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耍思也黄2谎帷2黄2谎峋褪且蛭挥械檬模∷裕涝妒且怖值模涝锻纺允乔寰坏摹⒗渚驳摹K幻裕杂谡飧鍪虑槭强吹那迩宄髅靼装住@戳ヂ觯飧鲆蛞蚬贾溃幻允АK运淙幻β祷故乔寰豢炖帧U馐巧疲∷允裁唇猩埔颍裁唇卸褚蛞闱宄H缓笳飧錾乒⒍窆颐遣胖浪窃趺匆换厥虑椤D敲凑馐堑谝弧5诙蔷褪俏页3T诮簿氖焙颍驳秸庖痪洌蛭艺庖痪洌羌甘瓴鸥闱宄鸥忝靼住J兰湟蚬飧鏊捣ǎ獠幌∑妫≌飧鑫颐谴蠹叶级玫摹U飧龅诙鍪兰湟蚬?br /> 出世因果最殊胜的是成佛。成佛的因果是什么?我几十年当中才搞通了,才搞明白了。这是过块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这一句才恍然大悟!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许许多多的菩萨都不知道。因为深信因果摆在第三条,给我带来很大的疑惑。假如,这一句摆在前面两条,我就不怀疑了。为什么呢?第一个讲人天福报,第二个讲二乘福报。我们一般人都晓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难道菩萨还不知道因果报应吗?这个第三条就是讲菩萨!什么因果菩萨不知道呢?成佛的因果,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为什么说他不知道呢?假如知道了,这些菩萨全都成佛了。因为不知道!他没办法修学,所以他还成不了佛。这个就是佛在大经里头,常常跟我们说,修行要三大阿生期劫。华严经上讲得时间更长。凡夫从什么地方起呢!从证得须陀洹那一天起,没有证得须陀洹以前不算,从证得初果这一天起,修行是满三天阿僧期劫才成佛。成的什么佛呢?藏教佛!通教佛!那个地位不高!要成个圆教佛要多久呢?华严上才说了真话!无量阿僧期劫,不是三个阿僧期劫!佛在华严上给我们说真话!假如真的知道成佛这个方法,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今天知道,便宜占大!我们一生就成佛了,不要三大阿僧期劫,一生就圆满成佛。
你要不相信,你去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证明!所以确确实实,这个因果知道的人不多。这个知是真知,不是一般讲的知。那么我们要问,许许多多的菩萨,有没有听讲过净土法门呢?我相信听过;甚至于他也讲这个法门,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干。自己为什么不干?自己不信!自己不信为什么劝别人呢?别人程度不够!你们念佛求生净土,他程度够!他不生净土,他要搞无量劫!怎到那个人成了佛,回过头来再度他。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是事实!由此可知,相信这个很难很难!劝别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相信!这样的菩萨,这样的声闻,多的是,太多太多了。所以第二!二者就是这一句。很可惜古时候经本,善导大师是唐朝人!唐朝时候还是手写,可能记录手写的时候漏掉了,抄漏掉了,这是重要的这么一条抄漏掉了。
底下这一句,恐怕诸位同修自了看不懂。‘以印印泥,印坏文成’。这两句怎么个讲法,因为这个事情,古时候很普遍,说这个呢大家都很容易懂。现在呢?没有这个事情了,所以诸位也没有听说过,所以这个事情就不懂了。从前这个官府里头重女的公文,这个公文要密封。密封怎么个封法呢?用泥,用封泥,用这个东西来封。古时候书籍没有纸张用竹简,那个竹简呢!现在诸位在故宫博物院还可看到,是竹片绳索把它穿起来的,一个竹片刻一行字,那么然后卷起来,把它封起来,封口的地方用泥封。泥封的时候要盖个印,印是腊做的,腊做的印印在这里上,然后用火把它加热,加热的时候腊就溶化掉了,那个泥烧干的时候,字就显出来了,这种叫封泥。现在在印章里头还有封泥,是说这桩事情。印坏文成,这个腊印坏掉了,文成就了。那个腊印是因,文成是果。举个例子,这在从前举这个例子,是人人都能懂的。隔了一千多年,这个东西早就淘汰掉了,我们现在看不懂了。这就是因果!
这个是一定的事实,绝定不是虚妄的,这个是真正的事实。那个这个偈语尼,应该是把这个世间因果,出世间因果,统统都是这样的,都是真实不虚!所以我们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当然远光远大的,我们还有来生,纵然没有远大远光!也会追求这一生的幸福。这一生的幸福,总不外平财富,智慧聪明,健康长寿,才真正的幸福。这幸福从那里来?要知道修因,幸福是果报!要知道修因!所以远光、心量要拓开,要放大,要替一切着想。我们有力量,尽量去做好事,我们自己才会得真实的好果报。一个人有福,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有福报,都不会缺乏,都会有许许多多人照顾他。有福!没有福的人不行!你自己再多的财富,财富、佛在经上说,五家所有。你不要以为你多,可能到明天就统丢光了。一样也没有了,那个不是真实的!没有福报保不住!‘第三句,言读诵大乘者。此明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寻,开发智慧,若智慧眼开,即能厌苦,欣乐涅槃等也。那我们搅看佛教给我们,实在讲三福也是修行的次第。
第一条着重在世间福报,俗话常说,就是佛经也讲。贫穷学道难!一个人没有福报,三餐饭都吃不饱了,叫他来学道,他那有这个心情!所以,必须衣食足,有多余的时间,才来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学术、在道业、在艺术上去追求,将自己的生活品质往上提升,这个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学佛不能没有福报,才能够学佛。学佛,要认真的修学,这个三归重戒是帮助我们得定,帮助我们心地清净,智慧开发,这样才进入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在我们初学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只选择本宗的,这就行了。到什么时候才深入经藏,广学法门呢?到接引众生的时候,去教化众生时候,再去学。确实佛法是丢度自己,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了,怎么能度别人!如果教别人把子教错了,方法教错了,自己要背因果的责任。那个麻烦很大!不是儿戏的。自己有了定功了,这够广学法门,广学法门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的。因为众生种类很多,程度不一样,业障习气个个不相同,兴趣爱好也个个差别。所以需要无量的法门,你才能够应付得了许许多多的众生。对自己来讲,没有必要!一门就够了。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大乘经典里面选择一种。古来有许多的祖师大德,给我们就了很多的榜样,他们一生就学一部经。一生只讲一部经,不讲第二部经的,只讲一部经。这是给现代人做非常好的榜样。真正是一门深入,专修专弘。这个得力最快速,最有效,也最稳当。所以,我常常在讲习当中也跟诸位报告,一生当中学一部经,弘一部经的,上上根人!
我们净土宗经典最少,总共是五经一论。在所有宗派里面,我们经典是最少的。五经一论统统都要学,我说过了,这中等人!这不是上上的人!假如这个五经一论觉得还不够,不错!净土宗历代祖师的著述也不少。现代我们台湾编净土丛书,这个厚的本子二十册。如果你要是学这一些呢?下下根人。往生有没有望呢?没指望。为什么呢?心散乱的!决定一天到晚还是打妄想。一天到晚还打妄想,往生就没有希望了,太难太难了。所以你真正想成就,心清净。这个无量寿经上,经题上讲得好,清净平等觉。我们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五经一论要看,要明白,但是自己专修专弘,一部就够了。到自己往生真有把握了,确实有把握往生了,你涉猎一些其他经论可以。为什么呢?不碍事了。往生没有把握不行!不能分心!往生有把握这才可以!绝定不能误了自己,这一生的大好因缘。所以我在此地劝勉大众,读诵大乘选一部经。所有五经一论这六种,都是大乘,都是大乘中的大乘,任选一部都好。也许你会怀疑,无量寿经内容丰富!大势圆通章,那个经文只有几行,三百四十个字,二百四十四个字,大概里面遗漏掉的就很多了,你要这样想法就错了。念佛圆通章的内容,跟无量寿经没有两样!这两部经的内容,不增不减。无量寿经讲得不多!圆通章里讲得也不少。文字虽然少,内容是相等的。诸位要参透了,你就明了了,你就看出这一个事实真相。因此,无论受持那一部功德都圆满。看是受持一定要懂得经里面的意义,要懂得它修行的方法,认真努力把它做到,这样才有效。
读诵大乘是我们修学功课里面,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每天都要读诵,过去我经劝同修们,最好能在三年当中念满三十遍。这是我们修学第一个阶段,先要念熟,你不熟,你就不能依教奉行。佛在经上讲的什么?忘记了,不知道,那你怎么做法呢?必须要将佛讲的每一句教训,时时记在心理,做为我们思想,见解,行为的标准,这才谈上修行!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间。这个大家千万不能够疏忽!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遍经,念多少遍佛号,拜多少拜佛,我这在修行!不见得。为什么呢?你搞的那些是修行的样子。有没有内容呢?那很难讲了,真实的内容是在起心动念。我的想法、看法、做法错了,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中国人喜欢简单!现在不行了,现在简单的时候,他意思都不懂了,意思都错会了,不得不麻烦。所以修行最好讲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这大家一听懂得了不致于错会了。否则的话讲修行,一定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作揖,敲着木鱼念经。敲着木鱼念经还胡思乱想,还贪嗔痴慢,那修什么行呢?那不叫修行!那叫装模作样!自欺欺人!佛菩萨,泥塑木雕都欺骗他,你说这个心,唉!这很难讲啦!这未免真的太过分,连泥塑木雕的都要欺骗他。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叫修行。
那么你这个经是不是念得很熟,你凭什么修?标准都没有!这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符合佛所说的。那这就是正确的,就是对的。与佛所说相违背的,那就是错误的。所以经典是我们修学的标准,是们修行的依靠!你不熟怎么行呢?三年念熟!三年之后才起修!就认真修了。那么三年以后要不要念呢?一天念一遍就够了,温习一下就够了。头三年是念的愈多愈好,愈熟愈好,你这个标准才清楚!才明朗!这一起心动念就想到了佛怎么说的?我该不该去做?立刻就修正了,这叫真修行人。所以这真修行人不在形式上。你要看那形式,他从来也没念过经,从来也没有拜过佛,他是真修行人。天天诵经拜修佛的,不一定是真修行人。这就是说明修行要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在道场我们要有这个形式,形式的目的,就像唱戏一样,在那边表。演表演给初学,没有入门的人,表演给他看的。换句话说,摄受众生的一种手段。所以种种仪规!都是摄受众生的手段。因为佛法不重宣传,不可以宣传。
你说那一个老师,好的老师,我是好老师!你们要跟我来学,没这个话,这是说不出口的。现在有招生!古时候,我们翻开古书,没搅到招生这两个字,没有!老师总是在谦虚;我的道德学问都不够,我怎么敢教你!都在谦虚。佛也很谦虚!谁认识他呢?谁愿意跟他学呢?只有我们这些做学生的,深受佛的恩惠,知道佛的道德学问,我们替他宣传。但是宣传老师又禁止,又不准宣传,那怎么办呢?我们就做出恭敬的样子,让外面人看又问道,你为什么对他那么恭敬呢?他的道德学问值得我们跟他效法,这么才把人介绍过来。所以这是古代,诸佛如来这些真正有德学的人,招收新生的一种方式。不像我们现在,很含蓄的。所以佛门里面常赞,赞什么?赞美佛的,赞佛偈!唱的时候要唱的字正腔圆,要教人听懂,听到感动,他也来学佛了。如果这选子唱得听了半天一个字也没听出来,你如何能教人入门呢?我们一定要懂得种种仪规设施的真正的意思,它的目标是何在?所以自己修学跟大众在表演它的目标不一样。各有各的功德,各有各的利益。这个是大众修学是利他的,自己修学是自利的。
‘末后一句劝行者’,十一句前面十句是自利。虽然有利他,利他还是自利。是以自利为主,成就自己的德行为主。末后这一句呢!是利益众生的,换句话说是畏帮助别人。劝是劝勉,进是策进,帮助他进步。行者是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人。当然我们首先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介绍方法很多,经典上常讲的善巧方便,你一定要懂得善巧方便。已经学佛的人了,他要不是修学这个法门。如何把他带进这个法门,这个要有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