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槟沙梢话偬酰敲窗俜ɡ锩娣治宕罄啵谝焕嗍切姆ǎ诙甘切乃ǎ谌嗍巧ǎ谒睦嗍遣幌嘤π蟹ǎ谖謇嗍俏尬ǎ还卜殖烧馕宕罄唷?br />   时间空间是属于第四大类,叫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绝非事实,不是事实,我们今天讲空间讲十方,我们就讲四方,譬如说我们是以台北市为中心,基隆在我们的北方,新竹在我们的南方,假如我们以高雄为中心,那新竹就变成北方了,那就不是南方了,可见得这个方位不是真的,没有一定的标准,时时刻刻在变化,不是真的,同样一个道理,时间亦复如是,这个时间是一个假的抽象的,过去人还不太容易认识清楚,现在方便,现在大家常常出国旅行都晓得时差,我们这里是白天,在美国是晚上,我们是晚上它是白天,那你说中午,我的中午午时,纽约晚上巳时,在这一个地球上,时间就没有一定了,离开地球之外,那就更不相同了,如果我们拿月亮来说,月亮自转一周,就是一个白天一个晚上,正好是一个月,在月球上一天一昼夜是我们地球上一个月,每一个星球都不相同,所以佛给我们讲,时间空间是我们抽象观念当中产生的东西,没有事实,因此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就是长时间可以变成短时,短时间也可以变成长时,可以变成无量劫,这个我们一下也想不通,也不能体会,我想我们同修不少从前在学校念国文,念过黄粱梦,那个黄粱梦里面所描绘的,岂是不是几十年的时间变成几秒钟,那作梦时间只有几秒钟,他在梦境里面,真的就感受过了几十年,醒过来黄粱还没熟,黄粱是什么,高粱米,小米,那个小米煮东西很容易烂,很容易化,还没有煮熟,他梦醒了,已经在梦中过了几十年了,说明了时间确确实实是可以浓缩,可以展开的,这些在华严上是不思议的境界。
  因此从事相上来说,西方世界距离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事实上讲呢,一念即到,这个一念,不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尽虚空□法界统统到,我们再问,这一念到底是多长时间,我们没有办法想像,现在用科学仪器测量不出来,佛在经上常常说,那是粗说,那不是细说,粗说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一个生灭叫一念,如果你要是明白体会到这个事实,这一念就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再一念就回来,咱们就这么算法,这一秒钟,可以西方极乐世界十万八千次的来回,它哪里算远呢,很近是不是,一秒钟可以往返十万八千次,所以它就不远了。
  这个是事实,你要问为什么呢,虚空法界是我们心性变现的,所以一念,必定是涵盖圆满的心性,那哪有不到的道理,所以西方世界真的不远一念就到,这个第三个意思,明韦提等及未来有缘众生,这一句我们要注意了,如果没有这一句,这个法门是世尊专门对韦提希夫人说的,她能得利益,我们则未必得利益,因为有这一句那就行了,未来世,这未来世,我们现在对佛来讲,是佛当时的未来世,有缘众生,这个有缘很重要,什么叫有缘呢,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叫有缘,你对于净土法门,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你真的相信,真的想去,真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你就是有缘的众生,有缘众生,这个缘要加强,当然没有缘,给你讲的你不相信,你不会接受,给你一说,你很喜欢听,你还会点头,这就证明你有缘,你不反对,你可以接受这个法门,缘要加强,怎么加强呢,要注心观念,这个就是把这个缘加强,定境相应,这个定境相应,是讲功夫的成就,也就是我们常讲,一心不乱,这相应就是一心不乱,成就成就,行人自然常见,这个常见就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西方极乐世界,你在现前就能见到,这个常见是指的这个,有斯三义,故云不远也,这里面含着这三层意思,所以佛说阿弥陀佛的国土距离我们不远,我们把这个经文底下一段再念下去,我们才好讲话。
  一百零二面,第四行最后一句,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这一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看佛讲这一句话的语气,也非常的肯定,使我们看了一点疑惑都没有,我们再看善导大师的开示,一百零五面,倒数第二行,从当中看起,言汝当系念,这个以下说明了,凡惑障深,心多散动,若不顿舍攀缘,净境无由得现,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若依此法,名为净业成也,这是把我们的毛病诊断出来,凡是凡夫,六道凡夫,我们生在现前这个社会,读大师这一段开示,感触尤其是深,惑是迷惑,障是业障,我们确确实实迷惑,业障深重,什么是业障呢,我要把这个迷惑跟业障,简简单单给诸位报告出来,迷惑就是心不定,妄想多,这个妄想是什么,自己也不晓得,就是这个妄念一个一个接一个,永远不停止的,这是惑,业是我们错误的造作,我们对佛法,对世法,对人对事对物,想错,看错了,做错了,得的许多苦果,这个不善的果报,这就是业障,这两种都深,这个深字是贯彻两个字,迷惑也深,业障也深,这个是大师在此地一语把我们病根说破了,心多散动,这个散是不集中,我们常讲,我们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动是定不下来,这是大病,有这种现象,无论修学那一种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呢?
  我在讲席里,常常给同学们报告,佛法的修学无论大乘小乘,无论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量法门,你要问它修的是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修定,统统是修定,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修定的方法无量无边,修定的门径无量无边,统是修定,这个心多散动,你就定不下来,定不下来就没成就,不但是禅宗着重定,那一个法门不着重定,我们念佛着重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所以这一点诸位要知道,只要是佛法,决定都是修定,戒定慧三无漏学,它是以定为枢纽,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我们现在有这么多毛病在,这就障碍我们得定,在所有一切法门,不得定就不能成就,净土法门不得定也能成就,这就是它容易,它方便,但是这个不得定也成就,不是说完全散动的这个心念也能成就,那没有这回事情,总要收敛一点,这个收敛也有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只要它不散不动了,这就行了,只要达到不散不动就可以了,这就是往生的标准,所以这个功夫在修定里面是最浅的功夫,最浅的功夫,一般古德所说的伏烦恼,我们把这个散动的心伏住了并没有断,但是你能伏,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它就接受了,有这么个条件就行了,如果这一句佛号伏不住烦恼,这个散动就是迷惑,就是烦恼,你的功夫伏不住,不能往生,能够伏住就往生,不像其他法门,其他法门要断掉。
  换句话说,要得比较深一层的定,他才能够脱离轮回,我们念佛的人占的便宜太大太大,依照佛经的说法,这个修定真正得定,定有浅深等级不同,在我们六道里面,这个定功分八个等级,我们常讲四禅八定,这八个等级,不能出三界,到第八定,那个入定的时间,经上说八万大劫,他入定在定中能够住八万大劫,出不了三界,必须再往上提升一层到第九定,第九定是阿罗汉所证的,他住在这里,像这个四禅八定,前面讲的频婆娑罗王,证得阿那含果,那他的境界是四禅八定的境界,不是第九定,四禅八定的境界,世间禅定没出世间,可见得难,如果在净土法门,说实在的话,连那个初禅的定,我们达不到,我们也能往生,这个我们放心了得大自在,初禅是真得定,我们要什么样的功夫呢,我们只要有夜摩兜率的功夫就行了,夜摩兜率是欲界,没得定,没得定,他修定,修定不及格,所以这种定在佛教里有个名词叫,未到定,虽然修定没成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六十分及格,他只有二十分,所以他这个色界天去不了,他还只能在欲界,但是我们念佛这个功夫,能够有二十分能往生,他们要到六十分才能到初禅天,我们只要二十分,三十分就可以带业往生了,你说完全没有,没有不行,不能往生,最低限度也修定也有个二三十分,这样程度才能往生,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的,不致于在这一生,把我们这么美好的一个机会错过了,所以一定要修,要认真的修,我们修行为什么不能得定?
  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烦恼,妄想,习气,就止不住,这个原因在那里,此地给我们说明了,若不顿舍攀缘,原因就在攀缘心,大师在此地教我们,你只要把攀缘心放下,你念佛二三十分就很容易拿到了,这是六七十分不容易拿到,二三十分很容易拿到的,要把攀缘心舍掉,这个攀缘里面包括的境界非常非常的深广,不但世间的缘我们不攀,我们放下,出世间的缘也放下了,这是说你真正想往生,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你就得要这样做法,古来许许多多祖师大德,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广学多闻,为什么广学多闻呢,没找到门路,什么门路呢,一生当中决定超越轮回,圆成佛道的门路没找到,他几时一找到了,他就统统放下了。
  像莲池大师,我们看莲池大师的传记,那也是个了不起的人,通宗通教,什么都修,什么都学,他找到这一条门路了放下了,不但世法放下了,佛法也放下,他老人家说的两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深反省,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三藏十二部放下了,不要了,八万四千行饶于别人行,这些修行的方法,让你们去修,他自己怎么样呢,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成功了,这就叫顿舍攀缘。
  再看蕅益大师,再看近代的印光大师,都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看到这些人,还不觉悟,那就迷障太深,都麻木不仁,所以真正想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你一定要懂得顿舍攀缘,因为你要不能够顿舍攀缘,净境无由得现,这个净境是什么呢,清净心,换一句话说,你的清净心决定不能现前,诸位要知道,心净则土净,自己真的得清净心,你才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才能够感应到西方净土的现前,那么由此可知,我们心不清净,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了,这个境界是魔境,你没这个功夫都现前了,这不是好境界,境界一定与自己修持的功力相等,这个境界是好境界,这个境界不相等的话,绝对不是好境界,那魔变现来欺骗你,所以这个修清净心是太重要太重要。
  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这个就是佛教给我们修学净土的方法,修学净土的纲领,我们怎么样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经上,安在一个佛名号上,所以这一部经,净土五经都可以选择,五经都是指归净土的,你喜欢那一部经,专持这一部经,这个太重要了,你说五经都好,我五经都持,是好,心散乱力量不能集中,这个不可以不知道,五经偶而读一读可以,意思都了解了,我只选择里面的一种,持一部就可以了,执持名号,这个名号六字,四字都一样都好,一直念下去,我们的心安了,我们的行住了,住就是不动的意思,就是安住在一部经,一个名号永远不变,永远不动了,你的心当然就定了,我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这个心不定,还有同修写信给我,他要修净土法门,告诉我,他很有野心,住就不野,野就不住,那那里能成就呢,不能成就,这野心是狂妄愚痴,大概这个野心在学佛的人,最有野心的时候不外乎两个,一个就想通宗通教,什么都要学,另外一个就做佛官,做佛教会理事长,那是野心做佛官,不外乎就这两种,这两种心都不定。
  若依此法,名为净业成也,你能够依照祖师教给你的方法,这就是净业成就了,换一句话说,你决定依照这个方法,虽然现在功夫还没有成就,就可以给你讲,你这一生决定往生,因为你虽然还没有开步走,你这个路对的,方向正确的一点不错,只要走去一定就到达,你没找错路,是决定得生,底下大师特别告诉我们,亦令未来世的众生,这一句话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包括尽了,由此可知,这一个法门,这个经典,不仅仅是为了韦提希夫人一个人而说,她不过是一个引子,是引发释迦牟尼佛为一切大众宣说这一个法门,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经典里面,世尊给我们开定散二善,定善就是经里面讲的,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散善就是讲这一段,三福以及后面,第十四观。
  第十五观讲的,九品因果,这是属于散善,这个一百零六面,倒数第四行,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