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煞奖悖阋欢ㄒ蒙魄煞奖恪R丫Х鸬娜肆耍皇切扪д飧龇拧H绾伟阉飧龇牛飧鲆屑记伞<偃缡敲挥醒Х穑俏颐怯檬裁捶椒ò颜飧龇沤樯芨空飧龇绞胶芏啵杆的且艹さ氖奔淅唇馐停M廾且煤玫娜ヌ寤帷F┤缥颐怯×诵硇矶喽喟⒚滞臃鸬奶剑饩褪墙右谏姆椒āP矶嗳瞬幌嘈诺模静荒芙邮艿模吹秸饧父鲎帧衔薨⒚滞臃稹飧鲇∠舐湓诎耸短镏校饩褪侵种肿印K睦锿芬丫邪⒚滞臃鸬闹肿樱窒氯チ恕U飧鲋肿邮裁词焙虿欧⒀浚蔷秃苣阉盗恕R残硎抢瓷残硎俏蘖拷僖院蟆5亲苡幸淮笏崞鹱饔茫哉飧龉Φ乱彩遣豢伤家椤?br />   我们这个印得很多!同学们可以带回去。台湾这个地方好!不像外国,外国许多地方禁止不准你贴,台湾可以乱贴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看到,常常能够看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看到阿弥陀佛的形象,这是一个方法。另外一个方法呢就是念珠,这是很好的方法。在早年台湾佛法风气还没有开,一般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学佛不敢让同学知道。为什么呢?怕同学说他迷信,瞧不起他。所以说偷偷的学佛,来遇到我,我就告诉他,我说不必,我说你们学佛在学校里面,渡你的同学,怎么个度法呢?你劝他当然很难未必相信!你手上带串念珠,你同学看到你,阿弥陀佛。你看自自然然就念一声阿弥陀佛了。他就得度了!还有书本,大家书本都写名字!你不要写名字,写阿弥陀佛,一看阿弥陀佛,随时随地都要叫人家念一声阿弥陀佛。你这叫度众生,这是方法!所以你要是经常开店,你那店面一进门很显著的地方,供一张阿弥陀佛的像,或者贴一张南无阿弥陀佛的贴纸。你的顾客一上门抬头一看,不管今怀念,阿弥陀佛已经印到他心里去了。生意也做了,众生也度了,你看这多好!都是善巧方便!生意做得大的人刊广告,我都劝过大家,你刊广告要拿广告费,你那一篇大广告里面,上面也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你看教所有的人看到这个广告,都念一声佛号,又不要多加钱,乃至于电视里面一些广告都可以这样做!所以你要是会用心,随时随地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接引众生的方法。
  当然现在我们有经书,有录音带送给有缘的人。过年来了,你们家亲眷属就多了,这个经书像无量寿经多拿一些回家。过年的时候,人家来拜年送他一本,他不能不要。为什么呢?无量寿!他要不要的话他就没有寿命!经跟黄金的‘金’同一个音,你不要!你不要明年财就没有了。寿也没有了,这糟糕了!所以送别的书他可以不要,过年文家赌博怕输,送书的时候很忌讳,你说我送你经,经是赢钱的不输!送你无量寿,你跟他一解释他非常的欢喜,他非收不可。他不收的时候,他今年运就不好了,是!经也没得了,寿也没得了,他怎么敢不要呢?趁这个大好机会,多多去的去播种,这都是劝进行者的方法。所以随时随地你都想到,我要把这个本送给别人,能够听的呢送录音带给他,能够看的送经书给他,这就非常好。这个三福我们占的时间比较长,因为这一段非常非常重要,是我们修学的根基。这个根基要是不明了,不坚固,我们的修学,这一生往往会落空。所以一定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十一卷 华藏图书馆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二面,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刚才念的这一段,最初的这一句是总结,三福的总结,前面跟我们说的,欲生彼国,当修三福,可是这个三福最后呢,世尊给我们讲这三桩事情,这叫做净业,换句话说,只要修这三桩事情就能往生,这就叫做净业,所以善导大师将这一段文,判做散善,这个经讲的,有定善有散善,定善,这个定散,二善都是属于净宗法门的正修,所以它不是助缘,它是属于正修。
  那么说单单修这个能往生,有没有证据呢,有的,本经说得很清楚,无量寿经上,佛也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像前面给我们讲的这个九品,九品的上三品是大心,修善的众生就是大乘心,修善的众生去往生的,这个中三品是小乘根性修善去往生的,下三品是造作罪业众生去往生的,在中品下生,经文讲得很清楚,这一类往生的人,生前并没有学佛是世间善人,换一句话说,这个三福里面,第一福他修到了,这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这个做到了,所以说世间善人,在临终的时候,遇到了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那么他是在临终遇到这个缘,一念回转来求生净土,他就能得生,由此证明,这三种净业里面,只要修一种就能往生,可是诸位要记住,这一种一定是第一种,为什么呢,第二种包括第一种,第三种包括前面两种,如是第三种具足,那三福圆满具足,如果修第二福的话,他前面这一福一定有,后面不包括前面,前面包括后面,这样我们就明了了,这个三种福统统都修,这个散善,我们要问,他能生到什么品位呢,上三辈往生,为什么,因为第三福发菩提心,这正是大乘凡夫,九品里面大乘,这个大乘心凡夫,修善往生的是上辈三品,所以我们就晓得了,单单修这个十一句,也能取得西方世界九品的往生,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千万不能够疏忽的,所以这个是属于净业,以真诚之心,以清净之心,以大慈愍心来修学,一定要把佛在此地讲的,这个三福总共十一句,要认真去做到,这是我们取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有把握,稳稳当当得生的条件。
  下面佛又告诉我们,告诉韦提希就是告诉我们,他问着韦提希,汝今知不,他说你今天知不知道,这是一句问话,知道什么事情,此三种业,就是上面讲的三种净业,这三种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因为世尊给我们说明白了,这三福不单单是修净土这个法门,须要具备的条件,乃至于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缺少,为什么呢,三世诸佛之成佛,绝对不是统统修净土宗成佛的,决定不是,而是修学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都成佛了,既然说是一切诸佛成佛的正因,可见得佛法不管是那个宗派,不管是那一个法门,都要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你才能够成就,如果离开三福就不是佛法了,佛法必定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你要是明白了,真清楚了,那么学佛从那里学起,从那里下手这就明了了,从孝亲,从尊师,从慈悲十善,从这里下手,然后把这个人天佛法,我们今天讲五乘佛法,人天佛法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二乘佛法,声闻缘觉,建立在第二福的基础上,大乘佛法是建立在第三福的基础上,我们真的明了了,真的清楚了,在佛法里面修学功夫才会得力,修的才真正有一个结果,真实的成就,所以这个结论是非常非常地要紧,千万不可以疏忽。
  再看下面一段经文,一百一十四面,倒数第三行,前面一段讲散善缘,这一段讲的是定善缘,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这个经文很特殊,我们在其他的经本里面没有见过,其他的经本佛说法,只叫着当机的这个人给他说,本经当机是韦提希夫人,应该是,佛告韦提希,这才对,把阿难也拉进去了,阿难不是这个经的契机人,这个就是很特别的地方,那么我们要问,佛为什么把阿难拖进去呢,诸位要知道,阿难尊者是释迦牟尼佛传法之人,这个法太重要了,其他的法你要忘掉了,不传没关系,这个法要是不传,那就不得了了,这个众生呢,这一生成就的希望就没有了,特别叫着他,特别提醒他,这个用意非常之深,否则的话,没有理由在这里叫他的名字,嘱咐他,谛听谛听,这个谛听,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你仔细地听,认真地去听,一定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听错了,不能够听曲扭了,这个谛听是这个意思,一定要能理解如来的真实义。
  善思念之,这一句话叫善思念,用现在的话来讲,依教奉行,要认真地受持,不但你要听清楚听明白,你一定要把它做到自己亲自证得这个境界,这叫善思念,思念是功夫,修持的功夫,底下这开示就非常非常重要,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这个嘱咐那真的重要了,世尊在此地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法门不是单单传授韦提希的,而是交代阿难,要把这个法门普□传授给一切众生,特别是未来世的一切众生,这个未来世一切众生,就是指我们现在的人,我们要问为什么呢,现在人的根性,大乘法门当中除这一法之外,其他的法门,我们统统不能得度,不是法门不好,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了,没有办法薰修,这个是事实,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被烦恼贼所害,烦恼习气太重不能成就,这一句话也说明白了,这个法门确确实实,佛是对业习深重的凡夫所说的,不是对圣人所讲的,所以古人这个看法,说是上三品往生是四地以上的菩萨,中三品是阿罗汉以上的,这个讲不通,这个经文上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佛确实是为凡夫所说的,为烦恼业习深重凡夫所说的,所说一切往生经,就是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现在是五经一论,这个六种东西统统叫清净业,五经一论,那我们就要重视了,我们很希望断烦恼,很希望消业障,用什么方法去断烦恼,消业障,恢复到清净业,这个净宗法门就是最好的方法,最殊胜的方法,前面跟大家报告得很明白,六经一论只要依一种修行,我们的目标理想就可以达到,这是真实的净业。
  以后人家再问你什么叫净业,你就可以观机,就可以给他说法,如果是业习烦恼很重的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知道尊师重道的,他问你什么叫净业,你就可以说,你回家孝顺父母就是净业,对那个目无尊长的,瞧不起老师的,你尊重你老师就是净业,没有慈悲心的,慈心不杀就是净业,你看看十一句答覆十一种不同的人,你也就会说法了,也就会观机了,这个答覆一点都没有答覆错,底下一句,是世尊的赞叹,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释迦牟尼佛一直在前面,都没有赞叹韦提希夫人,这个时候忍不住赞叹了,善哉就是太好了……,你问得太好了,快问就是这个问得非常痛快,为什么说问得非常痛快,佛是真想开演这个法门,你居然就在这个时候发问,正契合释迦牟尼佛说经度众的本怀,他真想说这一桩事情,恰好你来问这个事情,这个问得很痛快,能叫一切众生统统得利益,就跟那个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阿难祈请的,所以佛对阿难非常赞叹,那么阿难在无量寿经会上,这个祈请的状况不相同,这个同修们都很熟悉,阿难尊者是看到佛那一天容光焕发,精神颜色特别殊胜,从来没有见过佛的这么庄严,这么样地法喜的,而韦提希发起观经这一会,是她遭了大苦大难,不想在这个世界住了,他们发起的因缘不相同,他们发起的心理不相同,一个是非常欢喜,一个是痛苦到了极处,这些也都要了解,实在讲前面虽然说出散善,可是佛叫我们修学这个法门,真正主要的部份是在定善,定善还没有说,世尊在此地就嘱咐阿难尊者要流通了,这一种开示,我们在其他经典也没有见过,处处都显示这个法门的重要性,重要性,他利益众生是无比地深远。
  请看经文,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这个地方讲的佛语,就是指这一部经,就是指念佛求生净土这一个法门,这是还没有说之前就一再嘱咐,嘱咐他这个传法的人,你要广为多众,多众就是大众,尽心尽力地去宣扬,普□地去宣说,他愿意听给他说,不愿意听也给他说,愿意听的他得到这个法门了,他这一生得度了,不愿意听的听到这个法门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净宗的种子,种在他八识田中,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众生只要有这个种子,纵然是多生多劫以后成熟,他也必定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要广为人说一切大乘经,佛也是这个殷勤嘱咐,但是不像在此地,这一种嘱咐的口□,不像在此地咐嘱的用意,这个不同,其他的经典嘱咐多半在流通分,这是正宗分的一开端,世尊就嘱咐了,那么嘱咐阿难,诸位要记住,就是嘱咐我们大众,阿难是我们的代表人,我们不但自己要修净业,要成就净业,更要想到把这个净业推广,普遍介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