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地动之处”,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够净化世界人心,世界是依报,人心是正报,因此佛法就是建立在,真实即智慧的基础上,佛教一切众生所求的,真实智慧,而不是求别的,智慧现前,所有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不但都能解决,而且是圆满解决,所有一切的困苦艰难,都从迷惑颠倒中生,智慧一开显不迷了,不颠倒了,因此所有问题统统迎刃而解,所以他行动的地方有五百亿宝华,这个宝华指的是莲华。
这个“宝华庄严高显,像极乐世界。”,这个意思是说,他老人家到那个地方净化这个地区,把这个地区变成也像极乐世界一样,我们今天听到这个佛门里常讲的人间净土,就是这个意思,菩萨是不是真有这个能力呢,真有,真有这个能力,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变成极乐世界呢,菩萨有这个能力奈何我们不接受,我们不肯依教奉行,那他纵然有能力,也没有法子,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很大,他是相等的,心是能现能变,这个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呀,佛觉悟的力量,佛是觉呀,觉的力量很大,众生是迷,觉的力量大,迷的力量也不小,这三个力量相等,那这就难办,那问题是那一个力量,众生力量如何跟佛的力量结合那就行了,那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能信佛,能接受佛的教导,能真实依教奉行,这个佛的力量,跟我们自己的心力结合了,那决定能够破迷开悟,就达到净化身心世界的目标了,我们不肯接受,那就没有法子了,这个也是经上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无缘呢,不相信佛,不接受佛的,不肯依照佛教训去做的,这些人无缘,这个地方说的是这么一个比喻,我们要是仔细想一想,这个话是真的,如果我们这个世界,都能够依照经典教训去做,这个世界确实是如极乐世界,虽然不是真的极乐世界,也有一点像极乐世界,不必说的太多,就依无量寿经的教训就够了,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每一个人都过非常自在圆满的生活,这个是真的是可以做得到的,这是这个菩萨行的时候。
“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这一段给我们叙说,这菩萨坐,跟观音菩萨也不一样,前面行不一样,坐也都是显示出无比的威势,可见这个大势至的名号,真的是名符其实,显示出菩萨的威德,这个无论是行,无论是坐都是惊天动地,这个地方动,诸位要记住,不是真的地动,哪地动当成地震,那还得了,那不是带来了灾难,菩萨怎么会可能给一切众生带来灾害呢,这不可能的,佛的戒经里面告诉我们,菩萨不但没有害众生的念头,连叫众生生一点烦恼,菩萨都不愿意做,怎么会到一个地方,造成大地震那还得了,这个震动是说,这一方的人人心震动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六种震动是比喻,比喻什么呢,全面的震动,不是一部份,全面的震动取这个意思,我们现在所谓是,譬如说是某一个专家发表一篇言论,震撼社会,震撼世界就这个意思,这个大势至菩萨无论是行是坐,他老人家一举一动都能够震撼,这个世界一切众生的心行,因为他是真实的智慧,众生久远劫迷惑颠倒,他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这是全面震动的意思。
“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这个尘是微尘,数是数量,佛刹说一个上一个下,其他都包含在其中,这里头到底有多少佛刹呢,微尘数佛刹,这是形容佛刹之多,形容菩萨度众生面之广,这个面积之广,度众生数量之多,都是不可思议,他跟观音跟阿弥陀佛,可以说是三位一体,有一个必定有那两个,不会单独一个在的,有阿弥陀佛一定有观音势至,有观音菩萨一定有大势至有阿弥陀佛,有大势至菩萨也一定有阿弥陀佛有观世音,分身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分身观世音菩萨,分身大势至菩萨,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畟塞是充满,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这一观很庄严很殊胜,观想什么,西方三圣遍满了虚空法界,三圣为无量无边众生讲经说法,劝他们念佛往生,实在讲很不容易观,这个境界太广太广大,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要像经上这样说法,不但观观世音菩萨色身,还要观观世音菩萨无量的分身,跟观世音菩萨这个大势至菩萨连在一起的,又有观世音,又有阿弥陀佛,这三圣都是无量无边,还要观他演说妙法度苦众生,这个境界实在是不容易,所以这十六观真的愈往后面愈来愈难,愈往后面的境界愈来愈广大,这个才是观观世音菩萨。
“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
这个底下是讲,观成的利益,这个经文,如果我们把它颠倒一下顺一顺,这个意思就更明显了,是不是当年写经的人写颠倒了,这个也有可能的事,为什么呢,因为它总结应该是在这个色身相下面,名第十一观,这就好讲了也很顺,你看我们把这一句念下来,从一百九十七面第一行“作此观音,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名第十一观。”,这个念法就好念,然后底下,观此菩萨者,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这个句子就好念多了,就是这一句感觉很别扭,但是一颠倒就非常之通顺,所以是不是从前人这个抄写抄错了,亦未可知,可是我们今天念的时候,这个念法很顺利很通顺,可是我们不能改经,我只能把这个意思向诸位说出来,这样一看就容易看得多了,观这个菩萨所得的利益,是除无量劫阿僧祇生死之罪。
“但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有些本子这个但,这个字是用作,作是观者,这个本子是但是观者,那究竟是那一个字,是正确的很难讲,因为古本子就有这两种不同,所以只能在旁边注出来作参考,有些本子是作是观者,我们这个本子是但是观者,但意思还差不多,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不处胞胎”,这个不处胞胎,就是永脱轮回的意思,就是不入三界,三界里面生死,胎卵湿化,用一个字来做代表,能够常常作这个观的必定得生净土,所以他不会再堕在六道轮回里面。
“常游诸佛净妙国土”,这完全讲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现相,你要不生到极乐世界,你怎么可能常游诸佛国土,这不可能,所以一定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一天像这个弥陀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几乎每一个人每一天清晨,都能够去游历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这就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利益。
“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所以在这个总结里面,把观世音菩萨也合在一起,这是教我们观西方三圣的真身,这个注解希望同修们自己去看,我们就把它省略掉了。
请看二百零二面,这一段经文是第十二观,第十二观叫普观“见此事时”,这一句是承前启后,这个此事,应当是指前面的三观,观佛,观观世音,观大势至,实在说呢,三圣,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这个地方这一段经文里面,教给我们平常这个修观用功的方法,用功方法,这个修用功一定要遵照经训,指方立相,一定要面向西方,在西方设三圣的相,画像也可以,塑像也可以,都可以,这个观比较容易相应,自己心里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坐在莲华当中跏趺坐,我们常讲双盘,有一些人不能双盘,年岁比较大的,年岁大了这个骨头都硬了盘不起来了,盘不起来单盘也可以,单盘也盘不起来,我这次到南部讲经,听到一个同修说,也是盘腿盘不上来,他就问菩妙法师,菩妙法师正好指着,他自己那里供养一尊地藏菩萨像,那个地藏菩萨是一个脚蹲着,一个脚放着下来,你看地藏菩萨这个坐法不是很舒服很自在,那种坐法叫菩萨坐,叫菩萨坐,菩妙法师也很有趣味,所以能跏趺坐更好,不能跏趺坐,不管怎么样坐,我们想自己跏趺坐,观想当中跏趺坐,这个很重要,此地就是教你观想,我们观想跏趺坐在莲华当中,想这莲华合起来,想这莲华开,想莲华的开合,诸位要知道,您照这样去想呢,你的妄想就没有了,确实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了,所以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如果念佛还不能摄心,也就是念佛当中还有很多的妄想,这个时候怎么办,想佛的相,佛的相非常微妙,不太容易想的出来,想莲华比较方便,我们念佛的时候,想自己坐在莲华里面,想莲华开合,或者想莲华光色,红色红光,黄色黄光,想这个,想它的光色,这样也能够把这个妄想制住,所以可以加一点这些。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这是想西方世界的状况,莲华开的时候有五百光明来照射,这莲华开了外面的光明照进来了,这个打坐的时候这个眼睛是似闭非闭,这个时候眼睛睁开来看一看。。。, 这一睁开看到西方三圣遍满了虚空,西方世界人多,太多啦,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每一天,甚至于现在讲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不知道有多少人去往生,去那个世界多大,西方世界热闹,这么多的人到了西方世界,有人怀疑阿弥陀佛接应不暇,恐怕会把我忘掉了,我念他,他是不是知道,我什么时候往生他晓不晓得,总是担心,总是怀疑,这一种怀疑,诸位要知道真的会造成自己的障碍,纵然功夫很好,也堕在边地疑城,所以无量寿经一定要读,一定要熟读要熟透,为什么,不怀疑,经上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一加持,他的智慧神通全都开显,每一个人都是,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智,十方世界无量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那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的人都知道,都看见,那弥陀观音势至难道还看不见吗,没有这个道理,何况佛菩萨法身遍满虚空,法身无相,无不相,这是真的,佛菩萨的法身跟我们的法身是一个身,这常常课诵本都常念,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法身什么,真如本性,一个性,性遍一切处,这个是法身本体,从体起用,这是现相,即然真性遍一切处,那个地方不现相,楞严上说得清楚说得明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九法界都叫众生,心地清净的众生就现佛菩萨的相,心地污染的众生就现六道凡夫相,现什么样的相,佛菩萨没有念头,他没有说,我到那里去现个什么相,没有他没有这个念头,他那个现相是自然的,相从那里生,众生心生的,像这个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自自然然而现的,众生有心感,菩萨无心应,像我们敲这个磬一样,我们有心去敲它,一敲它就响了就应了,它应是无心的,它不是说,你敲我,赶快去应一下没有,它没有起心动念,诸佛菩萨从来不起心动念的,所以他才能够遍应法界,如果他有心有念,那只能应一个,不能与其他的人感应,譬如说我们世间自古以来讲母子连心,母亲想儿子,儿子会有感应呀,他想别人为什么没有感应,这就是他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他这个感应范围就小了,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这个感应是尽虚空□法界的,所以说无处不现身,在极乐世界本土也是现无量无边身,那世界人多,因此每一个人都见到佛,每一个人天天都见菩萨,这是菩萨的化身,这应化身遍满国土,水鸟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个里面珍禽奇鸟太多,都能说法,风吹树叶华果,何况树上还布满了璎珞,就像自自然然的交响乐一样,也在那里说法,说明了西方极乐世界情与无情无不说法,统统在说法。
“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您所听的法音跟释迦牟尼佛,在我们世界所说的一切经法完全相应,由此可以证实佛讲的,佛佛道同,今佛如同古佛之再来,佛所讲的法没有两样,都是一样的说法,与十二部经合,十二部是圆满的佛法,佛法分为十二类,称之为十二部经,像长行,偈颂,这个密咒,这个本生,这个本事,这是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呢,说是它的形式,题材总共有十二类,这十二种十二类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