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崇祯接到赵岩的电报后终于松了口气,现在对于他来说,能赢最好,输了的话,下场也不是太差。
在如何决战上,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
待秋收之后,于封龙山以东划出一个宽10里,长100里战场,双方于两端45里处进行布防,中间留出10里的距离,先被赶出划定战场的一方为败。
本以为要磨些嘴皮子才可能让崇祯答应下来,让赵岩想不到的是,电报刚发过去一刻钟,崇祯就答应了。
崇祯乖乖的钻进了赵岩布下的圈套之中。
第280章 圈套
崇祯与赵岩约定之后,孙传庭随即前去进行备战。
三十万京营中,孙传庭暂时先调了十万到真定府。真定府也是明庭的军事重镇之一,和保定是同一级别。
反观山东这这边,军器局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武器和弹药。
必须在秋收之前,生产出两百万发步枪子弹,一百万发机枪子弹,以及十万枚攻坚手榴弹,二十万枚地雷。以及三十万发炮弹,铁丝网若干。
赵岩将10发子弹定为一个基数,此次作战每个步兵配备10个基数的步枪子弹,也就是每人100发,再加上5发手榴弹。每挺机枪配备7000发子弹。被褥自带一套,水壶一个,头盔、工兵铲一个。
一个步兵的负重为15公斤,可以说是十分轻便了,还没有板甲重。不过步兵行军时需要配合搬运机枪的弹药。
机枪弹药一般是用马拖拉,不过也得步兵进行协助。
所有装备预计在九月前交付部队使用。
……
就在赵岩与崇祯达成共识的时候,江南地区的保皇会会馆皆被查封,保皇会成员皆收到警告,若再进行集会,必抄家灭族。
见消息已走漏,各地保皇会不由熄了火,屈服在赵岩的yin威之下,此时各省武警部队多达两万,如何有机会起兵反抗?
然而很快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消息就传出了。
大明日报和皇家日报两家报纸,一起刊登出了君臣决战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大明一片沸腾,所有旧势力阶级都欢欣鼓舞。三十万对打两万,这不胜都有鬼。
只要赵岩下台,就能阻止山东政府的变法。这次对决,还允许官绅观战,以做见证。
至于为何要决战,《大明日报》上说崇祯违反约法,《皇家日报》说是赵岩先违反约法。
双方在报纸上各执一词,至于信谁,只能自己去判断了。
崇祯的理由是赵岩去年克扣了他的盐税,让他一分银子都没有拿到,赵岩反驳的理由很强大,言这些银子已经在去年提前给了崇祯,去年崇祯可拿了八百万两军费。
双方在决战之前,极尽一切可能调动有利于己方的舆论,不过显然还是赵岩占优势。
这次赵岩是以两万人战崇祯三十万人,这总没话说了吧本将军可不是用优势兵力逼迫崇祯那小子退位。
在外人看来赵岩真是太吃亏了,只有赵岩和山东一帮将领明白,这次决战山东新01师可谓是占尽便宜。
崇祯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再给他一百万人也是白搭,当然,这是在新01师的补给不中断的情况下。
而这场决战,是允许无限补给的。
因此赵岩根本没把这次决战放在心上,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编练,新军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新战术。
而步炮协同这是老战术了,山东军玩得已经十分纯属。
就在这时,第一舰队传回战报,苏步恒已经带领士兵占领了南非地区。
赵岩收到这一战报,开始继续完善他的海外殖民体系,那就是向海外继续增兵。
军制改革的方案已经确定了下来。
明年之内组建五个甲种步兵师,四个甲种骑兵师,十个乙种步兵师,同时还有三个山地旅,三个海军陆战旅。
总兵力为28万人,职业军人8万,辎重人员增加到2:1,共计14万人。
而30多万武警部队则改编为独立营,以及地方警察。其中15万组建为245个独立营,剩下15余万人改组为地方警察。再抽调30万人,组建491个独立营,共计736个独立营,共计45万人,皆由义务兵组成。
独立营主要用于驻扎国内,和海外殖民地,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地方警察则维持地方治安。
甲种师负责战略防守,例如留一两个镇守大明。其他的则用于战略进攻,对付最硬的敌人。
乙种师也负责对外作战和边境防御。
整个陆军部队,职业军人和军官的军饷,每年为500万元,每个职业军人军饷为5块银元,而装备更新方面,去年的预算已经把这次换装的费用算了进去,装备维修和人员给养方面,在不打仗的情况下,每年需花费1200万元,伙食标准都是非常高的。
此时赵岩可谓财大气粗,这点钱不算什么。
海军方面,人员在未来两年内将增加到7万人,7万人的规模可以应付正在制造的150艘荣耀级战舰,及200艘护卫舰。一艘荣耀级军舰的战斗人员为350人,一艘护卫舰的战斗人数为100人。
海军的军费显得低一些,5万人为职业军,每月军饷7块银元,一年军饷也需要500万元。
军舰和护卫舰的建造资金已经到位,不需要再行预算。维修和补给方面,每年也就是500万元左右,但海军时刻都会打起来,因此每年支出1500万元还是要的。
一年的军费支出,五千万元就足以应付扩张作战。
至于收益上,贵金属开采就足够维持战争支出了,而且是大大超出。铜矿、银矿、金矿,这都是官营的。
而且不仅是海外,国内也是如此。
现在赵岩正让人到处开矿,自从有了黄色炸药和蒸汽机后,开矿变得非常容易。
凡事赵岩掌控的行政区域,都是大力进行勘探,同时没收私人开采的矿山、矿洞,目前在国内发现的金矿达到一百多处,银矿达到两百多处,铜矿则达到五百多处。
国内的金银铜数量都不是很多,重头戏还在扩张地区。
奴尔干都司的金矿已经发现了八十多处,银矿一百多处,铜矿两百余处,其中超大型铜矿发现一处。
奴尔干都司疆域太大,勘探得不是很密集,还有大量地区没有进行勘探,绝大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仔细的勘探。
奴尔干都司的人不多,很多矿点还未进行开采。主要开采的就金矿和银矿,铜矿基本上没怎么开采。
中美洲地区的银矿,以及智力地区的铜矿,那都是密集型的。而北美洲、澳洲的金矿那是较为分散,但数量也是很多的,南非的黄金,那是最多的。钻石又以南非和澳大利亚为多。
海外殖民地目前第一个兴建的就是以开采业为中心的城镇。
这次军事改制之后,将陆续向南洋各岛调派30个独立营,也就是1。8万人,以用于对土著的作战。
向交趾调遣50个独立营3万人,以及1个乙种师团,乙种师团负责进攻,独立营负责跟在后面接收地盘进行防守。
向澳洲调派30个独立营,不派遣乙种师团。澳大利亚土著比较弱,欧洲人又没到达那里,独立营只是去澳洲维持治安的,扩张上没任何挑战性。
向美洲调派一个甲种师团,两个乙种师团,甲种师团驻中美洲,乙种师团一个北美洲,一个南美洲,还派遣100个独立营前往美洲地区。
美洲的殖民地陆续设立了许多港口,这些港口都需要驻扎兵力,否则会被海盗侵扰,目前北美洲地区是不断向内陆进军,因此需要独立营清剿的印第安人也很多,越是东进,需要驻扎的地区也就越多。
而向南非则调派20个独立营,1个乙种师团。
另外向奴尔干都司派遣50个独立营,分守奴尔干都司各个据点。另外450多个独立营,则驻扎国内各省,并且随时可以派遣到海外地区。
去年的预算仅是第一师和第二师的换装,而其他则没有进行预算,不过独立营不用怎么上战场,只要换上步枪和步兵炮,在拿几挺机枪就行了,其他都不需要了,因此也不需要什么投入。
赵岩确定了编制和海外殖民地的兵力部署,下面就开始狂拍电报,到处抽调部队回山东换装,军官回登莱军事大学进修。
一方面往山东调人,一方面往前线运输装备。往先前运输最多的就是机枪,在据点架上两挺机枪,绝对是固若金汤。
……
就在双方积极备战的时候,朝鲜——沈阳——京师——山东——山西——浦口等铁路线相继完工。
朝鲜和辽东的粮食只需两天就能运到南京,线路开通后,朝鲜和辽东的粮食一运入关内,粮价上涨的风波正式停息,而秋收就快到了。
在查封了二十三家粮行后,济民粮行的储备可谓是无比充足,不过随着秋收的来临,济民粮行还是加大了粮食储备。
这时彻查也已经结束,除了两处粮仓的粮食被挪用了部分外,其他粮仓的粮食储备与上报的数量相吻合。
至于挪用粮仓粮食的人,下场可想而知了。对于贪污犯的处置向来都是极为严厉的,剥皮是必然程序。
粮食是重点储备的物资,每年进仓、出仓,也不是太麻烦的事情,山东的粮食战略储备是足够的,不过这些粮食储备是为了应付作战,很少调出赈济灾区,赈济灾区还是靠济民粮行在各地的储备。
因此赵岩绝对加大战略储备,而战略储备的方式就是在各省皆设立大型粮库,上以省级为单位,下以州县为单位,分别储备粮食。而粮库平时不归地方官管理,而是直接归中央政府管理。
今年秋收时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已经增多了许多,其粮食输出总量已经超过了往年没有进行改革的山东。
但东北和朝鲜的种粮面积却是只占了十分之一不到。
这主要是因为东北、朝鲜地区土地狂多,一户人家三百亩地,又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的情况下,不是很多人愿意去种植小麦和水稻。
更多的人还是在发展养殖业,地里种的都是苜蓿和玉米。不过并不是谁都舍得把整株玉米拿去青贮,收割前都会把玉米拔下来。实际上青贮饲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整株玉米进行青贮,饲养效果更好,但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好好的玉米被牲口吃了多可惜。
如此一来,辽东的粮食产量就非常可观了,主要是以玉米为主。玉米是一种廉价的粮食,主要用于养殖业。
不过玉米也是许多落后国家的食物。
当前在粮食战略储备的情况下,东北和朝鲜的玉米都运到了关内,分散到各地储存了起来。
在赵岩大搞军事改革,以及粮食储备的时候,秋收也在慢慢临近,山东政府暂时停止了对江南地区的蚕食。
各地宗师王孙,乌衣子弟,官绅士子在决战即将到来的之际,纷纷前往畿辅地区——真定府
此次决战之地在真定府以南的封龙山,谁都不知道这是赵岩下的阴招,以为京营在这场决战中必胜,不由一个个欢欣鼓舞。
相比之下,山东地区的气氛不是那么热烈了,百姓对此十分担忧。万一输了,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还有什么地方比的上山东政府治理下的地区好?
若是东南地区还好,那里本就是富庶之地,官员花钱买到官位,只要收上定额赋税即可,就算是私派,平摊下去的话,每户人家也大多可以活。
而西北地区就惨了,本就不是富庶之地,朱元璋定下的定额没有太多的增长,而地方官员到任后,不仅要把买官的本钱收回来,而且还要赚上一笔,因此私派下去,简直就是不让人活。
大明的流贼之所以爆发,也绝非偶然。
明庭收税是用三包九赔的制度,这户人家跑了,拿了甲里一起赔,甲里全跑了,那就保里赔。三包过后,就是九赔了,九赔的意思就是亲戚九族来赔。
所以自天启年间起,西北地区就经常出现一个村里的人跑光了,把几十石的粮食压在一个人头上的现象。
而且这种制度极易引起连锁反应。
即一个人跑了,其他九户人家赔不起,九户人家也一起跑了,九户人家跑了,其他九十户人家赔不起,九十户人家也跑了,那这九十户人家的亲戚赔不起,也跟着跑了……
大明是一个两面性的国家,中东部较为安定,西北部较为动乱,尔后又传染到中部,中部地区的百姓也过得并不怎么好。而东南地区的百姓过得最好,流贼在东南地区没有生存土壤。
而今,山东政府治下的百姓根本不用被饥寒所困扰。
山东政府治下没有太高的农业税,也没有任何私派,更无任何徭役。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除了平时参加操练外,基本上官府不会勉强他们做任何事,而操练还有给伙食的。
山东地区的农民,最少都有一畹地(三十亩),更多的则是五十亩,种出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