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是耗费了巨大的心力与资源。而当我们成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精疲力竭,并怀疑这是否值得。讽刺的是,坚信意志力的人,事实上很可能会自己去找寻需要克服的障碍,或塑造必须除去的恶魔与必须征服的敌人,来显示神勇。此外,还有料想不到的后果。有些成功的人将这种使自己事业成功的意志力运用在家庭中,然而不但不管用,还破坏了婚姻及与子女的关系。(本书第十七章将更深入阐述这项想法。)
  最糟的是,意志力的运用并未改变背后的结构性冲突,特别是潜在的无力感并没有真正去除。尽管有重大的成就,许多成功的人仍然觉得在他们生命中,有一种没有说出来的、深深的无力感,譬如个人及家庭不和谐关系,或是心灵的不安宁。
  这些因应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它们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习用的策略。接近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长期以来最习用的就是意志力的策略。
  然而能够解决结构性冲突的杠杆点到底在哪里?如果结构性冲突起于内心深藏的信念,那么只有从改变信念开始。但是心理学家一致同意,像是无力感或不够格这样的根本信念,无法轻易被改变。这些信念在人生的早期就开始发展。一旦我们仍抱持固有信念,则自我超越不易开展。矛盾的是,信念只有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累积或改变。我们如何开始改变自己生命中较深层的结构呢?
  四、诚实地面对真相
  我们或许能用一项人们自古奉行的、简单却睿智的策略,作为处理“结构性冲突”
  的开始,那便是说真话。
  人们通常不认为“诚实地面对真相”(commitment to the truth)是一个了不起的策略。“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变我的行为呢?”“我要怎样改变潜藏的信念呢?”人们常常想要有一个公式、技术或有形的东西,来解决结构性冲突。但当他们绞尽脑汁寻求解决之道时,却忽略了此一最有力的策略:诚实地面对真相。
  诚实地面对真相不是指追求一项绝对的真理或追究万有之本源;而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也就是不断加深我们对事件背后结构的理解以及警觉。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对于自己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冲突,特别能够看得更清楚。
  因而,处理结构性冲突的首要工作,在于辨认出这些冲突,以及它运作的模式。然而在我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时候辨认它们又非常困难,尤其是其只伴随着焦虑和压力时。
  因此必须事前发展内部警告讯号。当我们发现自己为了某个问题在责怪某件事或某个人,例如“我所以放弃,是因为没有人感谢我”,或“我所以这么烦恼,是因为要是我不把工作做好,他们将要开除我”等情形时,便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处于结构性的冲突中。
  以我自己为例,在处理重大计划时,我常觉得别人在紧要关头时不支持我。因此在发生这种情形的时候,我会勇往直前地孤军奋斗,来克服别人的不尽心尽力或能力不足。
  过了许多年我才看出这样一个重复发生的模式,是我所习用的“意志力”策略的特殊方式。因为在我的深层意识中,总觉无法改变别人不尽心尽力的心态,因此最后总是觉得好像所有的事情都非自己做不可。
  一旦我辨认出这个模式,当再遇到同仁不尽心尽力的时候,我所采取的行动开始有所不同。我变得比较不会生气,反而接受这种有些刺痛的感觉,“喔,我的模式又出现了。”我因此对自己的行动和所产生的结果看得更深入:有可能是我自己创造了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或是由于自己领导不当。本书第十章“心智模式”中,将会介绍相关的技术。心灵的变换
  如果未能发生心灵的变换,我将无从发展这种应付结构性冲突的能力。只要我仍以事件来看问题,我还是会相信自己的问题是由外部引起的;是他们害我的。一旦我看清了造成问题的结构,我开始思索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他们曾做了什么。
  由此可知,是我们未曾觉察的结构囚禁着我们。一旦我们看得见它们,它们就不再能够像以前那样囚禁我们。我们并且能开始以改变结构的方式,把自己从支配自己行为的神秘力量中解放出来,对个人和组织都是如此。近年来发展颇有成效的“结构性家庭疗法”,就是基于这种原理来治疗个人的心理疾病——使人在了解个人与家人的主要互动关系结构之后,产生持久的行为改变。
  发现这些在暗中运作的结构,对于高度自我超越的人而言,是喜而不是忧。有些结构很快就可以改变,有些则只能逐渐改变,譬如“结构性冲突”。在确认了结构性冲突的起源以后,所需要的是,对这些结构做更有创意的变革,而不是去跟结构缠斗。一旦找出一个运作结构,这个结构本身就会变成“真实情况”的一部分。而诚实地面对真实情况的意愿愈强,所看见的真实情况也愈接近它的真相,创造性张力也愈有力量。在创造性张力的结构中,诚实地面对真实情况变成一股创造性的力量,就像“愿景”成为一股创造性的力量一样。
  这种过程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英国文豪狄更斯写的《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在圣诞夜,透过访问三个鬼魂,书中生性吝啬的主角史克罗齐愈来愈清楚地看到自己过去所拒绝面对的真实情况。他看到了自己过去的自私和冷酷无情的真相;他也看到了自己目前的真实情况,尤其是那些他试图逃避的事情真相;他也看到如果以自己现在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真相……。但是到这里他醒过来了;他明白自己可以不是这些真相的俘虏,明白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因此,他选择了改变自己。
  显然史克罗齐在更深入察觉他所处的真实情况之前,无法作出改变的选择。正如狄更斯所指出,不论我们多么盲目,和怀有多深的偏见,只要我们有勇气选择,我们就有彻底改变自己的力量。
  五、运用潜意识
  “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最引人注意的一项特质是,他们在忙乱之中,仍能优雅而从容地完成异常复杂的工作。令人惊叹不已;就像芭蕾舞者令人屏息的美丽舞艺,这是经年累月修炼而来的能力。
  自我超越的实践过程中,隐含心灵的另外一个面向——潜意识。事实上我们都曾不自觉地透过潜意识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使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与一般人有所区别的,在于他们能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发展出较高的契合关系。与一般人偶然短暂的感应不同,他们将潜意识的运用当作一种修炼来加以提升。
  潜意识跟管理与组织有关吗?京都陶瓷的稻森胜夫说:“当我全神贯注时,我便进入了潜意识的心。据说人类有一个意识层的心(conscious mind)和一个潜意识层的心(subconscious mind),而后者的容量远高于前者。”
  汉诺瓦的欧白恩,认为这种以前被忽视的心智能力是建立新型组织的核心:“世界上最大尚未发掘的领域,是位于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而学习型组织将会找出方法,来滋育和凝聚在我们内部不凡的能力。”
  但是这些所谓“不凡”的,实际上是跟许多生命中十分“平凡”的事物密切关连,以致我们几乎未注意到它们。我们常常可十分干练地处理生活中细微复杂的工作,却几乎不经意识的思考。请你尝试做一个实验,触摸你的头顶。你是怎样做到的?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大同小异:“我只想到把我的手放在头上,它就在那里了。”但是由神经生理学的层次来看,把你的手举上头顶,是一件异常复杂的工作。从大脑传送讯号到手臂,讯号再传回大脑,这个过程牵涉到无数神经细胞的刺激与反应。这项复杂的活动从头到尾地协调,我们并未在意识上察觉。同样的,如果你必须思考步行的每一个细节,你的麻烦可大了。走路、谈话、吃东西、穿鞋子、骑脚踏车,都是在几乎没有意识下完成的;然而事实上这些都是极端复杂的工作。这些工作之所以能正确地完成,便是靠潜意识的作用。潜意识学习
  潜意识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自出生每项事都需要学习。只有渐进地学习,婴孩才能够学会一切新事务。任何新的工作,起先都需要意识非常专注与努力。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整个活动从有意识的注意,逐渐转变为由潜意识来掌管。譬如,在你初学开车的时候,需要相当大的注意力,甚至要和坐在你身旁的人谈话都有困难。然而,练习几个月后,你几乎不需要在意识上专注,就可做同样的动作。不久之后,你甚至可在车流量很大的情形下,一面驾驶,一面跟坐在旁边的人交谈。显然现在你对于必须监测和回应的上百个变数,几乎不必在意识上加以注意了。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学打球、学太极拳部是如此,把熟练的部分交给潜意识来管,而让意识专注于其它部分或新的事物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训练潜意识,而熟练各类技能。一旦学会了。就变成好像天生就会的,所以当我们在运用潜意识的时候,甚至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对于我们如何熟练这些技能,我们如何能够精益求精,不断发展我们一般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契合,多数人并不曾仔细考虑过。然而,这正是“自我超越”这项修炼最重要的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借由如“静坐”(meditation)的方式不断修炼“自我超越”。
  另外如宗教上透过默祷,或是使意识的心沉寂下来的其它方法,都可让潜意识的心提升。
  潜意识没有自己的意志,也没有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当我们意识的心思活跃的时候,潜意识便被矛盾思绪的汹涌浪潮淹没。如果心灵处于平静的状态,当我们专注于某些特别重要的事情,或是愿景的某些方面时,潜意识使浮现而不易分心。
  此外“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有特殊的方式来引导自己专注于焦点。那便是前面讨论过的,他们专注在所想要的结果,而非达成结果所必要的过程或手段。
  学习专注于心中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一种技能。这在开始的时候是不容易的,需要时间与耐心去培养。对多数人来说,一想到某项心中重要的目标,几乎马上想到这项目标难以达成的所有的理由或障碍。虽然不断思考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策略是很有帮助的,但这也可能是缺乏修炼的一个讯号——对于“过程”的过分专注,会不断地掩盖目标的焦点。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如何将自己真正想要的,与达成它的过程加以区别。不断对准焦点
  学习如何更加清楚地把焦点对准想要的结果,一项有用的起步练习是,只将“愿景”
  中的一项特定目标或某一方面纳入思考。首先想象这个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了。然后问自己:“如果我真的得到这个,它将带给我什么?”许多人发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揭开了在目标背后更深的渴望。事实上,目标是为了达成一项更重要结果的、必要的中间步骤。譬如,某一位女士的目标是晋升到组织阶层的某个层次。当她自问:“成为资深副总将带给我什么?”她发现回答是:“同济的尊敬”或“行动中的自我实现”。虽然她可能仍然热切期望升上副总的职位,但她现在看清一个她所渴望的更为深层的结果;而她现在便可以开始追求她的“愿景”的一部分,与她位于组织阶层的位置无关。(如果她没有厘清她真正寻求的结果,可能在达到她的预定目标时,发现更高的职位仍无法称心满意。)
  这个技能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潜意识对明确的焦点有较佳的回应能力。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分辨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潜意识就无法区分轻重缓急和对准焦点。
  另外,对目标作明确的选择也同样重要。只有经过选择,潜意识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
  诚实地面对真实,对发展潜意识也同样重要,这跟测谎器。的基本原理一样。测谎器所以有效,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在讲谎话的时候,他们的体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产生可测量的生理效应,如血压、脉搏,与呼吸的加速。所以不诚实面对真实,不仅阻碍潜意识获取现在到达“愿景”什么境界的资讯,也使会让使潜意识分神的资讯输入。运用潜意识来形成创造性张力,也是在焦点明确对准“愿景”与目前真实的情形下最为有效。潜意识的有效运作必须结合许多技能。使潜意识对准焦点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