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判扪У拿鼐鳎揪蹙褪前闳艟纤档模俏颐亲孕员揪叩闹腔郏闳糁腔郏飧鼍褪欠ń缣濉?br />   前面这个经上讲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不单单是指的阿弥佛陀,他这上用的是诸佛如来,也就是说明十方三世,一切证得究竟果位的,都是法界身,换句话说,他的智,这个智是身,华严经讲的智身,这个智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他为什么知道呢,因为他的智是遍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再小,像华严经常讲的一毛端,一毛端他也入,一微尘他也入,我们今天讲原子电子,那么小他还是入,因此他才是真真实实,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当然也就无所不能,我们常说全知全能,全知全能呢,诸位一定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佛独有的,证到究竟果位的人他专利,那就错了,实实在在讲,是所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是如此,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问题出在那里呢,一个是觉,他这个作用得很圆满,一个我们虽然也入,我们自己本身也入,不入了怎么样,迷啊,人家入的是般若智慧,我们现在把般若智慧变成了无明,我们也入,入什么,入无明,是一样也不知道,所以说,无明烦恼跟般若智慧,是同一个体性,同一样东西,一个在觉,一个在迷,差别就在此地,觉了的诸佛如来,入一切迷惑众生心想中,迷惑众生这个无明,也入诸佛如来的心想中,这个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佛帮助众生,经上常说佛不度无缘众生,实在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在一个缘上,美满也是缘,欠缺也是缘,成功也是缘,失败还是缘,都在一个缘上,佛不度无缘之人,那么我们要问了,什么人才叫有缘呢,有缘就是真正肯听话,佛对我们的教导,我们能完全接受,这就叫有缘了,百分之百的接受,那就跟经上讲的立刻感应道交,像世尊给韦提希夫人,说明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佛陀,观音势至立刻就现身,诸位想想为什么原因呢,他的缘具足,这个缘当然这个世尊介绍是个很重要的因缘,他本身信念是感应的关键。
  我们今天读释迦牟尼佛这本经,跟释迦牟尼佛当年介绍没有两样,可见得佛给我们介绍这个缘是相同的,那么他当时感得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现身了,我们今天没有能够见到佛菩萨在面前,这个道理是我们自己本身,信愿没有韦提希夫人,那么样的坚强,那样的圆满,原因在这个地方,原理没有两样,他这一句是把修学的原理说出来了,我们想菩萨必定就见菩萨,真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因为这一个道理,这一个事实,佛下面就教导我们修学了,把这个修学的纲领给我说出来。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我们想佛的相好,心里变现出这个相好,因此想佛的时候要细细的想,像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这个观想,尤其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观想的次第,不能够错乱的,这个次第从上往下想,或者从下往上都可以,从上往下想这个佛顶,眉毫白毫,绀目,往下面再想到佛的,这个莲华宝座,由下就从宝座观想,再想莲华,再想佛的这个身相,也是从下半部慢慢观想到上半部都可以,顺逆都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个心就是佛,诸位要晓得,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世尊在华严圆觉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佛是不常说的,怕人家发生误会,这个本来成佛是从真心,从本性上讲的,我们的真心本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跟众生乃至于跟一切畜生,地狱饿鬼也是无二无别,现象作用上的差别完全是在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不同之外,确实没有两样,这是心是佛。
  现在这个十法界呢,这是我们心想变现出来的,佛教我们是心作佛,怎么作呢,想,想佛就是作佛,我们自己本来是佛,现在又一心想作佛,那有不成佛的道理呢,这两句话把一切众生,为什么会作佛,为什么会成佛,在理论上圆满跟我们说出来了,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从这句推演出来,原来十法界真的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心作佛,这个成佛的,他是依这个修的,是心是菩萨,这是一般大乘人,我们常讲大乘根性,大乘根性,是心作菩萨,是心作声闻缘觉这小乘根性,有些人有,只一昧的想人天福报,是心作天,是心作人,这是六道里面的三善道,一昧搞贪嗔痴呢,那就是心,作饿鬼,作畜生,作地狱,谁教他作呢,他自己乐意去作嘛,这有什么法子呢,不是有别人指使他才去作,而且他自己真的迷惑颠倒,他是被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迷惑住了,不知道去作佛作菩萨,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在所有法界里面,真的是第一殊胜,教我们作佛,假如他教我们作菩萨,佛很对不起我们,菩萨不圆满,应当教我们作佛,这才是真正究竟圆满。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讲佛的究竟圆满智慧,这个很现实的,我们大家都讲求智慧,都想求究竟圆满的智慧,这究竟圆满智慧从那儿来呢,此地告诉我们,从心想佛则生,因为佛是究竟圆满的,菩萨不究竟也不圆满,如果你想六道里面福报,那你就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呀,正遍知,正是正确,决定没有错误,遍是遍知,无所不知,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没有一样不知道才叫遍知,也就是其它宗教里面所谓的,全知全能,我们佛法里叫正遍知,海是比喻智慧广大,像大海一样,那么这是从心想生,这个想是观想,而不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里头不可能有智慧的,所以底下就教给我们,那要怎么个想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这个观经里面提出了,修行最高的指导纲领就是这四个字,佛在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地方是一心系念,弥陀经上是一心不乱,由此可知,这个指示我们修学的方法,一心系念净土三经完全一致,这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一定要知道依教奉行,要依这个方法来作,一心系念系念得什么,一心系念我们作得到,这个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我们的确不容易作到,但是一心不乱,这一句不是梵文的本文,弥陀经梵文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诸位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奘师的是直译的,照着梵文的意思译的,也是一心系念,鸠摩罗什大师是义译的,他老人家翻个一心不乱,但是一心不乱有没有错呢,没错,也不能说他有错误,而是一心不乱,一般修行人是在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的时候,才到一心不乱的,我们有的功夫是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注照,佛光一照,我们的业障就消除了,功力就提升了一倍,所以从一心系念,就能够提升到一心不乱,所以他也没有讲错,那是见到佛,功夫提升到那个境界,而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修到这个境界,有能力修到这个境界的人,当然有。但是不是多数人,那是少数人,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遇到佛光,功夫就提升一倍,功夫成片的就变到事一心不乱,证得事一心不乱就变到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功夫遇到佛光是一定向上提升的。
  下面教给我们,谛观彼佛,这就是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观想那一尊佛呢,观想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个是佛的通号,多陀翻作如,阿伽度翻作来,我们称如来,他这个地完全用的梵音音译的,阿罗诃翻作应供,三藐三佛陀翻作正遍智,或者翻作正等觉都可以,正遍知跟正等觉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完全翻成中国意思呢,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那么我们知道,这是佛的十号里面的三个号代表,此地的指西方世界无量寿如来,指的是无量寿如来,想彼佛者先当想像,这个观想阿弥陀佛,从那里观起呢,先想他的相貌,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你想这个,想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是金色,所以我劝同修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熟,可以帮助你观想你不会想错,这个经一定要能够背诵,我们念这一声佛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浮在我们心想之中,要用经上的话都入到我们自己心想中,我们的心就不会打妄想了,有些人告诉我念阿弥陀佛不行,一面念佛,一面还是妄念很多,妄念伏不住,如果你对于西方世界,依报正报很熟悉的话,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提醒你,句句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入我们心想中了,你这个心想里头那里还会有妄想呢,不会有妄想了,这样功夫很容易得力。
  下面经文是,因像像是正报,就见到依报的国土,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这是见到依报,西方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都现前了,现前之后这个心不能生欢喜心,欢喜心是情是执着是烦恼,让这个心更静下来更定下来,然后这个境界就愈来愈清楚愈来愈鲜明,这个一段我们看看,这个善导大师的开示,一百七十七面,我们从倒数第五行看起,从最后第三个字看起第二,从诸佛如来下,至心想中以来,这是解释这一段,正明诸佛大慈,应心即现,有斯胜益,故劝汝想之,这是善导大师,用这段经文特别劝勉我们,也就是特别提醒我们,利益非常殊胜,无比的殊胜,劝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
  底下这个问答很重要,问曰,韦提上请,韦提希夫人在前面请求的,唯指弥陀,他想求生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是佛在这个地方答覆的呢,不是的,佛是教你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并没有指定阿弥陀佛,实际上意思是指定的,可是言语上没有指定出来,我们凡夫很执着,言语没有说明白我们就怀疑,所以特别有这么一个疑问,未审如来,这个如来释迦牟尼佛,今总举诸佛有何意也,佛为什么不单指阿弥陀佛,就教他观想阿弥陀佛就好了,为什么说要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这是诸佛的通号,为什么要这样说法。答曰,欲显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等齐无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意赴有缘时临法界,可见得佛这个言语含意很深,佛说诸佛当然包括阿弥陀佛在内,不会说阿弥陀佛在外,如果指定阿弥陀佛呢,你会误会到只有阿弥陀佛,其他诸佛大概没有阿弥陀佛这么慈悲,你会想错了,所以这个用意就是告诉我们,一切诸佛三身同证,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一证一切证,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果德同样的圆满,绝对不能说那一尊佛大,那一尊佛小,那一尊佛胜,那一尊佛劣,这个大小胜劣经上也有,那叫方便说,那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平等的是相同的,所以这个地方,等齐无二,等是平等,齐是整齐没有高下叫无二,根据前面经文上的理论,诸佛如来正遍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确实见到平等了,我们念一尊佛,无论念那一尊佛,念一尊菩萨,无论念那一尊菩萨一切都念到,绝对不是观音菩萨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欢喜,大势至菩萨在嫉妒在生气,没有这个道理,那是凡夫才有这种妄想,诸佛如来没有,如果是你念佛念菩萨是你觉,诸佛菩萨看到众生觉悟了,这个始觉现前,那怎么不欢喜,人人都欢喜,个个都欢喜,而我们凡夫不明白事实真相,个人执着门户之见,我修净土的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念别的佛都不行,那个学教的一定念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也不需要念,各人执着一端,互争胜负这都是妄想在作祟,全是属于妄想不是事实,不明法界的真相。
  这个地方给我们解释法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那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入我们心想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我们很熟的,入不入我们心想中,佛入众生心想中,大菩萨们也入众生心想中,何况这些大菩萨们,要从他的本籍上来说早都成了佛了,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就成佛了,不但连这些菩萨们,声闻众之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目犍连舍利弗,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倒驾慈航,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会里面,示现的是阿罗汉的身份出现,其实呢,其实他是古佛再来,那焉有不入众生心想中吗,由此可知,华严上讲的对,一即一切,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诸佛,念那一尊呢,随便那一尊都是一样的,不能指定,一定念阿弥陀佛才是念一切诸佛,再告诉诸位,任何一尊佛都表一切诸佛,这个才圆满,所以他的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指定特别指定的那一个一,他是任一,这才真正平等,这个才真正有。
  常之意,意赴有缘,时临法界,临是到达,时没有间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