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广解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五
寂天菩萨造颂 杰操大师注释
庚二特释学戒之理以护正念知为清净防护一切善法之方便分二 辛一总科 辛二别义 初中分三 壬一发心已应学处之因 壬二明方便般若别别而学不能成佛 壬三释学所学之次第 今初
惟发愿菩提心功德虽大,若不以修诸学处为心要,不能成佛,故应学菩萨行。如三摩地王经云:“是故应以修行为心要,何以故?童子,若以修行为心要,无上圆满正觉不难成就故。”修次初卷亦云:“如是发心之菩萨,知自调伏未调伏他,于自身施等修行,应勤加行。若不修行,不能成菩提也。”修行亦唯是受戒已,学所应学而已
壬二明方便般若别别而学不能成佛
成佛之道,须依无倒方便,依於倒误之道,任其如何励力,所求之果不可得故。仅唯无倒,支分不具,果亦不生,故应学於完全而又无倒之学处。彼复云何?如毗卢现净经云:“秘密主一切智智,从悲心根本生,从菩提心因生,是依方便而到彼岸。”即是大悲心与世俗胜义二菩提心及施等波罗密也。
壬三释学所学之次第
受持愿菩提心已,先修欲学学处之欲心,次应受菩萨戒,次於学处应如法学。学处种类如经庄严论说,摄於六度,观待增上生,观待二利成就。利他一切种圆满成就,摄一切大乘,依一切种道或方便增上,观待三学,六度之数决定。此中复分六度之因,体性差别,名义及果。初因者,谓殊胜大乘种性,及内缘依止善知识,而缘大乘广大经藏,般若大悲所摄持之菩提心也。二体性者,布施体性谓善舍心及彼意乐发起之身语业。持戒体性者,谓断除害他为根本及唯为自利独求解脱之断心所摄持,安忍之体性者,谓於损恼及所生众苦安忍不动之心,及於法安住甚深胜解,精进体性者,谓为摄善法及饶益有情故,心现踊跃,及由彼发起三门业之发动。静虑之体性者,谓心於随一善所缘专注一境,般若之体性者,谓缘於胜义或世俗境於安立法最极分别也。第三差别者,布施中有法施财施无畏施,持戒中有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忍辱中有耐他怨害忍、安受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中有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静虑中有现法乐住静虑、成办功德静虑、饶益有情静虑。般若中有通达胜义般若通达世俗般若饶益有情般若。第四名义者,梵语拉那,言於所施物能舍,是布施义。梵语尸罗,言烦恼热恼能令清凉是律仪义。如是由定名之门能忍嗔忿故名忍辱。於胜法加行故名精进。持心故名静虑。通达胜义故名般若。第五所得果者,如云布施受用戒安乐等,体性及差别,如前广释,波罗蜜多道次广略二种应知,修行之理今当释。
辛二别义分二 壬一释论文 壬二出品名 初中分二 癸一广释修行之理 癸二结归应须实修非唯空言 初中分四 子一守护学处之方便为守护心 子二守护心之方便为守护正念知 子三以正念知守护心学行之理 子四学处完全圆满之支分 初中分三 丑一由守护心即能守护一切 丑二明其故 丑三励力守护其心 初中分三 寅一总明应守护心 寅二失坏心之罪过 寅三守护心之利益功德 今初
诸欲守护学处者 首须谨畏护其心
若於自心不防护 必不能护其学处
诸欲守护施等学处令不失坏者,於颠倒境应极谨慎防护其心令勿摇动,若从心散乱而不防护,能护其学处者决定无有也。
寅二失坏心之罪过
由於放纵心象故 能作无间大损恼
虽有狂象未调驯 所作损害犹逊此
若於颠倒境放纵心象,能致无间大患。通常狂醉难调之巨象,不能现世为患如此之甚,故应励力守护心也。
寅三守护心之功德分二 卯一总明 卯二广释 今初
若人常持正念绳 系自心象不暂舍
一切怖畏悉不生 一切众善在掌握
普於三门,悉以正念绳,於善所缘,牢系自心巨象,於现后世悉无一切怖畏,三十道次第一切善法,悉在掌握,故於善所缘,任何时中,不应失念也。
卯二广释
虎狼狮象爪牙'钅*舌' 蚖蛇怨敌心怀毒
泥犁守者面狰狞 魔女空行夜叉等
但能系执於此心 彼等悉皆受拘系
但能调伏於此心 彼等悉皆受调伏
应系心於善所缘境,猛虎狮子巨象猿猴毒蛇乃至一切人类怨敌,后世有情地狱之狱卒,以明咒伤人之魔女空行,等及夜叉象,所作损害,但自心能以正念绳系於善所缘,即能遮心怖畏之因,由是彼诸怖畏,悉如被拘系,毫不能为害。但由正念正知之门,能调自心,令不能趣於罪行,彼等悉皆如被调伏,故应调伏其心也。
丑二明其故分二 寅一过失依心转起 寅二功德依心转起 初中分三 卯一引经 卯二释理 卯三摄义 今初
是故世尊正宣示 谓言一切诸怖畏
一切痛苦不可量 皆由此心而出生
自身所受之怖畏痛苦,皆自心造。是故能仁於一切所知无倒宣说,谓现后世一切怖畏无量痛苦,悉唯由自恶心所生。如佛於宝云经中云:“心自在故一切法自在。”又云:“善或不善之业悉由心所积集。”又云:“心为一切法前导,若遍知心即编知一切法”,法集经云:“诸法随心转。”皆明此义。
卯二释理
有情地狱诸刀剑 谁为主宰而制作
热铁地基谁铸造 众多女鬼从何出
如是一切出生因 佛说皆由造罪心
有情地狱中受若者,若非由其先造罪心之所出生,有情地狱之兵杖刀剑等,谁为制造,舍自在天等外别无能造作者也。彼诸炽然热铁地基是谁所造。崎岖石山之上,上下不息之女鬼等,复由何出生,更无别余能作者故。无因而生亦不应理,故彼一切悉唯由自造罪心生,佛於正法念处经等作如是说也。别本或有作“大猛火聚”者,系不正本。
正法念住经云:“有情敌中大怨敌,此外更无别怨仇。”或有未细谙因明者,轻毁业果,作如是说,谓人见清水、鬼见脓河,是先恶业增上显见,此中鬼等所受用之脓河纤毫亦无,若有於人亦应显现,然不显现故。此说於法不应道理,若许於彼显现非有即是虽有而无者,地狱猛火唯先世恶业异熟增上所现,应许此中无火,於劫尽时,亦应言最后地狱亦无,便谤业果也。且於人可以显现者亦不成也。如顺世外道及汝所许,地狱中亦应无生苦之冷热触也。
卯三摄义
是故於此三界中 可怖无过於心者
若尔一切罪悉依心转起,则三界一切悉由心造,此处更无可怖之事也。
寅二功德依心转起分六 卯一布施依心转起 卯二持戒依心转起 卯三忍辱依心转起 卯四精进依心转起 卯五静虑依心转起 卯六般若依转起 初中分二 辰一非必悉免有情匮乏布施波罗蜜多方为圆满 辰二由修舍心施到彼岸 今初
若须尽救众生贫 方名布施波罗蜜
现前今尚有贫人 诸佛云何到彼岸
若施波罗蜜,须令众生悉免贫困方为圆满,若今尚有贫乏众生,以彼有故,昔诸佛救护尊,施波罗蜜云何圆满,不应圆满也。
辰二由修舍心施到彼岸
一切所有及其果 尽施於人舍心生
说名布施波罗蜜 是故彼唯心体性
是故佛说尽舍身财善根所摄一切法,及其福德果报,悉欲施与众生,由修此舍心,施波罗蜜便成圆满,以此之故,施波罗密唯依心转。
卯二持戒依心转起分二 辰一非要待无所杀之有情戒波罗蜜方为圆满 辰二由修断离心戒度成圆满 今初
尽驱鱼鸟至何方 令彼悉免遭杀害
非要待无所杀有情,戒波罗蜜方为圆满。若欲尽驱鱼鸟野兽等至於何处,令任何人亦不得杀之,必不能也。
辰二由修断离心戒度成圆满
由其成就断离心 说名持戒波罗蜜
以此之故,由修断离恼害意乐及不与取意乐之圆满,戒波罗蜜圆满。经云:“何谓戒波罗蜜?谓不损恼他之断心。”
卯三忍辱依心转起分三 辰一法 辰二喻 辰三法喻合 今初
悖逆有情等虚空 何能一一皆折伏
但能摧自忿恚心 一切怨敌皆调伏
但能摧伏忿恚之心,外诸怨短篇悉皆如被摧伏,即为忍辱圆满,应非要待嗔恚所缘之境灭尽,悖逆有情如虚空无边,云何能令彼等悉被摧伏势不可能故。是故忍辱亦随心转
辰二喻
欲持广皮覆大地 尔许皮革何可得
但敷皮革衬富罗 大地无处不普覆
为免刺等伤足故,欲於地上悉以皮革覆之,尔许皮革何由可得,如是欲免刺伤足者,但以靴底大小皮革衬自足下,等同地面悉皆被覆也。
辰三法喻合
如是外境一切法 非我力能可遮止
但须遮止於自心 何须更复遮余法
如上引喻,外境能作损恼之一切法,我欲悉皆遮止,亦势不可能。但须遮我此心缘彼等境而起嗔恚,由修此行,忍辱便成圆满。我何故更须遮余诸嗔恚境,不能亦不须遮披故。
卯四精进依心转起
一念净心所生果 能生梵净诸天等
唯由身语所起行 得果微劣不如是
精进修行究竟,亦依心转。如修初禅等住,仅一生起等住所摄明显喜心,亦能生梵天等处,若不依有力之心,与身语俱之心所得果,味著微劣喜受,不能如是生於初禅等处,故唯依有力之心随转也。
卯五静虑依心转起
佛言从於长时中 念诵勤修诸苦行
心於余境而驰散 虽持明咒终无益
静虑波罗蜜多心离沉掉,亦自能圆满。若依厌患作意摄持之心,虽长是持诵陀罗尼及修断食等苦行,心於外境驰散仍是无明。佛於经中告诸比丘,心於欲境驰散,而修念诵苦行等,空无果也。谓不能与所欲求之果,唐劳无义也。
卯六般若依心转起
若人於此胜法要 心之秘密不了知
欲求安乐除诸苦 唐劳漂流无义渊
般若於心随转,苦任何补特伽罗,於法要或殊胜义,於非器不开示故彼於心之秘密胜义谛不能了知,虽欲证无上乐,摧生死苦,唯飘流无义深渊,不能得其所欲,故般若亦随心转也。
丑三励力守护其心分二 寅一总明 寅二别释 今初
是故我今於此心 应善执持善防护
若除防心真忏悔 别余忏法多何益
既止恶修善,皆如是依心随转,故应以正念知,善持自心,严密防护,勿令失坏。除防心为真忏悔处,别余念诵等不防心之忏法,虽多何益,无所用也。
寅二别释分四 卯一防心之法 卯二应须防护之理 卯三防护之功德 卯四为护心故力存正念 今初
如於取暖群居处 应须谨畏护创伤
如是居於恶人群 亦应常护自心疮
如人身有疮,若居取暖之处,与掉举不慎之众共住,常谨畏慎护其疮。今若处於能为生烦恼缘之众中,亦须常护其心疮,若不防护,由彼外缘,便能断善趣及解脱道之命也。
卯二应须防护之理
若畏身疮轻微苦 尚须谨慎而将护
众合山压诸怖畏 如是心疮能不护
为怖身疮小苦,尚应谨护其疮,为怖畏失坏其心当受众合地狱山压等苦,如罪堕心疮,何能不护应思维其重大过患而守护之也。
卯三防护之功德
若能安住如是行 任处恶人众会中
或复居於妇女内 坚勤护戒无坏失
若安住如是灭烦恼行之缘,虽处具嗔恚之恶人众中,或具贪染之女人众中,亦无不可,精勤护戒,心能坚住不坏也。
卯四为护心故誓存正知
宁失利养及恭敬 乃至身命亦可舍
亦宁失坏余善法 唯此胜心勿失坏
我之衣食等利养礼拜等恭敬,乃至资生养命之缘,悉可丧失,亦宁可失坏除防心善外别余善法,唯此大乘心,无论如何不可失坏也。
子二护心方便护正念知分二 丑一总明 丑二别释 今初
诸欲守护心者前 我今合掌虔诚请
愿於正念及正知 励力常时勤护守
若离正知,不能护心,故我寂天,今对诸欲守护其心者前,合掌启请,愿於此无忘善所缘相之正念,及观察三门时非时之正知,常勤守护,宁舍生命,亦毋失坏也。余本或作勤护戒者亦作如是释也。
丑二别释分二 寅一不正知之过患 寅二守护正知之方便为守护正念 初中分五 卯一离正念知一切所作悉下劣无力 卯二般若不能清净 卯三律义不能清净 卯四失坏先所积之善法 卯五障未作善法成就 今初
世人若为病所缠 於诸事业无能力
如是愚昧所缠心 於诸事业亦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