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六、大德解脱军的历史
“证得信位解脱军。”
值得宗喀巴大师这般称赞的大德解脱军,从童年身入佛门而出家,也就精研三藏教典。他以心行两种如理依止圣解脱军座前,听受《大般若》的教授──《现观庄严论》与《般若二万五千颂》合解的论著,渐次精研其中要义──三士道次第。由此他对一切轮回世间,生起厌离的出离心,并生起推己爱他的真实菩提心,而证入大乘资粮道。他为了渐次进入大乘道,专修至尊怙主弥勒约有十年之久。他想精通整个圆满大乘道体,亲见至尊怙主弥勒,并由这种加持力,而能迅速进入大乘诸要道,那是再好没有的。可是努力勤修,也未得见慈尊之面,向他者启问迅速得见慈尊的方法,依所说为净除罪障,以修护摩为佳的方便,建和息炉灶,请慈尊降临,供注烧一百二十万次之多,以此得亲见慈尊。渐次获得一切教证功德,极大增长。他依圣解脱军的教授,著作了广释菩提道次第诸要义的《二万五千般若广释》。宗喀巴大师称赞这位阿阇黎证得信位,是指资粮道而说的。
以此意乐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们,应当谨向大德解脱军祈祷求加持;并应从依止善知识起,直到止观之间,所有菩提道次第诸要义,从《般若经》中获得定解,而生起坚定信心,一意精修菩提道次第。
七、阿阇黎最胜军的历史
“卓越成就最胜军。”
值得宗喀巴大师这般称赞的阿阇黎最胜军,他身入佛门出家后,精研三藏教典,依止大德解脱军座前,听受一切大乘经论,特别是听受了《大般若》经教《现观庄严论》中所说整个圆满大乘道体后,也就依教授一心专修,由此获得彻底的悟达,而向具缘诸人士,宣说《般若》教授,并广弘经论两合的教授。
以此意乐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们,应当谨向阿阇黎最胜军祈祷求加持,并应依他所开示的经论两合教授,勤修菩提道次第。
八、阿阇黎调伏军的历史
“精修深道调伏军。”
值得宗喀巴大师这般称赞的阿阇黎调伏军,他身入佛门后,依止阿阇黎最胜军为师,精研三藏教典,特别是研习《大般若经》的教授──《现观庄严论》,由此心中领会菩提道次第中一切要义,继续勤修菩提道次第,以此获得彻底的证悟。他为了弘扬佛教起见,塑造至尊怙主弥勒像,在像前一心虔诚祈祷,以此得到至尊怙主弥勒像开口说:“若欲作弘法利生事业,当向至尊救度母虔诚祈祷,因此应造救度母像。”他依所示建造了救度母像,在像前一心虔诚祈祷。以此获得救度母对他加持事业。总说起来,他对许多具缘信众,广弘《般若》教授;特别是对圆满教主大堪布寂护将他从两位解脱军得来的教授──菩提道次第一切要义与《般若》经教相合,而生起深刻定解的“经论两合”所有一切教授,如瓶注水完全授与,使堪布寂护成为教主。
以此意乐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们,应当谨向阿阇黎调伏军虔诚祈祷求加持;并当对这位阿阇黎承传而来的菩提道次第努力薰修。
以上两位解脱军及最胜军、调伏军等四位阿阇黎的诞生地方,及种族、父母,以及整个一生的教化事业等,都没有见到详细的记载,以此将来如果获得,应加以补充。
九、大堪布寂护的历史
“伟大行藏普照师。”
值得宗喀巴大师这般称赞的大堪布毗卢遮那,别名底娑达,梵语辛达罗啃达,在藏语为细瓦措,义为寂护(亦有译作静命)。这位大堪布寂护从不可说不可说往昔生中也就发菩提心,证得地道诸果。是为了在此赡洲刹土中弘扬佛法,乘愿而来的一位菩萨。他降生为东方禅和王的太子,他少年时代也就视俗家为众苦生源,如处牢狱,也是一切烦恼罪行的生源,以此他对世间荣华毫无贪恋,唾弃太子荣位,而在堪布智藏座前,出家受具足戒。由于这是四根本部中的说一切有部,以此他依止堪布为师,对于说一切有部所说的“四部律经”中开、遮、行三者一切粗细戒规,都能领会心中,心口相合地实行,哪怕是细微罪过也不犯染,守戒极为清净。他精研三藏教典,复成为善巧精通者。
继后,他想听受菩提道次第所有诸教授,于是依止阿阇黎调伏军座前,听受般若波罗密教授──《现观庄严论》,对于这一教授《般若经》中所有句义,都完全领会于心中。他复观察到对于大乘道次第来说,广行道次第与甚深道次第二者缺一不可。以此他复精研圣龙树所解释佛的密意诸教授,也都完全领会于心中。他对于诸经论义,运用无垢智理去细察,获得定解,深入于心,而精修实践,由此对于大乘道次第整个圆满道体,生起殊胜悟达后,复对其他具缘信众,广施法雨甘露。他著作了开示大乘道次第甚深与广大两系的论著──《中观庄严颂释》等著述,并为无边应化众生广弘宣说,使般若教授在印度圣地获得如丽日般的光显。由于这位大堪布住世数百年之久,以此他的一生初中后三段时间,都有许多门人,此中无与比伦的首要弟子,当推阿阇黎狮子贤及最胜善巧迦玛那西那(义为莲花戒)两位大德。这位大堪布寂护,是具有为其他佛子所难比难量的毅力,与极大的菩提心力,而于此浊劫中,为利一切众生,行伟大佛子行,乘愿而来的大德。至尊宗喀巴大师观察到这些事实,以此赞颂说为“伟大行藏”。
这位大堪布寂护在印藏两地中,作出了广大的佛教事业,特别是北方西藏本土,为大悲佛世尊未能调伏,而遗下的黑暗边疆;为大堪布未出世以前,所有二大车轨一切诸大德都不能调伏,而遗下的一块黑暗边地。阿阇黎寂护他悲心难忍,而来到这样的边地中。以这一因缘看来也必须具备很多缘起来凑合。从这位阿阇黎出世以来,直到九百年之间,在藏土建立佛教的缘起还未具备。这位阿阇黎总是怀念何时能在黑暗的康藏中,建立起佛教的明灯,只好加持自己的寿命,延寿以待的当中,有一时间,虽有法王松赞岗波在藏中建立起佛教轨则;并从汉、尼两地迎来释迦牟尼,及不动金刚像,在拉萨修建奉安佛像的庙堂;还修建“伏边”、“再伏”等佛殿及一切佛塔;以及学习佛教术语等来建立起了佛教轨则。但是由于浊世众生的福薄,以及魔王眷属所有外道诸魔类祟惑藏中人们,令其变心。从法王松赞岗波逝世后,许多罪恶臣僚也就摧毁佛教,将释迦牟尼佛埋藏在黑暗室中,对所有信佛作善法的人们,予以法律处分等来迫害。于是恶法的魔力复滋盛起来,将释迦牟尼像埋藏在砂碛中,还认为不足,复掘出佛像抛弃于芒裕地区的吉仲城中。甚至连佛教的名称,也无权敢说出口。罪恶的大臣们订下严厉的法令,佛法中的一字也不许念读。
就这样西藏完全成为黑暗洲土的时候,十方诸佛及一切菩萨的悲、智、力三德聚为一体的“怙主三尊”,发起悲愿在藏土中建立佛法。由观世音的化身松赞岗波在藏中,初兴佛教后,遭诸魔类摧毁后,为了复兴圣教,由至尊文殊化身为法王赤松德赞。他从金城公主生下后,不久父王赤德珠敦也就逝世,他刚生下就润育著佛法的习气。以此遭魔类不满,诸邪魔臣僚们造谣说:“这小王子不是金城公主所生,而是他舅父的侄儿。”当安置他在牧区的时候,这位小王子说道:“赤松德赞是汉孙,臣们何故言舅儿。”这样他自我取名叫“赤松德赞”,普遍都知道是金城公主的儿子。继后,这位小王子他一心想念过去具恩的父祖们在这藏地建立起佛教以来,到现在连佛教的名称也湮没无闻,如何才能使佛教复兴起来。有一时间,小王他命坝.色朗(义为显照)等数人前往汉地请求佛经。这些奉派的人们也能遵守王命,不怕艰苦从汉地请来许多佛经,来到小王座前。但是由于罪恶的臣僚们权势极盛,以此仍然是连佛经的名称,都无权念诵,而将佛经暂藏于岩窟中。
后来小王同色朗商量后,打算派色朗前往印度求经,并迎请宣说经义的班智达。而表面上为迎合罪恶的臣僚们的意想,下令委任色朗为芒裕吉仲的地方官,而派遣出去。于是色朗前往印度,到金刚座的摩诃菩提道场,及那烂陀寺,广作供养时,发现天雨瑞花,菩提树流出乳汁,并发出“吉祥啊!”的声音和光明等瑞征。继后,色朗到了尼泊尔,以此从那里迎请到尼泊尔王敬供的善巧成就大班智达辛达罗啃达。也就迎请班智达到芒裕吉仲安住,在住处新建两所庙堂。色朗在班智达座前,请赐发菩提心教授时,答以请求发心教授,应供财物功德。色朗将金银等财宝,及绸绫尼绒等所有物品完全供师,师仍说:“还须供养。”答师说:“除身上还有一根腰带外,别无长物可供。”师说:“这带也供养吧!”他如师命供了。求得发心教授后,班智达将他所供一切财物,全都赐还。说道:“你和我不是此生才认识的。过去许多生中,你是我座前首要的发心弟子,名叫耶喜旺波(义为智王)。”边说边以手再再抚摩色朗头顶。于是色朗在阿阇黎座前,恭敬顶礼而启请道:“请师为藏地弘兴佛教,前去作藏王的善知识。”阿阇黎说道:“西藏是我应化的缘份地方。由于藏王和你二人不是同时俱生,以此你二人九世生中,我都在芒裕和禅和两地等候你们而住世。现在你二人都已成年,而时机也成熟。以此我当作藏王的善知识,将在金迦地区诺亨达河畔,嘿布山前,建筑起一座红岩‘桑耶’运成寺来”这样说后,阿阇黎复返尼泊尔。色朗回到藏中小王座前,详细禀明在寂静处访到一位精通教理的大班智达,现今住在尼泊尔。我请他来藏,他已允许。并且他如此这般对我详谈。小王听后吩咐道:“我俩迎请班智达复兴佛教的消息,如果为罪恶的臣僚们知道,你的性命也将难保;而且将妨害大事。以此你暂时到外地去藏起来。我运用方便成就这事。”这样说后,色朗也就暂时到寂静地方避藏起来。
于是藏王运用许多善巧方便,使恶臣们如散沙解体,也就到了应以教法来治理政体的时候。藏王召集所有臣僚们说道:“我的父祖们所兴立的佛教,被舅家、非舅家等罪恶臣僚们摧毁,将迎佛(由汉迎来的意思)释迦牟尼像也抛弃在芒裕吉仲地方。现在迎回释迦牟尼像,我们王臣和民众等都奉行佛教,有何不好呢?”根据藏王的旨意,王臣民众等都同意奉行佛教。正商议奉行佛教,必须有一从印返藏熟悉情况的人时,报到色朗从芒裕而来,求见大王,候王传旨。藏王立即召见色朗吩咐道:“印、尼两地,现有谁是精通教法的班智达,你去迎请来藏吧!”色朗禀道:“有禅和王的儿子,他是比丘名辛达罗啃达,现住尼泊尔地方中,他精通佛法和一切学术明处。”藏王说道:“你是去过许多地方的,为了迎请班智达到尼泊尔去,应当将我致候尼王的信,递呈尼王。决定将班智达迎请来藏吧!”
藏王派遣色朗赴尼后,色朗到了尼泊尔也就将藏王的书信,递呈尼王。获得决定迎请“菩提萨埵”(即大堪布寂护)到藏的成果。渐次来到了芒裕的时候,藏王立即派遣了康朗.卓纳惹,及达昌.冻日、甲惹.勒日等三人为欢迎使臣去到芒裕欢迎。渐次行近藏王王宫时,色朗先行叩见藏王,也就将班智达已经来到的情况禀明藏王。藏王听得十分欢喜!说道:“色朗身体健康,班智达也平安抵藏,太好啦!”当藏王作供养敬奉的时候,“香伦”臣僚们说道:“印、尼两地是有许多邪咒修士前来的,以此应当事先前去探察一下为佳。”桑西等数人前去考察,但是听不懂梵语,找来喀什米尔人阿伦达那作翻译去一问谈。阿阇黎说道:“当供养本尊三宝,严守誓句戒律,主要是为利有情而勤修。”于是这些大臣们回禀藏王说:“这位印度僧人,行为高超,以此请不必疑虑。”也就请来王宫中。
当来到王宫门前时,欢迎使臣们禀王阿阇黎已到宫门前。于是藏王来到阿阇黎前,供上礼物黄金一升,恭敬顶礼于足前,请求加持时,阿阇黎说道:“大王,你认识我吗?”王答道:“过去我没有和阿阇黎会过面。”阿阇黎说道:“往昔迦叶佛教法住世时,有守佛殿修饰的儿童三人,用沙土筑塔而发愿,未来世我作班智达,你作边地的国王,色朗作传达使臣,在边区王国中弘兴佛法。这样的发愿,还能回忆吗?”藏王答道:“那许是真实,怨我修时太短。”于是藏王请求观察在藏弘兴佛法的征相。阿阇黎说:“我这印度人是精于观察缘起的。以王你头上缠头来看,契合‘阿里上部’如一帽地区,以王你足上穿靴来看,契合‘阿里下部’如一靴地区,将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