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召御医薛福辰请脉,薛具疏一方,至傍晚慈安即暴变而薨了。
但慈安因病致死之说,连当时人也大为怀疑。御医薛福辰为慈安请脉时
曾认为“策疾不须服药”,当晚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版(棺)”,大
为诧异,还以为外间讹传,西太后“病有反覆,以东西太后互易”呢。顷刻, 
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乎?”硬是不信。时
左宗棠方擢军机大臣,次日入朝得悉慈安病逝,顿足大声说:“吾昨早对时
上边清郎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云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清稗
类钞》)此日晨,慈安召见恭亲王奕、大学士左宗棠、尚书王文韶、协办
大学士李鸿藻时,“面容和悦无病色,只是两颊微红而已”,至午后四点钟, 
内廷忽传慈安太后薨逝,命枢臣诸人速进。惯例,帝后患病,传御医,必先
召军机太臣悉其事,医方药剂亦须由军机大臣们检视。时军机大臣退值仅五
小时,宫廷暴变,计诸臣大惊。他们抵宫时,见慈安已小殓,慈禧正坐在矮
凳上。曩时后妃薨,即传戚属入内瞻视后才得小殓,历朝习以为常,而此次
椒房却无预其事者,“众感叹为创闻”。(《述庵秘录》) 
也有的说慈安死于慈禧进药。慈安死前数日,偶至慈禧宫中。慈禧令侍
者奉饼饵一盒进,慈安食而甘之,慈禧谓:“姊既喜此,当令再送一份来。” 
后一二日,果有饼饵数盒进奉,色味花色悉如前。慈安即取一二枚食之,顿
觉不适,至戌刻遽逝。此说虽出自《清朝野史大观》,但辑者小横室主人自
称,该书取资参考之书,半多手抄秘籍,及各省府县志乘、名家文集,为数
不下百十余种。所载“注重征信,凡隐怪荒唐之说,偏激虚构之谈,虽饶有
趣味,亦概不采录”。多年来此书常为史家引用,所以此说当不能视为无稽
之谈。那么慈禧为何要毒死慈安呢?一安徽人笔记认为因为慈安掌握咸丰帝
的遗诏:“叶赫氏(即西太后)祖制不得备椒房,今既生皇子,异日母以子
为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惟朕实不能深信其人,此后如能安分守己则已, 
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某日,慈安置酒宫中,请慈禧赴宴。

酒过三巡,慈安从袖中抽出一函授于慈禧。慈禧启视,脸色顿变,几不可抑
——原来此函正是咸丰帝遗诏。待慈禧阅毕,慈安将遗诏焚于烛上,说:“此
纸已无用,焚之大佳。”当时慈禧惭愤交加,强为感泣,事后对慈安执礼甚
恭,全无往日骄纵之态,但此时已起杀机,必欲除之了。(濮兰德、白克好
司《慈禧外传》) 
还有的说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恚而自尽。慈禧权欲极重,光绪即位, 
再度垂帘听政,更加纵恣无度,而慈安倦怠少闻外事,甚至静摄不出,于是
慈禧干脆一人召见廷臣,有事不复白于慈安。1881 年初,慈禧患血膨剧疾, 
遍求中外名医而皆无疗效。因此慈安独视朝事,致使慈禧很为不悦,“诬以
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不能忍耐,而又木讷不能与之辩, 
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清稗类钞》) 
(夏林根) 
龚橙有没有导引英军焚烧圆明园? 
1860 年(清咸丰十年)圆明园被焚毁后,清朝“官书多所隐讳”,以至
民间不得而知。猜测传闻,因此而生。
大约在清末民初,社会上开始流行龚橙导引英军焚烧圆明园的说法。这
个说法是由王辏г耍ㄗ秩汕铮畔骁玻┑脑裁髟俺ご室鸬摹F浯首宰⒅?br /> 有:“夷人人京至宫闱,。。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之名,遂先纵火, 
夷人还,而大掠矣。”所谓“贵族穷者”究属何人?“奸民”又是指谁?当
时词中并无具体所指。但是他死后,据刘成禺说,曾亲见其残稿中“有汉奸
销英翁及匏叟书”,刘遂据此写了《王湘绮笔下两汉奸》一文,载在刘的《世
载堂杂忆》里。文中说:“龚孝拱,字橙,号匏庵,仁和龚自珍子,英人攻
天津、广州,威妥玛尊为谋主,多用其策。”从此龚橙是汉奸的说法开始流
行,而龚橙导引英军焚烧圆明园的说法也由此而生。首先见诸文字的是大鹤
山人刘叔问的《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一书跋文。文中说:“初有奸人龚孝
拱者,游海上,以狙诈通于夷,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龚放嗜金石刻,至
庚申京师之变,乃乘夷乱,导之入园,纵火肆掠。”后来,陈文波在其《圆
明园残毁考》中也根据刘说,复摭取柴小梵《梵天庐丛钞》有关记载,也认
定这个“贵族穷者”就是龚橙。“英军北犯,龚为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
园。”(见蔡申之《圆明园之回忆》)此说越传越奇。1916 年徐珂在其编纂
的《清稗类钞》一书中说:“庚申之役,英人以师船入都焚圆明园,龚实同
往,单骑先入,取金石重器以归,坐是益为人诟病。”(《文苑杂录》卷下) 
不仅笔记杂录这样说,且野史、小说如《清朝野史大观》、曾朴的《孽海花》
等均采其说。龚橙导引英军焚烧圆明园一时大有“名字事实,举国皆知”的
趋势。说龚橙导引英军焚烧圆明园,可能与龚橙的经历有关。龚橙是清代大
学者龚自珍的长子,初名公襄,更名橙,字昌匏,又字孝拱。早年随父入京。
屡试不中。中年之后,移居上海,结识买办杨坊、曾寄圃等人,并经曾的介
绍,人参英人威妥玛帷幕,深得威的赏识(有的书上讲他是巴夏札的汉文秘
书)。晚年颓放,恒居好谩骂人,人畏而恶之,目为怪物。由于其行为怪癖, 
人们送他一个“半伦”的绰号。所谓“半伦”,言其无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
友,而尚爱一妾,故云半伦。大概由于这个原因,尤其是佐幕威妥玛,遂为
士人所不耻,目之为汉奸,讲他导引英焚烧圆明园。

但是也有人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认为龚橙并无此事,拙庵在《圆明园
余忆》中指出:“夷人到园后,先将三山陈设古玩尽行掳掠一空,后用火焚
烧,借口乱兵烧毁,其实并无奸民导引。”1943 年初版的黄濬《花随人圣盦
摭忆》也说:“导至毁圆明园者,相传为龚定庵(自珍)子龚橙,又传为李
某,盖不能考实。”蔡申之在《圆明园回忆》中公开为龚橙辩白,说“以奸
民欲渔利,乃引英法兵大掠,且以半伦实之,呜呼冤焉。”他还认为“圆明
园之富丽,举世界人恐不知者甚少,何待半伦之言?”并以英军入园之初迷
失道路一事,指出:“英军既有半伦为之向导,何为失道后至,使法军捷足
先登?”从根本上否认龚橙有导夷焚园之事。
持这一说法的,并非没有道理。笔者查阅当时在京官员的日记,如《翁
文恭公日记》、《越缦堂日记》,均见不到这方面的记载。再,奕祈、曾格
林沁、瑞常等留京王公大臣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也从未提到此事。而参加焚
园的侵略者回忆录里关于这方面可说是无片言只字。这就使人们对龚橙导引
英军焚烧圆明园的说法不能不产生怀疑。由于说法两歧,以致此事到今天还
是个谜。
(谢俊美) 
张文祥为什么刺杀马新贻? 
1870 年8 月23 日,两江总督马新贻突然被张文祥(亦作汶祥、汶详) 
刺杀了。这是当时的一大公案,朝廷内外都很震惊。慈禧也三令五申,指示
要“务得确情,尽法惩办”。“尽法惩办”可以说是做到了,张文祥于次年
四月四日被凌迟处死,但“确情”如何?却一直存在着不同说法。
负责审理这个案件的江宁将军魁玉和漕运总督张之万在上奏中写道:“凶
犯张汶祥曾从发逆,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
伙党甚多,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揽舆呈
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适在逃海盗龙启沄等,复指使张汶详为同伙
报仇,即为自己泄恨,张汶详被激允许。该犯旋至新市镇私开小押,适当马
新贻出示禁止之时,遂本利俱亏,追念前仇,杀机愈决。同治七、八等年, 
屡至杭州、江宁,欲乘隙行刺,未能下手。本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历8 月22 
日),随众混进督署,突出行凶。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
情,尚属可信。”重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和刑部尚书郑敦谨奉命复查,所得
结果也与上述无异。薛福成当时正在南京,对此案作过了解,所写的《张文
祥之狱》一文,内容和奏章基本相同。可见他所得到的材料,是来自官方无
疑。
张相文有一篇《张文祥传》,载于《南园丛稿》,其中关于张文样刺马
的叙述,却和官方的记载相差甚远。文中说,张文样是河南汝阳人,早年参
加捻军起义,“与其友曹二虎,石锦标同为捻军渠魁”。有一次,他们和带
领庐州团练的马新贻作战,将马新贻俘获,“留之军中,渐与接洽,久之, 
约为兄弟”,并通过马新贻牵线,背叛捻军投敌。随后,马新贻升任安徽布
政使,去安庆赴任,张文祥等也随之前往。不久,曹二虎将妻子接到安庆, 
“马窥之美,诱之来署,迫而私之。于是时以短差委曹,使外出,留曹妻宿
署中,俨同媵妾矣。”张文祥得知此事,告诉曹二虎,劝他弃妻远走。曹二
虎虽然表示同意,但却迟迟未行,一天,马新贻派曹二虎去寿春镇总兵徐鷷

处领取军火,“旋见徐鷷戎服出,传抚院令,以曹通捻寇,即就军前正法, 
遂牵至市曹斩之。”张文祥决心为曹二虎报仇,跟踪马新贻数年,终于如愿
以偿。在被捕后受审时,张文样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只因江宁布政使考
虑到官场的体面,不敢直叙,所以才“言于护督魁玉,假造供词,以海盗入
告”。郑敦谨到南京后,“即得其情,心敬文祥大侠,欲薄其罪,总督曾国
藩持不可,遂以假供定谳。”其实,张文祥刺马的内情已经外露,上海的剧
院还以此编为剧本演出,因而当时就有人咏诗道:“群公章奏分明在,不及
歌场独写真。”张相文还说他的资料来自南京的一位“胡翁”,此人原是上
元县的一个小吏,审讯张文祥时的记录人。显然他的说法有一定的可靠性。
但是,李孟符在其《春冰室野乘》中,把上面的两种说法都否定了,认
为此案的发生,并不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文祥为友复仇,而是另有政
治原因。李孟符说,张文祥原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一员裨将,南京陷落
后,离队逃脱。马新贻升任浙江巡抚时,他辗转至宁波,“开小押当自给”。
一日,他去杭州拜访一位姓徐的朋友,两人便在一起畅谈饮酒,徐对张说: 
“旬月前,抚帅得一无名书,发视之,新疆回部某叛王之伪诏也,伪诏略云: 
现大兵已定新疆,不日入关东下,所有江浙一带征讨事宜,委卿便宜料理云
云。马故回人,得书即为手疏以报,略言:大兵果定中原,则东南数省,悉
臣一人之责。”张闻言大愤,拍案叫道:“此等逆臣,吾必手刃之以泄愤。” 
过了些天,马新贻出示禁止私开押店,张文祥的押店被封,“益落魄无俚, 
杀马之志益决。未几,马已擢任江督,张适以事诣金陵,遂谋行刺”。主审
官员知道是这么回事,大为惊慌,但又不想兴大狱,“故矫为狱词,而亟磔
张于市。实则终无确供也。”李孟符还说,他的资料是亲睹其事的署理江宁
知府提供的,言之凿凿,仿佛也很有根据。
关于张文祥刺杀马新贻的事,时人还有别种记载,比如有人说,“马之
被刺,实基于湘军中帮会分子之嚣张使然”等等,但是究竟哪种说法比较符
合实际,现在仍然无法确定,只好暂时存疑。
(苏威) 
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有什么关系? 
颐和园,这座秀丽的清室离宫,发生过许多深讳莫测的“秘事”,其中
最使人困惑的,便是它自身的营建问题。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为其母亲祝寿而营建的林苑,第二次鸦片战
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三年(1887 年)前后开工重修,作为慈禧游乐
怡养的夏宫。由于国内外矛盾尖锐复杂,加上清廷财政拮据,营建工程开始
是秘密进行的。致光绪十四年二月以前,东宫门、仁寿殿、玉澜堂、长廊、
排云殿、十七孔桥等主要建筑有的已部分竣工,有的正在加紧修建。这时, 
京城里开始流传着种种传说。为了杜绝人们非议,清廷于光绪十四年二月一
日发布上谕:将清漪园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还政撤帘后的颐养场所。这样, 
营建工程就公开化了。上谕中又声称营建工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