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祷埃颐翘继幻靼祝绨耸似吠沸鞫几悴磺宄抢锒掀穑庹婺眩钦庖桓龇耪饩腿菀琢耍写低痪浠八担獍耸似芳蟛灰希黄范疾槐囟暇湍艹晒Γ飧龇挪豢伤家椋嬲窍∮校罘鹑缋炊妓嫡饨心研胖ǎ娴氖悄研拧?br />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要断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是这么去的,可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要加得上才行,他是肯加,加不上也是枉然,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他加得上,那什么条件让他加得上呢?必须依照经典上所开的这个条件,我们统统把他做到,诸位一定要知道,三经里面所开的条件,比断八十八品见惑是容易得太多了,所以这个历代往生的人多,证初果的人少,道理就在此地,这个无生法忍不能轻视,这个真是一步登天,这一生当中就超过其他菩萨两个阿僧祇劫,人家要两个阿僧祇劫才能够修到这个地步,我们在一生当中就圆满,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法门无比殊胜的利益。
  “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这个经文佛就教给我们,智者是有智慧的人,不是糊涂人听了这样殊胜的利益,他不相信,他怀疑,不肯认真去修学,那么这就是当面错过了,太可惜了,那就没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听到佛说这个法门,怎么能不接受,怎么肯不修学呢,不必要等佛来劝,我们就认真努力,修学的关键在系心谛观,就在这四个字,这个系心就是一心系念,我心里一天到晚,系念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牵挂,牵挂什么呢,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用这个持名的方法,也是本经所说的,本经指十六观,这是第九,最后一观第十六,教给我们持名的方法,那就是说明,如果我们业障习气很重,心粗境细观想观不成功,最后用什么方法呢,用执持名号,所以我们一心执持名号,也就是此地讲的,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这个境界是相同,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样,他这用观想,我们用持名,持名里面,我们口称名,心里面想佛,可见得与此地这个谛观的意思是相应的,不相违背,这个地方教我们观,教我们观想,怎么个观想法呢?
  “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整个的观实在是不容易,佛有方便法教我们观一个相,一个相好观,此地提供一个给我们做参考“但观眉间白毫”,你只看佛两眉当中这里有白毫,所有相好的你只要观这一个相“极令明了”,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明是明白,了是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要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极令见眉间白毫者,底下就说明这个境界真正观成了,已见到佛的眉间白毫相“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前面说,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都有八万四千好,这是见到真佛了,前面是见到佛相,这个地方是见到真佛,真佛比佛像那要殊胜太多太多了“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这一句经文非常重要。
  有许许多多人不晓得这一个事实,所以心心念念,要礼敬称念一切诸佛,这个愿,心愿确实是很好,殊不知这种修法,心依然是散乱的,很不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不能成就,换句话说,你决定不能超越轮回,说实在话,这不是诸佛所愿意看到的,一切诸佛都告诉我们,你念一尊佛,一就是一切,华严经上讲得最为透彻,华严上讲的,主伴圆融,到主伴圆融,决定是平等法界,这心有一丝毫不平等,入不了这个法界,这个法界要真正平等,它才主伴圆融,一尊佛为主,一切佛都是伴,这一尊佛是任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在这一会上当然是阿弥陀佛为主,一切诸佛都是伴,像在华严会上毗卢遮那佛是主,阿弥陀佛也是伴,在我们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毗卢遮那,阿弥陀佛都是伴,可见得法界里面做主做伴是人人都有份,而且绝对平等,主伴是平等的,所以才显示出圆融的法界,圆是圆满,融就是我们现在讲和睦相处,比那个和睦的意思还要来得殊胜,彼此之间确确实实都忘我了,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入这个境界,这个是不但是最高,也是最真实的法界,得见无量诸佛,诸佛现前授记。
  我们常常念阿弥陀经,这几年来常念无量寿经,经上都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们,每一天都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每一天都到十方世界跟一切诸佛见面,有那些好处呢,不但是消业障,你亲近佛,佛的光明注照你,你业障消除了,佛给你讲经说法,你智慧圆满,不仅如此,你看看此地说的,你得到诸佛现前授记,诸佛如来天天给你授记,你成佛就不远了,很快速了,确实是一生成就的佛法。
  下面这是总结“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这一观叫真身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个两句是拣别这个,这个邪正,这个是注解希望同修们自己去看,我讲注解的有前面,这重要的一段已经跟诸位做过报告了。
  请看一百九十面,前面是观佛,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有两位大侍者,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也不能够忽略掉的,所以这个接下来这一段是教我们观观世音菩萨,请看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佛的相好如此的殊胜,我们虽然读了观经,听佛在经上给我们描绘,实实在在不是我们能力,能够想像得出来的,不要说是这个无量的相好了,一个相好恐怕我们一生都想不出来,何况是多呢,但是诸佛菩萨的真身,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见到呢,给各位说,必定能够见到,只要我们专心如法的修行,岂不闻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果我们的缘胜,或许在定中,或许在梦中我们都见到,诸位一定要晓得,你能够见到佛证明你业障轻,见不到佛证明你业障很重,不是佛不让我们见,佛没有心,那有不让我们见的道理,那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呢,障碍在我们,不在他那一边,我们没有障碍就见到了,我们有障碍就见不到,所以见不见在我们这一边,不在佛那一边,这个一定要知道。
  因此消业障是我们修行人第一条重要的功课,要想消业障,先要认清楚什么叫业障,假如业障没有搞清楚,那有没有消除自己怎么知道,业就是活动,就是造作,造业,造作,造作,身体是造作,言语是造作,起心动念是造作,说实在话,身口所造的还有限,起心动念所造的,那就没有限制,那因为起心动念造作,你看每天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口不造了,身也不造了,那念头还在造,它还在作梦呢,身口不造了念还在造,由此可知,这个意在那里造业从来不间断,不管你是清醒睡眠,它不障碍它统统在造业,这个业所造的业就是障碍,恶业是障,善业还是障,为什么呢,善恶业都是染污心,染污了真心,因此,这个自性弥陀就不能够现前,你的自性被污染了,什么叫业障消除呢,心清净,这个污染没有了,这个污染没有很难,污染轻了,不严重,轻了,自性弥陀就会现前,是这么一个道理,一念清净,一念就现前,念念清净,念念就现前,我们接触也有些同学们告诉我,他见佛,真的见到佛,见到观音菩萨,但是时间却是一刹那,再想见呢没有了,想见是什么呢,想见心心污染,那一刹那把念头忘掉,一刹那当中心清净,所以那一刹那见,第二刹那心又被污染了,他又见不到,像云彩里头的太阳,乌云,那个乌云缝隙当中,露一下看到了,过一会云飘一下又没有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大家一定要晓得,我们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虽然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清净平等觉,我们只要修清净心,心清净了,当然就平等,心清净了那有不觉的道理,可见得关键就是在清净心,不管你用什么功夫,修那一种行门,记住,凡是叫我心不清净的就是障碍,就不如法,你要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你的功夫就会得力,你不会走冤枉路,知道我在修什么,我修清净心,清净心在那里修呢,一切时,一切处,好境界,恶境界,都是我们修行的处所,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修行的道场,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来修呢,在念佛人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当我们心,起心动念的时候,阿弥陀佛,把那个念头息掉,统统归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上,我们用的是这个方法,所有一切的念头都归到阿弥陀佛,以这一念止息一切妄念,除这一念之外,要记住统统是妄念,只有这一念叫正念,这就会用功,那么这样才能够得到真实的感应。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这一句,跟前面经文一比较呢,是有问题,前面阿弥陀佛的身长是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观世音菩萨个子怎么比阿弥陀佛高出这么多,我们在大经里头所读到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平等世界,那他的身高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也是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这个才对,才符合无量寿经上讲的,无量寿经上四十八愿所讲的相应,你看阿弥陀佛,这经文在一百八十四页,一百八十四页第一行,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旬恒河沙由旬,古时候,天台大师就是智者大师,他老人家有这个,观无量寿经的注解,那个注解也很有名,叫妙宗钞,我们这里有流通,我把它印出来,观无量寿经妙宗钞,智者大师作的,他老人家的解释呢,这八十可能是搞错了,可能是十八颠倒了,可能是十八,这佛身六十万亿,总不应该菩萨比佛高出太多,但是六十万亿要是比十八亿,菩萨又嫌太矮了,但是这个经文我们查了很多经都没有错,经文上前面都是六十万亿那由他,此地是八十万亿那由他,没错,经文没错,是不是当初翻的时候,最初抄写的时候抄错了,这很难讲,这八十跟六十笔划差不了多少,我们了解就是经上这么说,古人有这个说法,我们不能够断定,但是如果根据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应当是平等的,净宗经论一定要以四十八愿做原始的依据,因为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诸佛菩萨所讲,如果跟四十八愿不一样,我们都要用四十八愿的标准,那就没有错了,所以用四十八愿的标准,这个佛菩萨以及那一边的,凡是去往生的人都应该是完全相同,这个才是正确的。,才符合弥陀世界是真正平等的世界。
  下面所说的可以说跟无量寿经上都不无相应“身紫金色”,这是无量寿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体都是紫磨真金身色,这个是相应的“顶有肉髻”,佛顶有肉髻,菩萨顶也有肉髻,佛跟菩萨的相貌都相同,都一样,这是我们在大经上看到的“项有圆光”,项就有头冠,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这个身高大,面相当然一样也高大了,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我们看佛光中化佛,化菩萨,菩萨当中也有化佛,也有化菩萨,正是赞佛偈里面所讲的,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也无边,佛跟菩萨圆光当中都做佛事“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这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菩萨就化现什么身相,所以在这个举身光明之中,这个观音菩萨所化现世间各类的众生,那个数量都是无量无边,这个五道就是六道,省略了阿修罗道,这阿修罗在那一道就归属那一道,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阿修罗除了地狱道没有之外,其他四道都有,天上人间,畜生饿鬼,这个四道都有阿修罗,平常我们说六道呢,是单说天上阿修罗,人间阿修罗归人道,畜生阿修罗归畜生道,这单单说天阿修罗,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从这个地方看到观世音菩萨,这个度化众生是用的应化身,他这个能力是真正是究竟圆满,化身就是真身,真身就是化身,这个身相能随众生之应,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目当中想这菩萨是什么样,他就现什么样,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这是说观音菩萨头上戴的帽子,这个帽子的质料是毗楞伽摩尼宝,这一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能胜的意思,胜是非常殊胜,有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其他一切宝不能为比,宝中最殊胜,有这个意思在,另外还有个意思,如意宝,能如人意变现万物,受用不尽,有这个意在,这是戴在这个冠上,戴在帽子上,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佛佛道同,面貌也相同,我们很不容易辨别这是那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