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久住在世起见,并在那里安置了许多供产。 
后来,在著名的自来塔“憍玛婆罗更德”前,作绕行居住时,看见有一身穿出家装的俗人,在犁地和拿著酒瓶。以此他伤感到佛法这般废颓!于是对僧伽大众,开示了许多最后的教言,从头至尾反覆念诵《顶髻尊胜陀罗尼》后,也就舍寿而示现圆寂。往生至尊怙主弥勒及圣无著所住处──兜率说法宫。具信的徒众们也就在阿阇黎世亲示寂的地方上,建立了一座奉安他的骨身塔,至今还在。 
阿阇黎世亲的门下,出有许多不可思议的能住持佛教的大师,在这些大德中成为最胜第一的,有四位弟子,善律第一是阿阇黎功德光,善巧对法第一是阿阇黎慧坚,善巧量论第一为阿阇黎方象(即陈那),善巧般若第一为阿阇黎圣解脱军等四大弟子。 
附一、善律阿阇黎功德光略传 
此中善律第一的阿阇黎功德光,生于印度磨吐罗城婆罗门族中。他从幼年就精习一切学术明处,后来出家受比丘戒后,来到阿阇黎世亲座前,精研三藏教法,听受大乘道次第后,复细研所有大乘一切经论。对于十八部各别的情况,毫不紊乱地能彻底了知;能忆持律经十万颂,作为常诵功课。由于他这样勤行闻、思,和精修禅定,以此心中生起通达自他诸宗大海,以及忆持千百种陀罗尼、辩才、神通、三摩地等功德。特别是他依阿阇黎世亲的教授,由菩提道次修行,而证得圣位,以此都称他为阿阇黎“圣功德光”,美誉名声遍满一切方隅。他为了佛教的事业,著作了摄《四部律经》所有要义的《毗奈耶海藏》,这一广大论著一般都称它叫《律经》,它和佛经没有差别;一切入佛圣教出家的大众,莫不以它为正量,所有过去一切善巧成就的大德,都对这一《律经》当作视眼般的佛教明灯,异常珍重。又著有《百一羯磨论》,现在所有进入佛教中,受持近事戒及出家戒、沙弥戒、比丘戒等仪轨,及“三事仪轨”等一切毗奈耶羯摩仪轨,无不从这位大德所著这一论著恩惠中而出。以此对佛教来说,他的恩德是无与比伦的。在过去一切善巧大德的论说中,都称赞说:“这位大德功德光的事业,遍布极广,同他一起安住的比丘,就约有五千人,他们都是多闻三藏,每日夜中当忏诸罪尽忏,当严守诸戒作严守,当加持诸法事作加持。他们都戒行清净,与往昔佛住世时,及传付教法时期,由诸阿罗汉护持圣教时的盛况无有差别。” 
附二、善巧对法阿阇黎慧坚略传 
阿阇黎世亲的门下,善巧对法第一的是阿阇黎慧坚(亦称安慧)。有关慧坚的前世:先是阿阇黎世亲在“班迦毗哈罗”,注满麻油灯火室中,诵一切经卷时,常有一鸽飞来听经。有一时间鸽死去,往生于边区扎玛地方庶民种姓中,这一男孩刚一生下就问:“我的阿阇黎在哪里?”他的父亲问道:“谁是你的阿阇黎?”答说:“世亲。”于是父亲问前往印度中部去的商人,听得世亲仍然健在的消息,等到孩子稍长后,也就将孩子送到世亲座前,由阿阇黎世亲教导他从最初学文字起直至一切学术明处,都得到善巧精通。他在幼年时,在那烂陀寺中,于救度母像手中供献大豆,想的是供后取食,由于堆豆过满,豆粒都滚落下来,再堆再滚,他心想圣度母不先受用,我不能取食,尽所有豆粒完全供完,都全滚下,以此他大哭起来。圣度母为他亲示真容说:“孩子别哭!回家去吧!有我保佑加持你!”从此以后,他也就成为智理无碍的人物。这一度母像也就成为著名的“大豆度母”。这位阿阇黎慧坚心中能全持《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以上全部经教,复著有关于《大宝积经》的一些释论。那时,他的善巧声誉遍满诸方。他复著有《俱舍论释霹雳光》,及《对法集论释》、《八部论释》等许多论著。 
附三、善巧量论阿阇黎方象略传 
阿阇黎世亲的弟子中,善巧量论第一的是阿阇黎方象。这位四海驰名的大德,生于印度南方楞伽班伽达城的婆罗门种族中。从幼年起未经多长时期,他学习婆罗门一切吠陀典籍,及其他一切学术明处,也就成为善巧精通。由于他往昔长远生中修学的习染力,视一切世间轮回如同火坑,生起猛利出离心,对婆罗门族,及一切受用和亲友等全无贪恋。在犊子部堪布象佑座前出家,取名叫方象。他依止堪布象佑精研符合犊子部宗规的三藏教典,成为善巧精通后,他意乐听受大乘经论及教授,于是来到阿阇黎世亲座前,总听受了大小两乘的一切经论;特别是听受了大乘诸经教,及由慈尊传来的大乘诸教授,如瓶注水般完全领受于心中,口诵大乘经典约五百部。后来,他又在一位金刚阿阇黎前,听受了《文殊室利灌顶及修法》,依法精修,由此获得亲见文殊,得到本尊示教及摄受。从此以后,他何时想见文殊菩萨,即得文殊菩萨亲自示现,而在本尊文殊菩萨前听受教法。继后,他在邬仗毗夏城的寂静山林的岩窟中闭关专修。后来那烂陀寺中,来了外道师兴起辩论时,他前来与诸外道论战,尽摧无余。这位方象大师总著作了解释佛经的一切论著,特别是著有《量决择观缘论》等量释论著约有百种。后来,他复前往邬仗毗夏,在过去住过的岩窟中一心修定。 
由于他任于何时,都以大悲心慈视一切远离智眼的众生,而欲对众生慈施智眼时,他观察到诸众生智力过弱,以及过去他所著的所有量释论著门类过多,形成分散。于是他想摄集过去诸论著中的一切要义,著造一部《释经密意集量论》。他也就用石笔在他修定的岩窟石上写下:“意欲成量利众生,怙主佛前恭敬礼……。”等颂句,刚一写下,立即发现大光明普照世间,大地震动,声彻云霄;诸外道师道力失灵。震惊了外道师黑胜,他想这是什么征兆呢?用神通观察,得见是写下的量论赞语的加持力。于是他乘阿阇黎方象出外行乞之后,运用神变来到岩前,将赞语擦掉。就这样三擦三写之后,阿阇黎方象在石上写道:“如果是和我开玩笑而擦去的话,这赞语有极大作用,请勿再擦。如果是想和我争辩,请现身出来作辩论吧!”以此当阿阇黎乞食返洞时,外道师已坐在那里。经阿阇黎以无垢智理和他辩论三次,他遭到失败的时候,他忙说现在比赛神变吧!口吐火焰将阿阇黎的三衣和资具烧掉。以此阿阇黎心中十分懊丧!暗想有这般难以思测的恶劣有情,实难作利一切有情事业。于是将石笔向空中抛去,想石笔堕地时,从此我将作为利一己解脱果。可是石笔未堕下来,以此仰视空中,得见美妙庄严、久睹不厌的本尊文殊菩萨手中持著所掷石笔说道:“儿,不可作,不可作!不可生起这般小乘心理。你的论著,外道师们毫不能损。直至你未证得登地菩萨之间,我都作你的善知识。未来时期中,这一论著将成为众生唯一智眼。”经本尊这样授记,和安慰鼓励他著作《集量论》,阿阇黎方象乃重振大悲和极大毅力,著作了《集量论》,对赡洲一切众生,恩赐智理的正眼。继后,他复一心修定,由此亲见许多佛尊,证得多门三摩地,诸天神齐来雨花供养,住山林中所有树木诸花,都倾向他的住处而敬礼;山林中所有大象等一切野兽,都来到他足前,俯身低头而下拜;那里的国王及其臣僚眷属等,也都来到他的座前,恭敬顶礼。后来,他去到印度南部,破除了那里所有的外道邪说,对诸寺院僧伽大众,广说三藏教法,作出了大弘佛教的事业。后来,他复到邬仗毗夏城,令那里的国王及其臣眷,都进入佛教,复有一婆罗门作他的施主,他建立了许多僧院。为了使那里的诸人士对佛法生信起见,他念动真言使一株已枯的大柯子树复生如初。就这样他在印度一切方隅,普弘佛教。最后,他仍返邬仗毗夏寂静山林的岩窟中,示现许多稀有瑞相而示寂。 
以此意乐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们,应当对阿阇黎世亲念恩生敬,而祈祷求加持,并当详阅阿阇黎所著诸论著,不只是对论著皈敬,而应以无垢智理获得佛经密意,对于释诸佛经要义的菩提道次第,精勤而修。 
五、证得中观道圣解脱军的历史 
“证中观道圣解脱。” 
值得宗喀巴大师这般称赞的第二佛陀阿阇黎世亲的四胜弟子中,圣解脱军生于印度中南交界处和燃窟邻近的地方中,为阿阇黎“佛民”的侄儿。他从童年就身入佛门,出家于十八部中的“犊子部”内部“拘噜拘里部”中,到了成年也就受完具足戒,依拘噜拘里部戒规,对所有粗细戒规很好地研习,而都能实践。由于他往昔长远生中,发菩提心,积二资粮,护持佛教的伟大愿力,他极欲听受三藏教义,特别是大乘经藏,尤其是此中《大般若经》中的所有教授。以此来到阿阇黎世亲的座前,以心行两种如理依师,而精研三藏,成善巧精通者。特别是听完《般若》诸经论后,能将句义二者都领会于心中。他听受了由慈尊将《般若》经义合入于菩提道次第教授中的《现观庄严论》后,即能以其中教义,修行整个圆满大乘道体,由此步入菩提道次第中,而现证真实法性,获得圣道果位,现证陀罗尼门、辩才、广大神通、勇行三摩地、虚空藏三摩地等功德。 
他亲见至尊怙主弥勒,他极欲将《现观庄严论》从初〈发心品〉起,至最末〈事业品〉之间,所有七十事理,一一都和《般若经》贯通连合起来。也就将这种愿望在慈尊前猛利地祈祷求加持,以此获得慈尊对他授记说:“你前往婆罗尼斯佛寺中,你的愿望将得成就。”他于是依照慈尊的指示去到婆罗尼斯佛寺中时,正逢静铠居士从普陀洛伽迎请《般若二万五千颂》来到婆罗尼斯佛寺中。这一因缘说起来,先是释迦世尊涅槃后,由于极恶魔力,使佛教遭受了历次的魔害而衰颓。以此印度圣地所存的许多佛经都遭到损毁,存在的《般若经》只有圣龙树从龙宫请来的《般若十万颂》,及原有的《般若八千颂》。以此圣解脱军作《现观庄严论》与《般若经》经论两合工作时,发现一些难合之处,他在婆罗尼斯佛寺中,得阅《二万五千般若》,由此才将经论两者一切都贯通连合起来。例如开示七十事理〈第一发心品〉中,也就根据如《二万五千般若》中所说:“舍利子,于此若欲希求大菩提一切诸法中,现证圆满正觉,当勤修般若波罗密。”这样引经中“希求菩提”,而广释论义;以及引经中“希求利他”,而广释论义;从初地发心起,至法云地发心之间,发心二十二品,都一一与佛经相合起来。就这样从修第一教授起,至〈事业品〉第二十七品之间,一一都与佛经串合起来了。以此他如漂海商主获得如意大宝那样的心满意足。 
关于静铠居士迎请《二万五千般若》的情节:先是静铠居士在一山林中,闭关专修观世音菩萨时,由那里的国王劝请他去请经。当他起程前往普陀洛伽时,诚向观世音菩萨祈祷求加持,先到印南“具德积米宝塔”处,继续依照前往普陀洛伽的路引,有些地方是从地下而行,遇海则乘舟而往,经千辛万苦才到了普陀洛伽的山下时,又遇著一座谁也不能攀登和行走的一大片危岩,居士虔诚祈祷独髻天女,获得天女以神力变现出一桥,才得渡过大危岩;又遇著野兽生起恐怖时,一心祈祷观世音,也才脱离野兽的怖畏。于是继续登山,来到了山脚至尊救度母圣地,次到忿纹度母圣地,渐次到了山顶圣观世音无量宫殿所在等处,亲见本尊观世音慈容,而请得《二万五千般若》。他依靠圣观世音的大悲加持力,一路无有丝毫灾障,而安返婆罗尼斯佛寺中,奉安《二万五千般若》。圣解脱军也就将《现观庄严论》与《二万五千般若》经论两者相合起来,而著作出《二万五千般若光论》。这一大论著,是赡洲中首次第一部《般若经》与《现观庄严论》相合的论著。这位大阿阇黎圣解脱军为弘佛教,作了经论合编的论著,对具缘诸人士,广大弘扬。那时,来到他的座前听受《般若》教授的弟子,数以千计。所有意乐修学菩提道次第的人们,也都来到他的座前依止。这位阿阇黎广弘佛教事业,约有三十年之久,后来圆寂往生兜率至尊弥勒座前。 
以此意乐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们,应当谨向圣解脱军虔诚祈祷求加持;并当依照他所著的经论合编,而开显的大车轨,从佛语中对菩提道次第诸教要获得定解,一心勤修具足一切经论要义圆满无缺的菩提道次第。 
六、大德解脱军的历史 
“证得信位解脱军。” 
值得宗喀巴大师这般称赞的大德解脱军,从童年身入佛门而出家,也就精研三藏教典。他以心行两种如理依止圣解脱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