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诀之曲尽终殇 作者:周芷若(晋江2014-09-29完结)
挪死鹤幼呖痪浠岸疾凰怠?br /> 大家什么都不说,就那么走了。
因为这个疯子不是别人,正是阳春城里曾经名盛一时的神捕常知秋。
自从阳春城换了州府大人之后,以前的神捕常知秋也不见了。有些人就说,最后一次见常神捕,是在阳春店里,当时正在阳春店里吃面,常神捕突然就带着二十多个官兵冲了进去,好像是要抓桃花老板的,也不知犯了什么事儿。至于后来的结果怎么样,却没有人知道了,因为他们全都在常知秋的呵斥之下,飞快地跑了出去。
既然常神捕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是阳春店,便有好事的百姓故意从阳春店门前一遍遍地路过,希望打探到一些事实,作为以后茶余饭后可以炫耀的谈资。即便阳春店早已不是阳春店,早就不再开门迎客。
终于,在两年后的某一天,好事的人们终于意外地发现了常神捕的行踪!原来,他就住在阳春店里!只是此时的常神捕已经不能再称为常神捕了,而只能称为常疯子!
再慢慢地,常神捕已经疯了的消息传了出去,人们再也不相信神捕的神话,好像阳春城里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这号人物一般。也渐渐地,再也没有人愿意从阳春店的门外走过,即便绕很远的路也是值得的。仿佛阳春店里有着很大的晦气似的,只路过一下就会一整年事事不顺,如传说中的那样流年不利。
阳春城里的百姓中,又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们又有了一个清官和一个神捕。虽然这个清官不再是罗袖风,这个神捕也不再是常知秋。但是城里的百姓都知道,罗清官和常神捕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现在所要做的,便是相信现在的州府大人和捕头,就是这个时代的清官和神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魅力和特点,当然也会有一个时代的领导。上一个时代再好,终究已成为了过去时,现在的时代再不好,它却是自己生活的环境。人类之于环境,无非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所以阳春城里的百姓,便很努力地去适应他们的新时代,这种适应,当然也包括忘掉一个旧时代。
这些百姓里面,适应新时代适应得最好的一个人,莫过于以前常知秋院子里的仆人兼奶娘。在最开始不见常知秋的两年里,她还老老实实地在常家院子里呆着,以求某一天常少爷再意气风发地回到阳春城里当神捕,她还能照样跟着风光。可是在她焦急地等了两年之后,又听到常神捕疯了的消息,连去验证一下这消息是否真实的心情都没有,便直接把常知秋的宅院卖了,然后拿着钱回到远远的乡村养老去了。这一连串的事情做的潇洒至极,似乎连她自己都想不到,自己跟了常少爷这么久,居然能做到这般薄情寡义。看来,这便是女子的天性使然,并不能怪她们自己。
丈夫死后,不让女子拍拍屁股改嫁走人,这岂非是最违背女子天性的一件事情。
当然,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差别,有时候比人与猪之间的差别都大。所以,不是阳春城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忘掉以前的旧时代,然后全身心地适应现在的新时代。这种不适应新时代的人,其中有一个就是阳春店的老板,桃花。
七年前,蟠桃山庄里的蟠桃大会终于曲终人散之后,桃花很疲劳地回到了阳春店,看到店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她便安心地去后院看看。
后院里的厨师已经不见了,只放着常知秋抬来的那具底部刻有“桃花”二字的、上好的黑色檀香木棺材。棺材仍旧在原处摆放着,已经桃花清洗的干干净净。
桃花笑意盈盈地走过去,似乎有些感慨自己并没有如常知秋的预言一般,躺在这具棺材里。可当桃花走到棺材旁边时,却吓了一大跳!因为此时的棺材裂开了一道很宽的缝,里面还躺着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送这具棺材来的常知秋!
桃花吓得往后退了三步,从棺材开的很大缝隙中打量着常知秋。只见常知秋全身没有什么受伤之处,胸口安稳地起伏着,像是睡着了一般。桃花便大着胆子,靠近了棺材,然后轻轻地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常知秋的鼻孔前,探了探他的鼻息。
还好,常知秋只是睡着了!桃花收回手,暗暗松了一口气。随即一脚把棺材盖踢开,大声叫着说道:“常知秋!你给我滚起来!”
棺材里睡熟了的常知秋被桃花的大叫声惊醒,揉了揉眼睛,才缓缓地坐了起来,然后迷迷糊糊地说道:“桃花,是你啊,你回来啦?”
桃花看着常知秋,觉得他这几句话说的很正常,岂止是很正常,简直就是没有任何问题。一时之间,也不确定常知秋是不是真的疯疯傻傻到神志不清,便笑意盈盈地说道:“你怎么知道我叫桃花?你知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你就是叫桃花啊,我觉得你看起来很像桃花,笑起来的样子更像。”常知秋还坐在棺材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方绣着一朵桃花的白色丝帕。然后常知秋又摸着后脑勺想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些迷惘地继续说道:“你看,这就是你之前送我的桃花丝帕,我还保存着呢。至于我叫什么名字……我好像真的想不起来了……”
桃花很是无奈,自己到底什么时候送给他桃花丝帕了?!可是,对于一个只认识她而不认识他自己的疯子或者傻子,她能拿他怎么样?
不能怎么样,就是留下来而已。
往后,桃花也不再开阳春店,整日里闭着大门,只是店里的规格布局却没有改变。常知秋便在阳春店里住下了,只是,他始终不愿意睡到床上,只喜欢躺在这具棺材里。桃花便把这具棺材挪放到了阳春店一楼的大堂里,放在巨大的环形桌子中间。每天常知秋都在这些桌子上翻来覆去地爬上爬下,似乎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一般。
桃花也不搭理常知秋,看着放在大堂里正中央处的上好的黑色檀香木棺材,只暗自解嘲着:棺材棺材,升官发财!
升什么官,发什么财?难道是在栾凤阁里的地位再升一级?然后得到更多的银子?
桃花这么一想,便觉得十分开心了。即便这七年里,桃花都没有升官发财。可那有什么,反正七年已经转眼就过去了。
每一年,过的都跟其它年一样;每一天,过的都跟其它天一样。天色又渐渐地黑了,桃花看着坐在桌子上的常知秋,捂着嘴巴打了个哈欠,然后慵懒地说道:“知秋,时间不早了,我先去睡了,你也睡吧。”
“嗯,好的,桃花,你去睡吧,我也要睡啦。”常知秋欢快地回答道,并没有从桌子上跳下来。
桃花看着孩子一般的常知秋,便慢慢地往自己的房间里走去。只是,让桃花觉得很奇怪的事情是,自己房间里,居然在点着灯,而且发出闪烁的光芒。桃花记得很清楚,她出房间的时候,还没吃晚饭,天还在大亮着,这灯,显然不是她点亮的。
看来,这一天终于能够和其它天不太一样了。
桃花轻轻地推门进了房间,看见里面站着一个暗红色衣服的女子。这女子见桃花进了房间,便笑着说道:“桃花姐姐,好久不见!”
“哈哈,原来是乱影啊!还真是好久不见了!”桃花笑意盈盈地说着,去打量乱影。
“别看我了,你还是留着眼神多看看常知秋吧!”乱影见桃花瞧她,便笑着继续说道,“是主人让我来问你,经过这七年的观察,你到底有没有看出常知秋是真疯还是装疯?”
乱影口中所说的她们的主人,便是栾凤阁的阁主凤九桑。
桃花听到乱影转达凤九桑的问话,当即严肃起来,有些愧歉地说道:“恕桃花无能,我真的没能看出来。这七年,我每日里都跟常知秋呆在一起,却始终看不出来有什么不正常的端倪。”
桃花说着,似乎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好啦,这些话留着跟主人说去吧,不用对着我惭愧。”乱影笑着说道,拉起了桃花的手。
“你……”桃花伸手轻轻地打了一下乱影,玩笑地说道,然后把乱影拉到了床边坐下,这才继续说道,“我觉得,我天天守着常知秋,是无法看出来他是真疯还是假疯的。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他才会表现出本来的自己,不用再做样子给别人看。”
“嗯。”乱影表示同意地点点头,突然目不转睛地看着桃花,有些深沉地说道,“你看不看得出来常知秋疯不疯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你不要在与他的日日相对中,对他产生情愫。”
桃花听到乱影的话,心里不禁一惊!自己收留常知秋,除了是主人的命令之外,确实还含有自己的私心。若单单是为了完成主人的任务,她只需要看着常知秋就行了,完全不必对他照顾的这么周到。只是,这事儿……乱影是怎么看出来的!
桃花心里想着,疑惑地看向了乱影。
“你别误会,其实我按照主人的命令,在暗中观察过你们很多次,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而且……”乱影看了一眼桃花,才小心翼翼地继续说道,“而且,我注意过你看他的眼神,里面似乎多多少少含有了一些爱慕之情。我也爱慕过别人,所以我认得出来这种独特的眼神。”
桃花被乱影一说,不得不承认是这么回事儿,便羞愧地低下了头,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烧着。
“刚才你也提到,要留他自己一个人,这样才能观察他是不是真的疯了。眼下,就真的需要你出去办一件事情。”乱影严肃地说着,左手举起了一个物事,郑重地站了起来。
这物事,是一块黑火木雕成的凤凰,便是栾凤阁阁主凤九桑的信物,黑凤木雕。
所谓见黑凤木雕如见凤阁主,桃花一看,立刻俯身跪下,尊敬地说道:“见过主人!”
乱影举着黑凤木雕,更加郑重地说道:“传阁主命令,派你即日起前去保护一个人。时间地点,随时听我吩咐。”
“遵命!谢过主人!”桃花恭敬地说道,仍然跪在地上不敢妄动。
“好啦,起来吧。”乱影说完,拉起来跪在地上的桃花。二人正准备往床上坐下说话时,忽然听到屋顶的瓦片传来人走过时发出的轻微脚步声,居然有人在外面偷听。
乱影对桃花打了个噤声的手势,收好手里的黑凤木雕,提起轻薄的佩剑,飞身从窗户掠了出去。
桃花赶忙走到阳春店的大堂里,大堂里一片黑暗,安安静静的。只有人睡熟时打呼噜的声响,看来,常知秋此时已经睡得很熟了。
作者有话要说:
☆、【039】 通庙当铺七年后的坟墓
六月里的田间,很少有人在忙农活,因为天气太热,而且没有应时收种的庄稼。没有忙农活的人,不代表田间就没有人,尤其是漫过有微微凉风的六月傍晚。
傍晚的云霞很漂亮,铺洒在整个静谧的通庙村之上。村庄葱郁的绿色树梢,间隙里掩映着尖尖的黑瓦屋角,给人一种“枯木逢春”的错觉,伴有勃勃生机的悠然姿态。只是通庙村早已不是七年前那么静谧,也不再是七年前那么小巧,如今可以说是一个和谐的村庄。
七年前,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有着二十四处院落,却只有一处真正住有人家。如今,这个村庄周围又多出了十几家院落,而且家家户户都住满了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完全顺应大自然赋予人类以及所有动植物的作息规律。
通庙村庄北边的田里,仅有的三个坟墓格外惹眼,在大片绿色的田间,显得颇为与众不同。坟头上已经长满了青幽幽的草,把黄色的土皮遮了下去,看来是已经有了些年份。从外表上观察,即便往后再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也不必担心坟头会坍塌下去。
有人的地方就有死人,任谁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活人住在院落里,死人住在地下的坟墓里,这也同样是个简单的道理。也许有了这两个简单的道理之后,田间三个很惹人眼的坟墓,就变得并不是那么惹人眼。
这三个坟墓最奇怪的地方在于,其中两个高度相当的坟墓几乎是并肩重叠在一起,上面有两个大大的坟头。另一个独立的坟墓,却在这两个坟墓的对面,而且比这两个坟墓低了很多。它们中间相隔不远,仿佛日日相对,悄悄地低诉着不为人知的话语。
路过的识字的庄稼人,都觉得这三个坟墓建造的很有意思,而且坟墓就在通庙村庄北边,离得不远,所以就忍不住走上前一看。只见那两个并肩的高坟墓上写着:先考/妣李四眼/胖婆之墓、不孝子李二李三立,对面那个孤零零的低坟墓上写着:恩师罗袖风之墓、不肖徒儿李二李三立。
看过的人便笑了,原来是李二和李三的父母与恩师的坟墓啊,既然如此,那他们为什么不把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