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入阉房,对动刀阉割的人加以贿赂,那么就可以不彻底的净身,留着部分根
茎,便有重生之望。进入宫中又要经过检验,于是就对检验太监同样进行贿
赂,他们见有利可图,自然就眼开眼闭。从医学角度看,因为初发育而阉割
又未净,可人体发育的功能是很庞大的,有人会有根茎重生的可能。(4)太
监群中,生得英俊可爱的也不少,派在深宫中服侍一个贵妃,彼此相处甚久,
未免有情。贵妃独居深宫,久而生怨,那末,太监毕竟是一个男性,于是就
把面目俊秀的年轻太监,拉上床去,即使拥抱而卧一番,也有相当的情趣。
这样的太监阉割未净当然就极有可能的。(5)“玉茎重生”之说,有书为证。
试以明朝魏忠贤为例,他就是玉茎重生的一个,而且与当时熹宗皇帝的奶妈
客氏私通,享受倒凤颠鸾之乐。这在明人笔记如《枣林杂俎》中均有详细的
记载。
五、性基因启动说。
1988 年,国外医学界出了件轰动一时的趣闻,可以给太监娶妻之谜作出
科学的解释。某国有一个男童,周岁时因一次医疗事故而失去了阴茎。为了
孩子幸福,父母与医生商量,决定改变一下孩子的性别,将其男子的性腺全
部根除,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他注射大量的雌性激素,促使他出现女性的第二
特征。这手术比太监净身还要彻底得多。以后,又给这个男孩作了人工阴道,
而且自幼一切都作为女孩来定向培养。14 年过去了,姑娘长成了亭亭玉立的
少女。这样的手术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因为这和先天性畸形的“阴阳人”
的性改造手术不同。这些人或体内兼有男女两种性器官,或外表看上去像男
性(或女性),实际上其生殖器管是女(或男),只不过都有缺陷或畸形而
已。医学实践证明:这种类型的性改造术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但像上述情况
那样,硬是把一个正常的男童改变为姑娘的尝试,在世界医学史上是史无前
例的。然而,正当这个不平凡的实验即将获得成功之际,事情突然发生了逆
转。这位姑娘突然只对“同性”感兴趣,并表示愿做个“男子”。这说明,
这一“改性”试验已宣告失败。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它有着很大的科学意义,
证明一个人的性别不仅仅决定于生殖器官。性的真正中心是下丘脑,到了青
春期下丘脑会促使人体向既定的性别(男或女)发展。而下丘脑的机能却受
制于人体细胞染色体上的性基因。性基因的启动,是人体表现出性别(或男
或女)的真正原因。而这个性基因的选择,决定于卵子受精的一刹那。任何
一个高明的医生都无法改变这一既定的事实。由此可见,太监虽然失去了男
性的生殖器官,但他仍然是个男人。到了青春期自然有接近女性的要求,“娶
妻”只是太监对女性占有欲的进一步暴露罢了。因此,我国学者孔宪璋等人
认为,性基因的启动才是太监娶妻的根本原因。
太监娶妻的真正动机、原因究竟何在?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和
历史、环境、心理、医学等都密切相关,要解开这一谜底,尚须作深入细致
的分析和研究。
(俞姡а?br /> 皇后为何称“梓童”?
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妻皇后,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相
当显赫,但是皇后有一个奇怪的称号,常常被皇帝称为或自称为“梓童”。
“梓童”之名是何意?对此人们颇费猜详。
据有的专家考证,“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
“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
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
“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
汉书平话》)
“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
中,害其性命’。”(《三国志平话》)
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逐渐被“梓童”所替代,用于对皇后的称呼。
例如《西游记》中“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
童,你如何这等。’”)《西游记》八十四回)
有学者指出,最早出现“子童”名称的《全相平话五种》,其著作的年
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至元之初。此时正是通俗文学大发展之际,随着通俗文
学的发展,一大批新语汇产生,“子童”当是其中之一。
也有学者认为“子童”这个词汇实际上有根源,它应该是由“小童”衍
化而来。
“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
“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日寡小君。”
君夫人是诸侯正配夫人,比起后来的皇后,差了一个等级。秦始皇灭六
国后,就不愿称王,而称皇帝,以示尊贵,照此推理,皇后也不能再沿称过
去君夫人的各种称谓,但是事实上后来的皇后仍然沿袭前称。如《后汉书·皇
后纪第十上·邓皇后》中即有“小君”之称:“至各立为皇后。辞让者三,
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这里的“小君”显
然是皇后的谦称。
那么,“小童”何以在宋元时期会变成“子童”的呢?有人考证,其中
原因应与当时的文化心理有关,南宋至元,程朱理学大盛,封建伦理纲常被
奉为永恒不变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气压,必然使话本作者及使用者十分谨慎,
“小童”虽然有据,但似乎用“小”称皇后有不敬之嫌,于是以“子”取而
代之,因“子”也有“小”义,“小童”便衍化为“子童”。
而“梓童”的称呼又是从“小童”衍化而来,“子”与“梓”中古声韵
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条件,且“梓”有以下诸训:《尚书大传》引商子曰:
“梓者,子道也。”《诗·啵纭ざㄖ街小罚骸耙瓮╄髌幔凼瑁萋交疲骸?br /> 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正字通》: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
罗愿曰:室屋间有此木,余材不复震。”
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
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
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
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
有趣的是“子童”或“梓童”不仅用于皇后之称,在元杂剧或明代小说
中,还用于女仙和女王的自称。
例如《金安寿》中“(老旦扮王母)子童乃九灵大妙金母是也”。
《误入桃源》中“(二旦扮仙子)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
《西游记》中“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子”。有学者认为,这是因
为神权原高于人权,“帝”、“后”等词对神仙均可使用,故仙女称“子童”
不足为怪。
(蒋建平)
婚礼中的“闹房”起于何时?
中国传统上一直把人们的婚姻大事看得十分重要,“金榜题名诗,洞房
花烛夜”,一向被视为人生之大乐事。中国婚姻又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
铺陈而颇具特色,一般要结成婚姻的男女必须经过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
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亲迎后还须在男方家中举行成婚仪式,然后新人
双双携手归寝合房使整个婚礼达到高潮。
但在婚礼的高潮中,却常常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其往往发生
于新房中,故称为“闹洞房”或“闹新房”。在“闹房”时,亲戚朋友群聚
宴饮,可以对新郎新娘肆意加以戏弄,这当然是一种陋俗,那么这种陋俗起
源于何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些研究中国古代婚姻习俗的学者常常引用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疾
谬》中的记载:“蹙以楚挞,系脚倒悬,酒后酗,不知限齐,致有伤瘀血
流、踒折支体者。”这段话对当时闹新房严重的程度作了典型的记述,因而
有学者认定“闹房”这种陋俗有可能起源于晋代。但是葛洪的这段话仅仅说
明当时闹房产生伤筋动骨恶果的严重程度,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闹房”的
起源。
综观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是婚礼依然是十分肃穆和程式化
的。孔子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
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曾子问》)这反映出了当时
婚礼的淳朴严肃和庄重气氛。
有学者认为,“闹房”陋俗起源于汉代,春秋战国后,秦统一中国,四
海一统,但是秦的苛政使民不聊生。秦亡后,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社
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安定和相对富裕的生活,使一些居民不再满足古板
而沉闷的旧式婚礼,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了世俗的喜庆色彩,仪式侈
费,“颓风日下”。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说:“而为之宾客
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
其依据就是《群书治要》引汉末仲长统《昌言》的记载:“今嫁娶之会,捶
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
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也有人举《汉书》中记
载:“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妇言语及其举止,以为笑乐”为“闹房”陋
俗起源于汉代的依据。
从一些历史材料来看,我国古代闹房陋俗在早期有两个特点,一是为我
国北方所有,二是被闹者为男子。这大概和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相关,他们
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戏
闹可以证明这个男子是合格的丈夫。
唐代段成式在《西阳杂俎》中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
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
俱呼‘新娘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乃止。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
各以杖打拢ㄐ觯┪防郑劣写笪僬摺!薄斗缢淄ā芬苍兀骸叭昴险琶?br /> 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成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
死。”闹新房甚至闹出了人命,可见闹房在当时普遍和严重的程度。
《北史》中记载了北齐文宣帝娶大臣段韶之妹为昭仪,婚礼之夜,段韶
之妻元氏用民间的“弄女婿法”戏弄文宣帝。文宣帝为此大怒,衔恨发誓要
杀死元氏,元氏十分恐惧,害怕文宣帝的报复,藏匿于娄太后宫中,不敢再
见文宣帝。
闹房中由“弄婿”逐渐变成戏弄新娘,看来也发生在南北朝,随着闹房
习俗的普遍,新娘也变成了被“闹”的对象,而这种“闹”带有明显的性色
彩。如南朝刘宋以来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婚后第二天,人们毫无
顾忌地询问新娘昨晚洞房之事,话语不堪入耳,倘若新娘羞于回答,则被鞭
子抽打,或被倒挂起来。这种粗俗怪诞的作法,不仅禁而不止,反而历代相
传,衍流成俗。明代杨慎著《丹铅续录》中说:“世俗有戏妇之法,。。今
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亲婿避匿,群男子竟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
‘谑亲’。。”近人胡朴安所著《中华全国风俗志》中不乏闹房记载,如浙
江湖州有“新郎新娘,合卺回房之后,至三朝,众来宾时赴新房闹房,或涂
脸扮女,装成妖丑之态,戏弄新人。”江苏淠淮一带“以新妇未过三朝,无
分长幼,团聚欢呼,毫不为怪”。江西吉安一带“当闹新房之夜,无大小长
幼之别,每呼一声,新娘即须向之下跪,受者可不回礼,闹新房者以此为乐,
而新娘之腿苦矣。”《燕京旧俗志·汉官之婚礼》也记载了旧时北京的闹房
陋俗,“撒帐己毕,全福太太退出,斯时预备闹房之亲友等,哄然而至,肆
行种种闹房之滑稽怪剧矣,”可见“闹房”陋俗已在全国流行,南北皆然。
这种陋俗有违道德,有的已成为实实足足的恶作剧,在“闹房”过程中发生
了不少悲剧,因而它又为历代有识之士所否定、反对。
(蒋建平)
如何解释“妻子生孩子,丈夫坐月子”现象?
读者看了这个标题,一定会大惑不解:妻子生了孩子,怎么会让做丈夫
的去做月子呢?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类有过这样的婚姻习俗,
即所谓的产翁习俗。其内容就是:妇女在分娩以后,自己不坐月子,往往活
动如常,而由丈夫坐床卧褥,好像孩子是他刚生下的一样。据考证,这一有
趣的民俗,曾在我国和世界上不少民族中流行过。
譬如,北宋编集的《太平广记》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