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讲记
馐俏颐侵泄酥械拇笙停」獯笫υ尢究追蜃又缶褪撬K淖幼铀锼镆恢钡矫窆跄甓疾凰ィ馐撬嘤鞍偈乐隆保庞邪偈赖淖铀锉VV泄兰业谝桓鍪强追蜃樱诙鍪欠吨傺汀7都野税倌瓴凰ィ际腔禄煤瘢嬲扌校孀觯∧芄话炎约旱母1ǚ指鹑巳ハ硎埽馐谴蟾1ā81ú灰砭×耍指鹑讼恚蟾>臀耷盍恕R恢钡矫窆跄晔保都业淖铀锒寄苁刈〖曳纾己芎茫谥泄飞舷裾庋写蟮碌娜思也欢唷S∽嬖凇段某防锼祷褂幸桓鋈耍宄醯囊晃灰蹲丛飧鋈艘恢钡铰迥┠晔保募乙等倌瓴凰ァS纱丝芍隙裥奚啤⒒鄣拢攀侨松谝淮笫隆?br /> 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
俗话讲“受宠若惊”,别人爱护我们是好,但是我们要自己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地方值得人爱护?值得人敬仰?唯恐自己的德能不够,这样想法是好时时能回头,进德修业,不负众望。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这些都足以戒除贡高我慢。慢是很大的烦恼,贪、瞋、痴、慢,傲慢与贪、瞋、痴有连带的关系,他从这里着眼下手,确实是断烦恼的好方法。断尽烦恼,性德才能够显露,这是真正修德有功。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这以下的文字是这一章的总结,非常重要!立命的关键就在此。我们心里思的什么,想的什么,这是进德修善的典范。中国过去的教育,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教你常常想,‘远’要如何荣宗耀祖,‘扬’是显扬祖宗之德。自己在社会上,道德、学问、事业能为社会大众所尊重,是祖先之光荣。今天社会努力精进的动力是什么?是名利;大家拼命去做。为什么?钱财在那里鼓励,在那里推动。如果没有钱财,谁肯去做?大家都不愿去做了!从前人努力勤奋工作,他的动力是孝道,他想到祖宗,想到父母我一定要努力修善积德,使我的父母有面子,我的祖宗很光荣,这个动力比名利高尚得多。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道统,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对于祖宗的祭祀,祠堂的建立,都非常重视,这是中国文化的大根大本。人能够孝亲,能够不忘本,自然能够心正行正,不会做坏事。
‘近思盖父母之愆’,‘愆’是过失。儿子孝顺,儿子对社会有贡献,父母纵然有一点小的过失,社会人士也会把它忘掉。父母有这么一个好儿子,大众都赞叹他父母了。这是孝子。
‘上思报国之恩’,国家对人民有君亲师的使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国民应为国家尽忠。
‘下思造家之福’,‘家’是家庭,不像现在的小家庭;从前的家是家族,内外眷属,是一个大的家族。为子弟的要常思造整个家族之福,不是一个小家庭之福。所以一人有福,一个家族皆能享受。
‘外思济人之急’,从社会来着想,要尽心尽力替社会服务,为社会大众造福。在今日社会,最急者无过于伦理道德教育之复兴与发扬光大。
‘内思闲己之邪’,‘闲’是防止;防止自己的过失。‘邪’就是邪知邪见;我们今天讲的妄想要知道防止,绝对不可有非分之想,起心动念都要知道本分。人人都能知道本分,能够守住本分社会祥和,天下太平。《孟子》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本分,守本分就是要尽义务。儒家所讲的本,是指五伦十义,就是要尽到我们在社会、在人生应该尽到的义务。应当做到的这些事情要认真去做,要努力去做,为社会、为家庭造福。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日日知非’就是觉悟,佛家所说的“开悟”始觉、本觉、究竟觉。始觉就是“日日知非”,“始”是开始,是天天开始,所以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都是始觉。天天发现自己的过失、自己的毛病,发现了就改,这叫真正的修行修正自己的见解、思想、行为,日日改过,这就是大圣大贤的真实修功。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我们要想改造命运,想离苦得乐,这几句话是关键、是锁钥,非常重要。一般人一生当中不能成圣成贤,修行得不到一个结果,毛病就犯在此地。天天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天天始觉。一发现就把它改正过来,这叫功夫。真的改过,这是功夫得力。不必多,一天真的能知一过失,改一过失,三年之后你不是圣人就是贤人,这一点都不假。一天改一条过失,一个念佛人三年之后,不是上品往生,也是中上品往生,这是修学成佛作祖,你肯不肯认真去做?一天一条过失都没有发现,这是迷惑颠倒。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当然就无过可改,那有进步!不进则退,自然堕落。‘安于自是’自以为是,是最可怕的生活。
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这是真的,聪明才智的人很多。‘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因循’是放逸、懒散、偷安,日子得过且过,我们常讲的混日子。这样一天天混下去了,这样过生活,就是定命。你命里面注定的怎么生、怎么死,死了以后要到那一道去,全按着定数安排。这就是云谷禅师讲的凡俗之人、庸俗之人,完全照着命运去走,也是佛在经里所讲“可怜悯者”。他教他儿子这一段,确实是世出世间修学用功,都离不开的原则。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了凡先生将云谷禅师教他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写出来传授给他的儿子,希望他也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了凡先生依此修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对云谷禅师所说的理论与方法深信不疑。
‘至精至邃’,‘精’是精华、精纯、精彩到了极处;‘邃’是深远、真实,决定正确。
‘熟玩而勉行之’,‘熟玩’就是把它读熟深思,细细去体会,就是熟玩。常常思惟,常常去想,你会得到其中的法味,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行为,努力去做。
‘勿自旷也’,‘旷’是光阴空过,不可虚度这一生。
二、改过之法
(一)改过之因避祸纳福
人之常情
⑴吉凶祸福皆有预兆
第一章是讲因果的理论,以下两章就讲命怎么改法恶要怎么改?善要怎么积?两章完全着重在行门。前一章是建立改造命运的信心,信了以后要去做;要怎么做法,这里给我们说得非常具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从此处可见古人学问的真实。《春秋》是鲁国的历史,孔夫子当年在世把它整理,做成了定本流传于后世。这部书有三个人注解,流传最广的是左丘明注的《左传》。今天所看到的《左传》就是左丘明所注解的《春秋》,(《春秋》是孔子整理的,并不是孔子作的。原来有很多材料,孔子重新整编,左丘明再加以详细的解释。)除《左传》之外,还有《公羊传》、《谷梁传》。在这三种注解里注得最好的,文章也好,记载也很详实,是左丘明的《左传》。现在所流传的《十三经》,三种传都在其中。
‘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这是说古人听到别人的谈话、举止动作,就能判断此人的吉凶祸福,而且判断得很正确,后来都应验了。小则一个人成功失败,大的能看出国家的兴衰。这是确实的,我们在‘左国’(左传和国语两部史书)看到很多。他们有这种观察能力,就是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你的言善、行善,稳重厚道,就可以判断你有福,这个人有前途;言语刻薄,行动轻浮,这人没前途。即使现在很得意,那也是昙花一现。这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得出来一生吉凶祸福,所以心行言动不可以不谨慎。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这不只是理论,也是事实。一个人、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事还没有形成,它就有吉凶的预兆,这种预兆都是在起心动念处,在所作所为处。所以头脑冷静、很有理智的人,能够观察得出来,预知未来的变化。他从众人心行中就能看到国家兴亡“国者人之积”,你看这国家上上下下的人,他们每天想什么,他们每天做些什么,就知道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知道这个国家的兴亡;我们一个家庭里的人,想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这个家庭的兴衰也就可知了;个人的吉凶祸福也在乎个人的行为。这些都有预兆。预兆很明显,看得清清楚楚,都显露出来,所以对一个有智慧、有学问的人是隐瞒不过的。
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厚’是厚道。厚道的人,心地厚道,行为厚道。能够损己帮助别人,这是厚道。对自己可以刻薄一点,对别人要好一点,这种人一定有后福。
‘过于薄者常近祸’对待别人刻薄,贪图自己的享受,这个人将来必有灾难。
‘俗眼多翳’,俗人看不出这个预兆,像眼睛被遮住一样。
‘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好像一切吉凶祸福没法子预测,看不出来,其实吉凶祸福的预兆都摆在眼前。什么人才去看相算命?就是此地说的,‘俗眼多翳’才会找人给他算算命、看看相。下面这一段就很要紧,是我们应当要留意、要修学的。
至诚合天。
这是大原则我们一个人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任何一个人。‘天’就是佛法讲的真如本性。日常生活中妄念不生,常常保持着正念现前。‘至诚合天’,现在这人纵然受苦受难,毕竟苦难很快就要过去,大福报要来。所以世出世间法的大根大本就是真诚。儒家讲学养,八条纲目里“诚意、正心”是重心,“格物、致知”是达到诚意、正心的手段,这两条不能做,虽然想诚意,也诚不了,就是做不到“至诚”。格物,物是什么?物是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要放下,如果不能淡薄,你的心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怎么诚得了?纵然不能把整个欲望舍掉,也要看淡。凡夫天天在打妄想,其实妄想无济于事,不如把这些妄想舍掉,把五欲六尘种种的享受舍掉一些,多替别人想想。我们有福,把福报都给别人去享,这个福报就大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要真做!
净空学佛,最初得力的就是《了凡四训》,朱镜宙老居士将此书赠送给我。我读了之后,想想年轻的时候和了凡先生一样,他有的毛病我都有。我也是短命,过去多少看相算命的,连甘珠活佛都说我短命,我相信。所以算命的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因此,我出家学佛就把时间表定到四十五岁,因为我只有这么多的时间好修(我没有求长寿)。果然四十五岁那年得了一场病。当时基隆大觉寺,灵源老和尚举办结夏安居,灵老请我讲《楞严经》,我只讲了三卷,就生病了。自己想想寿命到了,所以也不找医生,也不吃药,天天在家念佛等往生。病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往生!病好了!这些年来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愈修行愈灵验,愈有信心。现在什么都舍了,舍干净就更自在了。
所以“舍”才会有“得”,不“舍”就没有“得”。我们中国人说“舍得”,“舍得”这个名词是从佛经里来的,你能舍才能得,不能舍什么都得不到。这篇改造命运的文章也就是叫我们“舍”;求呢?求也有助于得也。怎么求?舍了就得了,你所求的都能得到;首先要把妄想、执着舍掉。‘至诚合天’是从根本上舍,舍自私自利将利益自己的念头舍得干干净净,起心动念都是利益大众、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个人后福自然无穷。
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所以吉凶祸福都有预兆。福将要来了,看他的善心、善行他能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别人共享,这是善行,于是晓得他福报快到了。若只顾自私自利,夺取别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与福报不肯与别人分享,他的福报是会享尽的。享尽了就没有了!灾祸就来了!所以只要看到他想的不善、做的不善,就知道他的灾祸快来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可以从这个原理来观察。只要很冷静、很细心,没有看不清楚的。所以吉凶祸福、世界的安定动乱、国家的兴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