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供给这位大德;还不到僧众的半数,他的糌粑口袋就已装满了。他不再募化,将所得食物带回静修地方,在顺缘暂时不缺的情况下,他继续勤修。并去到大乐山寺法王昂旺伯觉(义为语自在富)的座前,听受了《六字大明法语》全部的经教诵授,以及大悲观音随赐灌顶,法王松赞岗布传授达赖索朗嘉措(义为福海)的大悲观音随缘灌顶、恰泽师所传《白色亥母随赐灌顶》、《黑色藏跋拉随赐灌顶》、《秽积忿怒母随赐灌顶》、《五世达赖多种论著》的论文诵授、《妥扎大成就师著作全集》论文诵授、以及由妥扎所传来的一些灌顶与随赐灌顶等法。
此后,大乐山寺僧众大都对他起敬,并由于见他的身仪言行,都不同寻常之辈,一时大家谈论说他确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寺中的维那师等将他唤入寺内,优礼供养,然后详细地问他说:“你确非寻常之辈,请问是何处的人?驻锡何寺?学习些什么?”由于他有猛利的出离心,不仅不愿说出自己的才德,就连自己是哪座寺庙的僧人,也不愿明告,只说我是从后藏的一所寺院出来飘游的行乞僧。有一些僧人再往下细问时,他假意说是从纳塘方面而来的穷乞僧。哪怕就这样隐晦,大众始终议论说:任从哪方面看来,他都不是一位平凡人物。继后,他发生足疾,日渐恶化。在病势特别沉重的时候,请来大乐山一位名医诊视他的脉象,这位医生细诊后,合十礼拜恭敬地说:“你不是凡俗之人。”再三请求他明白告知来历。他仍然只说是一游乞僧,不愿作其他说明。医生对他说:“你决不是平凡之辈,而是一座大寺的喇嘛,一般人众对你是十分尊重的。贵恙也是你那边寺中的护法在作怪,以此你返回本寺为最好。”这样很清楚的说出了先知预言。由此想来这医生或许也不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传说这位医生诊脉时,察觉这位大德有菩提心脉后,诊病时所用大师的尿水,医生也喝得一干二净。大师自己心中也忆及将生足疾之前,梦中见一吉祥天母前来,面现不愉之色,并想到过去在老辈前上师前乞假是未得十分乐许的。以此因缘看来医生所说也许是对的。于是决心返后藏,足疾也渐痊愈。
继后,他渐来到前后藏交界的地方,地名觉谟喀惹这一大胜迹地。他朝礼了那里的各处胜迹,由此对胜地发生喜悦,而找一山洞住下,勤修起来。那时,由于那里的人众对他素不相识,也就没有供养他生活资具的人,他自己也没有去到村市中化缘,以此他很缺乏生活资材,只好依炼气功夫以为食。就这样苦行勤修的当中,由于缺乏养生资材,他的身体渐弱,皮肤都变作灰白色,但他精修的功夫大大增长,内心随著也生起很大的轻安与大乐。正如往昔古德们住深山寂静处所,行苦行精修完整成佛道体,这样的情况,如温萨巴大师所作颂说:“昔有密勒日巴师,今有洛桑邓珠我,除有简陋衣食外,不须贪取他财物。精修一生成正觉,善住如此清净行,于离憎爱寂静处,愿此暇满取心要。”这是想到暇满的人身,能这样获得大义心要,这是很幸福的,以此内心愉悦。关于这一情节曾经听到洛桑朗嘉大师亲口这样说:“我住在觉谟喀惹修行的时候,约有一冬,没有一人给我一小袋糌粑,只好喝一两碗淡茶,一半是以服气为食。就是所喝的茶也没有酥油和下去,只好用一些牛油搅和于茶中来喝。这样虽是缺乏营养,但是身体安好,而且修善法的功夫大大增长。”
继后,他去到温萨巴大师及洛桑却季绛称大师等曾经在那里精修,并作加持的大胜迹地方,住在扎甲多杰颇章(义为金刚宫)的嘉瓦雍敦岩洞中,精修共通道次第(即菩提道次第)及不共道密宗道次第两种四座瑜伽法门。那时,他的养生资具,是由老前辈上师从妥桑岭寺供给,复有比丘楚称(义为戒律)供他一月足用资具等。就这样由于他勤修四座瑜伽如流不断的努力精修,于是真实生起了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等所有显密两种道次第诸心要,而为佛所喜的无边殊胜证悟通达。这也是从大师他的合量自著中得知的。那时,他修行证悟而作出的证道歌词多得难以计量,可是都没有记录下来。由他的悲念笔录于书的有一些如下:
“南无姑如曼殊廓喀雅。
三世佛陀温萨巴,三恩本师慧贤智,慈念于我诚信子,祈降加持法甘霖。
身心两俱生乐中,国土无方任意游,我是安闲一穷丐,今歌如此感乐词。
暇满人身我获已,复遇较佛尤胜师,精精勤勤修法要,不空人身我感乐。
远离生我故乡地,亲属故旧不贪恋,无羁无绊自摆脱,勇汉瑜伽我感乐。
随处如乡生快愉,视谁亦慈尽父母,一视同仁修净观,安闲穷丐我感乐。
执我寺庙我远离,不顾强横人颜面,自我牢牢自作主,无主无仆我感乐。
舍弃资具等装备,行时行囊无可负,无食沿门乞糌粑,穷丐群中我感乐。
闻思显密法要义,不作无益口头语,以修为重我勤行,诚汉瑜伽我感乐。
舍弃爱执幻身心,死于何处无懊悔,生老病死心决定,泰然能安我感乐。
如是乐感不知作,执此世乐成轮回,浊世僧俗诸众生,实无意义是狂人。
现今世界此土中,难有我辈穷丐乐,歌一感乐快乐歌,何处良好何处游。哈哈!”
还有他对于多杰颇章胜地,所作赞美歌曲如下:
“内证二次瑜伽行,外镇天龙八部众,当金却嘉为作役,雍敦多杰师前礼。
由此上师所加持,有名岩窟金刚宫,此地古德多赞美,我今在此暂住留。
山高雄壮似须弥,东方突起诸高峰,如聚无数诸法蕴,峰峦高广极挺秀,
其上有形如妪面,草原美饰如缎帐,居中高耸诸山谷,形如屋顶岩隙中。
白石板构成小屋,恰容其中天然美,其上与及左右方,野鸟来筑许多巢,
作我近邻无憎爱,前面高空阔无边,邻鸟长时来飞翔。岩屋前面大地土,
丛生各种幽美树,成林严饰如仙来,飞旋林中所有鸟,奇形异翅类众多,
为供住此瑜伽者,争鸣唱出惬意歌。此山左右前诸方,芬香气遍由旬土,
各种异香常扑鼻,鸟巢遍布幽林中,异鸟仙禽白松鸡,鸣如歌唱和雅乐。
此山前面诸方隅,有雍敦师之修泉,功如天露调诸疾,寒热百病能消除。
夏时不溢冬不涸,潺潺泉声无间断,严此胜地如供泉。右方高地如妪面,
草原如锦软如茵,遍布高谷美严饰,其上麇集诸野兽,奔驰如风显愉欢。
左方净泉呈蓝色,如供此处献供水。从前至右诸方隅,及东前方所有处,
平原广大多由旬,形园如金曼陀罗,如脐中间诸方隅,为藏胜地诸山脉,
其间方及诸方隅,大小园林难尽数,犹如四洲八小洲。平原边中诸方土,
缀以草原呈绿色,以及黑蓝红黄等,不同诸色各显明,犹以五宝作严饰。
如昔普贤愿所成,须弥四洲并日月,七宝等供尽人天,福德受用全俱备,
如是妙善曼陀罗,供此常住三宝前,直至百劫长供养。
噫嘻如我一穷丐,以此天然妙曼遮,供诸温萨法传师,以及慧贤智师前。
愿于悦意此胜地,寒热以及饥渴等,所有违缘不畏避,赐我随意能安眠。
愿戏论事不多起,无戏论寝安适中,是昼与夜不别识,赐我随意能安眠。
愿空性中入睡时,轮回涅槃不起虑,离边性中无分别,赐我一味善妙道。
诚愿普贤妙龄女,与心童子成无别,功能悲育诸众生,方便妙道祈赐我。
从空寐中觉起后,所有内外一切法,决知如梦亦如幻,成就妙道祈赐我。
愿尽此生形寿期,不作生死等转变,成就不坏身心中,度众功能祈赐我。
父师妙道祈赐我,法传妙道祈赐我,温萨妙道祈赐我。贫丐此心定得赐。”
这样的赞颂胜地,及最高悟道歌词,他为慈念后世众生,而笔录于书。他在金刚岩洞静坐精修的期中,心生极大厌离世法,所修善法进益很大,并生起许多清净现相(如见本尊等),但他保密而没有向众宣说。继后,他去到达纳却顶(义为法峰寺),这里很寂静,有甘泉幽树,果木繁茂。有一岩洞,从未被人觅得。他得到这一岩洞,也就住下精修。所需资具,仍由妥桑岭寺老前辈上师命达那庄园供养。过了一段时间,达纳地方的人众都对他生起很大的信仰。这时,他想到这下如果在这里再长住下去,对我修行善法会有障碍,将生起危害,决意迁地为良,于是迁到甲扎住德。他对这里的一些求学法要之人士,也适当地传授了《大手印讲授》等法要。有一些请求他在《大手印师承启请文》中,撰一自我启请颂加入。他允如所请,作出这样的颂句:“耳传深道心要义,离世善修不分方,慧贤胜师前启请。”这些颂句,也就是在甲扎住德住修时所作。
继后,他又去到圣大悲观音的化身──嘉色妥默(义为佛子无著,这取无著菩萨为己名)大师修行地欧曲却仲。这一胜地是嘉色大师所加持地,能生精进,有大加持。他心想:嘉色大师在这一胜地闭关精修多年,获得证悟增长。我也愿如嘉色大师那样,在这一胜地远离一切纷扰,勤修几年。他就这样誓志决心,闭关专修。他在这里修了三年之久,获得很大的证悟,发现许多修“觉”证境,传出不少的故事。在这里有一段时间,他的老前辈上师伯敦耶喜从妥桑岭寺派一人送来师谕,命令他即刻同来人一道回妥桑岭寺。他对来人说:“你今天回去,我打算明天就来。”来人走后,他心中仔细一想,这样做很不好!复从半山腰将来人唤回,他这才写了一封回覆上师的信,说明他这次不能谒师面,请师容恕!许我继续静修下去为祷!并对来使一再说明原因,然后才遣使回寺。这一关节,是由于他内心预知上师伯敦耶喜将赴准噶尔,打算接他回妥桑岭寺,作上师的代理人。以此看来这位洛桑朗嘉大师,供以像扎什伦布那般伟大的僧院主座,他仍旧无动于衷,对于世俗恶法名闻利养,他更不会去贪恋。以此可以说他的作风是和密勒日巴同等,这样称赞是名符其实的。
此后,他对欧曲茅蓬静修诸人,及谢区扎喜格迫(义吉祥增善寺)寺中喇嘛等一些求学法要人士,传授了《启虚空门》灌顶,及其他应机的法门。谢地区的民众对他很有信仰,前来供养资具顺缘的也很多。在这时候,他想到这下在这里继续长久住下去,将随五欲流转。这样对修善将有很大危害,应当去到他方。于是同他的侍者比丘楚称(义为戒律)没有预定地方,随意去到各种寂静处所。那时,这位大师心生极大厌离,以此合法的生活,也十分简陋。他行乞的时候,也如密勒日巴那样的作风,开始在人家门前乞化,有人供食,随所供给都十分满意知足。得不著供给,他心中也没有丝毫不乐;总之,不在门前久站,稍停即去。以此传说为行乞生活与侍者比丘楚称由于生活恶劣而生忧恼。在这些时间里,他正修行《调伏世间八法》,以及《自他相换菩提心教授》等法门,他想到伽喀瓦大师所说法语,是极为重要。如有名的《伽喀瓦修心一法五要》,即:一、无一顺缘中,获得极大的美满幸福,二、障难如云聚集中,一无损害,三、痛苦重如高山中,获得大乐,四、怨魔灾重如夕阳阴暗中,善知识之日光照耀,五、烦恼如劫火中,具足佛陀法要。他把这些法语谨记心中,并且想到法语中有许多修行要义,而一再请求班禅洛桑耶喜伯桑波对于这一修心法门,作一释著,清楚地开示教授中的所有要义。班禅大师允如所请,欢悦地作有一文,“南无姑如班扎达惹雅。相好受用圆满身,……(中略)噶当诸师密要义,诸方弘昌愿吉祥。”计至此共有二十二颂。这一本词句圆满空前未有的嘉言著作,它明白地开示了“违缘转为道用”教授中的所有要点。
继后,他去到一处素不熟悉的生疏边远地方,正打算在那里毕生静修的时候,却听到却迫嘉桑(一土官名)等人听到他的功德不同凡俗,意欲前来迎接他到阿绒地区去的消息。他想到这下我如果不赶快离此,另到一边远地方,那么,寺院中有一法友将要来把我捉住,或许说不定对我美其名为“王者供养福田”,而实际是一种文明管制。以此我须得赶快去到一处谁也寻觅不著的地方。但是又想到如真佛一样的善知识健在(指班禅),另去远方不向师禀这样很不好!于是写了信函,上呈师座,请示行止。信中禀明自愿不随此世名闻利养流转,而愿作一究竟精修者,以此请示师座,前往何处为佳?得到覆示说,以去到上区为佳。他继即去到“甲”地区,对译师拉准.洛桑炯勒(义为慧贤生源)传授了许多法要,复到吉仲聚集法会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