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淖魇裁茨兀飧鲆沧鞯囊蔡嗔耍饩褪俏颐敲挥邪旆颍挥邪旆裕笫φ庖欢蔚恼飧隹迹饕褪侨拔颐抢胍磺邢啵运滴裁聪嘧谛宰诳捶ǘ即砹耍褪敲挥欣肟直鹬醋牛嫒绫拘裕寰晃尬撬话窒螅飧龅览砝阊侠锩娼驳暮芏嘟驳暮芡赋梗话钕喾ㄎ飧鼍褪牵钕嗑椭甘ń缫勒希庖恍┲钕啵嘤刑蹇眨嗍怯校迨强盏模运挥姓习韵嗖幌喾涟褪腔暇辖驳睦硎挛薨率撬档南啵硎撬档男裕嗍窍嘤刑逦蓿韵喔嘁裁挥蟹涟饨惺率挛薨馐钦娴模俏颐窍衷冢鞘赂碛蟹涟赂路涟螅庑┓涟幽抢吹哪兀夥涟臃直鹬醋爬吹模纠疵挥蟹涟涑捎蟹涟耍阋颜飧龇涟脑蛘业剑孕韵嗔阶谛扌兄す寄眩疾皇俏颐瞧胀ㄈ四芄蛔鞯牡降摹?br />   下面这一段开示就非常重要了“又今此观门,他加一个等,等就是十六观,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离念也。”,这个就是净宗的方便了,指方确指西方,立相是建立形相,这个十六观,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这个相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换一句话说,就是要叫你去着相,住心而取境,这个住心,用现在话讲专心,一心,你一心一意你就取这个境界,换句话,你就想这个境界,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去想去,总而言之,他不说这个无相离念,不说这个,这个是性宗里面常说的,特别是禅宗,那就不是中下根性人能入的了门的“如来悬知”,悬是预知,如来早晓得“末代罪浊凡夫”,末代就是末法的时代,我们现在正处在末法时代,起心动念都在造罪业,浊是污染,心地精神思想见解种种污染“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以这样殊胜的一个方法,立相专心教你去想阿弥陀佛,专心教你去想极乐世界,你还作不到“何况离相而求事者”,教你离念离相那就更不可能了,更是办不到了,这一段说出诸佛菩萨对于末法,这个罪浊凡夫,帮助他们一生圆成佛道的苦心,我们生在这个环境,也觉悟了,想摆脱生死轮回,想在一生当中成就圆满无障碍的智慧,诸位晓得我这样说法,大家听了容易懂,听了也欢喜,这句话就是这一生当中想成佛,想成佛有很多人听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成佛,成佛有什么好处,他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换一下成就圆满无障碍的智慧,他一听就懂了,这个我也要,他听了也欢喜,他觉得他需要,说成佛他觉得我现在还不需要成佛,他不知道成佛就是成就圆满无障碍的智慧,有了这个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自己问题解决了,也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所以知道这个真正的事实才会下定决心,那我非要成就不可。
  有一些修行人,甚至一些出家人,常常说我不想成佛,说我们求生西方的人小乘,骂我们是小乘,说我们是自了汉,说我们没有慈悲心逃避现实,他要怎么样,他不要成佛,他来生还要在世间作大法师去讲经说法去度众生,不成佛就不要圆满的无障碍的智慧,换句话,处处还有障碍,这处处有障碍既不能解决自己问题,是当然也误导众生,这真正是不明事实真相,所思所论似是而非,这一生当中如果不求往生,换句话说,修学任何一个法门,想出三界不容易,出不了三界必定是随业流转,你自己作不了主,随着你一生,随着你过去生生世世所造的业报,你去受报,你那能作主,真正想自己作得了主宰,只有一条路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自己真的作得了主宰了,要想回到这个世界上来帮助别人,确实是倒驾慈航乘愿再来,他到这个世间来不是为业力流转,是他乘愿再来的,这个是既解决自己问题同时又能真正帮助别人,这是一条正路,所以这一段这个开导,也是黄念祖老居士在这个,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引用多次。
  我们再往下面看好了,这个底下一段,是解释观佛,这个经文在一百七十五面,倒数第四行,我把经文念一遍,知道这个善导大师给我们讲的是那一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开始“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这是解释这一段,这是教给我们这个观想,观想的方法,这里说的很清楚,我们把这个文念一遍,一百八十面倒数第二行,从这个第四这段念起“从是故应当下,至三佛陀已来。”,就是刚才我们念的这一段“正明如前所益”,益是利益“专住必成,展转相教。”,这个两句是善导大师在本经里面,苦口婆心的再再劝我们,专住必成,你专心依这个方法修行必定成就,我们自己成就了,一定要把这个法门去劝导别人,就辗转互相的去传播,我们自己得的这个好处,要把这个好处教别人,劝观彼佛也,劝导大众观阿弥陀佛,那这个观想的方法在下面,我们接着读下去。
  这个第五个小段“从想彼佛者,牒前生后,言先当想像者,定所观境。”,想从那里想起呢,从佛像想起,接着看这个第六“从闭目开目下,至如观掌中已来。”,这一段经“正明辩观成相”,这个教给我们观想佛像的方法,观想佛像,睁着眼睛这个佛像在眼前,眼睛闭下来这个佛像还在眼前,观像的方法最好我们自己选择,或者是雕塑的佛像,或者是彩画的佛像,要画的庄严,这个像我们见到生欢喜心,时时刻刻不要离开,在从前就相当困难,除非自己画,自己不会画的就很困难,现在容易,家里供的佛像照成照片装在口袋,随时都可以看不会忘记,科技发达对我们修行带来很多的便利,我们现在佛堂里供的佛像都印了很多,诸位同修都可以拿到家里去,摆在佛堂看到这个佛像,回家还看到这个佛像,我们现在讲,我们这个头脑里头只有这一尊佛像,常常想起这尊佛像,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这是张开眼睛,闭着眼睛的时候佛像都能够现前,一定要这样子的观。
  底下这就是为我们细说“即有其四,一明身四威仪,眼之开合,见一金像,似现目前,常作此想。”,为什么教你常常这样想,常常想佛像,如果你要不想佛像,你就会胡思乱想,你不想佛像你一定起贪嗔痴慢,胡思乱想是无明,贪嗔痴慢是烦恼,由此可知,常常想佛像是破二障,这个利益就大了,尤其在我们烦恼妄念起来了,这个时候马上把念头转到佛像上,立刻就能够把这个烦恼妄想,把他降伏住了,把他控制住了,这叫功夫得力了,这个功夫得力,什么叫得力,把妄想赶跑,把烦恼伏住了,这就是力,由此可知常常想,就像军队一样,这是练兵操演,妄念烦恼一起来立刻就念佛,就观想就伏住了这叫打仗,禅家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什么,念起是烦恼,妄想现前这个不怕,这是这正常现象,无始劫的习气嘛,他要不现前那你就成佛了,你也用不着去观想,你是凡夫他当然会现前,现前不怕一现前立刻功夫用上,马上就结束了消除了,这个就对了,这叫真正修行,所以能够想到这个佛像虽然不很清楚,相似,先想的是相似像。
  第二,明既能观像,像即须有坐处。”,你观像,像一定有坐处,如果是站着像,那佛也站在莲花上,他也有个站的处所“即想前华座,想像在上而坐。”,你观想佛是站着的像,坐着的像都可以,像我们现在供的这尊佛像就是坐着像,原先我们供的那一尊佛像是站着的像,无论是站着是坐着都在莲花上面,所以这叫想花座,观想花座,观想花座帮助我们,这个意志的集中,心不散乱,想这个,初观想的时候不要想很大想小,为什么呢?小容易,心容易集中,不需要想很大的像,我们没那么大的心量,观不出来,想小尊的像,像我们想的时候一寸两寸、三寸想这个像,这个容易集中,整个精神容易集中,然后慢慢再把这个像扩大,想莲花也是如此先想小的,这个经上也是这样教给我们,容易成就三昧,换一句话说,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功夫成片,容易叫功夫成片,从功夫成片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乱,所以都要有方法。
  第三“明想见像坐已,心眼即开。”,这个心渐渐定了,这个心眼是智慧,智慧开了,智慧从那里开,从清净心里头开的,你心里面妄想少烦恼少了,所以烦恼轻智慧长,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智慧开了。
  第四“明心眼既开,即见金像及彼极乐诸庄严事,地上虚空了然无碍。”,可见得这个像要清清楚楚,西方世界这种非常复杂庄严的环境,都真正显在眼前是要智慧开了才见到,就像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之后这个渐渐就现前了,如果那一天我们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就像我们睁开眼睛看眼前事相这样的清楚,那你心里明白了,见性了。。。, 如果不是见性,你看的那个像是相似的,是含含糊糊的并不很清楚,是这个境界,如果看的跟睁眼看眼前这么样清楚,那是见性,这个是性德现前,所以人见不见性不需要问人,自己清楚自己明了,经读多了就晓得这个境界,经典的作用,在我们初学是我们修学的依据,到我们修学真正成就了,经典的功能是给我们作证明,如果我们的境界,跟经上讲的一样没有错,那我们就知道这个境界,跟诸佛如来所证的无二无别,他就给我们作印证用。
  “又观像住心之法一如前说”,前面善导大师都曾经说过,观像住心修学原理不能忘记,要专要精,最忌讳的是怀疑夹杂间断,这三样,有一样就不能成功,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成就就很快。
  下面教给我们观法,这个观是相当的微细,从顶一直下去,从佛的无见顶相,这是从像上面往下面观“面、眉、毫相。”,毫相是白毫就是两个眉毛当中,这白毫“眼鼻口耳,咽项肩臂手指。”,咽是咽喉,项是颈子,肩膀手臂手指“又抽心向上,想胸腹脐阴,胫膝。”,这是往下面想,往下面观,一直观到脚掌,脚掌这个千轮是脚掌,这是教给我们从上往下观,这叫顺观,反过来我们从下面观到上面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次第,不能一会儿想头一下想脚,这个不可以,那个就错了,所以一定是次第观,次第观就对了。
  后面讲“逆顺住心,不久必得成也。”,这就是刚才跟大家同修说的,他的原理就是叫我们的心集中在佛像上,细心再观察,使我们的妄念烦恼不生,十六观是用这个方法,我们现在这个修行,不采取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的确是很微细,我们现在采取的,我教给同修读大乘无量寿经,我教大家是用读经的方法,效果完全相同,你看那个无量寿经在现在人来讲,分量是恰到好处,不太长也不太短,你念一遍,如果出声的念,出声纵然念的很快,大概也需要一个小时,你这一天当中一个小时不打妄想,不起烦恼,就用这种方法修行,如果你能念两遍三遍就更好,你念的遍数愈多愈好,当然读经也跟这上观像一样,这个次第不能够颠倒,一定要按顺序,如果是工作很繁忙,一天确确实实连一部经的时间都没有,读一部经的时间都没有,我们早晨选择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四十八愿,念这一品经,晚上我们在晚课选择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六品就念这个两段,这两段是全经的精华,全经最重要的部份,再有时间再读其他的经文,这样也好,现在我们将这个两段排在我们课诵本里面,课诵本现在还没印出来,印出来之后对于在家同修早晚课诵会有很大的方便,这是我们选的无量寿经,教下多半用读经的方法,宗门用参究的方法,这个十六观是用观佛像的方法,观想的方法,方法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总而言之都是修觉正净。
  下面一段说“又佛身及华座宝地等,必须上下通观,然十三观中,此宝地宝华金像等观最要,若欲教人,即教此法,但此一法成者,余观即自然了也。”,这就是一成一切成,不但是观想能成就,读经能成就,甚至是一句佛号都能圆满成就,我们在过去,现代往生传里面看到很多,一生就受持一句阿弥陀佛,他也能成就,天台智者大师曾经说,住一心修者乃不可思议三观,十六观之总体,一部经的妙宗,就在这一段经文,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实实在在是十六观的中心。
  下面教我们观观音势至这两位菩萨,我们看这个经文,在一百七十六面,前面经文我就不念了省掉了,看第三行,第三行从第三个字看起“见此事已”,这个见此事,就是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像以及依报的庄严,见到之后“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