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谏芄焕媲晖蚴赖闹谏鞘钦嬲拇笊拼笮拇笊疲绻滴颐切扪У恼飧錾疲芄焕娴轿颐侨颐钦鲋谢褡逭飧錾剖侵猩疲绻滴颐钦飧隼嬷荒芄焕嫖颐翘ㄍ迨。飧錾剖切∩疲飧鲋焕孀约翰焕姹鹑耍伎坎蛔×耍飧錾菩惺钦庋臃值摹?br />   你这个善心善行愈大愈好,也许我们的想像当中,我是很想修大善大行,我没有力量,你这样想就错了,行尽心尽力就叫圆满行,我今天力量只能够拿出十块钱一百块钱,那你的功德就圆满了,你有能力拿一万块钱只拿一百块钱,你的功德就不圆满了,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换句话说,圆满功德原来是人人可以修的,不见得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修大功德,反而没有钱没有势的所修学的功德,比那有钱有势的更容易圆满,心量要大,影响要深远这就叫大行大善,我们看看上品下生他们所修的。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我们看善导大师给我们开导的这个文,在二百四十七面最后一行,我们从二这里看起从,“从亦信因果,至无上道心已来”,就这一段这个三句,“正明第六门中受法不同”,这谈修行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都是讲的纲领,这个地方有三条,第一个,“明所信因果不定,或信不信。”,或者是他相信,或是不相信,“故名为亦”,这个亦就不是一个肯定之字样,他或者信或者不信,底下说“或可亦同,前深信也。”,也可以,或者也可以,跟前面上品中生人一样有坚定的信心,“又虽信不深”,信心不如前面所说的。
  “善心数退,恶法数起,此乃由,不深信,苦乐因果也。”,这一段开示非常之好,我们为什么信心不深呢,为什么信心不定呢,实在说,对于这些因缘果报的事实不清楚,产生疑惑,所以你信心就不定了,前面那种人他信心坚定,刚才说过,一个他善根发现,佛力加持,善根发现佛力才加持的上,第二种,他对于老师的教诫根本不怀疑,这个人很难得,老师讲的绝对是正确的,决定不错的,深信不疑,这种人能成就,师资道合。
  我们今天以佛为师,以菩萨为师,以祖师大德为师,而善导大师在此地还特别教给我们,菩萨以下,包括缘觉声闻,历代祖师大德,如果他们所说的,与佛所教的不相应,我们都可以不听,这是教给我们对佛产生坚定的信心,专指佛讲的往生经,佛专讲往生经只有三部,第一部无量寿经,为我们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第二部为我们讲观无量寿经,为我们阐明九品因果的事实,往生所具备那些必要的条件,特别为我们强调这是观经,第三佛又为我们讲了一部阿弥陀经,讲阿弥陀经的目的何在,完全是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所以阿弥陀经劝你相信,劝你发愿,劝你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三经合起来看,阿弥陀经是三经的流通分,劝发流通。
  所以这些事情,我们周边都能看见,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善心发,发只会退做了好事又后悔,常常有这个念头,这个后悔就是恶法就起来了,所以这个都是由于不深信苦乐因果,就是对于佛给我们讲的世间跟出世间的因果,这些事实还不能完全相信,还没有能够肯定,才会有这些忧虑疑惑的这些现象。
  “若深信生死苦者,罪业毕竟不重犯。”,真正知道六道轮回之苦,流转堕落之苦,你真正明了,你就会全心全意的求出三界,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不会再做错事了,不但错事不会做,恶念都不会生,为什么呢,一心只想西方极乐世界,那就跟这个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的原则就相应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才真正做到相继。
  “若深信净土无为乐者,善心一发永无退失也。”,这个也是我们为什么劝大家常常念无量寿经,一遍一遍把西方极乐世界,那种真实受用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时时刻刻向往着西方这样的殊胜,我们这个世界怎么能够相比呢,一心向往绝对不会退转了。
  我们这个世间,这个金银七宝大家贵重的不得了,一点点黄金手饰戴在身上就觉得很庄严,西方世界是铺马路的呀,这个宝石镶个戒指还有戴的很美的啦,这西方世界是干什么的,是建筑材料,建房子用的,想想那个地方,这个资源之丰富,我们这个地方为什么可贵,太少了西方世界的太多了太多了,多了就不稀奇了,说实在话,我们这地方的泥沙, 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非常的珍贵,它没有。。。,同样一个道理,它那里没有,我们这里有,它那里有的,我们这里没有,我们这个世上物以稀为贵,我们的砖头瓦块,这个泥沙拿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宝贵的,这个是人之常情,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自在,最自在的是长寿,没有病苦,身心健康,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要为生活奔波,没有爱别离苦,没有怨慎恚苦,这才是真正之乐,我们这个世间怨慎恚,爱别离求不得这真苦,那个地方统统没有,这才叫真乐,我们今天就讲到此。

  佛说观无量寿经疏 第三十一卷 
  请掀开经本,二百四十八面第五行,从最后两个字看起:“二明信虽间断,于一切大乘不得疑谤,若起疑谤者,纵使千佛绕身,无由可救也。”
  这是善导大师为我们开示,上品下生人受法不同,他给我们说了三条,这是第二条,这个第二条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不谤大乘,谤大乘法,我们在讲席当中讨论过很多,这是自古至今学佛人的通病,就是菩萨戒里面所说的,自赞毁他,在瑜伽戒本里面,这条戒是重戒,由此可知,这个自赞毁他,特别是修学大乘法门的,对于自己所修的这一门赞叹,对于不同宗派,不同行门的就加以恶意的毁谤,这个罪就非常之重,所以千万不要大意,粗心大意的把这一条就含糊看过,那就错了,因为大小乘佛法,都是诸佛如来度众生的方法,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机缘不一样,千差万别,因此佛应机说法,说了无量法门,前面善导大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法一定要契机,这个契机就是你听到之后,见到之后就生欢喜心,这个法就跟你就有缘了,跟你有缘那么你学起来就会法喜充满,很容易成就,跟你有缘的这个法门,未见得跟他也有缘,他有缘的法门未见得我有缘,所以大师明白的告诉我们,各人依着自己有缘的法门,欢喜的法门都能成就,所以我们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面,所看到的五十三位善知识,那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态度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怀疑,这个怀疑就是对于其他大乘经论,修学法门要怀疑,毁谤这个罪业就重了,纵然是千佛绕身,这佛是大慈大悲,一千尊佛都帮不了你,都救不了你,可见得谤法的罪非常之重,这是我们特别要留意,决定不得疑谤大乘,这是第二。
  “三明已上诸善似亦无功”,上面所讲的,亦信因果,不谤大乘,这个是经上讲的,这两句他修学并不是很认真,不是说他没有学,他也有学,用现代的话来说,他的功夫未必得力,是这样一个状况,可是他还有一个特长,这一点是非常之可贵。
  “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这个难得,实在是不容易,他有这个心,这个心乍看好像是私心,但是后面有他成佛之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那这就不是私心,这个是真正的大菩提心,这一念也是上品下生的条件,前面两条做的功夫不得力,这一条功夫得力也能往生,这也能往生,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唯发或说唯独,这一个心,非常非常的真诚恳切,念苦,这个娑婆世界很苦,苦不愿意受想离开,真正想离开娑婆世界,真正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乐生诸佛境界,这个乐当喜欢讲,非常喜欢西方极乐世界,希望自己赶快往生,有这个强烈的意愿,那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希望早一天圆满菩萨大悲行愿,也就是说,希望早一天能够证得,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们一样的境界,然后才有能力再回到娑婆世界来普度众生,他有这样的真实信愿,这就叫发菩提心,他有这种信愿。
  “此义第三福中已明竟”,这个意思这三福,第三福,第一句就要发菩提心,前面讲得很透彻了,所以这一段是说明上品下生人,他必须具备的条件,在经文上这三句,我们翻开二百四十六面看经文,这倒数第四行,这经文后第二句看起,我们所讲的就是这两句,“亦信因果”,这上一次讲过了,“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这刚才我们所看到善导大师的注解,再往下看经文,“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这就是教给我们把前面,所修的这三个条件当中,只要有一个条件,真实具足都能往生,何况这三条统统具足,那哪有不生的道理呢,功是功夫,这一点也要清楚也要明白,德呢,你有一分功夫一定有一分收获,这个叫德,所以此地的德与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这是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要你真正下功夫,这个功夫是在心行上,心是圆满的愿力,行要真正去做,一心一意去念佛这是功夫,所以功德跟福德不一样,我们在佛门出钱出力做这些好事,这是福德这不是功德,一定要搞清楚,功德能帮助我们超越三界,脱离轮回,往生不退成佛,福德不行,福德果报就是这个六道里面的福报,心行善的得人天福报,造作恶业的,那就是鬼畜生里面的福报,所以种种善行是属于福,这些都必须清楚,必须明了,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面未必有功德,怎么说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呢,功德里面必定与清净心有密切的关系,清净心,真心,这个真心本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德能,所以心愈清净,这个人的福德也就愈往外面显露了,这个福德是自性的称性的福德,不是修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这个一分清净就有一分的受用,一分的享受,十分清净就有十分的享受,那个叫福德,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不见得有功德,这是教给我们回向求生。
  “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这个世尊是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这一段是叙述往生时候的盛况,佛菩萨大众来迎接,这个上三品从迎接的场面上来看,很明显的不相同,上品上生所看到的是无量诸佛来欢迎,没有讲数字,无量诸佛,上品中生的呢,有一千尊化佛,千佛来迎,上品下生的是五百佛来迎,在往生的时候,所看到来迎接的场面,就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品位,当然这个庄严的盛况,别人见不到,他自己见到了,我们读了这些经文要努力,要力争上游,希望自己将来往生的这个场面壮观,这是真的,这世间都是假的,昙花一现,那个不需要争取的,这个是要认真争取的,如何争取呢,经上所讲的修学条件我们一定要有,要去做,这一段里头,善导大师把它分成九桩事情来给我们说明,大师的开示在,二百四十九面,第二行,我们从最后这一句看起。
  “临终圣来迎接”,这个圣众来迎接,“去时迟疾”,就是你去的时候的快慢,迟疾就是快慢的意思,就这一段文里头有九桩事情,叙述这九桩事情,第一个呢,是说到命终的时候,这个境界现前,这个佛来接你是什么时候呢,命终的时候,诸位要知道,命终的时候他并没有断气,没有死,这经上说得很好,“命延不久”,这个就是他在断气之前不久,可见得他人很清醒,很明白看到这个境界,福报大的人,在这个地方我们讲福报,这个福报大的人,在临终的时候没有病苦,临终的时候没有痛苦神识清楚,态度从容没有恐惧,这个恐惧是一般人贪生怕死,听到死就非常恐怖了,这个人没有这个危险,态度神情非常安定,看到这些佛菩萨来迎了,他还会告诉旁边的人佛菩萨来了,我看到了,我要跟他去了,你就晓得往生是活着走的呀,不是死了走的呀,是跟着佛菩萨走了,这个身体臭皮囊不要了,他丢掉了不要了,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一生成就的法门,如果死了再去投胎,那是第二世了,这个没有这一生,所以往生是活着去的,这是福报大的人他清楚,他会告诉家人,他旁边身旁的人,会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这是决定往生,这个一点都错不了,这个福报差一点的人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临终的时候有病苦,这个精神体力非常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