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悄忝窍胍幌胨降资钦娣穑故羌俜穑颐亲约阂靼祝兄腔廴ケ姹鸩灰系保靶┠暧腥巳ゲ榫岢龃挡荒芡胁簧傩蘖思甘昃煌恋恼庑├暇邮浚掀腥嵌际艿接跋欤几芯醯椒浅?植溃獠荒芡趺窗欤上切┤嗣荒钫舛尉模且盍苏庖欢紊频即笫φ庖欢慰荆蔷鸵恍α酥耍筒换崛ハ嘈潘幕傲恕?br /> 下面还有进者,“纵令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已彼定生彼国者,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这个与弥陀经讲的相应,与无量寿经上讲的相应,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弥陀经的经名,就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那一切诸佛那有不赞叹的,一切诸佛就包括尽了,里头没有说那一尊佛在外,那一尊佛不在其中,没有说,既然没有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在其中,一个也不漏,这在理上讲才讲得通,佛佛道同才讲得通,所以释迦牟尼佛指劝一切众生,此地说的一切众生是九界众生,上自等觉菩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佛的指劝,特别着重在凡夫,因为大小乘的圣者不生净土,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什么呢,他不苦,他没有六道轮回的苦,没有这个堕落的苦,纵然是没有成佛,生活还能过得去,六道凡夫可不得了,如果不生净土,苦头是有得受,特别是三恶道,真是苦不堪言,所以佛是特别怜悯苦道的众生,尽此一生专念专修,要紧的就是一句弥陀名号,像倓虚老法师开示里头,我们有这个录音带,现在也作成了雷射的磁碟片,我们是怕这个带子时间久了慢慢就失传掉,那就太可惜,将它作成磁碟片希望能永久的保存,其中讲到谛闲法师念佛的那个徒弟,锅漏匠念佛的徒弟,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谛老法师就传他这一个秘诀,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他一生没有听过经,也没有受过戒,虽然剃度出家了没有受过戒,不要说是比丘戒,菩萨戒没受过,五戒也没受过,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看人家念了三年站着往生,往生之后,他的身体还站了三天,等谛闲老和尚来帮他办后事,他凭什么,凭深信不疑,一点怀疑都没有,他相信谁的话呢,相信他老师谛闲法师的话,谛闲法师从小跟他一块玩的玩伴朋友,他对于他的话能信得过,谛闲法师决定不骗我,他就这个信心三年成功,不可思议,谛老教给他念佛的方法活活泼泼,谁都能做得到,而且一点都不难做,他说你就老实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一下,休息好了就再念,念累了就再休息,你看看这个多自在,没有一点勉强,这种人真正叫老实人,老实人就成就,我们一般人比不上他,一般人还想学这个,学那个,不老实,所以念一辈子,将来死的时候不晓得那一天死,也不晓得得什么病死,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比他就差远了,古德常常教给我们,老实念佛,弘一大师写了个老实念佛,我们印了很多,总想提醒老实一点好,老实人没有怀疑,这个地方说明一尊佛提倡,十方佛赞叹,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化是教化,诸佛如来心同愿同,无论在因地上发的什么愿,归纳起来总不外乎,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切诸佛都发愿度众生,愿相同,烦恼无尽誓愿断,诸佛如来烦恼统统断尽了,断烦恼相同,法门无量誓愿学,智慧圆满了,佛佛也同,没有一样不同,所不同的就是,一切诸佛跟众生的缘不相同,缘是因地上所结的,结的缘不相同,除此之外,没有一样不相同,所以一尊佛帮助一个众生帮他成佛,佛欢喜,一切诸佛看到都欢喜,都赞叹,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这个一日七日是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这个七天专修,我们中国人念佛打佛七,佛七就是从弥陀经上来的,希望在七天当中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专心专念弥陀名号求生净土,这个是佛七的意义,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时是指时代,时代不好,历史所谓的黑暗时代,恶世界,世界是处所,处所不好,这个地区造恶的人很多,苦难很多叫恶世界,恶众生,造五逆十恶的众生很多,恶见,见解的偏邪,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这个无信就是不守信用,言而无信,这个言而无信就是彼此互相诈骗,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都是无信,盛时炽盛的时代,这几句话就是讲的,我们现前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在这个时代里面,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即其证也,这是用弥陀经里面的经义来证明,他老人家所说的这一段话,就是弥陀经中十方佛赞释迦牟尼佛,弥陀经我们念的是罗什大师的本子,六方佛赞的这一段,在无量寿经第二十三品也记载著有,十方佛赞阿弥陀佛,又十方佛等,这个佛是慈悲到了极处,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劝勉我们不就可以了吗,唯恐我们对佛所说的,不能接受,不能相信,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这个文非常明显的,把弥陀经上六方佛赞的话,为我们重覆说一遍,经典上凡是一句话重覆很多遍,那都是非常重要的开示,它多次重覆就是希望我们牢牢记住,不能够忘记,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那是世尊说弥陀经,本来的经名就是这几个字,罗什大师翻这部经,把阿弥陀佛的名号作为经名,他这个用意非常之好,教你一看到这个题目你就念一声佛号,这个是罗什大师的苦口婆心,教我们看到这个就知道念一声佛号,种一个金刚种子,他的好心也不违背经义,经义就是劝我们念阿弥陀佛,直接以佛名作经名,真正的经名,世尊订的就是六方佛称赞的,这一段不可思议功德,那是真的不可思议,五逆十恶,即刻就要堕落地狱的众生,这一回心转意念佛求生就能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议,比起一切经里面所说的不可思议,那个意思要深广的太多太多,真是不可思议,谁说不可思议呢,一切诸佛,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说不可思议,一切诸佛都说不可思议,一切诸佛都称赞,一切诸佛都护念,所以我们不读这个经,不读善导大师这样圆满的开示,我们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不能透彻明了,所以对这一句佛号,虽然念了,真的是若有若无,若信若疑,一会儿信,一会儿怀疑,捉摸不定,所以功夫不得力,感应不能现前,换句话说,十方佛想加持你,保佑你,你拒绝不接受,那有什么法子呢,如果你要是诚信不疑,认真的去念,你就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再说这个世间,无论什么大灾大难,你都能够免除,因为有一切诸佛护念,无量的龙天善神保护你,你要想真正得到这个利益,没有别的,真诚,深信不疑,专修专弘,你就得到了,你跟经上所讲的完全就相应。
下面这几句话很重要,“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这一句话重要,罪少善人,罪多的恶人,时节久近,时节久近讲你修行或是你老修行,你修了几十年了,或者是今天第一次才听到,这是近、初学,这个都不问,换一句话说,这个法门要求的条件不高,“但能上尽百年”,这个上下是讲缘份,我们现在遇到这个法门,我们的缘份好,应该尽形寿来受持,在你这一生有一天寿命,我就念一天阿弥陀佛,决定将这句佛号念到底,“下至一日七日”,这个就是缘分薄的,临命终之前一天或者是七天才听到这个法门,听到之后他就发心专念求生净土一样得生,“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这个一心专念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怎么讲法呢,这一心专念就是,一心就是清净,就是清净心,二心就夹杂,杂就不清净,所以净念就是一心念,决定没有夹杂,专念,专念就是只念阿弥陀佛,不在阿弥陀佛之外,还要加上别的佛菩萨名号,不加,这叫专念。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大家在一块共修的时候,共修的仪规上,前面还有一个开经偈,还要念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不是夹杂吗,对的,共修的仪规是劝导你念佛,是劝你念佛,前面加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表示不忘本,这个法门谁教给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在修学法门之前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道理在此地,如果这一个道场是专修的道场,那这个佛号,释迦牟尼佛的名号,甚至于前面这一些偈赞,诵经回向,后面三皈依统统都可以免掉,在什么地方看呢,佛七,佛七这个七天是专修,走进念佛堂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一点都不夹杂,真的是一心专念,这个就是专修的念佛堂里面就是一句佛号,这个我们都必须要知道,这样的修行,定得往生,必无疑也,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的决定往生,必定没有疑惑,决定往生。
“是故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诚是真诚,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此名就人立信也”,以上所说的,我们对佛那叫真正信佛,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菩萨以下为我们所说,与三经一论上不相应的统统不采取,统统不要去信他,我们的信心才能成就,功夫才会得力,往生才有把握,真正相信佛语,这就对了,“次就行立信者”,前面是就人,我们对人有信心,像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倓老法师那个徒弟是对人有信心,他相信谛闲法师绝不骗他,所以人家三年成功了,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什么叫正行,什么叫杂行,我们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然后自己反省反省,我们的这个行到底是正行,是杂行,自己要认识自己,要了解自己,这个很重要,言正行者,专依经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这是正行标准给我们说出来了,专依往生经,这往生经现在就是五经一论,这个是往生经,专门依这个经修就可以,这是正行,五经一论如果嫌太多,这五经里面随便选那一种经专修都行,不必要五经统统修,取一种就可以了,如果年岁也大了,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我们在五经里面选短一点的,这最短的呢,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两百四十四个字,就选这个,如果有时间工作不太忙的话,最好选无量寿经,为什么呢,无量寿经对于净土,无论是性相事理,因果每一个方面都讲到,把西方世界介绍得很圆满,很清楚,这个是非常好的一部经典,道理明白了,事上也清楚了,然后一心一意的修学,使我们自己心愿解行都能够与经相应,这样就决定往生,这个叫修行。
下面说,“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对着经本叫读,不对经本叫诵,诵就是背诵,念得很熟了不用经本也能够念得一个字都不漏,一个字不错背诵念得很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这个等那就是现在新编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往生论五经一论,所以净宗依据的经典不多,在各宗里面来讲份量最少,容易摄持。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一天到晚不要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在造六道轮回,你想离开六道轮回,天天造六道轮回业,那怎么能离得开六道轮回呢,要想真的离开六道轮回,决定不造六道轮回业,这一点重要,如何不造六道轮回业呢,决定不打妄想,决定不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就不造轮回业了,这个事情很难,我们很想这样做,做不到呢,起心动念,他就是这些念头来啦,这也难怪,这叫什么呢,无始劫来的习气,它自自然然就现前,断不掉,佛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就妙极了,你不是要想吗,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你想这些,想这些是什么呢,是造净业,将来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用这个代替了妄想,所以经要熟,不熟就想错了,想岔了,所以经一定要熟,很熟,我们起心动念,心里面浮现的印象全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二报就是依报正报,这两种果报的庄严,想这个,念这个。
“若礼”,我们每天礼拜,礼拜很重要,礼拜是修敬,十大愿王里面第一条,礼敬诸佛,我们在这个社会,我们要敬人,要敬事,要敬物,这个敬从那里修呢,礼佛当中去修,修一个敬心,修一个恭敬的行为,同时礼拜又是最好锻炼身体的方法,身体运动,我们礼佛专礼阿弥陀佛,别的佛不礼,会不会怪我们呢,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