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乱印?br />   刘泽清被捕后,登莱就派了军官前来接手刘泽清的兵马,他们带去了饷银,当饷银发下去之后,所有人都把刘泽清忘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了,再一次诠释了有奶就是娘的真理。
  此事很快传遍山东,一些人顿时恐惧起来。
  “刘泽清说抓就抓,这赵岩简直无法无天,他真想独霸山东不成?”颜继祖生着闷气,这些天关于山东军务的问题一一传来。
  赵岩先是吃下了各卫所,接着又把邱磊的济南营给控制了,现在又把刘泽清抓了起来,顺带将刘泽清的兵马控制了起来。
  这山东,再也找不出第个具有实权的非赵系武官了!
  “他这是开藩置幕。统军干政。”颜继祖气愤的喊道:“我非参他一本不可。”
  “爹爹您还如此糊涂。”颜玉瑶在边上言道:“难道爹爹还看不出天下已隐隐有鼎革之迹?”
  “这话如何说起?”颜继祖大吃一惊,“流贼现以势微,建虏关内又已大败,怎会酿鼎革之祸?”
  “流贼势微不错,然镇压流贼的主力部队就是登莱军,大败建虏的同样是登莱军。若无登莱军,大明必蹈鼎革之祸。”颜玉瑶说道。
  “的确如此,但鼎革之祸又从何说起?”颜继祖不解的问。
  “并非鼎革之祸,只是鼎革之迹。赵岩便是鼎革之关键,他在登莱大兴屯田,又涉足海贸、盐利、琉璃镜、纺织、贩运,岁入钱粮不下朝廷,朝廷若想从钱粮上掣肘于他,几乎没有可能,其起兵至今,从不kao朝廷那点钱粮。麾下又有军器局营造兵器,较之朝廷所造犀利数倍。登莱军人马之壮,各路官军更是无人能及。他若想要鼎革,谁能阻其锋锐?”颜玉瑶将她在登莱的所见所闻总结了一番,继续说道:“如今登莱如今已经自成体系,军政人员皆是朝气蓬勃,务实廉洁。且赵岩此人甚是爱民,更深谙治理之道。他若鼎革,并非天下之祸,实乃百姓之福。”
  颜继祖听了沉默不语,颜玉瑶继续说道:“爹爹今日若是在这里扯后腿,他日鼎革之际如何处身?”
  “若是爹爹助他行事,他日鼎革之际便是从龙之功。若他不欲鼎革,观其武功之盛,必能做出一番开疆扩土之功绩,爹爹助他也可名垂青史。”颜玉瑶假设道,此女心计之深,谋略之远。已经超出了常人之所能及。
  “若是鼎革,那我大明朝怎么办?”颜继祖高声问道,情绪有些激动。
  “爹爹,大明朝就好比是一间年老失修的破房子,人住在里面不但要被风吹雨打,匪盗还可能轻易闯进房子里。爹爹你是要人百姓住破房子,还是住一间咱新明亮,又无匪盗闯入的房子?”颜玉瑶问道。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你,你……”颜继祖气得浑身发抖,扬手欲打,却是抬高了手迟迟狠不下心打下去。
  “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爹爹若是只为忠君之名不顾百姓疾苦,不免落了下乘。赵岩爱民如子,武功鼎盛,你若助他亦可青史留名。”颜玉瑶气定神宁的继续说道。
  “哎!”颜继祖叹了口气,拂袖而去。
  半夜,颜继祖独自呆在书房内,手中握着毛笔,迟迟不知该如何下笔。
  之前颜继祖向赵岩妥协,只是改革方面的事宜,在那些道员都同意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妥协。而这次赵岩私自逮捕刘泽清,竟然不过问他这个一省最高长官,已经彻底惹怒了颜继祖。
  但颜玉瑶的那番话,却始终不时回荡在脑海中。
  “从龙有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颜继祖轻轻敲着桌子,喃喃道:“逆龙罪重,然春秋大义,伦常超纲所不容。”
  “龙。”颜继祖突然一激灵,“他若是龙,岂是我能逆之?他若不化为龙,我亦可忠义两全。”
  随即颜继祖奋笔疾书,细数刘泽清之罪,随即唤来老奴,将奏章发了出去,接着颜继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卧房。倒在床上后便没怎么动弹,好似全身力气被抽空了一般。
  ……
  赵岩得知此事后甚是意外,没想到颜继祖会在这件事上主动帮他解围,他虽然总理山东军务,但最高长官依旧是颜继祖,他没有经过颜继祖的允许逮捕刘泽清,很容易被朝廷所忌惮。
  而颜继祖若是出面揽下,赵岩则变成了奉命行事。
  此刻秋收已经结束,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均以达到预期,而红薯挖出后则运到外地进行加工。
  几十亿斤红薯,在登莱本地加工显然不合适了。
  随着大规模的招兵,劳动力已经发生了一些紧缺的现象,百姓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去处理这些红薯。
  秋收后还要做堆肥、青贮等劳动力较强的工作,而且过不多久就要秋播,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外地的百姓倒是较为空闲,外地的作坊倒是已经开设好了,就等红薯运过去加工。
  陈钟盛正在核算秋收税款,秋收和夏收一般,也是亩纳粮十斤,不过粮价就有些下降了,  核算之后只有一百万两。
  加上其余各税四十万两左右,集中起来就是三百万两。
  赋税到了之后,接下来便是要上奏改革之事了。
  “我们再一同将盐税上缴,就达到八百万两,有这八百万两上缴,改革之事把握更大。”赵岩对陈钟盛说道。
  “如此甚好。”陈钟盛点了点头。
  大明根本没有哪个省能年缴八百万两的,何况只是山东盐利与一府之田赋。
  第八十八章 山东试改
  赵岩在山东的一系列行为。不久便让朝中大哗。
  首先租地,其次逮捕占卫所田亩之人,再则逮捕刘泽清。其中牵扯到的关系网络就甚是巨大。
  不过颜继祖的一封上奏将大部分声音压了下去。
  这就是文官与武将的不同,这些事若是武将来做,必然遭致抨击,而若是出于文官授意,则没什么好挑剔的了。
  毕竟颜继祖是一省最高长官,逮捕刘泽清名正言顺,索还卫所田亩更是名正言顺。至于租地之事,还未有个解释,朝中依旧诟病不断。
  崇祯也未有心思去管山东那些事情,而是在九月初再次决定加征剿饷,此刻的高迎祥侥幸没死,竟然又在陕西拉起了一支两万余人的队伍。
  而李自成于七月攻克米脂,其亲故从者如云,正在向四川流窜。
  张献忠则窜向湖广后,被卢象升拈到了山西。流贼所到之处,依旧是从乱如归,但因为红薯的推广,从贼之民略有减少,但流贼筹粮也变得方便起来。
  御览加派银共二百九十九万三千七百九十余两。工部分用九万两与山东之岛饷五十五万五千七百九十余两不与。浙江加派银四十二万零二百七十二两,江西加派银三十六万一千零三十六两,福建加派银十二万零八百零二两,河南加派银六十六万七千四百二十一两,山东加派银五十万五千七百五十七两,陕西加派银二十六万三千六百五十一两,凤阳抚属加派银二十七万六千八百八十五两,南直隶加派银三十八万一千八百三十五两,广东加派银二十三万一千一百七十八两,北直隶加派银先奉旨蠲免外,延庆州加派银九百五十三两,保安州加派银二百七十四两。
  首先崇祯将工部所需的九万两,以及皮岛官兵所需的五十五万两军饷砍掉,然后再各省、洲加派剿饷。
  一共加银2993790两,加上砍掉的那部分,开源节流所得银两:363。3790万两。
  这时登州知府陈钟盛上奏登州试改之成果,共获田赋二百一十万两,商税、鱼税、盐利九十万两,共300万两白银。
  登州试改政策有三:一:大修水利,丈量田亩,各乡各村团练乡兵。
  二:废太祖税额定碑,田赋每亩米麦十斤,夏、秋各征一次,米麦由官府统一收上,再着各地粮商竞价购买,以改田赋损财之弊。于各地广设关卡征商税,复十税一制。
  三:复太祖惩贪之法。严查各地贪鄙官员,着正直廉洁之人充任小吏,以改官逼民反之象。
  同时赵岩也上奏,九年山东盐利定额完成,得盐利500万两,已与登州税银一同解押往京。
  于此同时,山东布政使、按察使、山东御史台一同上奏山东仿登州试改,可年多纳银300万两。
  最后山东巡抚颜继祖也上奏试改,并奏山东租地之事,言山东耕种荒废,租地乃为安置变民,可移秦、晋、豫三省变民于鲁,以断流贼扩充之机。
  山东巡抚、道员的上疏,顿时让朝中一片哗然。
  “不可废太祖税额定碑,废之必酿横征暴敛之祸。”
  “恢商税何以滋民?”
  就如同水滴进油锅里,溅起一片炸响,朝中官员们纷纷反对山东大改。
  然而朱由检心里却打着小九九,这登州府本为地府,全无多少税银上缴,这一改就收上了三百万两税银,若是山东试改。每年能多征五百万两。
  山东赋税本来就有两百五十万两,再加上三百万两,以及登州府的三百万两,山东岂不是能年入将近千万两?
  再加上山东盐利的五百万两,也就是一千五百万两了。有这一千五百万两,想要进剿流贼就简单得多了。
  “山东只是试改,成可着各省奉以为式,不成可再行撤销,依朕看,便准了吧!”崇祯不顾群臣反对,当天大朝中直接批准了山东试改之请,同时着令颜继祖主持改革事宜,登州知府陈钟盛从旁辅之。
  崇祯一同意,那些反对的官员也不说话了。
  反正山东爱怎么改怎么改,唯独可虑者就是恢复太祖惩治贪鄙之法,真要施行起来,满朝文武都得被砍头扒皮。
  不过想要恢复这种惩治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真要这么改起来,非闹出乱子不可。所以崇祯同意后,他们也不多说什么了,等看笑话便是。
  ……
  山东试改一通过,消息没几天便传回了赵家堡。
  赵岩大喜过望,崇祯既然通过了试改方案,那么整个山东的行政权也就落入他的掌控了。
  一个军阀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就是割据,拥有自己的地盘,拥有地盘内的行政权。
  一旦拥有了行政权,那也就意味着可以调用地盘里的人力、物力。
  山东改革的主要两点就是团练乡兵、裁还基层典吏,而这两个方面的人都是赵岩来出的,也就等于掌控了山东所有的农村人口。以及架空山东所有行政官员。
  这才是赵岩真正的改革目的,同时改革也可以给朝廷多提供一些税收,可以先让大明朝强撑一段时间。
  一个混乱的大明,并不符合登莱的利益,同样不符合民族利益。
  赵岩随即带上亲卫,前往济南与山东官员商议试改细节。同时颜继祖也召唤山东各衙门官员前往济南。
  赵岩在济南见到颜继祖,颜继祖的对他的态度却是热情了许多,虽然并不是很明显,但赵岩还是能感觉到他的态度转变。
  当天赵岩与颜继祖以及山东的三个道员又是密谋了一番,第二天才召集山东其他官员起来议事。
  很多官员并不知道山东试改之事,一直被蒙在鼓里。
  他们在听完试改各项事宜,顿时哗然一片,这不是革他们的命吗?不能贪污还当个屁官啊!
  赵岩即让人抬出五十万两白银,并让人将箱子打开。
  顿时所有大小官员的注意力都看了过去,赵岩高声说道:“地方官员理应体恤百姓,洁身自廉,本官也知晓各位为官不易,特出五十万两养廉金,现在就发与各位。”
  接着颜继祖让人按照昨日早已拟好的名单,将这些银两发到了那些官员手里。
  实际上这五十万两银子,真正发给这些官员的只有二十万两,其他三十万乃是遣散基层典吏之用。
  山东知县(含)以上官员,大概也就六十多人。明朝的行政机构并不是很臃肿,相反还显得人员很少,这也是造成管理粗放的原因之一。
  平均每人有三千两,知县一千五百两,知县以上的官员会更高一些。
  看起来是很可观的数目了,然而对于一部分官员来说,这么点银子离他们要贪污的目标相差甚远。
  但对于大部分的官员来说,这些银子再加朝廷的俸禄,的确已经够了。
  “众位今日接了银子,明日若还敢行贪鄙之事,莫管本抚手下无情。”颜继祖板着脸高声说道。“改革之事乃圣上钦定,尔等无需再多言语,好好配合山东改革便是。”
  颜继祖这番话当即将所有官员都压了下去,虽然他们还想反对,但见大部分官员接了银子都没有了意见,这时候再冒头就会被抓典型了,顿时不敢吭声。
  当场不吭声并不代表着他们会同意,那些心持反对的官员都想迂回作战。不过想要迂回作战,已经由不得他们了。
  赵岩第二天回到赵家堡,当即派出早已准备好的人员前往山东各州县成立改革处。
  每个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