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3O肽睿39鄄煳鞣郊质澜绨⒚滞臃穑拔鞣绞澜绲囊勒ǎ辣ㄊ悄潜呱罨肪车淖纯觯ㄕ馐侵竿鞣郊质澜绲哪且恍┐笾诿牵飧鲆庀刖拖窬辰缯娴脑谘矍埃颐遣恍薰鄣娜耍艿秸飧鼍辰缏穑钗凰的埽灰翟诜鸱ǎ谑兰浞ɡ锩妫脸细型ǔ显蛄椋擞谜娉闲木突岣械谜飧鼍辰缦裨谘矍耙谎憧丛勖侵泄攀焙颍桌戏蜃映K担郎袢缟裨冢蔷褪侨缦帜壳埃颐窍肽畎⒚滞臃穑⒚滞臃鹁拖裨谘矍耙谎肽钗鞣郊质澜纾鞣郊质澜缒歉鲅樱簿驼瓜衷诿媲耙谎罘鹉畹秸飧鲅樱沤凶鞴Ψ虻昧Γ馐枪Ψ虻昧Φ难樱钗灰髁耍Ψ虻昧Σ坏昧Γ丶谡媸敌闹校媸敌木偷昧Γ牟徽媸倒Ψ蚓筒坏昧Γ飧鼍辰缇筒荒芟智埃飧鍪且庖档纳疲褂谥辽疲馐巧碛镆馊抵褂谥辽频木辰纭?br /> “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这个三界六道,不但我们身要舍掉,决不贪求五欲六尘的享受,你心里面把这些念头也要把它断干净,决定不染,这个将来往生就不会有障碍,现在所得到的好处,你到这个境界自然就体会到了,没有到这个境界的人不知道,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是大家热烈追求的,你统统不要把它舍干净,这个人不是有问题了吗,那是世间人的看法,你自己做到了,这里面有真乐,有真正的快乐,真实的享受,不善三业,这个在此地做一个总说,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这个是总说身口意不善的,不善对于三界六道有贪恋的,那都是不善,一定要真心把它舍掉。
“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这个善三业,极善的三业,身礼拜阿弥陀佛,口称念阿弥陀佛,意忆想阿弥陀佛,极善没有比这个更善,诸位要知道,读经是善比不上这个善业,持咒是善也比不上这个善,持戒是善还比不上这个善,禅定是善,统统比不上念阿弥陀佛的善,为什么呢,唯独专心念佛,这一生决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一生当中不退成佛,还有比这个更善的吗,读经书,如果不能往生,来生是世智辩聪,果报是如此,这个世间聪明智慧的人是前生读经的,持戒的人,戒持得很严不能往生,来生的果报端正庄严,相貌长得好,威仪也好,持戒的果报,那一种因,那一种果报不能出三界,这一生修一点小福报,来生一享受又迷惑颠倒了,再又造成罪业了,第三世就堕落,这个佛常讲这叫三世怨,我们要明白,所以真正的善,无比至善,就是念阿弥陀佛,要真心。
后面这一句做个总结“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真诚到极处了,内是讲内心存心,外是表现在外面,这个身语意三业,身口在外,意业在内,这个内外就是身语意三业,明闇明是明显的显露在外,闇是别人见不到的地方,独居的时候,无论是入众,无论是独居都要真实,这个是我们这一生学佛,修行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就在此地,不是真实的人决定不能成就,真实的标准一定要依这个经上所说的,要依这个标准,自己去建立一个标准往往都是不可靠的,至诚心就说到此地。
下面是第二个深心,至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之体,深心与回向发愿心都是至诚心的大用,从体起用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换句话说,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对人,从作用上也能显示出,你的心是不是至诚,如果是至诚心,它起作用必定像此地所说的,真实不虚,深心,所谓自受用就是用这个心对待自己,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解释的是“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这个说得好,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的,三心当中也讲深心,古德为我们解释,说深心是喜欢集结一切善心,简单的讲是,好德好善之心,好德好善到了顶处,那就是深信阿弥陀佛大愿大行,净土依报正报种种庄严,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修菩萨行,集结一切最殊胜第一善行所成就的,我们应当深信不疑,应当深信,我们依照阿弥陀佛为榜样,向他学习一定也有他一样的成就,要有这个信心,善导大师也在这个地方给我们说,他说亦有两种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如果我们真正能相信这个事实,你的学佛自自然然会认真,我们学佛为什么会懈怠,为什么会散漫,为什么会功夫不得力,实在说不了解这一个事实,不知道现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造业,就像地藏菩萨在本愿经里头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所以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我们确实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无始劫以来常没,没是沉沦在三恶道,在三恶道的时间长,流转是轮回,生死轮回,没有出离轮回的机会,这个缘是机会,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出离,修外道的法门那更不必说了,决定不能出离,遇到佛法了,小乘法很难很难出离,大乘法也不容易出离,世尊无量法门,末法时期众生,要想出离只有念佛求生净土,只有这一门,在像法,在正法,其他大乘法门里面还可以,还有机会,到末法时期没有了,只有这一门,为什么说其他法门不能出离呢,末法时期我们的业障太重,这个要知道,一定要觉悟,生死可怕,轮回可怕,现前在世间无论怎么样的富贵,你富贵能享几年,一刹那就过去啦,又要搞轮回搞三途,如果把这个事实看清了,你对于这个富贵人,你心目当中就非常平淡,没有一丝毫羡慕之心,真能把它舍弃掉了,眼光往远处一看不过如此,实在讲,富贵人造的业比贫穷人造得的多,有什么好处,这个要信。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教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记载的,他老人家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度一切罪苦众生,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决定不怀疑,决定真正能够信他,依照他的理论方法来修学,决定得生净土,这些理论方法就在净土三经之中。
“又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对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净土,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跟这一部观无量寿经,观经里面讲的三福九品这是散善,从第一观到第十三观我们念过了,属于定善,世尊为我们说这些往生净土的方法,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世尊为我们证明,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九法界的众生包括了菩萨,缘觉声闻,有缘听了之后没有不羡慕的,菩萨羡慕,否则的话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为什么发愿求生呢,当然对于阿弥陀佛的世界是无比的羡慕,所以发愿求生。
“又决定深信弥陀经中,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再举阿弥陀佛经做证明,弥陀经上说得好,在六方佛里头讲的,六方佛是讲六边,所以这部经别的地方记不得,这一段记得会很熟,为什么呢,重覆六遍,经上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跟这里讲的真实相应,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大师所引用的就是这一段经文,这一段经文真正不可思议,经上说的,汝等众生是指尽虚空□法界九界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包括在这一句当中,都得要深信不疑,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就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不可思议功德,谁称赞呢,一切诸佛称赞,因此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护念,弥陀经上说的,无量寿经是大本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是附属阿弥陀经,这三经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因此我们终于明白了,如果我们要想真正得到一切诸佛护念,那应该怎么修,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你就得一切诸佛护念,这个护念就是俗话说保佑,一切诸佛真的保佑你,你要用真实心念,用真实心受持,才能得到真实的果报,这是说为什么诸佛都要来护念你呢,因为你不可思议,你这一生当中就不退成佛了,佛看到这样的一个人,那怎么不帮忙,全心全力来照顾,就怕你不肯作佛,那就没有法子了,佛也无可奈何,想帮忙帮不上,你真正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作佛不退,说实在话,不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退,现在就不退,现在一退就不能往生,就退到六道里面去了,不退才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是现在就不退,这是决定得生,这么多诸佛护念,这是诸佛护念这是菩萨,天龙八部,鬼神当然拥护。
“又深信者”,底下一段文,我们读了这个句子,实在感觉到非常惭愧,看到善导大师对一切大众的苦口婆心,你看看他句子说,仰愿一切行者等,这个行者就是修行这个法门的,你看前面用这个字仰愿,恭敬到了极处,善导大师果真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阿弥陀佛对大众恭敬到极处,你看言辞,仰是下辈对上辈的敬称,我们在这一本疏里面看到好几次,所以看到这两个字不能不感动,从这两个字看到善导大师对人真诚到极处“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教我们修学这个法门要用什么样的态度,这一生决定往生的态度,就要像这样,一心要相信佛的话,佛在净土三经里面所讲的每一句话,要不顾身命去照做,佛遣舍者即舍,佛教我们舍的就舍,教我们离的就离,教我们放下的就放下“佛遣行者即行”,佛教我们那些事情应该做的我们就照做,百分之百的依从“佛遣去处即去”,佛教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就去,“是名随顺佛教”,这样的修学态度才叫随顺佛的教导,“随顺佛意”,佛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佛意就是佛之心,“是名随顺佛愿”,佛的愿是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是名真佛弟子”,这个三行文非常非常的重要,善导大师真实的苦口婆心在劝导我们,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真佛弟子要把佛每一句话都做到。
“又一切行者”,上自菩萨,下至恶道众生,凡是依照净土三经修行的人,个个行者是指这些,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这个法门,大师为什么要在此地,真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苦口婆心劝导我们,实在是法门难信,难信之法机缘非常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要当面错过那实在就太可惜了,你这一生遇不到这个法门,那就难怪了遇不到这个法门没有缘分,有缘份遇到当面错过那就真可惜,所以在此地一再劝勉我们,但能这个但字只要依这部经,换一句话说,其他的经你不读不学没有关系,这个但字就是单一的意思,我只要依这部经就决定能成就,你要能够深信,能够依照这个经典去做,必定不会误你的,这个语气肯定,让我们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你的一生一定成就,“何以故”,为什么单依此经深信奉行的人不会错呢,佛是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三经都是佛说的,佛是圆满大慈悲心的人,怎么会误人呢,佛是真实语者,怎么会欺骗人呢,这是劝我们要信,要真信,要依照经典所说的去修行。
“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佛以下的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怎么样呢,他的智行没有圆满,换句话说,他还是学生还没毕业,换一句话说,他们的话不能完全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定要经过佛的印证,佛不给他印证,我们就可以不相信他的,何况菩萨以下的,这个要知道,我们这一生才不会走错路,下面说,由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这是说等觉以下的,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二障未除,烦恼障跟所知障,诸位要晓得,等觉菩萨烦恼所知障非常微细,再微细他还有还没断根,有这个东西在他就没成佛果愿就不圆,“此等凡圣”,圣是讲菩萨,凡是世间出家里面,我们讲的高僧大德祖师,这一类的凡,世间的圣贤也是凡,他们都没有成佛果愿没有圆,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了,他们对于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以及佛所说的一切经,菩萨理解得都不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呢,智没有圆,障没有断没有尽,所以他解得就不圆,这个我们要晓得这是事实。
“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平章这两个字,平是平等,他的见解他所说的跟佛一样的,章是明显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叫章,跟佛说的一样的,但是还要佛点头,佛说嗯!没错!这个才可以,佛要摇头那还不行,一定要得佛同意,所以要请佛证为定,这个定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