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诀之曲尽终殇 作者:周芷若(晋江2014-09-29完结)
青蝉赶紧施展轻功,把自己的身体稳妥平衡,然后又慢慢地轻移莲花步,向柳行之和凤九桑走去。其姿态端庄贤淑,宛如大家闺秀一般知书达理,全无平日里打闹嬉戏的样子。随后眼睛滴溜溜一转,赶紧欠着身子向凤九桑说道:“九姐姐好!”然后轻转身子,低头对着柳行之说道:“小师父好!”
至于青蝉为什么喊柳行之喊“小师父”,而不是“师父”,柳行之也很郁闷,可青蝉却似乎却很有道理了。她的解释是,她从记事起都在跟着爷爷,是爷爷教会了她很多东西,包括做人的道理、在江湖上行走、与人打交道等等。虽然她只能称呼青远为爷爷,可爷爷确实是自己的启蒙老师。是以后来跟柳行之走后,即便正规地拜了柳行之为师,为了表示对爷爷的尊敬,她便只称呼柳行之为“小师父”。
再说,柳行之也确实比青远年纪小,而且还小了不少。柳行之便打趣青蝉,问她将来再拜师父了,该当如何称呼。青蝉圆圆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歪着脑袋说道,“我若再拜师父了,就拜一个女的,然后就可以称她为‘师娘’了。”柳行之无语,青蝉继续解释着说道,“男的称为‘师父’,女的,自然称为‘师娘’嘛。”柳行之当下闭口不言,深深为青蝉强大的逻辑推理所折服。
此刻听到青蝉乖巧地问好,柳行之赶紧站起身来,准备夸一句“蝉儿真懂事”时,突然见青蝉整个身体都跳将上来,扑过来搂着自己的脖子。
柳行之无奈,只得笑着说道:“蝉儿的‘青蝉十八爬’,真是渐进佳境啊!进门使出一招‘青蝉点水’,现在又使出一招‘青蝉上树’,蝉儿这是要向小师父汇报你近来练功很勤奋,没有偷懒么?”
青蝉跟柳行之在一起时,柳行之教了她很多名家门派的武功,还把青远留下的那卷《胡琴曲》拿给青蝉看。因为罗袖风的那卷《胡琴曲》,上面记载的是制作“仙桃”的方法与秘密。柳行之对照着看完这两卷《胡琴曲》,忍不住哈哈大笑。可是大笑之后,柳行之觉得事情绝对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便开始合卷深思。
青蝉对着青远的那卷《胡琴曲》,天天翻来覆去地看,看了三年之后,柳行之问她《胡琴曲》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青蝉凭着自己三年来认真的研读,终于肯定地对柳行之下了一个结论:“小师父,我还是觉得这卷《胡琴曲》里面记载的胡琴曲谱,跟别的书册里面记载的曲谱确实没有什么差别。”柳行之也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你还是继续慢慢看吧”。
其实柳行之的心里也很纳罕,揣摩了三年,他自己也未能斟破这两卷《胡琴曲》的秘密,这两卷到底哪一卷才是真的?再或者都是真的,或者都是假的?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长生之道?
青蝉每天除了让柳行之给她去除肚子里的鞭红蚁外,还会练上三个时辰的武功和两个时辰的胡琴,寒来暑往,几未间断。以至于后来练武功的时候想着胡琴,练胡琴的时候想着武功,最后便根据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把武功与胡琴曲相互渗透,创出了自己的《胡琴十八拍》。不过也就是柳行之教她的武功底子,加上自己随性发挥出来的一些花哨招式,配上拉的很不错的胡琴曲。当青蝉兴高采烈地把《胡琴十八拍》试演给柳行之看时,柳行之只得无奈地笑着鼓掌夸好,心里却暗自说道:蝉儿既没悟透武功,也没悟透胡琴曲,医药方面,更是勉强只能自救而已。
《胡笳十八拍》,相传为东汉末年蔡文姬以胡笳的音色融入古琴中而作成。当时南匈奴入侵中原,一代名儒蔡邕之女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南匈奴左贤王掳入匈奴。其后,蔡文姬被左贤王纳为妃子,育有二子。汉朝丞相曹操与蔡邕交好,而且知道蔡文姬颇有文采,当他得知蔡文姬的遭遇之后,便派遣使者去匈奴拜见单于,请求以重金赎回蔡文姬。蔡文姬托付侍女留下照顾二子,自己一个人毅然归汉。
关于《胡笳十八拍》,有诗言曰: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如此看来,青蝉的武功与胡琴曲虽未能达到这种境界,可有如此想法也是好的。
在栾凤阁的这两年里,青蝉除了贪恋玩耍,并没有丢下武功和胡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领悟力也在慢慢提高,即便未能真正悟透武功和胡琴的深意,在武功招式和胡琴的拉法上,还是相当的娴熟。
任谁看来,青蝉的武功和胡琴,都可列为上等。因为有很多人都是天资有限,一辈子未能悟透武功的人也不在少数,幸运的是,青蝉的天资与悟性,皆是在上上等。
天生资质与悟性的差别,还真是上天最不公平、而人类最无可奈何的一件事情。
青蝉这次见到柳行之,虽是喜出望外,也没想到去向他汇报自己的武功。这会儿听柳行之提到她的自创的“胡琴十八拍”,更是被说为“青蝉十八爬”,知道柳行之是在故意取笑她,一时之间有些羞愧。
不过羞愧归羞愧,青蝉却没有把搂着柳行之脖子的双手收回来,只是嘿嘿一笑,调皮地说道:“小师父,我是真的很想你啊!我要跟着你到处走,不要呆在这里了。我在这里呆了两年,没有什么新鲜好玩的,好无趣。”青蝉说着,拿眼偷偷看着凤九桑。
凤九桑明知青蝉在看自己,偏偏不理会她,只管看向窗外,装作很是无奈地说道:“唉呀,现在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了,人也是越来越挑剔、越来越难养了。”
青蝉知道凤九桑在说她,赶紧松开柳行之的脖子,乖乖地站好,小声地说道:“小师父,你怎么现在来了?你这两年都去哪里玩耍了?也不带上我……”青蝉小声嘀咕着,不敢看凤九桑的脸色。
柳行之给青蝉拉开椅子,青蝉才敢坐下。青蝉看着桌子上摆的茶壶和茶杯,又轻轻地嗅了嗅,有些狐疑地说道:“你们两个刚才明明喝的是酒,为什么我一过来就换成茶了?而且,这酒的味道我很不熟悉,好像九姐姐从来没舍得让我喝过这种香味的酒。”
“你的意思是,你在我这儿,受我虐待了?”凤九桑笑看着青蝉,揶揄地说道。
“跟我在一起,你就像个男孩子一样,所以才把你送到凤阁主这里□□一番,让你做回女儿家的形态。真是给凤阁主添麻烦啦!”柳行之看着凤九桑,赶紧岔开话题,然后对着青蝉,微笑着继续说道,“我这次来,还不是想到你一个月后的生日,问问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我好提前准备。两年未见,得给蝉儿备一个大礼,不然下一次见到,蝉儿就不认我这个小师父啦!”
听柳行之提到生日礼物,青蝉却莫名其妙地想起了青远,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尽管七年前,爷爷曾狠着心用铁拐杖刺向了自己的身体。事后,青蝉虽然也怨过、恨过,但这些轻微的怨恨,早就被记忆里一点一滴的小幸福给冲淡的烟消云散了。
跟柳行之在一起的五年里,每年生日,柳行之都会给她一些小惊喜,有时候是一个小宠物,有时候是一件新衣服,甚至有时候是一招平时不愿意教她的武功。去年生日,是在凤九桑这里过的,凤九桑不知道青蝉的生日,柳行之也没有出现。青蝉感觉很失落,独自一个人跑到五行城里最热闹的地方,听了天桥底下说书的,还把好吃的零食全吃了一遍。
那些零食,全都是小时候跟爷爷在一起流浪时,想吃而又没钱买的。
记得五岁的生日时,青远说了两天的书,最后攒钱给她买了一串冰糖葫芦。看着红彤彤的山楂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冰糖,青蝉忍不住流口水。一只小手紧紧地握着竹签,小心翼翼地在山楂上舔了一口,说道:“好甜!”然后又把冰糖葫芦递到青远的嘴边,说道:“爷爷,你也吃,冰糖葫芦很甜的。”青远看着懂事的青蝉,感觉很欣慰,微笑着说道:“爷爷牙口不好,不能吃甜的,蝉儿赶紧吃吧,放久了就没味道啦。”
小小的青蝉看着爷爷,也不知他是在哄骗自己,便甜甜地吃着。吃到最后,还留下了两颗,非得让青远尝尝。青远舍不得,怕青蝉一直留着不吃,便大声说道:“爷爷挣钱不容易,省钱给蝉儿买冰糖葫芦,谁知蝉儿这么不听话,还浪费,不知道心疼爷爷的血汗钱。”青远说着,为青蝉的孝心所感动,便轻轻地用手抹着眼泪。青蝉以为是自己不听话,惹爷爷生气了,便哭着把剩下的两颗冰糖葫芦吃完。
往后每年的生日,青蝉都不愿再吃冰糖葫芦了。
而此时此刻,柳行之问青蝉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时,青蝉忽然感觉一阵心酸,脱口而出地说道:“我想吃冰糖葫芦。”
柳行之听了青蝉的回答,料到她是想起了青远,便微笑着安慰她说道:“也许今年你生日那天,爷爷会来给你买冰糖葫芦吃的。”
青蝉一听,当下很开心,已经七年没见爷爷了,而且爷爷走时,自己连告别都没有。当日青蝉在蟠桃山庄尚天塔楼大堂中央的地下暗室时,并未听清楚青远说的在她肚子里饲养鞭红蚁的事情,也不知道所谓的鞭红蚁七年之后成熟的言论。
青蝉虽然心里感觉小师父只是说来安慰自己,也没说别的,只故意笑着说道:“爷爷那么久没见我,肯定很想我。只是他现在再见到我时,不知还能不能认出我,还愿不愿意认我这个孙女。”
柳行之见青蝉笑的并不自然,也明白她心里还是有点介意当年青远说她不是自己的亲孙女,然后不辞而别,当下只是笑着,肯定地说道:“放心吧,爷爷一定会来的,一定能认出你的。”
柳行之说着,心里也忍不住伤感。七年了,已经七年未见了,他老人家的身体,现在会是如何呢?自己说好的钻研出去除他体内余毒的方法,想了几年,办法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七年未见,大家都还好吗?
凤九桑看着柳行之与青蝉伤感的谈话,便想改善一下氛围,于是笑着向青蝉问道:“青儿,在你生日那天,你愿意站出来为大家拉一首胡琴曲子吗?”
青蝉满腹心思都在想着今年生日那天,能不能真的如小师父所说,见到爷爷,见凤九桑问她话,一时怔怔地没有回答。
柳行之听凤九桑直接这么问了出来,心里更加担忧,但愿蝉儿生日那天,什么事都不要出,一切太平才好。
这时,忽然听到外面大堂里传来了说话声,只听一个男子粗着嗓门大声地说道:“叫你们阁主出来,我有事要跟她说!”
一个女子清脆的声音接着说道:“好大的口气!居然敢来栾凤阁里闹事,你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么!”
紧接着,便只听到“嘭”的一声,似乎有桌子被打断了,然后便是几个人“啊哟啊哟”的惨叫之声。
凤九桑清浅一笑,对柳行之说道:“你继续慢慢和青儿聊着,我出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凤九桑说着,走了出去,留柳行之和青蝉在房间里喝茶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真的没有一个人喜欢我吗?
好可怜……
☆、【038】 阳春店里七年前的棺材
已经是六月的末尾了,阳春河边除了绿柳成荫之外,再没有什么别的可以看得入眼的风景。
当日阳春城里阳春河边的一大盛景阳春店,在七年之后,也只没落成整日里关门闭户的一家普通院落。门外阳春店的张牙舞爪的招牌、呼呼作响的白底红字的大旗、写着只卖四十七碗面的店规,也全都不复当年的绝代风华,早已在凄风苦雨中,学会了不再招摇过市。
人岂非也是一样,只有经历了巨大的变数之后,才能向着安稳转变。而且这安稳,多半带有死一般的沉寂,甚至可以说是对美好明天的一种绝望。
从外面看,昔日的阳春店,如今只有一对儿常年紧闭的大门还是依然如初。连门前的冬来春往的燕子,都飞到了邻居家房梁上安家落户。这里没有盛开的灿烂的桃花,也没有结的硕果累累的桃子,似乎萧条到没有人住,甚至门前连一个过路的人都没有。
确切地说,是连一条过路的狗、一只过路的鸡都没有。
但是大家都知道,院子里面其实是有人的,而且里面还不只是一个人。除了当年美貌的桃花老板,还有一个疯子。而且那个疯子,大家都认得,提起他的时候,大家都是摇着头拎着菜篮子走开,一句话都不说。
大家什么都不说,就那么走了。
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