,说“是日上尚视朝如恒,并
无所苦,午后忽召鄂入宫,外间已喧传暴崩之耗矣。鄂入朝,马不及被鞍, 
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
餐也。当日天下承平,长君继统,何以危疑而仓皇若此?可证被刺之说或不
诬矣。”袁
枚为鄂尔泰写的《行略》也有类似记载,说鄂八月二十三日夜“捧遗诏
从圆明园人禁城,深夜无马,骑煤骡而奔,拥今上登极,宿禁中七昼夜始出。
人惊公左裤红湿,就视之,髀血涔涔下,方知仓卒时为骡伤,虹溃未已,公
竟不知也。”这些记载也是颇耐寻味的。
有人曾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雍正之墓),以证实雍正被刺与否。但
在此前若无更新更可靠的材料发现,那么,是否真有吕四娘其人,她是否杀
了雍正帝,这一疑案,还难以作出最后结论。
(王煦) 
行刺嘉庆皇帝的主谋是谁? 
嘉庆八年(1803 年),闰二月二十日,紫禁城里发生了一桩清代历史上
罕见的行刺皇帝大案,这是有清一代皇帝第一次遇到谋刺,在朝廷内外引起
了极大的恐慌。
行刺皇帝的经过是这样的: 
二十日这天早晨,嘉庆皇帝在文武大臣、太监和随从侍卫的簇拥下进宫
斋戒。御辇进至神武门,将到顺贞门时,忽见一个披头散发、手持利刃的人
从远处直朝御辇扑去。当此危急之时,神武门内辇道东西两侧持械肃立的一
百多个侍卫、护军章京、护军校、护军,竟没有一个人向前阻拦。随御辇而
行的文武大臣、太监和随从侍卫也个个呆若木鸡,只有御前大臣、定亲王绵
恩,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珠尔杭阿、乾清门侍卫丹巴
多尔济、桑吉斯塔尔6 人迎前拦挡。坐在御辇中的嘉庆皇帝受此突然袭击, 
犹如晴天霹雳,慌忙从御辇中逃出,急急逃入顺贞门。行刺之人因受6 人拦
挡,无法追杀,复挥刀左扎右刺,奋力格斗,将定亲王绵恩袍袖刺破,又将
侍卫丹巴多尔济刺伤三处,最后力竭被缚。
事后查明,凶手名陈德,原名陈岳。《春冰室野乘》、《满清野史》记
作成得。陈德年47 岁,镶黄旗人,原为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松年之契买家奴。
30 岁前,陈德在山东青州、临邑县、济南府、章邱县做家奴或佣工。31 至
38 岁,陈德因在山东无法谋生,携妻并岳母到北京投靠任护军的外甥,在京
跟官服役。39 至41 岁,在内务府服役,得有机会出入宫中。42 至47 岁,陈
德与妻一同典与回京粤海关监督王姓之家人孟明家做厨役。在此期间,妻子
病故,岳母瘫痪,两个儿子未成人,因生活艰难,时常以酒浇愁,酒后哭笑
吵闹,被孟明家解雇。解雇后先闲住在外甥家,后寄居在旧日老友黄五福家, 
直至事发。

陈德被捕后,嘉庆皇帝当天即诏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审定拟具奏”。
军机处与刑部连夜审讯“钦犯”,大施酷刑,诸如跪练、夹棍等,无所不用。
二十一日,嘉庆命“添派满汉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二十三日, 
再派“九卿科道会同审办”,“必欲穷究主使何人,同谋何人,有无党羽”。
要陈德“备受诸刑,再行磔死”。会讯官员对陈德反复熬审,用尽酷刑。陈
德在供词中备述了自己一生为人家奴、跟官服役的遭遇,说:“我因穷苦不
过,往后难过日子,心里气恼”,遂“起意惊驾,要想因祸得福”。“本月
十六日,知道皇上于二十日进宫,我就定了主意。”若得手,“砍退几人, 
直奔轿前,惊了圣驾,皇上自然诸事都由我了。” 
陈德在供词中说他系因生活穷困而谋刺皇帝,并且是一人所为,会审官
员自然不能相信,一个家奴,如何能知道皇帝的行踪?宫廷重地,戒备森严, 
陈德如何能持刀并携子潜入神武门?陈德行刺之时,神武门百多个军校为何
皆不捉拿?随行文武大臣、太监及随从侍卫除6 人外,为何皆作壁上观?种
种迹象,表明陈德谋刺皇帝,绝非一人所为。
对于审讯官的重大疑问,陈德说,他是在二月十六日看见街上垫道而得
知皇帝二十日进官的。行刺那天,他携长子陈禄儿在东安门一家酒铺喝酒以
后,由东华门进,穿东西牌楼门,再由西夹道绕至神武门,隐蔽于西厢房南
山墙后,等候皇帝御辇。陈德“坚供实系伊一人起意惊驾,要想因祸得福, 
如有同谋主使之人,我已应承重罪,还有何隐瞒”。无论会审官如何讯问, 
陈德坚称一人所为,并无主谋。
会审官将陈德之子陈禄儿、陈对儿及与陈德交往密切的黄五福、黄二、
王四、蒋兴国、魏明亮等全部逮捕,严刑究问。其子及黄五福等称“实不知
伊父者谋逆情事,平日未见有同谋之人往来”,“实不知他闹事是何主意。” 
会审官又传讯了陈德在京服役过的几个家主,几个家主说“陈德素常原是安
静,”“并无闹事”,“平日并无闲人来往”。
经过四天四夜的酷刑讯问,会审官认为实系陈德一人所为,并无主谋同
谋,遂定拟具奏,嘉庆传谕:“若一味刑求,反肆狂吠,所言之人如何存活? 
即不究问,终成疑团,所损者大矣!” 
二月二十四日,会审官奉旨将陈德凌迟处死,其子陈禄儿、陈对儿处绞。
陈德虽然处死,但是嘉庆的“疑团”并未解开,他始终怀疑朝廷官员中
有同谋主使者,否则一个低贱的家奴是没有胆识私闯宫廷禁地图谋不轨的。
由于陈德始终没有供认主谋,嘉庆皇帝以“失察”的罪名,将17 名文武官员
分别给以革职发往热河披甲当差、革职、革职留任、降级调任、降缓留任、
罚俸等处分,将守卫神武门的护军章京、护军校、护军分别革退枷示或交该
管大臣严惩,又将肃亲王永锡交宗人府议处。
对于这桩震动朝野的重要公案,无论官书野史,记载却极为简单,且说
法不一。后人莫知其所由,遂成为千古疑案。
(华强) 
太平天国天京究竟有否窖藏? 
1864 年7 月,建都11 年的太平天国天京(南京)失陷了。
长围3 年的湘军蜂拥闯进了天京各个城门,他们最有兴趣的就是抢掠, 
上至前敌总指挥的大头头曾国荃,下至军营里雇佣的民工、文职人员,都想

发一笔飞来横财,因为当时传闻洪秀全和天国新贵收敛东南半壁财宝尽聚于
此,湘军洗掠全城三日三夜,曾国荃和提督萧孚泗率先洗劫天王府,上行下
效,他们捞尽地面上在府官衙甚至民宅的一切浮财,连同强作妾婢的几万名
女俘虏,一并充作胜利品解送回乡。但是,他们远不满足,“历年以来,中
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因而深疑还有更多财宝埋藏在地
下各处。据说,曾国荃俘获李秀成,极为兴奋,用锥尖戳刺其股,把李秀成
体肤弄得血流如注。范文澜说这是愤李秀成守城坚固,其实更有紧逼李秀成
说出天京藏金下落之意。曾国藩不久自安庆赶到南京,颇赞同其老弟“以谓
贼馆中有窖金”,又几次三番、软硬兼施,追问李秀成藏金处。这也许是李
秀成没有立即处死的另一个因素吧。李秀成虽然深自贬抑,向曾氏兄弟献媚
讨好,但却没有谈出天京有窖金事宜。曾国藩等也因清朝皇帝将派僧格林沁、
多隆阿来南京考查,欲盖弥彰,却把此事删略而不再提及。
天京确实见有窖金埋藏。曾国藩曾有默认,在城破后,浮财听凭掠夺, 
但“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分,违者治罪”,虽然湘军军今如山,但在
“计破城后,仍有少量窖金,为兵丁发掘后占为己有”。盖天京破城后,除
抗拒的太平天国将士被斩杀外,有1000 余人,即占守城精锐的1/3,随李秀
成护卫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其余死者寥寥,大半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
或引各勇挖窖。得后即行纵放”(《能静居士日记》卷二十)。上元人孙文
川目睹其景,称“城中四伪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净尽”(《淞沪随笔》
手抄本)。但此间所述,或系斗筲金银,而大宗窖金下落,并未见有记载, 
给后人留下不解之谜。
南京从前有个富丽堂皇的大花园“蒋园”,园主蒋某,绰号蒋驴子,据
说他原来只是一个靠毛驴贩运货物的行商,因为有次运军粮,受到太平天国
忠王李秀成赏识,被任命为“驴马车三行总管”。天京城危,内宫后妃及朝
贵多以金银相托,“宫中倾有急信至,诸王妃等亦聚金银数千箱令载,为之
埋藏其物”,即传闻所谓“有金银数千箱,命驴往,埋于石头山某所”,(《红
羊佚闻·蒋驴子轶事》)。蒋氏后即凭此发财起家,蔚成近代金陵巨富。但
此说很有些天方夜谭,“蒋园”也并非得自太平天国金银,显然带有附会。
民国初年,也有南京某士绅向革命军都督和民政长官禀告,“洪氏有藏在某
处,彼亲与埋藏事”(同上),由此引起一些辛亥元勋的垂涎,“皆以旦夕
可发财为期”,可是几动人力,多处寻掘,仍了无收获。
此类轶事,本世纪初多有传闻,诸说纷纭,演成疑案。前几年我参观南
京当年天王府遗址,“十年壮丽天王府”(何绍基句),至今唯有西花园一
角,还隐约可窥见旧时盛貌,据掌故者介绍,南京解放初期,亦曾因洪秀全
窖金事,将园中湖水放尽,但也一无所有云云。
天京究竟见存窖金否?直到今日己130 余年,道途传闻甚多,却无见证。
也许正如曾国藩向皇帝奏报,确实未有,或者是尽为湘军掠夺,肖孚泗“在
伪天王府取出金银不资,即纵火烧屋以灭迹”(《能静居士日记》)。曾国
藩兄弟俩当然掠得更多,“宫保曾中堂之太夫人,于三月初间由金陵回籍, 
护送船只,约二百数十号”(《上海新报》1866 年5 月19 日),此间搜括
似应也含有窖金在。但天京窖金如多藏,那也不会全数遭挖掘的,很难排除
或者确有更多的深藏巧埋之物,至今仍未能发现的。
农民领袖是很爱金银财宝的,他们的小生产者均平心态,自己得不到或
得到后将失去的财物,是决不肯轻易送让他人的,因此窖藏是最佳方案。传

说翼王石达开军在大渡河被困途中,窖藏大批财金;阶王谭体元十几万将士
尽溃于广东嘉应州(梅州)城南铜鼓嶂、大田等地时,也深埋宝物多多,那
么聚财更丰的天京城呢?后人对它常怀有莫大的兴趣。也是可以理解的,因
此,雪泥鸿爪,或者是吉光片羽,都会被说成像煞有其事的,由此造成种种
谜团,假假真真,这一种情况也是有的。
天京(南京)城里见存的太平天国窖藏究竟还有否,看来要待未来的年
月发掘作证才能界定了。
(盛巽昌) 
慈安是慈禧毒死的吗? 
慈安即东太后,系咸丰皇帝之妻;慈禧即西太后,是6 岁登基的同治皇
帝之母。祺祥政变发生,两太后以姊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可是到1881 
年4 月8 日(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慈安却突然暴毙宫中。慈安太后是怎
样死的?历来众说纷纭。
有的说慈安死于疾病。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载有慈安遗诏,说她
“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
徐珂采清代笔记数百种,并参考报章记载辑成的《清稗类钞》,也说慈安是
“微疾上宾”:四月七日,慈安己稍感风寒,肺气略不舒畅。四月八日晨, 
召御医薛福辰请脉,薛具疏一方,至傍晚慈安即暴变而薨了。
但慈安因病致死之说,连当时人也大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