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入阉房,对动刀阉割的人加以贿赂,那么就可以不彻底的净身,留着部分根
茎,便有重生之望。进入宫中又要经过检验,于是就对检验太监同样进行贿
赂,他们见有利可图,自然就眼开眼闭。从医学角度看,因为初发育而阉割
又未净,可人体发育的功能是很庞大的,有人会有根茎重生的可能。(4)太
监群中,生得英俊可爱的也不少,派在深宫中服侍一个贵妃,彼此相处甚久, 
未免有情。贵妃独居深宫,久而生怨,那末,太监毕竟是一个男性,于是就
把面目俊秀的年轻太监,拉上床去,即使拥抱而卧一番,也有相当的情趣。
这样的太监阉割未净当然就极有可能的。(5)“玉茎重生”之说,有书为证。
试以明朝魏忠贤为例,他就是玉茎重生的一个,而且与当时熹宗皇帝的奶妈
客氏私通,享受倒凤颠鸾之乐。这在明人笔记如《枣林杂俎》中均有详细的
记载。
五、性基因启动说。
1988 年,国外医学界出了件轰动一时的趣闻,可以给太监娶妻之谜作出
科学的解释。某国有一个男童,周岁时因一次医疗事故而失去了阴茎。为了
孩子幸福,父母与医生商量,决定改变一下孩子的性别,将其男子的性腺全
部根除,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他注射大量的雌性激素,促使他出现女性的第二
特征。这手术比太监净身还要彻底得多。以后,又给这个男孩作了人工阴道, 
而且自幼一切都作为女孩来定向培养。14 年过去了,姑娘长成了亭亭玉立的
少女。这样的手术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因为这和先天性畸形的“阴阳人” 
的性改造手术不同。这些人或体内兼有男女两种性器官,或外表看上去像男
性(或女性),实际上其生殖器管是女(或男),只不过都有缺陷或畸形而
已。医学实践证明:这种类型的性改造术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但像上述情况
那样,硬是把一个正常的男童改变为姑娘的尝试,在世界医学史上是史无前
例的。然而,正当这个不平凡的实验即将获得成功之际,事情突然发生了逆
转。这位姑娘突然只对“同性”感兴趣,并表示愿做个“男子”。这说明, 
这一“改性”试验已宣告失败。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它有着很大的科学意义, 
证明一个人的性别不仅仅决定于生殖器官。性的真正中心是下丘脑,到了青
春期下丘脑会促使人体向既定的性别(男或女)发展。而下丘脑的机能却受
制于人体细胞染色体上的性基因。性基因的启动,是人体表现出性别(或男

或女)的真正原因。而这个性基因的选择,决定于卵子受精的一刹那。任何
一个高明的医生都无法改变这一既定的事实。由此可见,太监虽然失去了男
性的生殖器官,但他仍然是个男人。到了青春期自然有接近女性的要求,“娶
妻”只是太监对女性占有欲的进一步暴露罢了。因此,我国学者孔宪璋等人
认为,性基因的启动才是太监娶妻的根本原因。
太监娶妻的真正动机、原因究竟何在?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和
历史、环境、心理、医学等都密切相关,要解开这一谜底,尚须作深入细致
的分析和研究。
(俞姡а?br /> 皇后为何称“梓童”? 
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妻皇后,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相
当显赫,但是皇后有一个奇怪的称号,常常被皇帝称为或自称为“梓童”。
“梓童”之名是何意?对此人们颇费猜详。
据有的专家考证,“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 
“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
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 
“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
汉书平话》) 
“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
中,害其性命’。”(《三国志平话》) 
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逐渐被“梓童”所替代,用于对皇后的称呼。
例如《西游记》中“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
童,你如何这等。’”)《西游记》八十四回) 
有学者指出,最早出现“子童”名称的《全相平话五种》,其著作的年
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至元之初。此时正是通俗文学大发展之际,随着通俗文
学的发展,一大批新语汇产生,“子童”当是其中之一。
也有学者认为“子童”这个词汇实际上有根源,它应该是由“小童”衍
化而来。
“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 
“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日寡小君。” 
君夫人是诸侯正配夫人,比起后来的皇后,差了一个等级。秦始皇灭六
国后,就不愿称王,而称皇帝,以示尊贵,照此推理,皇后也不能再沿称过
去君夫人的各种称谓,但是事实上后来的皇后仍然沿袭前称。如《后汉书·皇
后纪第十上·邓皇后》中即有“小君”之称:“至各立为皇后。辞让者三, 
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这里的“小君”显
然是皇后的谦称。
那么,“小童”何以在宋元时期会变成“子童”的呢?有人考证,其中
原因应与当时的文化心理有关,南宋至元,程朱理学大盛,封建伦理纲常被
奉为永恒不变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气压,必然使话本作者及使用者十分谨慎, 
“小童”虽然有据,但似乎用“小”称皇后有不敬之嫌,于是以“子”取而
代之,因“子”也有“小”义,“小童”便衍化为“子童”。
而“梓童”的称呼又是从“小童”衍化而来,“子”与“梓”中古声韵

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条件,且“梓”有以下诸训:《尚书大传》引商子曰: 
“梓者,子道也。”《诗·啵纭ざㄖ街小罚骸耙瓮╄髌幔凼瑁萋交疲骸?br /> 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正字通》: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 
罗愿曰:室屋间有此木,余材不复震。” 
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
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 
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
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
有趣的是“子童”或“梓童”不仅用于皇后之称,在元杂剧或明代小说
中,还用于女仙和女王的自称。
例如《金安寿》中“(老旦扮王母)子童乃九灵大妙金母是也”。
《误入桃源》中“(二旦扮仙子)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
《西游记》中“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子”。有学者认为,这是因
为神权原高于人权,“帝”、“后”等词对神仙均可使用,故仙女称“子童” 
不足为怪。
(蒋建平) 
婚礼中的“闹房”起于何时? 
中国传统上一直把人们的婚姻大事看得十分重要,“金榜题名诗,洞房
花烛夜”,一向被视为人生之大乐事。中国婚姻又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
铺陈而颇具特色,一般要结成婚姻的男女必须经过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
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亲迎后还须在男方家中举行成婚仪式,然后新人
双双携手归寝合房使整个婚礼达到高潮。
但在婚礼的高潮中,却常常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其往往发生
于新房中,故称为“闹洞房”或“闹新房”。在“闹房”时,亲戚朋友群聚
宴饮,可以对新郎新娘肆意加以戏弄,这当然是一种陋俗,那么这种陋俗起
源于何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些研究中国古代婚姻习俗的学者常常引用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疾
谬》中的记载:“蹙以楚挞,系脚倒悬,酒后酗,不知限齐,致有伤瘀血
流、踒折支体者。”这段话对当时闹新房严重的程度作了典型的记述,因而
有学者认定“闹房”这种陋俗有可能起源于晋代。但是葛洪的这段话仅仅说
明当时闹房产生伤筋动骨恶果的严重程度,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闹房”的
起源。
综观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是婚礼依然是十分肃穆和程式化
的。孔子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
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曾子问》)这反映出了当时
婚礼的淳朴严肃和庄重气氛。
有学者认为,“闹房”陋俗起源于汉代,春秋战国后,秦统一中国,四
海一统,但是秦的苛政使民不聊生。秦亡后,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社
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安定和相对富裕的生活,使一些居民不再满足古板
而沉闷的旧式婚礼,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了世俗的喜庆色彩,仪式侈
费,“颓风日下”。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说:“而为之宾客
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

其依据就是《群书治要》引汉末仲长统《昌言》的记载:“今嫁娶之会,捶
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 
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也有人举《汉书》中记
载:“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妇言语及其举止,以为笑乐”为“闹房”陋
俗起源于汉代的依据。
从一些历史材料来看,我国古代闹房陋俗在早期有两个特点,一是为我
国北方所有,二是被闹者为男子。这大概和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相关,他们
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戏
闹可以证明这个男子是合格的丈夫。
唐代段成式在《西阳杂俎》中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
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 
俱呼‘新娘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乃止。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 
各以杖打拢ㄐ觯┪防郑劣写笪僬摺!薄斗缢淄ā芬苍兀骸叭昴险琶?br /> 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成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
死。”闹新房甚至闹出了人命,可见闹房在当时普遍和严重的程度。
《北史》中记载了北齐文宣帝娶大臣段韶之妹为昭仪,婚礼之夜,段韶
之妻元氏用民间的“弄女婿法”戏弄文宣帝。文宣帝为此大怒,衔恨发誓要
杀死元氏,元氏十分恐惧,害怕文宣帝的报复,藏匿于娄太后宫中,不敢再
见文宣帝。
闹房中由“弄婿”逐渐变成戏弄新娘,看来也发生在南北朝,随着闹房
习俗的普遍,新娘也变成了被“闹”的对象,而这种“闹”带有明显的性色
彩。如南朝刘宋以来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婚后第二天,人们毫无
顾忌地询问新娘昨晚洞房之事,话语不堪入耳,倘若新娘羞于回答,则被鞭
子抽打,或被倒挂起来。这种粗俗怪诞的作法,不仅禁而不止,反而历代相
传,衍流成俗。明代杨慎著《丹铅续录》中说:“世俗有戏妇之法,。。今
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亲婿避匿,群男子竟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
‘谑亲’。。”近人胡朴安所著《中华全国风俗志》中不乏闹房记载,如浙
江湖州有“新郎新娘,合卺回房之后,至三朝,众来宾时赴新房闹房,或涂
脸扮女,装成妖丑之态,戏弄新人。”江苏淠淮一带“以新妇未过三朝,无
分长幼,团聚欢呼,毫不为怪”。江西吉安一带“当闹新房之夜,无大小长
幼之别,每呼一声,新娘即须向之下跪,受者可不回礼,闹新房者以此为乐, 
而新娘之腿苦矣。”《燕京旧俗志·汉官之婚礼》也记载了旧时北京的闹房
陋俗,“撒帐己毕,全福太太退出,斯时预备闹房之亲友等,哄然而至,肆
行种种闹房之滑稽怪剧矣,”可见“闹房”陋俗已在全国流行,南北皆然。
这种陋俗有违道德,有的已成为实实足足的恶作剧,在“闹房”过程中发生
了不少悲剧,因而它又为历代有识之士所否定、反对。
(蒋建平) 
如何解释“妻子生孩子,丈夫坐月子”现象? 
读者看了这个标题,一定会大惑不解:妻子生了孩子,怎么会让做丈夫
的去做月子呢?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类有过这样的婚姻习俗, 
即所谓的产翁习俗。其内容就是:妇女在分娩以后,自己不坐月子,往往活
动如常,而由丈夫坐床卧褥,好像孩子是他刚生下的一样。据考证,这一有

趣的民俗,曾在我国和世界上不少民族中流行过。
譬如,北宋编集的《太平广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