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隳苡姓庋某晒穑俊贝哟艘院笠簿徒兴白诶章逦奄ぁ保ㄒ逦笾竟笞樱!?br /> 继后,这位幼年佛子,由于多生薰习佛法,以此对于取乳及各种幻术戏法,不待教导自然能会。他天性自然地就知求学正法,在帕清却桑伯(义为圣法贤祥)座前,求授皈依发心及近住斋戒,和大悲观音很多法门。此后,这位佛子心中想到,只此一次获得有暇良好人身的时间中,若不追踪往昔大德,彻底地勤求闻思修学,那好比去到宝洲空手而回那样,已得的暇满人身将成为没有意义可言。此中尤以居家是诸过和众多烦恼的生源,我应当速从如同众苦逼迫的牢狱中解脱出来,勤修清净正法。由于他生起这样猛利的出离心,也就在他年满十八岁时,在萨桑班钦大师座前,求得沙弥戒,取名叫迅路洛卓。继后,他依止善巧大师梁温.恭迦伯瓦(义为普喜吉祥),及讲说教理大堪布桑杰伯瓦(义为佛吉祥)两师座前,精研《释量论》。由无垢理智获得通达相宗八法语义,以此善巧的名声,遂传播于诸方。此后,他复研习《七部经释等》,并参阅智理自在师萨迦班智达,及峨裕瓦.日比生根(义为理智师子)所著诸论述,以此对于具德法称论师的论理,获得无倒的通达,并著作了《释量论广略两疏及总义等》。他进而研究《现观庄严论释》等论著,由此不久也就成为彻底善巧者。此外他复在具德上师索朗绛称座前,听受《般若》,特别参阅《二万五千颂显明论》,及《八千颂释连同大疏等》,以此对于圣僧解脱军和师子贤两德的密意获得无倒的通达。他并著作了《般若大疏》,及《七十如理论释》。
此后,他想听受一切教法的基本──《现对法藏》,于是依止大译师绛秋哲谟座前,听受了多次《现对法上下两论》,并参阅《五地品和两种摄论》,及《巴里迦罗那八论释等》,复参阅善巧师邦译师所著诸著。以此生起了如无著菩萨昆仲那样的密意通达,于是他著作了《现对法藏上下两论的摄义略疏》。继后,他前往大堪布垛陇巴.恭迦桑波(义为普喜贤)座前,在聚集亲教、轨范等师,及僧众中,受得具足戒。复在大堪布座前,听受了《律经根本》一遍。大堪布对他说:“关于《毗奈耶》你比我还善巧精通,以此法主交托给你了。”由大堪布策动他著作了《律经根本疏》,及《羯磨仪轨》,从此以后,对于修夏、长净、开禁三种戒轨,都不断地遵守而行。继此,他想研究《中观》诸论,于是在法王绛秋生根(义为菩提师子)座前,听受了《中观理论诸著》,及《四百颂》、《入中论》等中观诸法类。并于上师三宝前祈祷求加持,再再专研细察,由此依往昔宏愿及三宝加持,心中获得通达龙树师徒的无倒密意,他也就著作了关于《中观根本智论》,及《入中论》、《四百颂》等三种经论的疏著,复著有《本颂释明句总义论》。此后,他自己及他的一切后学诸人,就以这些著述作为听闻和讲说《中观》应依的善轨。他自己也说:“我是对于教法作了些事。”
此后,他想进而研习诸乘的最高峰──《金刚乘》教法,于是在大译师绛秋哲谟座前,求《密集不动金刚大灌顶》,得取密号名“不动金刚”。又在大译师交却伯桑(义为怙胜祥)座前,详细听受《密续释论》;在具德上师索朗绛称前,详细听受了《密集释明灯论等》及《喜金刚教授道果》等很多甚深密法。在萨桑班钦座前,听受《胜乐金刚灌顶》;在大译师交却座前,听受了《金刚鬘》及《妙吉祥金刚》、《观世音法类》、《萨迦派金刚童子》、《五次第略论》、《摄行明灯》等密法,并仔细参阅了萨迦派及布顿大师等所作的诸论著,以此对于《密集金刚续释》等,心中获得通达后,他也就著作了《密集本续大疏》及本法的《现证》、《自入供养鬘》、《五次第摄义》等论著;并著作了关于《大乘最上要义论》、《亲友书》、《经集论》等的疏解。他复在佛子妥默大师座前,受得《愿行两种发心教授》及《修心》等很多法门。
这位大师对于求法来说,他是没有厌足的,以此为了勤求正法,他究竟依止了哪些善知识呢?如他作的颂中说:“众生顶宝福幢师,与及佛子无著贤,玛底师及菩提顶,善巧普喜祥师等。受恩深师二十人,长久顶敬勤依止。”总之,这位大师也依止了很多善知识,精研显密一切教义,成为善巧后,复对具缘信众,大转法轮,护持佛教获得弘扬增长。这位成就善巧大师,他前往前藏和至尊宗喀巴大师相会,于是在朗哲顶,及北方热振、吉学等很多地区,以及后藏达昌仲喀等处,师徒二人相会大转法轮,振兴佛教的情况,已在至尊宗喀巴大师传中,详细叙述。继后,至尊仁达瓦大师他效法往昔大德的洁净行传,以多闻的教义,作为修要,视名闻利养,眷属受用等一切如同唾秽而舍弃。由这种舍此世心,及猛利的出离思想,鞭策其心。他于是同一些意乐精修殊胜乘道的人士,在大雪山右侧方裕隆多杰地区,闭关五年的当中,一心专修显密圆满道体,获得共通道及不共密道,两种道次第的彻底通达。亲见很多本尊,生起多种三摩地,能忆自他千百生世的事迹,能往众多清净佛刹等,为佛所赞的殊胜证达。
他为了教导后来众生起见,示现他喜悦寂静处,一心专修的意乐,作有这样的颂说:
“谁于正法戒律中,出家仍未善谨守,对佛教言非理作,彼诸沙门是世贼。
对诸邪说思为美,语过沙门非理故,诡诈心行当远离,对正说者应常依。
对诸粗语思辩才,语过沙门非理故,乱说狂行当远离,对调柔者应常依。
对诸淫乱思为洁,诡行沙门非理故,诱惑邪行当远离,贤良正行应常依。
随欲妄为思为正,不护根门沙门过,放逸弛行当远离,不放逸行应常依。
造作繁多思为智,散乱沙门非理故,喧嚣俗家当远离,事务精简应常依,
富有受用思为德,贪炽沙门非理故,财等俗行当远离,知足寡欲应常依。
游村赶集思应化,利养沙门非理故,如商贪利当远离,边区隐处应常依。”
又他到寂静处,一心专修,立下誓约道:
“于谁双足莲房下,梵释遍入等世间,权威诸神依顶敬,观音怙主前敬礼。
我虽多闻失正修,虽受百戒有过染,沙门我立诸誓约,祈尊悲智稍赐鉴。
住处若增世妄想,名利之绳缚自心,嫉他竞心生苦恼,彼处刹那亦不住。
从今直至命存间,愿于雪山林薮中,如麟独自常安住,不居城及眷属中。
何时八风亦不动,直到心坚未证前,除调一己自心外,不因利他减自利。
三种法衣及钵等,除自生活用具外,金及宝等胜用具,为自利故毫不持。
何时亦不说他过,除具义及符法外,战贼王官等谈论,混乱言书决不做。
为正法故忍苦行,舍此世心求解脱,知足寡欲及顺已,除此四眷余不依。
我今所立诸誓约,若违犯时佛菩萨,与及大悲观世音,视我如同犬豕等。”
就这样祈佛菩萨等作证,而立下了誓约。他思惟寂静处所的功德,而作自我鞭策。他这种依止寂静处所的原因,也不是由眷属亲友等的劝勉,更不是追求名闻利养,而是他视轮回生死苦如火坑,十分难忍的缘故。与及观察到薄伽梵由多门中称赞寂静山林,尤胜莲苑,万分悦意之故。对此他有这样的颂说:
“何者不具微尘过,卓越功德威光严,美誉幡摇三界动,能仁世尊前敬礼。
具智诸友请细聆,圣教日光临西没,身命摇动等流水,求解脱者应警愓。
权拥七宝四大洲,住无量寿十善行,圆满增上乐自在,转轮王德亦如蕉。
长久安居须弥顶,如意树苑享喜乐,诸天会众威礼敬,千眼帝释亦世奴。
远离身心诸痛苦,能由禅乐久摄持,金胎大梵终堕落,生世下劣较天长。
谁触极坚须弥山,刹那亦能成灰烬,如是火鬘烧身时,地狱之苦谁能受。
一见江河顿干涸,佳果满林顷变无,多罗枯枝饿鬼形,谁一见时惧毛竖。
昧于取舍痴昏暗,互相食啖身常受,金刚火花及烹煮,畜牲众苦谁能受。
轻视世间诸荣华,知为众过之渊薮,为从有海解自他,故我去住寂静林。
如鸠闻雷生欢喜,谈论静林我亦乐,为诸闻义成义故,童慧我因趣静林。
如鹅骤见洁莲池,住尽边区我心悦,为暇满身取心要,故我童慧趣静林。
如蜂顿见莲花苑,我心留恋静林乐,为尝禅定甘露味,故我童慧趣静林。
如玛莱雅春风沁,静林药域爽我心,为摧烦恼诸魔军,故我童慧趣静林。”
复作颂说:
“世间救导天人师,开示解脱贪蕴本,五欲功德生诸苦,彼是病果痛苦根。
犹如癣癞发巨痒,及热病者乐凉泉,如饮盐水以解渴,由贪终无厌足时。
如毒和食作佳肴,贪食刃口之甘蜜,引车之畜啮地草,欲德益少而过多。
如贪象粪之蚊蝇,及喜猎人美乐兽,贪食钩饵之诸鱼,贪欲凡夫速遭毁。”
这样作颂后,他也就为了住寂静处精修为要起见,去到尼泊尔和西藏交界处芒裕吉仲的静林中,为仙人所喜的隐密处──默多当金(义为鲜花灿烂境)地中,步迹佛子闻喜(即密勒日巴的俗名)的清净行传,一心安住精修。那时,追踪这位大师之后,意乐在寂静处,一心专修的很多三藏法师,也都来到那地方,和大师结邻,偶尔请求仁达瓦大师说法,共求正法甘露。常时则住静林各别地点中,一心精修。有些是独居,有些四人聚居,有些是八人聚居,有些是二十人聚居的。这些离世专修的人们,每聚分居而专修,都分布在默朵当金左右的山谷中,及嘛呢山口、乍喀、普波伽、却顶、拉安堡、拉得却仲、江澎朗喀仲、隆哲桑登岭、贡普共色、扎岗楚普等地区,安住著很多具足三学静修比丘,俨然如往昔释迦世尊住世时,修法极盛时代。由于大家精修圆满佛道,以此住在那里的任一聚居处,都为一切善神所喜而歌颂吉祥。那时,至尊宗喀巴大师也在仁达瓦大师座前,对那些精修的人们极表赞叹。大成就师汤东嘉补也因闻仁达瓦大师的美名,而来到默朵当金谒仁达瓦大师,听受要法,由此最后获得心入于法的增上缘。
这位大师他依佛的密意二大车轨所解释的那样,最初佛灭度后四百年,由圣龙树所阐明的无垢理智,而获得经论的密意。关于此点他有颂说:
“导师圆寂四百年,毗达婆地离递毗,孺童龙树成比丘,宏扬圣教经记别。
复从龙域等世间,取来深广诸经藏,燃起离边中观灯,摧灭常断边见暗。
继佛授记由无著,弥勒尊前获恩授,阐明般若之宗义,印藏大车轨中称。
此诸大乘车轨分,大乘显密中密意,此二教理不相顺,由谁释知道歧误?
如佛所示之密意,无倒善说为龙树,龙树无著二大师,能持圣教佛所说。
随彼诸师所著述,我始觅得佛密意。”
特别是这位大师他对于圣龙树所释佛经密意,究竟难论──甚深缘起,离常边见之龙树密意“中观妙道”,如具德月称论师所解释那样领会心中。对于甚深中观道,毫无杂染地获得坚定,得到不退转的定解后,而对于雪域西藏,开示了中观道轨。关于此点他有颂说:
“印及尼藏等地中,善说经师虽众多,仅由分别造释义,所谓善巧义尽此。
佛教能如佛密意,无倒善说为龙树,彼之论著白莲苑,如理开显为月称。
诸师密意如是说,智骄虽多谁能匹,诸般彩色鲜明中,盲中焉有能辨者。
如盲开掘大宝藏,清净圣眼虽不具,由佛菩萨加持力,缘起深道我获得。
三世中住诸佛及,菩萨所喜是此道,除此说余解脱道,我解彼等为下劣。
十方所住佛菩萨,真实前来纵同声,示说除此有余道,我心亦不起动摇。
诸友故应离险道,若欲入佛所喜道,纵需千辛勤励力,亦当入于龙树宗。
除此虽多习他宗,能证佛意无他方,大都增长分别网,所得不过一智劳。
以故为养我正念,及益其他贤缘众,与使圣教长住故,我说三世佛喜道。”
又有颂说:
“由于此间诸邪说,染污圣教我不忍,略作邪正分别时,兹今对我多怀恨。
凡夫不喜我亦鸣,正士若耻是丧魂,故我若有与圣教,相违见行诸贤责。
我从入佛出家后,知辨邪正时至今,任何身语意诸行,严整如佛教而作。
无始烦恼习猛故,若略造作非理时,对过念想如毒食,追悔如法复还净。
由于观见具千光,真实圣教之日轮,对彼邪慧暗丛中,如萤他论我不喜。
论述宝洲中权威,龙树论如龙顶宝,随求生源我求故,邪说▼众我不悦。
住于离二边执海,持龙上首龙树宗,彼之正见光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