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这样的大德妥扎大成就者南喀坚赞大师,获得由善知识种敦巴传衮巴瓦,由此再传内邬苏巴等诸师相承下来的菩提道次第;与及由善知识种敦巴传懀锻撸纱嗽俅卧M叩戎钍ο喑邢吕吹钠刑岬来蔚诹脚煞骰愫掀鹄吹慕淌冢ü潘夹扪Вさ檬馐ねù铩8炊跃咴等耸浚鞴愦蠛胙铮劣谒档接心男┗竦盟拇冢苤鞒质Τ凶诜绲娜宋铮缢谋咀鹈孛苤魉炯潜鹬兴担骸盎裥湃耸惺颍さ媒馔盐迨耍媸党删桶送街校抻肫ヂ姿资腔巯汀!闭馐撬到龊芏嘧〕址鸱ㄈ宋铮酥心苡泄愦笫乱担谖鞑氐厍抻肫ヂ椎拇蟮略蚴侵磷鸱ㄍ踝诳Π痛笫Α>咦阏獍愎Φ碌耐自蟪删驼吣峡嵩薮笫ψ髁斯愦蟮暮敕ɡ乱担猜怂庖簧Χ然钊撕螅谛了鹊哪且荒辏ü凰摹鹨荒辏骰莸劢ㄎ娜晔炯牛┫硎僖训狡呤辏鞠至瞬豢伤家榈闹钕笳鞫布拧Jι磔迸螅⑾质酝蚣谱匀幌韵址鹣窦吧崂ι硭猩崂醋鞴愦笮胖诘墓┭L铩!?br /> 因此,意乐菩提道次第修心的人们,应当对于称作上师金刚手,亦称大成就者业金刚,复称妥扎大堪布南喀坚赞勤行祈祷,并效法这位大师的史事与德风,而向上师本尊前勤行祈祷;并努力勤修所有摄佛陀一切密意而为一的教授──菩提道次第中三种士夫应有修学次第。
四十六、至尊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师的历史
“无缘悲藏观自在,无垢智王妙吉祥,摧尽魔军秘密主,
雪域顶严宗喀巴,慧贤名称前祈祷。”
值得这样赞叹,在这浊世雪山丛中,佛教兴盛的西藏地方,等同那悲、智、力三者无与比伦的“怙主三尊”(观音、文殊、金刚手),弘扬圆满佛教,如同释迦王佛再来的至尊法王宗喀巴大师。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无量劫中,发菩提心,恭敬承事无量诸佛,圆满二种资粮,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佛之一切事业功德。而于无边刹土中,随众生的身心习性,对应现佛身可以度脱的众生,则示现佛身来度脱他们;对应现菩萨身可以度脱的众生,则示现菩萨身来度脱他们;对应现声闻、缘觉身可以度脱的众生,则示现声闻、缘觉身来度脱他们;对应现国王身可以度脱的众生,则示现国王身来度脱他们;对应现凡俗身可以度脱的众生,则示现随机应化的各种凡俗身和化身来成熟和度脱他们。他在做这样事业,勤奋无懈的当中,观察到在此娑婆世界,一切佛事业中,以转释迦能仁王佛所转的摄三藏及四密续的显密法轮为无上殊胜。以此为了在此雪域──西藏弘扬开显佛的显密圆满教义,他是乘愿而来的一位大师。
凭什么知道至尊宗喀巴大师,是为了弘扬佛的显密圆满教义乘愿而来的一位大师呢?这是从
合证量的佛经记别中而知道的。如颂所说:“能教怙主亲证说,为除无义不虚语。”如此这般的释迦牟尼佛观察三世一切事物如观掌上庵摩罗果那样清楚,并是佛用无垢智慧观察,也依照所观察的情况而演说,不容一点虚诳言语渗杂其间的很多显密经中的佛语记别,以及很多大德的合量记别中而知道的。此中关于宗喀巴大师为了在此雪域──西藏弘扬佛的圣教乘愿而来的佛经记别,例如《佛说诫王经(即佛说胜军王所问经)》中〈分清浊品〉中,佛对阿难说:
“阿难!现供如来晶珠童,将于未来浊世中,出有名为慧贤者,能弘如来圣教法。
并于具‘枳’地界上,建立寺名为具善,摄受侍眷数众多,常住建立十法行,
柱有叶纹佛殿中,供有如来二像前,敬献佛冠并诸供,如佛经义所演说,
悦耳妙音以祈祷。由彼佛前诚启请,教法增住一千年,继此圆寂往生后,
将于东方稀有刹,成佛名号狮子吼,对彼敬信生彼刹,彼之刹土最殊胜。”
上述经文中,清楚地记别出至尊宗喀巴大师的事业行传。
先是宗喀巴大师往昔在释迦王佛住世时,他生为婆罗门子,由胜解智菩萨引至金刚座谒见佛世尊,供上清净白晶珠鬘一串,发菩提心;并发愿在佛涅槃后,佛教将趋衰颓时,愿在北方雪域──西藏弘扬开显如来圣教,特别是愿契佛旨大弘佛教心要──甚深中观正见。所以作记别的佛世尊对阿难说:“阿难!现供如来晶珠童,……能弘如来圣教法。”等语。又经中被受为知被受记者是至尊宗喀巴大师,以此清楚地授记说:“将于未来浊世中,出有名为慧贤者(亦译善慧),彼能弘扬如来教。并于具‘枳’地界上,建立寺名为具善。”这样清楚的记别,后来宗喀巴大师果在枳库与吉学交界处建寺名叫甘丹(义为具善);后来的法嗣,也都称作“格鲁巴”(义为善律派)。而大师的名号确是“慧贤名称”。至于经文记别大师的事业说:“摄受侍眷数众多,常住建立十法行,柱有叶纹佛殿中,供有如来二像前,敬献佛冠与诸供,如佛经义而演说,悦耳妙音以祈祷。”等语。这是指宗喀巴大师出现在这雪域──西藏地方中,到了他应度众生的时候,随有至尊观世音及秘密主等很多大菩萨从十方刹土化身,前来为宗喀巴大师作弘扬教法的助伴。这类侍眷不是以权力、财用摄受而来的,可以说在一时间,西从那烂陀,东至大海之间,宗喀巴大师的侍徒能住持圆满佛教的大善知识是遍满于其间。他们所作的善法事业,也是遍于此间大地,而为上、中、下诸类的人们所共睹,这证实了佛世尊所记别中,早清楚地指示了这些事业。
又在这雪山丛中的西藏,藏王松赞岗波为了造就令佛教常住的缘起,他幻变出无数工匠来建立拉萨神变佛寺(即大小昭寺);并且在绘有树叶的柱中秘藏遗嘱说:“哪里有这叶纹柱佛殿中,供有这一主尊释迦佛像,那里的佛教,也就可以得到如佛在世那样的加持。”这最为著称的释迦牟尼佛像(即唐文成公主迎请到藏的释迦佛像),以及不动金刚佛像(尼泊尔公主迎到西藏的),将由宗喀巴大师在这两尊佛像的头上,供上佛冠并供广大神变供养,在那时会集了超过万数的僧伽来虔诚祈祷,这些事业是经中早已清楚地授记了的。并由宗喀巴大师所作这种供养祈祷之力,感得佛教多住世间一千年之久。
宗喀巴大师也将在未来世,于“稀有刹”中成佛,号“狮子吼”,凡是对宗喀巴大师生起净信的人们,将来也都往生稀有刹中。所以经中的记别颂说:
“佛前虔诚而启请,圣教增住一千年,继此圆寂往生后,将于东方稀有刹,
成佛名号狮子吼,对彼敬信生彼刹,彼之刹土最殊胜。”
又《无垢天女请问经》中说:
“北方雪山丛中地,具善处所地区中,正法将获大弘昌。”
这样的记别,是早将宗喀巴大师将在哪里建寺,很清楚地指示出来。又《楞伽经》中的记别,从汉文译出中说:
“薄伽梵佛世尊前,无热恼龙王供佛一白螺,佛以白螺给大目犍连而吩咐说:汝以此螺藏阻碍山中,未来世将有比丘名具莲性从秘藏中取出此螺,以作集会僧众之螺。猴人处所将作此秘藏螺主。”
后来宗喀巴大师果如记别从所谓阻碍山即嘎敦的北面卓山大谷取出此秘藏白螺,以作拉萨大愿供会中集会僧众之螺。继后大师将此螺赐与妙音法王(系宗喀巴大师弟子)亦将成办哲蚌大寺,大弘宗喀教法的缘起。后来果如愿兴立哲蚌,直到现在赡洲中哲蚌大寺仍然广弘显密圣教,常住众多僧伽,而秘藏白螺,也仍在寺中而为众目所共赌。至尊文殊菩萨以《幻变法函》赐与宗喀巴大师时,也清楚地说出这一秘藏白螺的史事,这是在大成就者温萨巴所撰《记别明镜》中所说的,载在《温萨全集》中,是可以参阅而知的。
至尊宗喀巴本身的记别如:《文殊根本教王经》中说:
“世间我(佛)涅槃,地上成空虚,汝(指文殊)现异生身,
行诸佛所行,彼时雪山中,有极喜兰若。”
此中记别显示佛涅槃后,将由文殊化现凡俗童相,来作广大饶益众生事业;特别明示在北方雪域(即西藏)具喜寺中,作佛事业;并记别其名讳为“慧贤名称”。以是《文殊根本教王经》又说:
“将出戒严师,名首字具慧,彼时持律师,将出无量数。
皆以戒德称,能显佛圣教,彼时大地上,教法不衰退。
圣教悦意相,定能大光显,授记菩提众,证佛胜菩提。
彼断三有际,成世供福田,精勤密续教,当持贤名称(此句明示“贤名称”)。”
这是很清楚地记别说出“玛”字为“洛桑扎巴”译梵语名字的首字,“洛桑扎巴”全译梵语为“玛底嚩扎根底”。又为了顾虑与其他有名“玛底”的人相混不清,所以再指示出宗喀巴大师的四种大事业中的支分事业──神变供养事业,对拉萨两昭寺中两尊主尊佛像供上佛冠,显得十分悦意庄严。那时令无数应化众生生起善根,记别将获得真理菩提,能住持这样教法的大师,将有名为“名称”的人出世。所以这样记别,是为了不使误为他者,而作出了如金质记号合入石柱中那样显明确定的记别。
不仅是很多显密经中有对宗喀巴大师的记别,过去有不少的善知识也作出宗喀巴大师将出现于世的记别。例如法王松赞岗波所作记别说:“此后虔诚作承事,东方将有比丘生,能持密教此大德,最后成大瑜伽师。改换佛容作承事,彼前极恭承事者,尽是圣者修善士,故于彼等应生敬。云何彼等为圣者?彼等广作佛事业,以故彼等是圣者。如是圣众将出生,拥有徒众住善处,奉安佛经与佛像,功德如山复不少。”这一记别中明白指出了宗喀巴大师降生地方,以受优婆塞戒时的名称,和后来在两尊佛像前供上佛冠,作广大供养,大弘佛教事业。由他的言教而出的圣士夫,将有难以数计的大德出而大弘佛教。
又阿底峡尊者及种敦巴两位大德住耶巴拉日领波三年的当中商议而作出的法语──《噶当法笈》中无垢上师(即阿底峡的尊称)记别说:“我亦将赴彼方土,降伏凶顽诸鬼神。”这是说化身之一为莲花生将往印度受生;“有一化身游圣地”是说化身之一为阿底峡尊者将往尼泊尔中部受生;“又一化身去尼境”是说化身之一为班智达白玛班遮(义为莲花金刚)将往生垛康下区,“复一化身往垛康”是说而生垛康下区的即是文殊怙主上师宗喀巴。又说:“于彼胜域中,燃灯智上师,度母诸圣众,化身有千数,特由无贪欲,乞食比丘师,发出悦耳音,佛前诚祈祷。四方有缘众,咸来被摄受。大弘我教法,以及僧伽众。复有燃灯智,以及慈氏等,化身亦前来,作汝善助伴。为时不太久,于此殊胜地,将有僧伽众,如海来集会。将有观自在,善妙化身出。”又《噶当父法》中记别说:“名称复传称,大宝中名称,称誉到究竟,吉祥德誉称。他方诸智士,虔诚而启请,复出有多数,大德具名称,咸作利生事,创造安乐业。”《噶当父法》中又记别说:“我将化身为大德,有时化作比丘身,前去救护彼方土。有时将化为童相,有时化现乞丐身,有时化为鸟兽类,时化祈祷元音形,有时化为咒字体,彼具名称为比丘,住教时间常化现,彼之身心与汝同。由彼律师所加持,三类士夫求大义,获得义者有百数,咸于彼土修禅定。”又记别说:“人天大众供养处,将成堪受敬供所。总说此诸殊胜处,初由四师作住持,后来出有具王学。释子数约二千五,皆成众生救怙主,彼处复从诸方隅,集会僧伽无量数。具缘诸师赴十方,其量等同诸外海,百川流注亦不溢,任何时中亦不涸。”又记别说:“最后佛教中余熔,赖名称师作长养,能成众多利乐业,亦复是彼胜依处。”以上是对宗喀巴大师以及他的徒众,作出了明显的记别。
至尊文殊菩萨对大成就者绛伯嘉措(义为吉祥海)所作的记别中也这样说:“往昔无数劫前,有佛名帝释顶髻王如来(即王顶如来)出现于世,为如海徒众传最胜乘──金刚乘法轮。尔时,宗喀巴大师为文殊菩萨长子,具足明咒、辩才、神通、禅定、现证二谛智慧等不可思议诸功德。”至尊文殊菩萨与徒众前来帝释顶髻王如来转金刚乘法轮会中时,薄伽梵帝释顶髻王如来发出妙梵音言:
“诸菩萨能于无量数不净世界中,不顾身命弘扬密法甚深中观道之金刚乘妙道,此为诸佛子广大行海中最殊胜行。”
当如来发出如是狮子吼音时,宗喀巴大师发起大无畏心力,从徒众海会中而起发出勇猛声音而白言:
“我愿从此时起,不顾身命,于无量数不净世界中,弘扬密续甚深中观道之金刚乘妙道。”
宗喀巴大师在帝释顶髻王如来与十方诸佛菩萨作证前,发出了这样的誓言后,那时帝释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