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鞘饺酪磺兄罘鹚胙锏姆牛颐且⒃缸藕胙镎庖徊烤透饺溃磺兄罘鹑缋创笤赶嘟岷希鹜福鹜猓馐羌猓鹜校罘鹑缋丛谑绞澜缧镎飧龇牛暗即蠹倚扪д飧龇牛颐墙裉煲苍诰⌒木×Φ刈觯飧鍪怯敕鹜馔校鹩幸旆奖悖旆奖憔褪俏颐撬谆敖玻乇鸱牛獠皇瞧胀ǚ牛幸桓鎏乇鸱拧?br /> 令汝得见,能够帮助你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异法门异方便,特别法门是什么呢,就是十六观法,本经底下要讲的,这十六种方法,这十六种方法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观想念佛,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观想,第十三是观像念佛,这是属于第二种的,第三种,是在第十六观里面跟我们所讲的,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名号,可见得执持名号念佛的方法,也出在本经,都是属于诸佛如来的异方便,特别法门,你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就能见到西方世界极妙的乐事,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神力故,见彼国土,夫人很慈悲,从夫人这些这个问对里面,我们看出来韦提希夫人,虽然自己遭了很大的苦难,希求出离,她没有忘了广大的众生,假如她专求自利,底下的,就想不到这个事情了,她能够想到许许多多苦难的众生,她这个解行愿跟佛相同了,这也是她为什么这么快就得感应的一个因素,我们念佛也很认真念了多少年,为什么还是糊里糊涂的呢,烦恼习气没有见得消除,智慧没有见得增长,不要谈无生法忍了,不谈这么高的境界了,这一点小小的果报,我们都不能现前原因在那里呀,诸位一定要记住,心愿解行跟佛不同,这一句话是真的,如果你要问,怎么见得不同呢,前面三福你没做到,三福你没有做到,你跟佛的心愿解行就真的不同,一切诸佛如来都从这里做起的,怎么能疏忽呢,这个诸位要知道。
所以夫人说了,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你看看,韦提希夫人替后世众生都着想了,何况现前的呢,佛灭后是佛不在世了,佛去世之后,这个时劫长远,包括我们现在的人,千年万世以后的这些众生,韦提希夫人念念在怀,没有把他忘掉,后世的众生都不忘了,何况眼前的,像这些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往往我们读经读这些,含糊笼统带过去了,不晓得这些经文关系,太重要了。。。, 她说,五浊恶世,正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浊恶到了极处了,大家都认为历史演变的法则,从部落时代到君主的国家,由君主专政的时代,一定演变到民主的时代,好像这是个历史的法则,将来会不会再到君主的时代呢,一般人摇头不可能,可是假如诸位要留意看看,东西方的预言,我们中国社会上流行的这个预言,最著名的是推背图烧饼歌,关于这类似的这个有十几种之多,外国也不例外也有很多种,古老的预言,民主潮流过了之后,还是恢复君主,这个人间又有帝王出现了,一般人不相信,我相信,当然将来帝王再出现,我见不到了,我相信君主专制跟民主,也在循环……,每一种制度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它不是一个十全十美,所以这两种制度会循环,会交替,这个时间长,我们寿命短看不见,那是必然的一个道理。
浊恶到现在,浊恶到了极处,这一段的注解,在一百二十一面,诸位翻开,一百二十一面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言浊恶不善者,此明五浊也,五浊,第一个是劫浊,二者众生浊,三者见浊,四者烦恼浊,五者命浊,这个五种跟佛在弥陀经上讲的完全相同,大师在此地,这个五种有简单的开示,我们看这段文,言劫浊者,然劫实非是浊,当劫减时,诸恶加增也,劫是什么呢,就是时间,时间那有好坏,时间实在没有,我们常讲,这个年成好,这年头不好,年头那有好不好,而是在这个年代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善事多恶事少,这个年代就好,如果是恶事多善事少,这个时代就不好,是从这个地方说的,他老人家在此地,是用佛法这个说法,减劫的时候,减劫,人的寿命现在是减劫,佛告诉我们,六道里头,人道寿命最长是八万四千岁,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的时候,可以活到八万四千岁,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一百年减一岁,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十岁,十岁是最短的了,这个通常我们讲,平均年龄,释迦牟尼佛出现,是出现在减劫的时候,从八万四千岁一直减,减到人寿命一百岁,释迦牟尼佛出现,佛灭度之后到我们现在三千年了,所以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人,平均寿命是七十岁,过一百年就减一岁,这在减劫的时候,减劫人寿命百岁以下,就叫浊恶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就说五浊恶世,那个浊恶还看不出它的严重性,而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浊恶,是非常非常地严重,从前这个浊恶是需要详加解释,我们听了还未必同意,现在不必解释,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都点头,没错,确实浊恶到了极处了,这是时间年头不对了,是什么?
第二言众生浊者,这个众生我们今天观察,比古人观察要明显得多了,古人没见到,现在我们亲眼见到了,不但有情众生混浊,浊是污染不清净,无情的众生也遭受到污染了,今天大家都知道每一天报纸,广播都有谈,整个地球都被污染了,海洋里面动物生物被污染了,陆地上的所有一切生物植物也被污染,这一种严重污染,如果不能加以改善,科学家有个预言,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了,这是科学家,根据统计调查提出来的报告,天空当中大气层被污染了,臭氧层被破坏了,所以这个地球,特别是最近几年,这个地球上的气候都反常,为什么会反常呢,这是众生浊,劫浊的现象,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你要问为什么会有污染呢,实在讲这个五种污染,最重要的是第三跟第四,是这两种,这两种是因,那三种是果报,所以这个浊恶五种里头,两个是因,三个是果,因是见,这个见就思想见解错了,大错特错,对于宇宙人生想错了,看错了,而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想的是正确的,都认为自己见解是对的,害自己不要紧,你害多多少少人,一个错误的想法,你像这个,马克思一个错误的想法,世界上遭这么大的劫难,多少人生命财产,在他的一念当中毁灭掉,太可怕了,所以这个见,是思想见解的错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错了,他看错了,我们今天所讲的,是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都是指这个。
第二个是烦恼浊,烦恼是贪嗔痴慢疑,贪嗔痴天天增长,这个不得了,贪嗔痴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古大德的教育,知道这是与生俱来的,总是用教育的方法,把它控制使它减弱,让人性的光明能够流露出来,今天教育已经不是从这个地方着眼了,于是乎贪嗔痴加速度地在增长,加速度地在膨胀,变成每一个人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周边环境,这怎么得了呢,这两种是因,后面的第五种,命浊,命是讲我们生命,生命苦恼,日子过的太苦,所以这个命浊,就是指我们一生的果报,包括来生来世的堕落,都是浊,来生三善道的机会少,三恶道的机会多,这个事情麻烦得不得了,命浊不是说,人的寿命短促,寿命短促,他能很幸福的过一生也算不错,一生当中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你说这个多苦,所以这个命要看作生命,包括我们日常生活,所以这是在现在,我们对于佛讲这个,这个五个名相,我们的体会,我们的认识跟古人不一样,古人没有这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遭遇到,所以注解里面注的,也不像我讲的这个样子,我讲的这个比较上深,比较上广,比较上透彻,那是因为这个事实在我们现前统统见到了,古人没有见到,而且现在这个事情太普遍了,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你都看得到都接触到,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十二卷 华藏图书馆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五面,一百一十五面,倒数第四行,从第二个字看起“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一段文,是韦提希夫人,代我们后世的众生,祈请这个法门,从这个地方,我们会深深地体会到,佛在前面自己说过,如来为未来世一切众生,这就说明了这个法门,不仅仅是为韦提希夫人所开演的,实实在在是为末法时期,烦恼业障习气非常深重的人,如何在一生能够究竟圆满度脱,佛的本意给我们说出来了,在这个地方又看到夫人,也是像佛一样的大慈大悲,跟佛这个心愿完全相同,浊恶不善,五苦所逼,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确实是一桩大事,佛法里面常讲,大事因缘,我们细细冷静地去想想,确确实实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了,这是叫一切苦难的众生,在一生当中离苦得乐圆满成就,所以真的是第一桩大事,佛在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个大事因缘,在这里我们才真正领悟到了,浊恶,善导大师在这里,有简单扼要的开示。
他这个文在一百二十一面,上一次我们也读了一段,第五行说的,劫浊,第六行里面,众生浊,再底下是,见浊,烦恼浊,最后是命浊,这个五浊,浊就是今天的话就是染污,五种,见与烦恼是因,命是果报,劫与众生浊是现象,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见与烦恼,见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对于宇宙人生,迷而不觉,我们看错了,想错了,这个见就是见解,思想错误了,染着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习气,贪嗔痴慢不断地天天在增长,而且是加速度地增长,普遍没有止境地在增长,这是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在这个世界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明显地看得出来,特别是都市,这个决定不是好现象,所以带来的命浊,这个命浊不仅仅是像经上讲的,这个寿命短,寿命短,我觉得还没有什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活非常苦,这个叫真的命浊,这个命,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现实的生活,这生活太苦,无论是物质生活,无论是精神生活,非常之苦,苦还罢了,一切众生,诸位一定要知道一个事实真相,那就是有过去世,还有未来世,这个事情就麻烦了,假如没有未来世,那这事情就好办,俗话常讲,死了就一切都了了,那这问题就解决,这解决不难,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死了以后麻烦更大,有个什么,有个轮回在,如果真正知道轮回这一桩事实,那我们就可以说,死了就不得了,这真的,所以这一个大事,必须在我们有生之年要把它解决,这就是佛法里常讲的,生死事大,这是生死大事。
这一桩事情自古以来,这个世间的学术,科学哲学宗教都不能解决,如果世间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就可以告诉你,佛菩萨就不到这个世间来了,来这儿干什么,来这儿叫多事嘛,诸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见到这个世间,已经认识这一桩大事,想解决解决不了,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他来了,这个感应道交嘛,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所以他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一个问题,所以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一个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人生之苦,觉察人生之苦,这就是觉悟,迷的人所说,醉生梦死,他不能觉察,觉察之后,有心要求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能够感得诸佛菩萨示现了,这个浊是因,感到五苦,这个五苦可以说呢,都是前面那个命浊的详细解释,命,生命为什么会浊呢,因为你有五种苦。
五苦这一段,在一百二十二面,第二行当中,言五苦所逼者,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苦,此名五苦也,这是大小乘经上常讲的,八苦,这个是一般学佛的同修都能够明了,这是佛学普通的常识,所以三苦八苦,这里五苦是八苦里面的前面五种,要加上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就是八苦,这一些苦难,六道众生统统具足,只是程度上,有轻重的差别不同,只要不出六道,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的,这个生苦,我们是经历过了,但是都忘掉了,这众生很健忘,这生之苦都忘掉了,虽然忘掉了,如果我们看到婴儿出世,你仔细观察,你也能够体会,他痛苦能够体会得到,能够觉察得到,老苦我们看到,也是亲身经历到,病苦死苦都容易觉察,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不能够避免的,这个就是世间法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