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阕闵洗┭ダ纯矗鹾稀⒗锵虏俊缫谎サ厍艹闪⒎鸱ń探洹R酝跄阊湮词纯矗鹾现屑涔诤芸旖性侄蚍⑾帧?墒悄阋曰平鹞瘢鹾洗蟊υ灯鹉苄肆⒎鸾痰恼髡住!庇谑前㈥^黎在“暴风宫”中,宣说十善法、十八界、十二因缘等法,约有四月之久,以此惹得藏中诸恶魔神嗔恨,发生“彭塘”被大水冲刷,红山被雷震塌,人病畜瘟一起到来。以此藏民都反变说是奉行佛法之报,藏王赤松德赞顶礼于大堪布菩提萨埵座前,悲泪说:“由于藏土福薄,恶法的诸非人起而为灾!藏民等也如此这般胡说。以此请阿阇黎暂返尼泊尔,将来再来藏土。”于是阿阇黎返回尼泊尔。
继后,经过一段时间,藏王复派遣桑西等三十人前往汉地求法,并派遣色朗去迎接大堪布寂护。那时汉地有一和尚说:“现在经过六月零六天,将有圣马鸣的化身来此地,其人的像貌是这样的。”说而事先造出肖像来。桑西等来到汉地,得到支那皇帝的奖励赏赐。在和尚前,求得他的修法传授,然后返回西藏。在藏王前呈上礼物时,藏王对桑西说:“到现在印度大德还没有迎接来,你前去迎接吧!”他也就到了尼泊尔迎接大堪布寂护来到了红岩善业宫。堪布对藏王说:“由于藏地凶恶魔神未经降伏,对奉行佛教善法作障,并对藏王的寿命也有损害。以此必须降伏凶恶诸非人。有一精于此术,具足神力的阿阇黎名叫白玛桑坝瓦(义为莲花生),迎请他来降伏吧!”藏王梦中也听得这样的话,也就照堪布所说而行,派遣了色朗等五人前去迎请莲花生。阿阇黎莲花生已经预知,提前来到芒裕和来使五人相会。渐次将藏中凶恶鬼神降伏,令立下誓语。继后,才亲自来到黑波山会见藏王。复到玛卓普降伏藏中一切凶恶鬼神,令其立下誓言。
于是堪布菩提萨埵,和阿阇黎莲花生两师同修安定地基仪轨,绘出阿登达布山佛寺图样,为须弥十二洲、日、月,周围绕以铁围山。计在丁卯年铺建地基,在己卯年全部修建完成。当由堪布菩提萨埵,及阿阇黎莲花生两师作开光法事,并办庆祝法会。复在未年迎请说一切有部的比丘十二人来藏,为了先试看藏中合不合行出家戒轨,以耶喜旺波(义为智王,即色朗)等七人施行出家戒轨时,七人刚一出家,即获神通等不可思议功德。这七人通称为“七位试人”。藏王赤松德赞想到在雪域藏地,能大弘久持堪布寂护说一切有部的师传戒规,是再好没有的。以此他命在桑耶寺的寺壁上面,绘下这一师传圣舍利弗、罗睺罗、龙树、清辨、吉祥隐、智藏、堪布菩提萨埵等人的像。
法王赤松德赞在大堪布菩提萨埵前,作无量的承事供养;并请求在康藏地方大弘佛教,造就对这一事业的助手──许多善巧翻译;从印度迎请来阿阇黎毗玛那弥遮及阿阇黎桑杰桑瓦(义为佛密)等许多善巧成就的大班智达,翻译了无量的佛经及经论。对所译出任何法类,都由这些善巧有成就的大班智达们作了校正,复呈法王赤松德赞细阅,这样使诸法典,没有丝毫杂染不净。在康藏一切方隅,宣布了这样的法令:所有西藏一切辖区,都应如理奉行正法;都应对进入佛教的出家众,无上地尊敬;一切信奉佛教的人们,都应当依据大堪布菩提萨埵在藏中所传授的佛教轨范、清净戒规,为清净正行;都应当以圣龙树所解释的佛意为清净正见。就这样大堪布菩提萨埵作出了如丽日般的光显佛教事业后,到得将近示寂时,他对法王赤松德赞说:“将来藏中将发生外道邪说,使佛教成为两派,而起诤端。到那时可以迎接我的弟子迦玛耶西那(即莲花戒)来藏作辩论,而息诤端,复显正法。”授记下这样的话,也就示现圆寂了。
后来有一时间,果然如大堪布菩提萨埵所授记那样,藏中来了一位执持邪见的支那和尚,大弘他的法宗说:“身语所作的佛法善行,不能成佛,无所作为而住,方得成佛。”固执这种断见而提倡不作任何善行。一时风尚,西藏大都喜学这样的宗规,伯央(义为妙音)及罗达那等少数人士仍奉行大堪布菩提萨埵所传授之规。以此见行不合,而起诤端。藏王赤松德赞命令说:“见行应以大堪布菩提萨埵为宗。”以此反惹得诸邪说的人们怀恨,身怀利刃,扬言将杀尽非支那宗者。因此,藏王心中不安!派人去召唤耶喜旺波,两次都召唤不来,第三次派人召唤,如召不来斩决使者。使臣悬绳下到深约六丈的岩洞中,请求遵召前去见藏王,如不应召,我使者将被杀。以此只得伪装应召而来到藏王座前,禀道:“大王何必召我来,大堪布有如此这般的遗嘱在啊!”以此藏王回忆起堪布遗嘱,立即派遣使者去迎接阿阇黎迦玛那西那。这事被支那和尚所察觉,他觅得《大般若》等甚深诸经卷,研习说法,并著出关于不必修善法睡著也可成佛的论说,名《开示睡禅法轮论》。阐明这一论著的著作有《离诤禅定通知》、《再通知二种》、《依理所成见中脊肉》、《依教所成八十经据》等论著。他阅读和自己的见行不合的诸释经论著,用脚底践毁之。那时耶喜旺波在藏王前启白,仍如大堪布的密意。以此藏王十分欢喜,对他说:“这下你是我的印度师。”
继后,迎接来了阿阇黎迦玛那西那。于是藏王坐在中间,支那和尚坐在右列,迦玛那西那坐在左列,非支那宗的诸人,都接坐左尾。藏王对左右两师的手中,都各给一花鬘,说道:“你两人作辩论后,负者对胜者供上花鬘。负者当立即离开西藏。”和尚发言道:“作善与不善业,则趣入增上与恶趣,以此未脱轮回,是成佛的障碍;喻如白黑两云任何一种云,也障遮天空那样。谁能任何亦不作意,任何亦不思惟,彼将完全获得解脱轮回。任何亦不作意,不分别、不观察,即是无缘。速即顿入,如登十地。”迦玛那西那发言道:“这种任何亦不思惟的说法,是断离‘妙观察智’;真实慧的根本,为妙观察智。以此断离此智,也就断离出世间智慧。如果没有妙观察智,行者由何方便住入无分别呢?如果一切法无念想、无作意的话,那么,一切修习,不念、不作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想不念诸法时,这将成为‘最极作意’。只以‘无念想’来说,昏倒或昏迷的时候,也将成为证得无分别慧。事实上若无清净的妙观察,则无进入无分别的方便。如果仅阻止念想,而无清净的妙观察,怎能进入一切法无自性呢?因为未证空性,则未远离诸障。以此是由清净慧远离颠倒邪见。以此正当的念想,不可‘不念’。如果无念无作意的话,那么忆往昔生处及一切智,如何能成呢?如何能断离烦恼呢?因此,以清净慧通达了义的瑜伽者,通达三世,内、外空性已,息灭分别,而断离一切恶见。依此善巧通达方便与智慧,由此除一切障,而得证佛的一切法。”
破其邪论后,藏王复吩咐道:“一切徒眷们,都作辩论吧!”于是坝.耶喜旺波发言道:“必须研究一下所谓‘顿入’与‘渐入’的问题,如果渐入时,这样是无因吗?若和我不同而顿入时,你还有什么可做呢?如果一开始就成佛,还有什么罪过可言呢?因此,譬如登山,也必须一步一步地登上去,不可能一步就登上去。如果初地都还难以证得,更不必说证一切种智了。非支那宗的我,是以三慧精研诸经论,以此能无谬通达经义。进而学习十法行,依修而证得忍位,进入无过的初地,渐次经十地的精修净治,由此圆满二资粮而获得成佛的。如果是你们那样的话,福慧二资未圆满,此心未净治,就连世间事也不能知,怎能成就一切种智呢?由于任何亦不作为而睡著连饮食也不得尝。如果饥饿而死,还能说得上成佛吗?如果不观不察地逐步前行也得跌倒,那能说得上通达一切法吗?”尽量地说了很详细的言论后,昏庸的和尚师徒们,都不能答辩。只好将花鬘供于阿阇黎座前,而服输了。据说那时有觉玛玛等人十分懊丧,以石槌击自身而死。于是藏王下令:“今后‘见’当依龙树之宗;‘行’应学十法行及般若波罗密;禁止学行庸师和尚之宗。遣送和尚回汉地,搜集其所著论著埋藏于秘处。”
这样看来,堪布寂护和大善巧师迦玛那西那两师,确是康藏佛教的明灯,恩德无比的大师。继后,法王赤松德赞,对于在康藏整理佛教,破除所有邪见邪说,恩德极大的阿阇黎迦玛那西那,作了无量供养,恭敬承事;并劝请为利后世应化众生,如往日以无垢教理破除邪见邪说那样,当笔之于书,著出论述。于是迦玛那西那应王所请,著作了《中观修次三篇》。继后,复由藏王赤松德赞劝请这位阿阇黎再著作一部善为解释龙树密意──究竟中观见,为使此宗见久住于此世间,运用理智来阐明此一宗见的论著。大善巧师迦玛那西那复应请著作了《中观光明论》。
以此意乐以菩提道次第为修行心要的人们,应当再三阅读阿阇黎寂护师徒所著《中观庄严颂释》,及《中观修次三篇》等著作,而对于菩提道次第诸扼要,获得定解。
十、阿阇黎狮子贤的历史
“弘般若道狮子贤。”
值得宗喀巴大师这样称赞的阿阇黎狮子贤(藏语生根桑波),他从往昔长远生中,发菩提心,学行伟大的佛子行,是为了在此赡洲中弘扬佛教的心要──般若教授,乘愿而来的一位大德。这位阿阇黎诞生在王族中,过去一些佛教史中说:这位阿阇黎住在母胎中时,母亲被狮子伤害,狮子食其母体后,留下腹中的婴儿而未食,并使婴儿平安地长起来。以此取名叫“狮子贤”。他成年时全不留恋喧嚣的俗家,身入佛门,出家受圆满学事──比丘戒。精研一切自他宗义,成为彻底的善巧者,特别是对于寻求《般若》教义,能如常啼菩萨那样不顾身体辛劳,与生命危险,发奋勤求。一心想念何时才能对于《大般若经》教义,三乘道次第圆满道体,不被他扰,获得定解而奋斗。那时,大堪布寂护正是教主。以此他心行两种如理依止大堪布寂护,细研由至尊弥勒传来的般若教授,圣无著昆仲及圣解脱军所著诸论著;并精研圣龙树解释佛意所著的中观诸论。他听受由佛世尊而至尊弥勒,而无著昆仲,渐次传来的广大行派的菩提道次第诸教授,及由佛世尊,而至尊文殊,而圣龙树师徒,次第传来的甚深观派的菩提道次第诸教授。对所闻教义菩提道次第诸扼要,反覆思考、衡量、细察;并为了使心中熟习,勤奋地串习其中所有缘念法门;由此对于佛法心要,三乘道次第圆满道体,生起了特殊的悟达。于是对数以千计的许多具缘信众,讲授《般若》教授。
他为了还须大弘佛教事业起见,在大堪布寂护前,求得修弥勒的方便,精勤以修,以此梦见有一身著黄色僧衣威仪端正的比丘对他授记说:“前往东方‘喀萨巴呢’去吧!”他也就依记别往所说地点,修观音斋戒法三天,而复观梦,在拂晓时梦见“阿敦达布”的毗哈罗山的更朵那的上空,云层空隙中,现出诸天神的上身正在作各种供养。问为何而作?答道:“是为至尊弥勒宣说《八千颂》,而作供养。”他细看了很长时间,也就看见了至尊弥勒,金色面容,顶上严饰一塔,右手作说法印。他立即顶礼供养,而启问道:“慈尊你所著诸论著,现时出有多种论释,当依从何种呢?”答道:“应当对于一切论释,很好地通达后,将合理的总摄起来,由你来摄集著作吧!”他醒来复作了供养,为了寻觅著论时的施主,他从东方喀萨巴呢前往西方去的时候,正和达玛巴王听得阿阇黎狮子贤精于讲说《大般若》,派来迎接他的使者相遇。也就迎接他到恰瓦松(义为三庄严寺)佛寺中,为数以千计的僧伽大众,广传《般若》教授。由达玛巴王作施主,他遵从慈尊所授记,著作了《现观庄严论释明显义论》;及《现观庄严》与《八千颂》经论两合的教授──《八千颂广释》;以及随顺圣解脱军所著的《二万五千般若光明论》,摄《二万五千般若》要义的《八品论》;《摄功德宝释易知论》;《般若修法》;《真扎巴文法变格颂》等诸论著。这位阿阇黎具足无比的悲智,及至尊弥勒的加持力,以此他所著的《明显义论》成为修菩提道次第人们的“般若正法眼”。他所著的《般若八千颂广释》,从扫除房舍起,直至修止观双运之间,所有三士道次第诸扼要,都如《般若经》中所说那样──何为道体、数目之决定为若干、次第应是如何等情况,开示得毫不紊乱,极为明显。并且从一一缘念法门中,修一缘念法门时,绝不舍弃其他缘念法门;而是于一一缘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