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广解





辔ブ锒椋栉燮渥谒茫谌缡欠奖悖鼻谥铝σ病?br />   丑三得此难得之心故修欢喜
  如人偶于粪埽中 无心拾得希世珍
  如是依于谁之力 菩提妙心我能生
  如穷困乞人,何幸于粪埽堆中,拾得重宝,我今何幸以何方术,能生如是珍贵之菩提心,定是如来之力也。
  子二能成他利分三 丑一能除有情苦 丑二能除苦因障 丑三能成办一切利益安乐 初中分五 寅一降伏众生之死王 寅二降伏贫困 寅三降伏病患 寅四总降伏生死苦 寅五特降伏恶趣苦 今初
  能为众生摧死王 此是不死妙甘露
  死王能令众生,不由自主而死,能降伏彼之妙甘露,亦即是发菩提心,能安立彼于无老死之地故。
  寅二降伏贫困
  能为众生降困穷 此是无尽大宝藏以财法无尽受用施予众生,除其贫乏,如无尽藏,亦唯发菩提心也。
  寅三降伏病患
  能为众生疗诸疾 此是殊胜阿伽陀
  众生一切病悉能灭除之妙药,亦即此也。
  寅四总降伏生死苦
  众生跋涉三有途 此是此息浓荫树
  众生漂泊,三有长途,疲劳困苦,为止息处,施与荫凉之大树,亦是此也。
  寅五特降伏恶趣苦
  拔众生出恶趣苦 此是越渡总津梁
  能渡一切众生出于恶趣之总津梁,亦是发心。
  丑二能除苦因障分二 寅一除烦恼障 寅二除所知障 今初
  烦恼热逼众生心 此是除热清凉月
  此发心者,能除众生热逼之心,如凉月上,以其能尽,摧一切烦恼障故。
  寅二除所知障
  众生无知昏雾塞 此是破暗皎日轮
  此发心者,能根本拔除众生不染污无明所知障昏愚,如皎日升,由广大资粮庄严证空性之般苦,能尽所知障之种子故。
  丑三能成办一切利益安乐分二 寅一能成办一切利益 寅二能成办一切安乐 今初
  搅正法乳成酥酪 此是醍醐无上味
  此发心者,是以闻思慧杵,善搅契经正法广大乳海,而出之精华,能生酥酪清汁,具足生一切利益之美味与大力,故咸应于此致力也。
  寅二能成办一切安乐
  为有情侣驰驱生死道 欲求受用资具安乐因
  此是随身资斧胜安乐 能令满足有情胜友心
  为漂流轮回之众生作伴侣故,驰驱生死道中,欲享人天受用之安乐者,发即最切近之殊胜方便,能令有情胜友所欲满足,以能成办一切有情之增上生及决定胜故。
  癸二令他生喜
  我今现对一切依怙前 唱言愿为一切众生侣
  乃至成佛中间不少离 天及非天闻者皆欢喜
  我今现对诸佛佛子一切救护之前,已自唱言,愿为众生助伴,令其证得如来圣位,悉能圆满一切有情一切利益安乐,于其未成佛前,复能以人天安乐令其满足享受,天及非天摩睺罗伽等今后应皆欢喜,如是云云,是令他生欢喜心也。发二菩提心之前,如本论所说,应先修净除违缘障难,及积集顺缘资粮,而后发心,既知此是暇满所依殊胜心要,当勤励力也。摄颂云:“获得暇满人身具慧者,佛说一切契经心要义,百千佛子解脱唯一道,二菩提心励力令生起。”
  辛二出品名
  入菩萨行论广解佛子津梁释受持菩提心品第三竟。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四
  寂天菩萨造颂 杰操大师注释

  已二学波罗密多行之法分四 庚一修不放逸为不坏菩提心行之因 庚二释学戒之理特明护正念知为清净防护一切善法之方便 庚三释学余四波罗密之理   庚四由回向支之门学释布施之理舍身财善根利他 初中分二 辛一释论文 辛二出品名 初中分三 壬一总明修不放逸之理 壬二广释 壬三摄义 今初
  如是如来最胜子 已发坚固菩提心
  复应恒时无动摇 励力无违诸学处
  诸如来子菩提萨埵如前所说,已坚固受持二菩提心,其心应刹那亦不动摇,常学六度四摄,无有违越,当励力不放逸,守护勿失。
  壬二广释分二 癸一于菩提心修不放逸 癸二于学处不放逸行 初中分二 子一菩提心不可舍弃之理 子二舍弃之过患 今初
  若率尔作本无心 或虽观察未详辨
  是事虽已誓愿为 容当再思慎作止
  若经诸佛及佛子 以大般若所观察
  自心亦已屡研寻 此中尚复何犹豫
  若于某事未观功过率尔从事,或虽略分别,而未详察,则于此事初虽誓愿为之,后时仍应再加思考,或作或舍,既思考已然后行止。如妙臂请问经说,然诸佛及弥勒等诸菩萨,于密严等经中,以大般若观察菩提心赞其功德,谓不可弃舍,自心亦先由思维功德之门,以多因相观察定应受持。即已善观察而始受持,何故又复犹豫?应当守护,直至成佛,勿令失坏也。
  子二弃舍之过患分三 丑一入于恶趣之过患 丑二失坏他利 丑三障碍登地 初中分三 寅一入恶趣之因 寅二引证例知 寅三断相违过 今初
  若已如是发誓言 而于其事不成办
  则为欺诳诸有情 我当堕落生何趣
  若已如是誓愿安立一切有情于大觉位,而不修加行事业,以成办其事,则是欺诳彼等一切有情我当生堕何趣?非堕恶趣不可也。
  寅二引证例知
  经云若心欲布施 微少下劣寻常物
  其人布施不果行 后当堕入饿鬼中
  今於无上菩提果 志心思维作施助
  欺诳一切诸众生 欲生善趣何可得
  所施之物虽寻常劣少一搏之食等,若意中思维而未果行,如正法念处经云:“若思欲施者有纤毫未施,当生饿鬼趣中,若已发愿而不施,当堕有情地狱中。”
  分别诸趣经云:“若人欲收嘉谷实,必于如是嘉禾本。心中发愿欲布施,由悭吝故不施予,彼生饿鬼世界中,所受痛苦无穷尽。”说为饿鬼之因。今既志心思维非徒空言,具足恭敬发言明了,愿常为一切有情助伴,令得无上大乐及人天安乐,又复犹豫,欺诳一切众生,何处善趣可生,不能生善趣也。
  寅三断相违过
  或有弃舍菩提心 能成声闻解脱者
  业果之理不思议 惟一切智能了知
  若尔经云圣者舍利弗先发菩提心已,修行之时,魔乞右手,即断右手,以左手持与之,魔出不悦之言,心生疲厌,舍菩提心,后成阿罗汉,应成相违,舍利弗等舍菩提心,仍证解脱果,业果之理,非异生所能思议,惟一切智方能了知,他人不能思维也。
  丑二失坏他利分三 寅一失坏菩提心成重罪故能坏他利 寅二若障他菩萨善法罪亦同等当堕恶趣 寅三明其因相 今初
  菩提萨埵诸堕中 退菩提心为最重
  若有违犯如是行 是坏一切众生利
  失坏发心,于菩萨根本堕中为最重,若犯如是重罪,则坏利他意乐,损减一切有情义利,修行之所依坏故,大集经云:“纵百千劫修行十善业道,若发心欲求独觉阿罗汉果,其时即成犯戒过失,失坏律义起如是心,较他胜罪尤为极重。”谓已受菩萨戒者,舍菩提愿,则成根本堕,未受戒者,失坏此心,其罪较别解脱戒之他胜为尤重也。
  寅二若障他菩萨善法罪亦同等当堕恶趣
  若人但于刹那间 障碍菩萨作福德
  即为坏诸有情利 应受恶趣无边苦
  若复有人,仅一刹那,于彼菩萨福德善行而作障碍,即是损减彼菩萨成办有情义利之能力,彼为障者,应受恶趣生无边数返。寂照神变三魔地经云:“若人劫夺南瞻部洲一切有情财物,且断其命,若复有人,障碍菩萨善法,下至施予畜生一搏之食,其罪较彼重无数倍。”是故于此应当留意。菩萨何处有不何知,此罪极易犯故,若能于此善为防护,依补特伽罗罪生罪之门,多能杜绝故。
  寅三明其因相
  坏一有情安乐事 尚于自身致衰损
  况坏遍满虚空界 有情义利何待言
  如前说所行,何故有无边罪,若坏一有情一生安乐,尚能退失自身增上生,况遍虚空际一切有情无上安乐之因,悉为摧坏,必生恶趣,复何待言。
  丑三障碍登地
  如是由斯罪堕力 复依菩提心威力
  辗转升沉生死轮 登菩萨地常为碍
  若如前所说,舍菩提心者,其罪堕力,亦具菩提心威力,二者轮流牵引,辗转生死,由业力故当生恶趣,由对治力当生人天。如是往返,久为障碍,不得登于极喜等地。是故当勤励力,宁舍身命亦勿退失菩提心也。
  癸二学处不放逸行分三 子一慎止恶 子二勤修善 子三勤断惑 初中分五 丑一若不防止罪堕恶趣当相续不绝 丑二为佛菩萨之所漠视 丑三暇满难得 丑四若生恶趣无暇修善 丑五暇满难得之故 今初
  是故如其所发愿 我应敬慎期必成
  若不从今奋精勤 愈趋愈下转沉弱
  是故如其所发为利有情当成佛之愿,凡所应学修之事,我当敬慎令其成办。今已发心受戒,今后于所学若不精勤,由罪堕力,当愈趋愈下,相续生于恶趣也。
  丑二为佛菩萨之所漠视
  往昔为利诸有情 无数如来出于世
  我由众罪所障复 未得亲承如来教
  我今坏戒仍如此 数数如初难值遇
  恶趣逼恼并系缚 备遭割截屠戳苦
  若恃诸佛菩萨救护,以为无妨,过去有无数诸佛作饶益一切有情之事,而我退失发心及所学,以自罪故,不为彼诸依怙之所教诲,如现证庄严所谓“虽令胜天降如雨”云等,若冀后来救护以为无防者,我今若放逸而行,仍复如前,数数仍不得入于诸佛,作肓行境,当相续受苦,应住恶趣中,或虽生善趣,而遭病恼系缚又复于恶趣中受诸逼恼,割截手足,杀戳其身,痛苦无尽。
  丑三暇满难得分二 寅一若退失菩提心则难得四缘具足之暇满 寅二纵得之亦速失坏故应励力 今初
  既值如来出世间 更得人身具信心
  堪修善法如今者 实为希有难多得
  若作如是想,谓后世得暇满时当勤励力,勿作是想,如来如优昙钵罗花出于世间,于三藏等圣教敬信得人身,生中国诸根具足,业果无倒等堪修善法所依,自他圆满具足,如是者堪为希有,如是堪修二菩提心之暇满何时可得,极难得也。
  寅二纵得暇满亦速失坏故应励力
  虽如此日身无病 饮食支身暂未死
  年命刹那难保信 色身须臾如泡影
  若谓已得此身,既无违缘,顺缘亦具,且待后时勤励力,不可如是推延。无违缘病恼之人身,如白日,言如此日者,谓无病之日。如此是具足饮食等顺缘,无逼害等违缘,而此日仍刹那不住,迅速坏灭,诳惑不实,此身须臾如影,自无主宰,应即今励力,不可推延也。
  丑四若生恶趣无暇修善分三 寅一生恶趣时无暇修善 寅二若生善趣时不勤励力在恶趣中昧于取舍 寅三恶趣极难解脱 今初
  以我如今所行为 再得人身尚难必
  若时不能得人身 无缘修善唯作恶
  不应推延作是思维,谓暇满人身,陆续可得,后世修行亦未为晚。如我今所行为,唯恶无善,后世人身尚不能得,若不得人身生于恶趣,唯有造罪,纤毫之善亦不能作,故善趣难得也。
  寅二若生善趣时不勤励力在恶趣中昧于取舍
  若时有缘能行善 而我不作诸善业
  恶趣众苦所昏蒙 尔时我何能为力
  若时有机缘行善,而我不励力勤修善行,若生恶趣后,长时恒为苦受之所逼恼,于取舍处,悉皆愚迷莫辩,其时我纤毫善事亦不能作,故应及今得暇满时励力勤修也。
  寅三恶趣极难解脱
  若时众善不修行 唯积众罪多无量
  纵经百千俱胝劫 善趣之名亦不闻
  后世得暇满极难,而今世又不修诸善,唯积众罪,百千万劫中善趣之名亦不能闻故。
  丑五暇满难得之故
  以此之故世尊言 幸得人身极希有
  如大海中盲龟项 几希能值浮木孔
  由恶趣中难生善趣,以此之故,如相应阿笈摩中:“佛告诸比丘,若此大地变为大海,中有浮木唯具一孔,为风所漂,飘忽动摇,海中复有盲龟,百千万年恒昂其首。汝等比丘,于意云何,大海浮木唯一孔中,盲龟之项宁易趣入否?不也,世尊。佛言汝等比丘得人身难,亦犹如是。若不修善,惟积诸恶,善趣之名亦不得闻,以此之故,佛言如大海汹涌中,海波漂荡往来,有一孔之浮木,经百千万年始浮出水面之盲龟,其颈得穿入浮木之孔,其事甚难,亦犹如事。”故于此得暇满之时,当于善法勤致力也。
  子二勤修善分三 丑一由先积有无边之罪应励力断除 丑二仅唯一次受恶趣苦,苦虽已尽而恶业不尽之理 丑三是故于罪应勤对治之理 今初
  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