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在这乱世,最重要的还是手头有兵。手上有兵,皇帝也只能徒呼奈何。
“为国出力,小侄自是无有不愿。”赵岩慷慨状,直接答应了下来。
“好,贤侄有此报国之心,想必圣上定然也会因此大慰。”张文举笑道:“不过贤侄有什么要求可就要说出来,本官回去也好像巡抚大人说明。”
“小侄别无他求,只望能在山东调动兵马剿匪。小侄手上有精兵三千,按一般的待遇就可。”赵岩说道:“只是希望巡抚大人能从军中拨调一些工匠过来。”
这次受抚的主要目的是转正,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品级高低都无所谓。其次能捞点工匠来也好。
“好,这些本官会向巡抚大人转告的。”张文举想不到赵岩的条件竟然如此简单,实在是太好满足了,心中不由十分满意。
……
张文举回到济南,把赵岩的那些条件向朱大典说明后,朱大典沉吟了许久,说道:“兵马自是不能随意调动,他若要出登莱剿匪,可先报与本巡抚。至于些许工匠,调拨一些给他也无不可。”
随后朱大典又派人到赵家堡跑了一趟,商议招抚的详细协议。
赵岩对于不能随意将兵马调出登莱也不在意,你不让我调,可以偷偷的调嘛!这也没什么好纠缠的。
双方主要商议的还是工匠方面。
赵岩要的工匠数量较多,直接开出了500名工匠的数量。
“什么!500工匠,他要那么多工匠作甚?”朱大典惊疑不定。
“那赵岩他说朝廷财政困难,为减轻朝廷的负担,他军中的军器可自筹,只是缺少工匠。”
“既然他愿自筹军器,那便让他到各大卫所挑人好了。”
————
今天就两更,明天加快速度写。
第二卷 猛虎出闸 第二十章 棉价
三月二十三,朱由检批复了山东巡抚朱大典的奏章,赵岩就抚为登莱游击。朝中大员对此并为太多异议。
游击将军,那已经是天启年间的行情了。照现在的行情,一般都是给副总兵。朱大典能以登莱游击的品级成功招抚,着实已经难得可贵。
……
朝廷批复的消息传到山东后,赵岩随即派人到各卫所挑选工匠。将印、文书这些虽然还没到,但赵岩已经与朱大典达成了协议。
赵岩的驻地就设在黄县,总剿登莱二地土匪。朝廷不负责赵岩所需军器筹备,拨给五百名工匠自造。
这段时间朱大典派人在黄县调查了一番,心中的猜疑也渐渐放了下来。根据调查结果,赵家的确在登州的几个县都设了粥棚,黄县县令唐贤明也证明赵家在安顿流民,同时赵家与民无犯,又四处派乡勇剿匪。
再加上赵家乃是书香门第,其父赵贵是万历三十一年举人,赵岩也是一名痒生,与一般粗鄙武人不同。
而且孝敬也多,上次一出手就是黄金千两。
朱大典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若这赵岩能用好,完全是一个绝佳的打手,这对他的政绩很有帮助。
所以赵岩要工匠,也就随便他去挑。
当赵岩带着五十多骑到济南面见朱大典时,朱大典在府衙内见赵岩不过十七八岁,心中不由吃惊。
“赵岩你今年几何?”朱大典不可思议的问道。
“回大人,虚岁十八。”赵岩作揖回答道,心中也有些微汗,这年纪的确骇人了一点,不过年轻就是本钱,倒也不错。
“十八啊!好年纪。”朱大典不由羡慕的说道,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如赵岩这般大时,还在埋头苦读。到如今,已经五十三了。
惆怅了一会,朱大典呵呵一笑,“十八岁的游击将军,在我大明朝也是少有,可有表字?”
“还未取表字。”赵岩摇头说道,表字这东西是成*人礼之后取的,自己来之前还没经历成*人礼,估计还要等两年。
“嗯!本大人给你取一表字如何?”朱大典见赵岩没表字,叫起来不太亲切,出言问道。
“全凭大人。”赵岩谦逊的说道,对这表字也不是很在意,爱怎么取怎么取吧!
“岩,意坚,你此番就抚,就取表字‘持坚’吧!望你能持坚而忠,今后莫要做逆君之事。”朱大典琢磨了一阵,语重心长的对赵岩说道。
“持坚?”赵岩心里念叨了几句,感觉还行吧!于是嘴里喊了个口号,“谢大人赐字,下官必然忠于圣上,忠于大明。”
喊完口号,心想,本将军忠的是民族,要是朱由检扶不上墙……#@#¥%*%~~~~
“上任文书估计很快就会到了,你就任登莱游击,如今登莱匪盗横行,你有何打算?”朱大典问道。
“匪盗自应派兵进剿,只是登莱一些地方豪族也时常客串为匪,若剿之恐遭非议,大人您看是不是……”赵岩对朱大典问道,想从他手里讨些特权来,比如剿了那些地方豪族,朱大典给帮他顶缸。
“这个……可先警告一番,让他们悔过便可,之前之事就不必追究了。”朱大典的回答却是让赵岩噎了个半死。
靠,这老头,看来指望他来顶缸是不用想了,只能自己赤膊上阵了。
……
出了巡抚衙门,赵岩带着人在街上逛了起来。济南靠近运河,所以比较繁荣,街上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繁荣的背后,街上却有许多衣不蔽体的流民、乞丐。
倒也有一些人开了粥棚,只是施粥的人毕竟太少。
一些人甚至挂牌出卖,只要花一点钱,就能买走。去年冬天,济南城估计冻死不少人。此前赵岩招募流民的范围并不大,只是在黄县周边的州县。
一路上赵岩闲庭漫步的在一家家店铺看了起来,不断的询问着物价,碰到感兴趣的东西直接掏钱买下,让他的亲兵提着。
赵岩的亲兵是刚选拔组建的,全是营中的精锐。
询问物价自然有他的用意,在这明末最重要的,还是银子啊!多了解了解市场,也懂得什么东西能赚到银子。
在布店里赵岩发现这年代的棉布竟是按斤秤的,绝对是童叟无欺。一斤棉布的价格大概在八分钱银子左右。
根据了解,棉花的价格南北差异极大。
南方的棉花一担大概能卖到4~5两,而北方的棉花,一般是一担1~2两,每担50斤。
棉花的价格,还得看有无布商前来收购,若没有多少无布商收购,那么价格可能会跌倒不足一两银子。
棉布价格在南方一般能卖到一钱银子二斤,其中应该和南方的经济更发达有关,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物价一般都越高。
同时南方的银子也比北方的多,因为海外的银子流入后,首先就是留在南方,同时南方的物产也更加丰富。满清南下时,经常随便就能在一家富户搜出十几二十万两银子,郑芝龙的老家自然是首富。
这些银子一般都落入那些什么贝勒、亲王,满清士兵手里。
每当遇到外族入侵,遭到屠杀最多都是南方,反抗最激烈的也是南方。
从利润上看,棉布还是有许多潜力的。
一斤棉布卖八分银子,一担棉布就有4两,利润超过一半,其中又有一些要被销售商赚去,不过利份额计不到五钱。也就是说一担棉花织成棉布还存在1两5钱多的利润,其中的5钱再支给纺纱、织布工人,再扣去运费的话,布商的利润也有1两左右。
若是在南方,布商利润可能高达2两。
卖到海外的话,利润更高。
从明代的经济情况来分析,南方的布商除了在本地收购棉花外,还会从北方、海外收购价格更低的棉花。
将这些棉花织成棉布后,销售的地点一般是北方那些发达的大城市,但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般都是自给自足以及一些当地的小布商统治市场,很少有南方的布商会去光顾。更多的棉布则是在南方卖,以及出口卖到海外。
明末时中国的棉布一直占据着海外市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国家的纺织业一直被压制的。
他们的棉布不仅价格比不上中国的棉布,质量也比不过。
质量自然不用说,当代的纺织技术方面,中国是占优势的。至于价格,则是因为银子的数量决定的。
西方人在美洲拥有大量银矿,必然导致物价上升。而中国的银子更值钱,而且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虽然纺织速度并不一定比西方人快多少,但价格自然更低,也就形成了物美价廉的优势。
————
票票!!!!!!!!!!
票票!!!!!!!!!!
另外互推一下好朋友小白菜的新书《地球生存笔记》,《地球生存笔记》已经冲上点击榜了,当初还以为他要扑,算我看走眼。。。。
'bookid=1657303;bookname=《地球生存笔记》'
第二卷 猛虎出闸 第二十一章 上疏之议
赵岩不由动起了心思,这棉布市场绝对拥有巨大的利润。这东西就像盐,谁都要用,而且能比盐卖得更广。
若能打通海贸,那么利润更是倍增。
英国佬纺织业能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与满清入关后中原衰败有关。要知道明末时,西方的纺织业一直是被压制着的,如果一直被压制,也形成不了那么大的推力。不过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毕竟英国也有很多海外殖民地的。
这年头还没出现珍妮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更没有骡机,不过这些东西赵岩都懂得结构。
有了这些机械,如果经营好,自然能够攫取巨大的利润。
现在已经是农历四月了,也就是初夏时分,离今年棉花成熟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得早做布置。
除此之外,赵岩还在街上把食盐市场调查了一遍。
就济南来说,盐价还是比较高的。一担盐能卖到六两,都比棉布还要贵了。在是官盐的价格,私盐卖的淮盐,质量还算不错,一担大概四两。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盐价,主要视地域而定。贩运不便的地方一般盐价都高,因为贩盐的人少。贩运便利的地方,竞争会激烈一些,价格相对也没那么高。
私盐这块肥肉赵岩盯了好久的说,此刻正蠢蠢欲动。明末到处都是廉价劳动力,让他们去晒盐正好。
……
一般武官的上任文书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到不了的,不过对于赵岩这种招抚的武官来说,文书来得比较快。
赵家堡中一片欢天喜地,洗脑效果初步显现。特别是对于赵家的私军来说,此刻他们可就转正成了官军,今后出门剿匪也名正言顺。
上任文书一到,赵岩当即向那些山东大商发去了请帖,上任登莱游击自然是要摆宴一番,再则和他们商量一下硝土生产事宜。
赵家堡外面,一个土法制硝的技术小组已经组建完毕,天天对着臭烘烘的土堆不断灌尿,然后集硝。
生产速度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一百人的小组,有足够的尿供应,一天能生产五百斤硝土。
二十天就能生产一万斤,也就能换一面1200两银子的镜子了。而成本撑死也不会超过200两。
当然,尿的量是制衡产量的巨大因素。
所以利润虽高,但规模很可能受到制衡。
王文岳四月初就剿匪归来,此次剿匪一共斩级五百三十一,俘获土匪二千六百多人,比上次赵勇剿匪时俘获更多。只是王文岳这次剿匪没碰到什么强硬的角色,更多的则是一打就隐遁的土匪。
同时也错过了和吴安邦大战的机会,让他深感郁闷。
回到赵家堡后,从一营那里把新招的兵员领了过去,真埋头在营地苦练。
此刻赵岩手中的两个营,初步建设完毕。
步兵营每营有长枪兵5。00人,火枪兵600人,长弓兵300人。火枪兵一多,火药消耗就多,火枪消耗也多。
训练这些火枪兵,就像用银子砸一样。天天进行实弹射击,而且每个士兵一天要进行30次射击。
平均每天就要报废一百多把火枪,每天消耗的火药就达到几千斤,好在最近在几个州县盗买了一些火药回来。
军器局的工匠人数已经扩招到了一千多人,大部分都在打造火枪。水轮机扩建到了一百多座,而且还在不断扩建。
大部分打造火枪的工匠都还是学徒,所以都在练手艺。只有少数工艺简单的程序在运作,那些关乎炸膛的程序,要上岗则需要严格的考核。
目前这种火枪重七斤,用熟铁打造,属于比较笨重的火枪。不过对于步兵来说,七斤重并不算什么。
……
四月十五这天,赵家堡来了很多宾客。大部分只要能抽出时间的山东大商几乎都来了,一些山东大商甚至从外地特地赶了回来,很卖赵岩面子。
若是一般的武夫,这些商人自然不会如此看重。问题是赵岩可是山东商帮重要的成员,人人都靠他发财。
山东商人平时能发财的门道并不比其他商帮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