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急舜舜挡赝林校鱿至艘晃淮笃腥涤谐黾彝街谠家磺耍际且惶宓哪芙⑶寰唤馔训滦械娜宋铩!?br /> 又据说有一次善知识博多瓦的屋顶上积了雪,他说:“今晚发生了如《七女悟真传》中那样的心情。”因此他心中很生欢喜。所谓《七女悟真传》中所说的事,又是怎样的呢?传记中有这样的颂词──“剃除烦恼发,披著粪扫衣,乐欲住兰若,何时如愿成。”关于善知识博多瓦的德行事业,据一位噶当派中的大善知识所摄集而作出的评语是这样:“善知识博多瓦是生而具有增上心者,是著名的大律上座,他对佛法作了广大的传播,显见了经藏的总义,造论善巧,持戒精严,僧仪无差,是一位佛教中的主宰人物。他从过去直到现在所有的时间中,一直是在常观察所许的誓愿,奠定律仪基础;一心向往深入经藏;常观贪欲过患;每自掩功德光芒的一位大德。”善知识博多瓦他对三藏是很博通的,并且能显见三藏的一切教义都是一个完整的修行教授,种尊者说他是佛教中的主宰人物的时候,是当他的面前,指著他的颜面而说的,复说他是十六尊者中的一位。确实由于他的才智是很博大的,因此,他的前面任何一种经论典籍,他都能以三士道与它连系起来,对那典籍作总结的讲说。博多瓦曾经这样说:“除嘉季.香大师,与及种老两人外,不管是天人鬼神,都被梵语把他们捆扎起来而搁置著。”他依止种尊者虽说时间不算很长,可是总共也依止了七年之久。
种尊者逝世后,继由伦觉巴和衮巴瓦两位大师如护眼珠般地教抚三昆仲。衮巴瓦逝世后,三昆仲在跋邦塘会商时说道:“我们此生中,不向人们说法;不食筮卜来的供养;不住持寺庙和部院(指僧伽部院);当发愿来生往生到弥勒和阿底峡尊者的座前。我们三人应彼此相依,一心精修善法。”
关于善知识博多瓦的事业德行,大概情况,在朗嘉饶巴所作的《摄颂》中所举的是这样的:
“不为他人作,宰官与仆役,不扰他人意,不记他人恶,不染虚假意,不作附攀缘,
不去合腐污,不惯习俗流。亏损自愿受,善友彼所交,建造诸塔像,像前复供养,
阅读诸经论,与及布施业,彼亦广大作。一切能舍中,彼之衣与食,生活诸受用,
自供虽菲薄,知足心安素,寂静处所中,彼乐者居住,何以如是作,为修心要故。”
在善知识博多瓦的行传──《妙莲颂释》中的说法:
一、关于他所断离处所,有颂说:
“自乡与家宅,本庙及城市,喧嚣纷嚷处,此五非行境。
不净及淫秽,退失誓句处,人与非人等,为灾作障处,诸处应远离。”
二、他所断离的朋类,如颂说:
“淫乱及退戒,妇女与爱染,见行不顺者,唯求此世义,
缺立人性等,痴呆与大欲,亲眷等恶朋,一概应远离。”
三、他所断离的食物:如颂说:
“酒肉葱蒜等,偷劫及剩秽,僧物与赎物,造恶而来物,
与及五邪命,取饮砾石水,不净二边行,诸著应断离。”
四、他所断离的衣著:如颂说:
“具兽形相衣,质色两不宜,量度不合律,太好或过劣,
装饰讲华美,与戒相违衣,与及有袖等,一概应断离。”
五、他所断离的资财:如颂说:
“不宜诸沙门,掌握之资财,珍宝贵物等,八种不观物。
僧物及赎物,他人爱著物,若贪强取财,如敌皆断离。”
六、他所断离的作业:如颂说:
“田业及商业,利贷与养畜,事业工巧业,与及养亲友,
作村诵仪轨(即以赶经忏为业),求雨阻雹等,宦绅两者前,为役皆远离。”
以上是这一传派的六种应断离事。
其次他的所修和所取,即是一切显密经教的心要──三士道菩提道次第之清净解脱修学法门,如以多宝庄严的所有道之支分等。
一、他所修中,依止上师之特点:如颂说:
“不觅各种不同师,得一具相善依止,师之誓句如命护,一切净行随师学。”
二、他对戒律之特点:如颂说:
“容受善自身心戒,对教学处如教学。”
三、关于他修心的情况:如颂说:
“修心依次皆净修,等引通达以决择。”
四、他所求知的特点:如颂说:
“不求多类教授门,适学知识皆精习。”
五、他所取之教授要门的特点:如颂说:
“不觅夸大之教授,唯以三藏作教要。”
六、他所断此生牵缠之情况,如颂说:
“远离本乡土,断绝亲属缠,施主及区民,解除爱执方,
不执家畜众,仆役与田业,惦念而生苦,一概应断除。”
七、他所行之特点:如颂说:
“修心修善等诸事,韬光隐晦进义大,不作立功为要图,一座常修闻思修。”
八、他不作无谓的狂行,如颂说:
“隐没贪欲现无贪,隐没自利作利他,贪著考虑此世等,诳染狂行皆不作。”
九、他所善巧精通的特点:如颂说:
“澄照三藏明镜里,显见二谛诸法性,不依世间善趣道,唯入智者所行径。”
十、他的见行清净之特点:如颂说:
“身语作风如戒法,悲智无别胜心固,虽知取舍无二义,有分别中示无别。”
十一、他坚定的特点:如颂说:
“已达轮回如是性,不因苦乐爱自行;法业不为好恶动,厌心引生净解脱。”
十二、他断离世间八法的特点:如颂说:
“任何贪爱成苦集,作何现见如诸法,世间所作世八法,彼虽断除不显实。”
十三、他的悲心特点:如颂说:
“难忍如母众生苦,非利他事不想念,不作表现具悲者,任作何种为利他。”
十四、他的智慧特点:如颂说:
“诸法现而无自性,幻空体性虽已知,然于善恶业异熟,心生决定信极诚。”
十五、他学习菩萨行的时候,断除与般若波罗密不顺方的情况:如颂说:
“从他收集分与他,贪求名利废闻思,轻视罪业诸堕恶,不净施等皆不作。
虽作出家众导师,对教不欲养痈患,特有不作导师中,不作尼轨而障教。
仅依养命恶衣食,为利教法能舍命,不作与他对争事,随不安处不趣行。
不为名利而求故,世法佳事亦不作,诸恶作业弃如仇,四时常勤十法行。
离贪及恶神通等,除生功德禅定外,可疑之处不觅修,专注三门善不失。
无垢经藏如眼灯,如药多闻不疲厌,所闻复能从今起,真实信乐勤修学。
舌剑唇枪彼罕作,强造摄义亦不为,决义少而诸义通,闻教多而义显明。
宗义不紊依法语,随说能善思修义,失词隐句作正解,理紊编集广说中。
阅诸欠缺误增等,并依善著诸释论,与师要诀及自慧,而作清净说法语。
末法时中自不颓,传作如法修行中,除能弘法宰役等,合法顺义诸人外。
其他官仆两不作,事师作仆等除外,他众蛊惑不为役,远离合污同流事。
依粗衣食自居卑,生起虔信大悲中,忍亏不谄行清净,不随不逐顺法作。
寡治生事喜寂寞,遇灾障时对所修,亦不松弛作休息,仍如水流不断修。
不贪此世唯念法,业果如命持戒净,出离轮回悲母众,求正通达伏我执。”
如果想知道以上颂文的广义,可以在《妙莲本颂》及《妙莲颂释》两种著作中去参阅。
善知识博多瓦虽是在种尊者座前彻底地求得关于密教所有教授,而彻底地修行无上密造的二种次第,但是他对于密教守护极为严密,平常用的三昧耶密具如铃杵,直到他示寂后,他的侍者们才见著,由于他诵持密咒很彻底的关系,护法神众也为他服役,当窝巴.敦穹嗾使吉祥天母逼使善知识喀普瓦示寂,并对继喀普瓦而住著的侍徒等也作损害的时候,善知识博多瓦对吉祥天母作了这样的呵责说:“你在佛前真实听受过法语的护法都这样作,那么,我依经教的人又应当怎样作呢?”这样说后,有一晚上他在梦中,梦见一妙龄女子赶著两头低著头的野牛走过,走到另一旁去的时候,同时也都向虚空飞去。据说待他梦见这样的梦后,所有灾厄损害也就根本断绝了。
善知识博多瓦的体态是面形竖短,面部白中带红润泽色,二目凝神而住。他说法时,由于很激动活泼的关系,最初僧装披风向下滑落,渐次连上衣也滑落到腰部。他心中具有很大的智慧,讲一四句偈,能够指出这一支分是这样的趋向,这一趋向中的这一支分复是这样的,每一支分可以说出不同的教义各十种。他讲菩提道次第的时候,以《菩提道炬论》为讲义的根本,而参合《噶当六论》及《宝鬘论》、《寄弟子书》(月居士著)、《亲友书》(龙树菩萨著)、莲花戒所著的《修行次第》等论著来讲解而作出有决断的结论。此外还说出教理的本源根据出自如阿底峡尊者所著《二谛论》等许多论著的某卷有启问他传说这样的法,是从那位阿阇黎学得来的?他答说:“是从阿阇黎班扎遮梨学得来的。”据说所谓“噶当大名声”也是在善知识博多瓦的时代而著称的。清净的史事和教法的广传,也都是产生在他那一时代。由于他涵虚极深,他自己虽是没有说过我有这样的功德,但是他确是具有菩提心、亲见本尊、具大神通等功德的一位大德。
此后在乙酉年五月十五日,他作“坐夏”。在十七日的那天开始对弟子们作通告,二十三的那天把装经篷捆好后,他说道:“你们对我虽然叫作是一位善知识,现在只不过有一空名而已,对未来说,应当怎样作一位具相的(够资格的话)人物?我们大家来供设起盛大的供品,我须在师佛前,发这样的誓言──从今以后,知道使我们钻入里面而不喜出的,是为著此世的一切考虑分别,以此当舍此世心,发誓不作毁灭佛法的败器,佛教中的枭鸟和乌鸦这两种飞禽吧!”他这样说后眼泪盈眶地就从座起来,走入住室里去了。从这天晚上,他的身体发生小病稍感不舒适,在第二天上午法会完毕后,他说:“渐次我也就要走的了,不能说去的时间过早,而是恰到适合的时候,我将无悔地而去。”说后他也就回到住室里去了。那一天没有说法,到晚间他对江敦等侍疾的人们说:“我蒙眬间见著十方的虚空界遍满诸佛菩萨,我也就向诸佛菩萨祈祷求加的境相。”那时僧人们在作收集为他诵经供养祈请住世的义务捐献。他说:“对于大乘上师作承事供养,而斤斤于升斗两钱,是得不到什么成效的。我穿著破旧衣,在墙壁上蹭来蹭去。”到二十九的那天,年老的僧众们都要来拜见他,因此,他说:“好!拿一盏供灯到我座前来吧!”说后他似乎很决断地表示说:“现在我的病好了。”稍过一时,亲近的内侍仆役、及司供事僧、庙中职事等人们都来到了他的座前。他说道:“你们对于善知识作令师欢喜的各种承事,要知道具慧眼的阿底峡尊者是这样说:‘服事上师,不是没有意义的;更不是小的意义。’所以你们对我的话要相信。你们有些人作我的眼的代替者,有些作我的手的代替者,是有大意义的啊!”到三十的那天,江敦.根却坝(义为三宝焰)向博多瓦请求说:“请上师今天在佛殿上僧会中和僧众见一面,在这以前对于僧众,我们因上师有恙,都阻挡他们不容见面,他们对我们是有些生气的。”因此,他说道:“对于一个将死的老头,看一下,这样作有意义吗?”经再三地请求后,他说:“那么,你们去设座,陈设一次很好的供品。”僧众等依他所说而做的时候,善知识博多瓦来到了座上,开示了一座法,然后他两手合掌祝愿道:“愿一切众生,未得救护者皆得救护;无依怙者皆得依怙;如是我愿成为一切处、寺、亲属侍眷,及无依人们的依处。”祝愿说后,两手合掌随即向外一开后,也就开始躯体的收摄(即死时四大渐次收摄)。这样善知识博多瓦于丁卯之诞生直到乙酉年(公元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五月三十日上午,圆寂而往生兜率说法内院去了。
继后在三十的晚上,用肩舆迎请博多瓦的遗体。当天的黄昏、中夜、黎明三段时间中,供了约、章两师,及曲赤巴.彭德瓦三起献的大供养。初一日由约敦.却坝(义为法焰)、反章巴.杰准耶嘉(义为智幢)、曲赤巴、敦巴旺迅(义为自在童)、香准.协绕嘉措(义为智海)、堆隆巴.敦巴嘉补(义为法尊)、彭裕瓦.敦巴释迦迅(义为释迦童)等人作治理博多瓦大师的遗体事宜。当他们作净沐尸身的时候,奉安遗体的灵堂四方现起四座宝塔,与及护持善德的诸天神等都作礼供养而齐说“敬礼了”的声音,大众都清晰地听到,当由三位职事和扎焦巴向四方献供,获谒了稀有而灵异的博多瓦大师的心和舌,与及许多舍利。在初二的那天,将大师灵骨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