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祠之岛
…
黑祠之岛
作者:小野不由美
译者:陈惠莉
出版社:尖端出版
轻之国度自录组录入
图源:寒武之纪
录入:寒武之纪
校对:寒武之纪
所谓的“黑祠”——
在明治政府实行的宗教与政治合一的政策下,“神社”对人民而言并非信仰,而是义务崇拜的象征。神社是国家的宗祠,政府依其等级制度予以编组、统合,成为国家的设施,祭祀活动也按国家制定的模式加以统一。没有加入这种统合模式的神社被视为迷信,将遭到弹劾与压迫。在国家神道挂帅的制度当中,所谓的黑祠指的就是没有被统合的神社。这就是迷信产物,也就是人们口中的邪教。
简介:
式部刚——石井调查事务所的侦探,这回要调查的竟是他的工作伙伴——报导文学作家葛木志保的下落。循着答案,式部刚来到了“夜叉岛”,一个与葛木的过去一样神秘的岛屿。在进入岛内那座明治以来即脱离国家神道之外的“黑祠”后,式部面对的是岛上居民冷漠、不合作的态度,但他仍不放弃地四处搜索关于葛木行踪的蛛丝马迹。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一具全裸的女尸被发现倒吊在神社的树上,这具女尸到底是式部寻找的葛木,还是……?
传统而保守的孤岛发生了惊人的连锁杀人事件!真相等待你来发掘!
作者简介:
小野不由美
出生于日本大分县,大谷大学文学部毕业,在校期间参加京都大学推理小说研究会。由讲谈社X文库崭露头角,其最受欢迎的作品——“十二国记”系列不仅改变成动画,更掀起了一股“十二国记热”,俨然已自成一派奇幻新势力。另有“尸鬼”(尖端出版)、“仓库的灵魂(暂译)”(日本讲谈社)等精彩作品。
译者简介:
陈惠莉
毕业于淡江大学日文系。曾任职于出版社担任文编和采编工作,目前专职从事日文翻译,已有十余年经验。与多家知名出版社合作,译作范围包括食谱、减肥书籍、健康生活、小说、日本历史漫画、留日信息等。
正文:
第一章
1
那座岛有个古老的名字,叫夜叉岛。
那是一座位于九州岛西北部的平凡岛屿。之所以有“夜叉”这个乍见之下似乎极为不祥的名称,只是因为位于岛上的火山叫夜叉岳的缘故。以鬼神来形容火山其实并不足为奇,这个名字不仅象征着人们的恐惧,也隐含了人们的敬畏之意。事实上,夜叉岳自古以来便受到近海航行的海上居民的尊崇。因为在航海标志尚未完备的年代,昂然耸立于海上,海拔四百公尺的山岳恰好就成了船只据以行进的目标。
然而,这个名称从地图上消失已有一段时间。当然不是那座岛屿消失,只不过因为时代趋势使然,而改了一个比较无害而普通的名称罢了。
“——岛?”
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刻划着深遂皱纹的老人,喃喃覆颂着那个不起眼的名字。
“你说的应该是夜叉岛吧?唉呀,这一带没有人这样叫的啦!现在不叫夜叉岛,是御岳大人。”
老人说道,望着车窗外的海面。巴士上那原是蓝色的座椅,在太阳长期的晒烤下,已经褪成跟海水一样的灰蓝色了。
“岛上有火山,以前叫夜叉岳。这神像标志一样的山对渔民来说就跟守护神一样,所以渔民也称这座岛叫御岳大人。”
巴士行驶的国道沿线是一连串长长的防波堤。防波堤外,海岸线隔着海,色泽如一道水墨般地蜿蜒着;防波堤以弓形延伸向海岬,岸边层层叠叠着黑色的岩礁,形成崎岖不平的海滨。放眼望去,海面上根本看不到有任何岛屿的影子。
车窗外射进来的阳光使老人不由自主地玻鹆搜劬Γ先思倚ψ潘担?br /> “别费事了,从这里是看不到岛的,因为岛在山的另一头。你在前面的港口下车,那边有开往那座岛的船只。俺想想……嗯,搭船到岛上大概要花个五十分钟吧!港口有游艇,但是一天只往返一次,行程时间可能也要加倍。至于渡轮的话,一天有三个班次,不过以现在这个时间来看,离傍晚那个班次可能要等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哦!”
照射在老人侧脸上的强烈阳光,带着残暑的色彩。
“嗯,岛上只有一个港口,村落也只有一个。本来叫夜叉岛的时候是由上岛和下岛两个岛组成的。说是这么说,其实两个岛之间是有陆地相连的。唔,或许很久很久以前是两个分开的岛屿,可能是后来因为夜叉岳爆发才连接起来的吧?现在就变成这个样子了,看起来就像个扭曲的葫芦。上岛和下岛中间凹了进去,像‘く’字形这样连在一起。御岳大人就四平八稳地座落在上岛。较长的西麓,凹陷进去之后连接着下岛的山,就刚好把港口给围了起来。
——啊,这一带的海象很不稳定,台风季节就更不用说了。冬天过渡到春天的那一期间,海上也经常是波涛汹涌的。像这种时候,夜叉岛就成了船只避难的港口了。嗯,住在那边的几乎郡是渔民.现在也一样——温泉?唉哟!这边哪有那么时髦的玩意儿啊。”
老人说着,愉快地笑了。
“最近不是吹起一股岛屿热吗?每个岛屿都绞尽脑汁推出特有的名产或建盖什么观光胜地的来吸引观光客,费尽苦心地经营,不过夜叉岛却是一个不怎么热情的岛屿。就算有心要盖个海水浴场或营地,但是岛的四周都是悬崖峭壁,除了港口之外,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以让船只停靠。没有温泉,也没有可以寻幽探访的洞穴,根本没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没办法改头换面的!拜‘离岛振兴法’之赐,只有港口还挺像样的——嗯,战后政府订了这条法令,整座岛利用政府的补助金重新整顿过了,所以港口的确是很有看头。可是光看渔港也看不出个什么东西来啊!”
巴士沿着海岸线大幅地改变了行进的方向:斜卧在前,挡住去路的山坡面戛然而止,眼前出现一大片海洋,令视野豁然开朗。是阳光被云层遮住的关系吗?海水的颜色似乎变暗了。不知是风势助长还是潮汐的推波助澜,只觉得掀起了阵阵波涛,海面上烟雾弥漫。老人隔着车窗玻璃,指着海的对岸那隐约可见、渗着浅墨色泽的黑影。
“那就是了!夜叉岛!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得更清楚。你看到那个像白烟一样的东西了吧?那就是小夜叉喷出来的烟。
御岳大人的东边会喷火,结果就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新的火山口。不是,这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哟!听说是在明治中期左右,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火山口吗?俺觉得爬上小夜叉或许可以看到吧!但是那个地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靠近的,因为它就在村落的对面,想到那边去就得越过大夜叉,可是大夜叉却没有路可走啊!想从海上去,也没有船只能靠岸的地方。有时候会有大学教授前来调查小夜叉,听说他们会跟渔民借船开到附近,然后坐橡皮艇登陆。啊,大夜叉已经不再喷烟了,听说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动静,连火山口也都填起来了。”
老人口中的“喷烟”让人听起来似懂非懂,不亲眼目睹实在很难理解。岛屿的影子淡得彷佛要融化一般,连轮廓都显得那么模糊,让人有种虚幻的感觉。
“连去参观火山口都没办法呀!就因为这个缘故,岛上也没什么比较像样的旅舍。俺年轻的时候,那里也只有两家提供钓客住宿的旅舍,可是现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在营业。最重要的是,岛上的那些人一个比比一个孤僻。
以前有个很有名的故事说,有人想趁海上风浪大的时候逃进夜叉岛,可是却不被获准下船,即使海象那么糟糕,岛上的人还是不愿让那个人登陆。要说他们封闭吗?总之他们就是排斥外来的人。听说他们甚至禁止娶外来的新娘或嫁外头的新郎。不过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规矩倒也没那么多了,但听说各家的长子还是只能娶岛上的女孩子,所以啊,整个岛上的人都有血缘关系,根本没办法和岛外来的人相处。不过也不至于会拿石子丢闯进岛上的人就是了,只是外人不受欢迎是个不争的事实——啊!就是这里。”
巴士驶离海岸沿线的道路,正要开往面对港口的圆环交流道。
从距离最近的车站搭了十五分钟的巴士。港口外有一座完善的栈桥,一艘全新的白色船只就停靠在那里,那是一艘看起来干净美观得像观光游艇一样的船只。
巴士上只有两名乘客,老人催促坐在他旁边的男子赶快下车。这个看起来年约三十五岁、身材高挑的男子站起来,对着老人轻轻点头致谢,然后下了巴士。
港口没有任何人影,候船室里也已经空无一人。当男子在观察四周的状况时,载着一名乘客的巴士已经驶离圆环交流道,朝着海岬的更远处前进。他目送巴士缓缓离去,再度轻轻地行了一个礼。
2
太阳已逐渐西斜,强烈的阳光稍微和缓了些,为大地增添几许温和的色调。然而从海面上吹拂过来的风却仍然饱含着水气,显得沉重无比。
他大略将人影稀疏的港口打量了一下,然后走向位于候船室旁边的售票亭。他的目光望向写在窗口上的“往夜叉岛”几个字,然后窥探售票亭里边。看起来像个盒子一样的售票亭里有个中年女子,穿着类似工作服一样的制服,无所事事地坐着。
“对不起,请问一下……”
他出声道,递出一张相片给那位中年女子。
“您有没有见过相片中这位女性?”
女人狐疑地看看相片,又看看男子。
“不是中间那位女性,是后面那个。”
“……你是?”
“抱歉!”他赶紧致上歉意,然后递出自己的名片。
——石井侦探社?式部刚。
女人接过名片,看看式部又看看名片,好像看到什么稀奇的东西一样。
“啊呀……你找人啊?”
式部点点头,女人便将垂挂在胸前的眼镜戴上,再度看着式部递给她的相片。看到女人狐疑地歪着头,式部忍不住插嘴道:
“我要找的不是中间那个女人,是右边那一个。”
“这个?”
女人指着相片一角,相片是在喜宴上拍下来的,中央站着穿着燕尾服的新郎和一位年轻的女子。他要找的不是新娘,而是当天与会的一个客人,是对着镜头露出笑容摆出姿势的新郎和新娘身后的另一个女人,因为焦点并没有对准当天最重要的那对佳偶,反而对准了背景,因此相片上那个女人看起来格外清楚。
“是的,很抱歉,人拍得那么小。”
“什么时候的事?”
“我想是上个星期,不会更早了。”
“上个星期啊……”女人困惑地嘟哝着,然后发出了“啊”的一声——“我想起来了!我见过她!”
“您确定吗?”
女人点点头,打开椅子正后方的一扇门。那扇门通往办公室,女人就着坐在椅子上的姿势,扭转着身体,把脸探出门外叫一声“野村先生!”,随即回过头来对式部说那个人应该会记得比较清楚,然后把相片从窗口递给式部。
野村是一个穿着和女人同样颜色制服,年龄看起来像刚进入老年期的男人。他从办公室穿过候船室走过来,式部便送上名片和相片,男人立刻发出沙哑的声音说“啊,是那个人。”
“您记得吗?”
野村十分确信地对着式部点点头。 、
“咱不记得是初一还是初二了……咱想应该是这两天其中一天,她们两个人一起搭上了船,”“两个人?”
式部讶异地反问道。野村点点头,把相片还给了式部。
“她有同伴啊!是一个跟她年纪差不多的女人,咱记得很清楚。”
搭乘前往夜叉岛的渡轮的人大多数都是岛上的居民,或是运送物资到岛上去的业者,几乎没有什么观光客。就算偶有观光客,也都是带着钓竿,上了年纪的男女,要说有一身旅行装束的年轻人,那就只有回来省亲,出身自岛上的人了。
野村看到的两个女人,年纪大约部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她们部穿着衬衫搭配牛仔裤,非常轻便休闲的装扮,但是仍然难掩跟当地人些许不同、没有土气的文雅气质。野村当时心想,这应该是回乡省亲的人,可能是从大都市里回来的吧?他全然没有想到她们可能会是观光客。
“回家省亲吗?”野村这样对两个女人寒暄道。
当时野村正利用休息时间在清扫人行道。两个女人并肩坐在设置于售票亭旁边的长板凳上,默不作声。
“不是的。”其中一个女人一副很惊讶的表情抬起头来,和善地回答道。
“那么是来旅行啰?真是稀客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