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__为何我们生于此






  我们利用无常的教导作为基础,明白快乐与不快乐都不是恒常的,了解它们都是不可靠的,世间绝无恒常的事物。有了这种的理解,我们会逐渐不再相信在心中生起的各种情绪和感觉;我们越是不相信,错误的知见便会相对地减少,这就是解开结的意思。错误的知见继续变得越来越“松”,执著也就会逐渐地根除。

●厌离

当我们前去了解在这个世界上、这个身心上的无常、苦、无我时,将发现有一种厌倦会生起,这并不是日常生活中那种厌倦,那种让我们觉得什么都不想知、不想看、不想说,或是不想和任何人有任何关联的厌倦;这并不是真正的厌倦,它依旧有执著。我们仍然没有了解,仍然有嫉妒、嗔恨的感觉,仍然执著会引起我们痛苦的事物。

  佛陀所说的这种厌倦,是无贪、无嗔的状况,它是由看清一切事物皆无常而生起的。当快乐的感觉在心中生起时,我们了解那并不是长久的,这就是厌倦;我们称它为“厌离”,意思是远离感官上的执着和热望,我们了解没有任何事物值得我们贪恋。无论事物是否符合我们的喜恶,都无关紧要,我们不认同它们,我们不赋予它们任何特殊的价值。

  这样子修行,我们不让事事物物有理由来造成我们困扰。我们已经了解苦,已经了解随着情绪流转并不能引起任何真正的快乐,那只会使我们执著于快乐和不快乐,执著于喜欢和憎恶,而这些本身正是苦的根源。当我们仍然如此执著时,便不会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事物。有些心境我们喜欢,有些我们不喜欢。假使我们仍有喜、恶,那么快乐与不快乐两者都是苦;而那引起痛苦的,就是这种执著。佛陀教导,无论什么会导致我们痛苦,都缘于它自身的苦。

●四圣谛

因此,我们明白,佛陀的教导是去知道苦,去知道造成苦的原因。更进一步地,我们应该知道从苦中求解脱,以及导向解脱的修行方法,他教导我们就去认知这四桩事。当我们了解了这四事,苦生起时我们便能领悟到它,并且知道它有一个原因,知道它不是从天而降的!当我们希望能从这苦中解脱时,便能够去去除它的起因了。

  我们为什么会有痛苦和不满足的感觉呢?我们将了解那是因为我们执著于各类的喜和恶。我们前去明白,我们苦,是缘于自己的行为;我们苦,是因为我们赋事物以价值。因此,我们说,知苦、知苦的原因、知从苦中解脱以及知道灭苦的方法。一旦我们认清了苦,就要去解开结,但我们必须要确定是以正确的方向拉而解开它,那就是说,我们必须明白事物的本然就是如此,这样执著才能根除。这就是使我们息苦的修行。

  知道苦、知道苦因、知道从苦中得解脱以及导致离苦的方法,这是“道”,也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当我们对这些有了正确的见解,便会有“道”。这些事项能止息痛苦,引导我们到达戒、定、慧。

  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这四桩事,我们必须想去了解,我们必须想要以真实的方式去看清这些事。当我们看清了这四桩事之后,我们称之为“真实法”。

  那么,无论我们向内、向前、向左、向右看,眼里看到的全都是“真实法”,我们单纯地看到一切事物本来的样子。对于一位得到佛法的人,真正体悟佛法的人来说,无论他到那里,一切事物都将是佛法。

【注释】

注一  般若(Pan(~)n(~)a(—))智慧:从一般普通的观念到知识的理解,到深入的洞察佛法,意思包含很广。虽然每次用这个字可能有不同的意思,但蕴藏在它们所有之中的,是一种越来越多对法的了解,最后终于有了深的洞察力和觉悟。

  注二  在另一个场合里,阿姜·查以下列的说法来完成了类似的谈话:“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守护自己的心,就如同受持了数目极多的全部戒条。”

 

如果你希望事物都是恒常不便的

你是自找苦吃

不论何时

无常示现它的真面目

你都会失望

四圣谛

(阿姜查1977年在英国作的开示——四圣谛。如果你希望事物都是恒常不变的,你是自找苦吃。不论何时无常示现它的真面目,你都会失望。——四圣谛。)

今天,我应住持和尚之邀,来给各位做个指导(注一),希望你们都安静地坐好并且定下心来。由于语言的障碍,我们必须用到翻译,因此若不相当用心的话,你们可能会不明白。

  自从住在这里以来,我感到很愉快。住持和尚和你们一直都非常亲切、友善且面现笑容,就如同那些正在修习正法的人一样。你们的地方也很能振奋人心,但可真大啊!我对于你们为了重整、为了建立一个可供修习佛法之道场所作的奉献,感到十分赞叹。

  现今,我当老师已有好几年了,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目前我的寺院,一共大约有四十个分院(注二),但是,到了今天,巴蓬寺,我仍然有难以教导的信众。有些人了解,却不努力修行,有些人不了解,也不试着去寻出究竟。对他们,我真拿他们没办法。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呢?无知并不很好,但,甚至在我告诉他们之时,他们还是不听;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人们对他们的修行充满了疑惑,他们总是怀疑。他们都想到达涅槃,但却不愿行走这条路途,真是难以理解。当我告诉他们去禅坐时,他们害怕;或者如果不怕,那就是想睡觉;他们大多喜欢做我不教的事。当我见到这里的住持法师时,我问他,他的信众也会这样吗?他说他们都一样。这就是身为人师的痛苦。

  今天,我要送给你们的教导,是在此生、在当下去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

  有些人说他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没有时间修习佛法,他们问:“我们该怎么办?”我问他们:“当你在工作时你呼不呼吸?”“当然罗!我们要呼吸。”“好啦,当你非常忙时,你为什么有时间呼吸?”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要你在工作时拥有正念,你将会有充分的时间去修行!”

  修习禅坐就像呼吸一样。工作时我们呼吸,睡觉时我们呼吸,坐着时我们呼吸……,我们为什么有时间呼吸呢?因为我们知道呼吸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总会找出时间来呼吸。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知道修习禅坐的重要性,我们就会找出时间来修行了。

  你们每一个人都曾受苦过吗?……你们有过快乐吗?……这就是真理所在,这就是你必须修习佛法的地方。快乐的是谁?是心在快乐;受苦的是谁?是心在受苦。不管这些事情从哪里生起,那儿就是它们息灭的地方。你曾经验过快乐吗?你曾经验过痛苦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事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如果我们知道苦(注三)、苦的原因、苦的止息,以及导向苦息的方法,我们便能解决问题了。

  苦有两种:一般的苦和特别的苦。一般的苦,是天生自然的因缘和合的苦:站是苦,坐是苦,卧也是苦。这是存在于一切因缘和合现象里的天生的苦。

  甚至是佛陀也经历过这些事情,他经历过舒适和痛苦,但是他将它们理会成自然下的因缘条件。透过对它们真实本性的了解,他知道如何去克服这些一般的、舒适和痛苦的自然感受;因为他了解这种“自然的苦”,所以那些感受并没有烦扰到他。

  重要的苦是第二种——从外面蔓延进来的苦,也就是“特别的苦”。如果我们生病,我们可能会请医生打针;当针刺入皮肤时,会有某种只是属于自然的痛楚出现,但当针一拔出时,痛便消失了。这就像是一般的痛苦,没什么问题,每个人都能经验到。而特别的苦,是从我们所谓的 upa(—)da(-)na——执着到事物上面所生起来的苦。这种苦就好像打了注满毒药的一针,这就不再是一般的一种苦,而是一种到死才会结束的苦。这类似于从紧执中生起的苦。

  不正见——不了解一切因缘和合事物的无常性,是另一种问题。因缘和合的事物是在sa(·)msa(·)ra(无明世间)的领域。不希望事物变迁——如果我们这样子的想的话,我们必定受苦。如果我们认为这身体是我们自己的或属于我们的话,当我们看到它变化时,我们会非常恐惧。想想这呼吸:一旦它吸入,就必须呼出;呼出后,就必须再吸入。这是它的天性,我们就是这样营生的。如果我们只是呼出或只是吸进,我们便无法生存下去。事情不能以那种方式运作的。因缘和合就是如此,我们却不能明了。

  假设我们掉了东西,如果我们认为那件东西真的是我们的话,我们会懊恼不已;如果我们不能当它是一件因缘和合的事物,会随着自然法则发生的话,我们就会经验到苦。可是,如果你只呼出而不吸进,或者只吸进而不呼出,你还能活吗?因缘和合的事物,必须如此地自然改变。看到这点,就是见法、见无常和变迁。我们依靠这个变迁而生存。当我们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时,我们便能够将它们放下了。

  法的修行是去开展对事物本然的了解,使苦不再生起。如果我们思想错误,就会与这世界起冲突,与佛法、与真理起冲突。假设你生病而必须住院,绝大部份的人都会想:“请不要让我死,我希望能好起来。”这是错误的想法,它将导致痛苦。你必须自己这么想:“如果我会好我就会好起来,如果我会死我就会死。”这才是正确的想法,因为,毕竟你不能控制整个因缘条件。如果你这样想,不管你死或痊愈,都不会走错;你无须担忧。不计代价的想要复元以及害怕将要死的想法,这就是一颗不了解因缘条件的心。你应该想:“如果我会好起来,那很好;如果我不能好起来,那也无妨。”这样,我们就不会走错路;我们无须害怕或哭泣,因为我们已经自我了解事物本来的样子了。

  佛陀看得很清楚。他的教导永远是适切的不曾落伍的,也不曾改变;现今的日子里,它依然真实如前,没有被岁月淘汰。事物仍然是它们原来的样子,没有改变过。藉着认真看待这个教导,我们可以得到和平与幸福的酬报。

  在这教导中有对“无我”的省思:“这不是我自己,这不属于我。”但是,人们并不喜欢听这一类的教导,因为他们都执着于自我的观念。这就是造成苦的原因,你们应该注意这一点。

  今天,一个妇人问到如何去对治测和嗔怒。我告诉她下次生气时,把闹钟转上发条,放在面前,而后给自己两个钟头,让怒气离开。如果它真属于她的怒气的话,她应该可以这样子叫它走开:“两个钟头之内给我滚蛋!”但它并不真的听令于我们。有时候,两个钟头它仍然没有走;又有时,一个钟头,它就不见了。如同个人的财产般地握持住怒气,将会导致痛苦。如果它只不过是个虚幻骗人的景象而已,可别受骗了。不管心是喜或悲,别受骗了,不管心是爱或恨,别受骗了;那只不过是一个幻象而已啊!

  你们每一个人都曾生过气吧?当你们生气的时候,感觉好或不好呢?如果感觉不好,为何不把那感觉丢掉呢?为何还烦劳地留着它呢?当你紧握着这些不放时,你怎能说你是聪明有智慧的呢?自你出生以来,这颗心骗你生气不知有多少次了?有时,心甚至能引起整个家庭争吵,或使你整夜哭泣;然而我们仍然继续不断地发怒,我们仍然握着事物而受苦。如果你没有看到苦,你必然会继续痛苦。今天如果你看到了生气的苦,那么,就把它丢了罢!如果你不丢掉它,它将无限期地引发痛苦,没有机会可以休息。轮回的世间就像这样!如果我们了解它的本然,我们就能解决问题了。

  佛陀的教导里陈述,对于克服痛苦,没有比去了解“这不是我自己”、“这不是我的”有更好的方法。这是最伟大的法门,但我们通常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当痛苦生起,我们只会在那儿哭,而没有从中学习;为什么会那样子呢。

  我们必须好好地努力看住这些事,去增长“补哆”——觉知者。

  注意!你们有些人可能没有觉知到这就是法的教导。我现在要给你们一些经典之外的佛法;大多数的人研读经典却没有见到法,今天,我要给你们一个经典以外的教导。有些人可能会错失这一点或不了解它。

  假设有两个人走在一起,看到一只鸭和一只鸡。其中一人说道:“为什么那只鸡不像这鸭,为什么这鸭不像这鸡呢?”他希望鸡当成一只鸭,鸭当成一只鸡,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