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飧鲆坏愣即聿涣耍飧龈1ú钜坏愕娜嗣挥心敲创蟮母1ǎ僦盏氖焙蛴胁】啵飧鼍裉辶Ψ浅Kト酰庥胁】啵绻飧鐾脑党墒炝耍诹僦漳且簧材牵裁挥锌植溃饽憧此谋砬椋芸闯隼疵挥锌植溃僮咧翱此彀秃孟裨诙孟裼惺裁椿耙担钦飧銎衅蛔忝挥猩簦颐且蔡怀觯饪赡芫褪撬椒鹌腥戳耍芑断蚕敫忝墙玻膊怀隼矗姓飧銮樾危馐钦嬲耐挡怀隼矗蛘呖纯此齑蕉挥猩簦悄憧此翘壬袂椋欢ㄊ欠浅0蚕辏浅5幕断玻悦挥幸凰亢量植溃晕颐且簧薷#M僦詹簧。僦帐焙蚯迩宄髅靼装祝叩氖焙蜃叩米栽冢飧鋈瞬沤凶稣嬲嵯砀#叩米栽冢颐强垂攀焙颍拖衷谠谔ㄍ澹诿拦谡飧雎砝次餮牵谙愀畚叶技罘鹜氖焙蛴姓咀抛叩模凶抛叩模迩宄髅靼装祝杉谜飧龇挪黄耍谖颐翘ㄍ逶ぶ敝粒咀抛叩模抛叩模簧∶挥胁】嗟模飧鏊氖甑敝校辽儆形迨鋈艘陨希馐墙菜心芰φ咀抛撸抛卟簧。歉瞿罘鹩腥鹣笸模庋墓兰频氖焙蛑辽儆形灏偃耍哉飧龅赫娴慕斜Φ海饷葱〉囊桓龅胤剑奈迨曛溆姓饷炊嗳送嬲豢伤家椋飧龅胤绞翟谑翘馐ち耍敲幢鹑四茏龅剑凳翟诨埃颐俏裁醋霾坏剑馐俏颐且欢ㄒ险嫒ゼ斓愕模盐颐亲约鹤霾坏降哪歉鲆蛩兀阉颐且沧龅搅耍切┮蛩啬兀渌驳模饩褪潜曜迹鹪诰纤驳恼飧鲂扪У谋曜迹颐呛饬亢饬课颐怯忻挥凶龅剑忻挥腥险娴淖龅剑忻挥性猜淖龅剑龅搅艘3肿。荒馨阉У簦赐煌粒鹌腥从颐蔷驼嬗蟹荨?br /> 这个第二桩事情就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华来应”,我们这里有感,佛就来应,感应道交,第三是说,五百尊化佛同时授手,这些佛都招手来迎接,都招手,第四是说,“圣众同声等赞”,来迎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赞叹的,确实值得赞叹,无量劫来生死轮回苦不堪言,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容易超越三界,唯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里面所谓的易行道,其他法门叫难行道,我们善根,福德都浅,业障深重,难行道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真的难,出不去,像我们这类根基如果遇到易行道,那这个一生就成熟了,遇到易行道要缘份,这个缘份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非常幸运,在这一生当中能够遇到,遇到了真正能够把它抓住,依教奉行,这一生满愿了,了生死出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诸佛如来那有不赞叹的,第五点意思是说明,这一个往生的人罪障消灭了,所以说清净。
“五明行者罪灭,故云清净”,他在因地当中发的菩提心,这个时候逐渐逐渐能兑现,我们今天要发个大菩提心,心发得很圆满,像前面所说的,我们能力有限,我们很愿意帮助一些苦难的人,帮助人需要智慧,我们智慧不够,需要财力,我们没有钱,单单有这颗热心,这世上做不到,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这智慧神通德能都恢复了,你心圆满了,这事上样样也都能做得到,换句话说,行上也能圆满,在今天,我们现前虽然这个能力很有限,如果我们尽心尽力去做了,也等于圆满,所以要尽心尽力去做,但是我们讲善事,讲好事,了凡四训里头,把这个好事辨别得很清楚,这个好事到底是真的好事,还是假的好事呢,这个好事里头有真假,有偏圆,偏是偏在一边不圆满,所以说好事有的好事不是圆满的好事,有很圆满的好事,这个有要能力去辨别它,有半满,这半是指这事情只有一半的好处,还有一半是缺陷的,有满足的好处,所以这种有邪正有大小,差别可多,所以做好事也不容易呀,有福报是你前生修的,做好事那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好事实在讲,表面上看到的好事,其实问题很多,不是真正能够种了善根,真正培了福报,好像我们种了一颗种子一样,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上,将来开花结果,你要种在沙土,种在石头上不但没有收获,种子也会烂掉,世间人修福也就像这个样子,所以这是真的有福的人,他才能修福,才能够种福,没有福的人,想种福也种不到,这是说明他这个罪障消灭,智慧现前,心地清净,这是发的无上道心。
第六说明这个往生的人,虽然见到这个境界了,就是佛菩萨来迎接他的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现前了,现前的时候他心里面还有一点疑惑,是不是真的往生,是不是真的佛菩萨来迎接,心里有这个疑惑,所以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与五百化佛都说我来迎接,欢迎你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你一听的时候呢,这心安了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这诸佛菩萨来欢迎,来迎接。
第七就是,这是蒙诸佛菩萨来欢迎,来告诉他,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他就自己看见自己,坐在莲花之中,坐在莲花里,莲花慢慢地合起来。
这个第八个意思,就是随着佛的身后,这一念顷,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第九就是莲花在七宝池中,这是讲往生的盛况,下品下生,这个三品叫上辈,我们在无量寿经讲上中下三辈,这上辈里面就有三品,这个上辈上品中品下品,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上三品往生的,第一个条件是大乘善人,是大乘善人凡夫,大乘凡夫,这个凡夫我们才有份,如果不是凡夫我们就没份,是大乘善行的凡夫,我们努力,这个上辈往生我们有份,前面曾经跟诸位说得很多,什么叫大乘呢,心量大,心大行大就感得上辈往生,这一点非常重要,什么叫心大呢,起心动念替一切众生想,这个心就大了,不要想个人,想个人心量太小了,不要想我一家,不要想我这个小团体,这个心量都很小,一定要想到这个一切众生,纵然不能够想到虚空法界,虚空法界我们接触不到,至少我们今天生在这个地球上,现在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地球上拐拐角角地方发生的事情,我们都会在电视广播上立刻就知道了,我们这个心量,至少要遍及这个地球,要有这个心量,与经典所说的就相符了,这个力量能不能做到,那不必去论它,我们尽心尽力在做,一个人力量做不到,集合大众的力量再做,像我们图书馆,由六十八年成立以来十五年了,我们道场大概是台湾最小的道场,没有比我们这里更小的,实在是个最小的道场,但是我们的心量呢,确确实实遍及全球,我们在这里讲经,大家不要看到,这个地方听经的人不多嘛,只有一百多个人,殊不知我们的音声传遍全世界,这经一讲完了,录音带就流通全世界,所以我们的心,我们的行虽然力量不大,有一分力量我们尽了一分,有两分力量我们尽了两分,世界上许许多多地方,我们几乎每一天都收到从大陆来的信件,从海外来的信件,很多对我们很赞叹,那些人没有来过,来过一看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这都是些事实,所以在外面名称很响亮,实际上我们是最小最小的道场,这就是我们心量大,道场很小这心量很大,做的事情很广,我们的录音带录影带,我们的经书统统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所以才能够流传得这么广,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的,这一次我们到大陆,馆长发了大慈悲心,想在大陆,这个赠与中上学校的学生奖学金,当然大陆学校太多了,都是中等学校中学大学太多了,我们那有这么多钱去想事情呢,送一个学校两个学校,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这样发心,事虽然有限,心是平等的广大的,这些统统符合佛在经上讲的,大心善心凡夫,这是上三品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这个下面经文,在二百四十七面第二行,第二行最后两个字,“一日一夜莲华乃开”,这个诸位要记住,这个一日一夜是讲我们这个地方的时间,这个前面都交待过,我们这地方一日一夜时间不长,这个廿四小时莲华就开了,华开见佛悟无生,你想这个多快,太快了。“七日之中乃得见佛”,七天这个时间,统统算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就见到阿弥陀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虽然见到佛了,佛的那个微细的相好,这大经上说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一看就明了了,他说,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一下看真的看不清楚,所以到三七日后才了了见,才把佛的相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闻众音声,皆演妙法。”,就是下品下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是在三七日之后,三七日之后,见佛闻法,比起前面两位稍稍差一点,也差不了多少,这个要知道差不了多少。“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这里讲到他方的利益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的烦恼没有断尽,带业往生的烦恼没有断尽,智慧德能没有显现,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个一加持使烦恼没断的就好像断掉了,能力没有现前的好像现前了,实在讲的是乘阿弥陀佛的愿,跟那些大菩萨无二无别,也能够在一刹那当中,分身十方无量无边刹土,供养诸佛,度化众生,他的能力立刻就有了,这个有是佛的神力加持。
“经三小劫”,这个三小劫也是我们这个世间的算法,这个时间长,经过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这个时候得的,得百法明门,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我们本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位是到了初地菩萨,这个讲的是自己亲证,不是佛力加持,这是自己真正证得了,真正到这个位次了,实际上佛力加持的时候,一加持的时候就等于到了第七地第八地了,但是自己真的是凡夫,所以经过三小劫自己功夫,自己真正功夫已经到地上菩萨了,到初地菩萨了,我们这个世界不能比,我们这个世界从这个算大乘来讲,从这个初信位的菩萨,要到欢喜地足足修行,一个阿僧祇劫,人家这三小劫你这个阿僧祇劫,这个时间上不能比,你看这个多快,在我们这个世间佛讲,需要一个阿僧祇劫才能够证得欢喜地,从欢喜地到第七地这个七个位次,又要一个阿僧祇劫,第二个阿僧祇劫,第三个阿僧祇劫就更难了,只能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愈往上面去愈难,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修满才证得法云地的菩萨,就是第十地的菩萨,这个两个比较比较,西方世界的时间就很短很短,这个自己真正能够证得的。
“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这个十六观,第十四观里面是上三品,请看二百五十一面,倒数第二行“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我们先看到就看这一段,这是讲到中品,中三品,中品上生,中三品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是持戒行善的凡夫,这个上三品是大心行善的凡夫,大乘心量的,这个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下三品是造作罪孽的凡夫,那个没有善造作罪业的凡夫,所以九品真的是普度一切众生,连造作五逆十恶,临命终时遇到这个缘份都能往生,这个中辈上辈统统是修善的,都是属于善人,这个地方所说的这个修行的方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四桩事情,善导大师注解里面有开示,在二百五十三面,第二行,我们看这段文,这个就是讲“受法不同。”,受是他接受修行的法门,“即有其四,第一个,明简机堪与不堪。”,刚才在文里面念到,若有众生,这个若有众生这一句,这是拣别那一类的人,可以得到中品上生,下面就说出来了。
“二明受持小乘齐戒等”,这个齐字跟斋字,古时候可以通用,这不算是个错字,古时候可以通用,但是一定要念成斋,跟这下面有三点的斋字是一样的意思,念成斋,受是接受,持是保持,小乘齐戒,实实在在说,这个大乘小乘,前面大师给我们说得很明白,完全在于心量,心量大的持小乘戒,小乘戒也变成大乘菩萨戒,心量小的人受了菩萨戒,菩萨戒也变成小戒了,这个开示是真的,为什么呢,符合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这个一切法,随心而转,心是一切法的主宰,所谓是万法唯心,又常讲的,一切法随心所转,它符合这个道理,也符合这个事实,由此可知,形式上的戒律不足以为凭,在中国一切小乘戒都变成大菩萨,中国人的心量大,像在泰国在锡兰,这大乘戒也变成小戒,他们的心量没有中国人这样的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