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卿未生 作者:贺小珃(文秀网2014.1.24完结)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书名:我生卿未生
作者:贺小珃

作品简介:
她风姿卓越洒脱自然。他温文尔雅深藏不露。她是惠阳都城名妓贺氏之女,他是当日爱恋贺氏,与她青梅竹马一男。 
他初见她时,意气风发,挑了笑眉问她:“相濡以沫、执手偕老,同舟共济、风雨同舟。兄台,何解?”她闻言,嗤声一笑,仿若相识多年。再见他,张了口,肆意随性,一声十七叔。从此,轻柔备至、温侬软语。 
他说:“若我与你一般,晚生了十几年,该多好。”她闻言,眉眼飞度,铜铃般的大眼睛认真的望着他:“那么,你就遇不见你的那个她了。所以,当真可笑,我爱上的,竟是当日我母亲的情人。想来,我母亲在天有灵,该是欣喜非常的。”
内容标签:架空历史;古色古香;虐恋情深;至死不渝
搜索关键字:主角:江容卿,苏延景,赫连康懿 ┃ 配角:赫连东祁,梁以柔,贺嫽儿,江容锦,苏祯 ┃ 其它:大叔恋,虐恋


☆、【作者的话】

如果你想要一篇*复杂恋,请继续看下去。
如果你想要一篇家族皇室争端文,请继续看下去。
如果你想要一篇虐虐更健康的文,请继续看下去。
如果你想要作者不会卖萌不会触点不会打滚的文……恭喜你请你再继续看下去!
于是乎,下面请容我多啰嗦几句。
你被楔子乳齿晕乎的字数吓到了吗?!让我先温柔的抚摸你一下……我只是想说,这个是给想要熟悉人物背景和历史事件的读者朋友们看的!如果你觉得不需要(当然可有可无……)可以直接跳第一章!
这是一篇虐恋,一篇不只是男女主角情情爱爱的文,一篇包容了亲情、友情、爱情,家族、过去、现在、未来、人性(是不是很多?!!!捂脸我觉得都有呢……咳咳……)。每一个人的成长,每一个人因为痛彻心扉而渐渐变得世俗并且坚强,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希望此时此刻正在看这个的你会喜欢。
还有……还有……说真的没有什么了。所以……其他的也木有什么好说的了,最后,偶尔我也学着卖萌一下!
打滚捂脸笑眯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求评论求笼罩求建议,谢谢大家!!!

☆、楔子·一卷

元定二十三年三月初春,元定皇帝——赫连成颙下令御驾南巡。浩浩荡荡,随扈文官武官等三十余人,及后宫皇后澹台氏、淑妃独孤氏,除却此,并携皇嗣皇子公主共五人。朝内诸事均由三皇子赫连康懿代为掌管接见,四皇子赫连东祁从旁协政。一应奏章事物,另录一份,每日快马三百里加急快报呈至皇帝过目批阅。
元定二十三年四月上旬,元定皇帝御驾一行,自都城出发,途经山东、淮左、江南等地。特下令不得奢侈靡费,一应吃穿用度需与当地百姓无异。每至一处,均由当地官员伴驾随行,体贴当地*。仅如此,亦可谓声势浩大。沿途,百姓山呼万岁。
元定二十三年六月中旬,皇驾行至建康城地,元定皇帝忽觉头晕不适,遂命大队驻跸建康行宫,并口谕,传皇后澹台氏并一应御前太医在旁侍疾。
次日,皇后澹台氏于行宫殿前代传皇帝口谕:帝连日路程,龙体不豫,医更嘱需多加静养,遵皇后澹台氏伴驾随侍,每日奏章事物照例送至殿内。其余人一干人等,若非传召,无要事均不得打扰。若擅闯寝殿,则视为大不敬,依罪论处。
众人闻言,心虽有疑虑,却不敢多言,均听旨候行。自此,除却每日在外定省请安,众人皆不得见元定皇帝。仅自皇后及太医口中道皇帝无恙。
元定二十三年七月,元定皇帝病疾突重,命人召见随行当朝太傅——魏合安,屏退随侍奉等,只其二人。半个时辰后,魏合安出,神情如常。元定皇帝与太傅魏合安言谈为何后人皆不得知,只次日,自元定皇帝寝宫传来嚎啕声,随即皇后澹台氏推门而出,面色肃穆,宣,元定皇帝突发恶疾,药石无效,驾崩于建康行宫,享年五十九岁。
未几,昭告天下,举国大悲。
同日,当朝太傅魏合安宣大行皇帝遗诏,传皇帝位于四皇子赫连东祁。大行皇帝遗体暂停灵于建康行宫,一应百姓官员、皇嗣后妃,皆着素服,皇后及淑妃等守灵三日。三日后,大队护送大行皇帝遗体回都,而后一切事物由新皇定夺。
至此,全朝上下一片唏嘘。
据史书记载,元定皇帝二十一岁即位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以“仁义”二字治以天下。勤政爱民,崇文尚武。即位后平定西北,剿灭逆党,更御驾亲征辽荒之地,战功卓越。而于先帝统一八国后,铸钱币、减赋税、赐耕田、收民心,一应举措,深受百姓爱戴。元定皇帝在位期间,清贪官、斩污吏,可谓赫连一代清廉之主。
自然,此为史书赞扬表功之意。不可辟以一家之言。
坊间野史亦有传闻,元定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此不为虚数,更甚于此。此传闻真假且不表,然而元定皇帝膝下子嗣稀少,仅有皇子四人,公主五人。虽为一代帝王,然膝下子嗣至此,不得不称惑事,可若元定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那子嗣只有寥寥九人,确是亦令人不解。反观之,若此消息为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只是此时元定皇帝驾崩,事实真假早已不得而知。
再说此时在都城得知皇帝驾崩而即位的四皇子赫连东祁。
皇上遗诏四皇子赫连东祁即位,令朝中大臣甚至百姓之民均是哑然,不可不提。
四皇子赫连东祁,元定帝皇后澹台氏所出,出生显贵。若说起这位四皇子东祁,莫说是黎民百姓不知者,就是朝中大臣也皆晓他是个“闷罐子”。
了解的不了解的,只说当年元定皇帝在朝中问几位皇子西北干旱救措一事,只为试探其几人政见及能力。其它三位皇子皆是滔滔大论,为求于父皇面前表现一番。独这位四皇子,一问摇头三不知,不置半字。元定皇帝见状本意想捧捧这位中宫之子,便又耐心问其用兵之道,没成想四皇子摇了摇头只说了一个字儿“躲”,气的元定皇帝在众大臣面前只觉丢脸,是摔了手中的茶盏、又命其闭门思过三月。而这位四皇子这会儿却又张了口,生瞪圆了眼,直言问自个儿父皇:“这是为何?”
此后不表,思来便知。
直至元定皇帝驾崩,朝堂之上,其余三位皇子皆立功行事为后世史书所添光增彩,单这四皇子,元定皇帝在位后二十几年,就再没出现过元定的朝堂之上。
此时,且不说上头那个故事是真是假,而后那多少年难见四皇子赫连东祁倒是真的。由此可见,元定皇帝对其并无好感。据传,这位四皇子倾心绘画,每日除却与父皇母妃处请安定省,便是在宫中花鸟鱼虫的画,没有丝毫规矩可言。身边打扫做事的侍女小厮,父皇宫中的*娘娘。毫不顾忌。而可笑的是,元定皇帝从不管不问,只任其“逍遥”。
不过只一样。此次元定皇帝出巡,独独留了三皇子与其在朝中周旋,现下想来竟也有些意思。亦被后世传来,道是元定皇帝为培养其政务能力的机遇,只为其日后登上皇帝之位。却不想,元定皇帝还来不及检看其成果,就已驾鹤西去。不可不谓是命中注定。
再有人说,是这位皇子背后的家世而叫元定皇帝不得已立其为帝。皇后澹台家族。
澹台家族。现下且不说其他,那可是当年先帝在时的第一家族。民间当时玩笑,皆道是只要与澹台家族沾上点名头,别说你是多远多近、多亲多疏,就是当场即沾了光,第二日也能让你飞黄腾达起来。
言语中不无讽刺之意。
只因先帝在时,澹台家族的老爷子是当朝一品,元定皇帝即位之后更尊其为师傅,不无恭敬。并八抬大轿将当年老爷子最小的女儿、亦是当年坊间盛传的大美人儿在澹台老爷子点头后娶回了家。而后册封皇后,顺理成章。这便是现下元定皇帝的澹台皇后。
有人说,当年先帝将皇位交予元定皇帝,其中亦有因澹台家族之势。
可那是当年,自从元定十年,澹台老爷子病逝,澹台家族也就衰败了,更指不上此时早已皇位稳固的元定皇帝还能忆苦思甜。众人原本还指着这位澹台家族的皇后再辉煌上一回,可偏偏这皇后也是个软柿子,没个主意,只会做个“深宫妇人”,单晓鱼虫与花鸟。偏偏这“深宫妇人”即便国色天香也不讨皇帝的喜欢,更何况还是年老色衰的国色天香,最后还落到了被那怕那身世矮上几层的淑妃独孤氏欺负。元定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想来这澹台皇后不只一次的后悔自个儿在闺阁里头琴棋书画绣工女红都学了,就是没学会淑妃那起子“狐媚功夫”。因而不出几年,澹台便愈发失了势,逐渐成为过去式。
过了势头的澹台皇后,自知争宠无望,单空做个一国之母的名头,除却那瞧着不成气候的儿子还当个宝,其余的渐渐的也就没了指望。后人念及澹台皇后,言语之间怕是也只能用“秀外慧中”形容其行为作态,不畏其他。
综上,因而后世人亦笑言,道是这赫连东祁要靠山没靠山,要能力没能力,要辈分还没辈分,却不知元定皇帝究竟是不是当真病糊涂了,想这赫连江山付之东流,竟选了四位皇子之中最小的东祁为帝。
只是纵使如此,一连几日,并没有人敢是提出丝毫异议的。或者说,都憋着一肚子坏水,等着有个不怕死的上来抽个头。若说,当日皇帝病重,身旁侍奉只有皇后澹台氏一人,元定皇帝也并未先立太子或公然诏书,好事者真想挑事儿,自然也有话头。
可唯一的不妥,只因此话自当朝太傅魏合安口中宣出。要晓,魏合安此人,德高望重、清正廉明,众人皆知。所以那些看似“不问世事”者,心中即便有再大的疑虑便也因是此人而消减的丁点不剩。
众人尚且有虑不敢直言,自有那该说话的。那便是除却四皇子之外的其余三位皇子。只是现下看来,众人所望,不过三皇子一人。若问原因,却是得除却二皇子和大皇子的。
先说二皇子。
二皇子母妃身份低下,宫婢之子,元定皇帝的一夜差错诞下的孩子。皇帝一夜留情并不可怕,只是元定皇帝膝下子嗣单薄,不日,听闻其竟有孕,二话不说加封嫔位。此宫婢诞下二皇子后,元定皇帝甚喜,册封为懿妃,想来这懿妃娘娘的好日子该是来了,没成想这懿妃娘娘却是个没福气的,还没捂暖这“懿妃”的名号,不出几月便因着什么不知名的小病,生生挨了半日薨了。
自此,二皇子虽由皇帝下旨交由淑妃代为抚养,只是淑妃言行跋扈,膝下更有三皇子作威作福,少有顾问及二皇子,因而自此,二皇子纵使在朝堂上活跃过几日,只因空有个皇子的架子,又没办几件漂亮事儿,元定朝后期便逐渐被人淡忘。许是早已耕田娶妻,守着个大屋子,过几年生下几个孩子,不愁吃喝。也好。

☆、楔子·二卷

至于大皇子,亦是澹台皇后之子。早年便被元定皇帝派遣去边疆打仗,那会儿三皇子锋芒未露,大皇子手持兵权受父皇重用,自然风华万丈。加之大皇子长得随了其母妃,仪表堂堂。那会子还不知多少闺中女子为其倾心。只是这位大皇子自个儿不争气,锋铓过露,才第一仗就打了败仗,折损大半精英兵将,当下搓了锐气,吓得直哆嗦,任凭他皇帝老子怎么说都不肯再回都城,只说是没脸再见父皇母后,情愿驻守于此。
其中原因,还不知是怕了他老子当面给他一下子还是如何,总之皇帝老子瞧着那“宁死不回”的儿子无法,一纸调令让他到那西北蛮荒之地驻守,顺带削了他的兵权,只留给他些残兵败将。
大皇子闻旨,感恩戴德,许在他看来,没兵就比没命来的好多,更比跪在他父皇跟前儿吓得两腿发抖有面子些。且不说他日后怎样的后悔,到底自得满满的在那蛮荒之地当起了“土皇帝”,反正天高真皇帝远,没个人管束,加之每年自家母妃还送些钱粮甚的,让他不至在此“虚度”。
“幸运”的是,这大皇子就是元定皇帝驾崩的时候也没能想的起来要见上一面。等于没了这个儿子。也有人说,澹台皇后怎么就教出了这么两个不中用的东西。然澹台皇后却觉得自个儿两个儿子一个崇文,一个尚武,究其原因也不过是性子软糯些,反倒讨人喜欢。
这样说来,倒好像有理。那或许也得用后世对澹台皇后的评价:识大体、温柔、善解人意。
而就是这个时候,元定皇帝膝下再未添半子,而其余几位儿子又甚不争气,却是淑妃之子三皇子赫连康懿崭露头角的时候。赈灾打仗、出谋划策,样样都有他插嘴的份儿。好在人倒并不笨,也会做事,没个几年就在元定皇帝跟前儿占了一席之地。
不必言明,在暗地里旁人看来,这三皇子论是能力抑或是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