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天晓得守义守拙什么时候才能考得上进士做官,女孩儿再在家里留一二年就真的嫁不掉了好吗?哪房都有女儿到出嫁的年纪,陈家的女人们分外盼望这门亲事可以实现。
结果,这一回又让人截胡了。早上莫氏陪二婶送鱼胙到姑太太家去,看见李家大门外头拴有几十匹高头大马,还站着几排佩刀背弓箭的威武军爷,都吓坏了,妯娌两个绕到后门进去,跟管家打听,才晓得是王翰林家的亲戚杨家来跟芳歌提亲。
陈家既然还有表哥的粉丝,自然也还有一直对杨八郎念念不忘的,莫氏和侄女儿们要好,是晓得那个杨八郎的,打听来提亲的就是杨八郎,加倍失望哟。
杨家是武将做派,李大人许了把芳歌嫁八郎,杨门李氏就叫杨二郎写庚贴婚书,取了个匣儿推到亲家面前,说:“路远匆忙,聘礼不能多带,亲家勿要见笑。”
李大人打开匣儿瞅了眼,把匣儿交给夫人,陈夫人瞧了一眼,手哆嗦了下,叫身边的使女把这个匣儿送去把沈姐看过,于是——陈家后院都晓得了,杨家的聘礼是隔壁常熟府良田六十八顷。
沈姐甚是乖觉,虽然不情愿,还是捧着两个匣儿出来,李大人就把自家的匣儿也照样推到元帅夫人面前,又把杨家那个匣儿朝前一堆,说:“这是小女嫁妆。”
元帅夫人把李家那个匣儿打开,又把签好名的婚书庚贴丢进匣儿里,把匣儿握在手里,站起来含笑点头,道:“新京城,天波府,明年五月初五迎娶令爱。”李大人站起来送到堂下,元帅夫人冲着李大人两口子拱拱手,道:“亲家止步。”也不要人家送,带着儿子们大步出去了。
陈夫人心里还是不大乐意的,看人家这个派头,悄声道:“亲家母好大架子,老爷,你怎么就把女儿的嫁妆单子给出去了?”
李大人咳了一声,贴着夫人的耳朵小小声道:“那是当今皇后的长姐。她架子再大点也是应该的。拿田契当聘礼是怪威风的,咱们也不能让她比下去,所以我把女儿的嫁妆甩给她看。”
陈夫人是真不晓得杨八郎的娘是皇后的姐姐,没人跟她说啊。李知府和李知远都怕和她说了,她宁死不肯答应这门婚事,所以没说杨元帅夫人娘家的亲戚关系。
英华当初也是怕沈姐吓着了,再说皇后的姐姐她经常见,小时候还总在人家家吃饭,她二哥还挨过人家揍,她也没太当一回事,所以她也没和沈姐说。
芳歌大略晓得杨八郎和赵恒是表兄弟,可是她又不傻,她要老实跟她两个娘说了。杨家就是戏文里说的龙潭龙穴,陈夫人绝对会认为她嫁进去是送死的,说不定会以死相逼不许亲,所以她嘴也紧的很。
陈夫人现在才晓得,是真吓着了,下巴掉地下半天才拾起来,道:“怎么能……我方才是不是太傲气,会得罪亲家……”
“抬头嫁女儿。”李大人摸着胡子笑眯眯道:“咱们家傲点也应该。就凭我们芳歌这份嫁妆,嫁谁我们都傲得起来。”
“大人,你该早告诉我。”陈夫人很不快活。
“就是不和我们家结这门亲,咱们和他们家还是姻亲呀,夫人!”李大人看的清,看的远,指点后怕的陈夫人,“她是皇后的姐姐,也是咱们儿媳妇舅母的娘家嫂子。要是不要脸,昨天我就能站大街上喊李家是皇亲国戚,当然,就是关远系点。现在嘛,我们要点脸,就别跟亲戚们提亲家母是皇姨的事儿了。”
“先瞒着沈姐。”陈夫人半点没犹豫,“慢慢和她说吧。她家沈二郎当兵一去不回,一提谁当兵她就抹眼泪,把女儿嫁给当兵的,她眼泪就没干过,再吓吓她,可怎么得了!”
于是,吃中饭时,陈家上下都晓得了,大姑太太嫌贫爱富,攀高枝把女儿许给杨元帅家儿子了。陈家也算皇亲国戚这个最关键的信息反而没有接收到。舅太太们愤怒了,九舅太太当场发作,跟陈九舅吵了一架,直接回娘家去了。陈家小姐们在家不敢说闲话,跑到梅十五娘家去数落芳歌的不是,又被王家大娘子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好的。
她们四个女孩儿带着气出来,有两个清醒点的,不好意思再在三省草堂附近呆,就说要回家去。还有两个气性大点的不乐意,打算把小婶子喊来找王家大娘子说理。四个人分成两伙,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两个清醒点的商量一下,回家也是撞枪口,干脆躲到淑琴那里去了。剩下的两位陈小姐还真把莫氏喊出来了,她们三个走回头路,恰好看到梅小姐带着两个使女在道上走。
莫氏要替侄女出气,就拦住梅小姐说她:“你嫂子是怎么说话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话是能对女孩儿们说的吗?”
129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上
梅十五娘五岁识字六岁能对对子;到七岁的时候就会自己翻韵书凑几个绝句。梅大人生怕女儿太有才情走邪道;都没敢让她上学,特为请了个女先生在家教《烈女传》、《女训》,梅十五娘弃了诗文拾起规矩;以妇德闻名亲族。梅大人迁任泉州;还是儿子媳妇尽力劝说;才让女儿上了两年学。梅十五娘聪慧,行事又有规矩,极受学里先生夸赞,所以梅大人老两口爱这个女儿如珍宝。
王大娘子总让着小姑子;也不光因为梅十五娘是婆婆的心头肉,还因为十五娘嘴头能说,人家不搭理她她都能长篇大论说你;要是认真搭理她——王家大娘子当年可是在女学里连任三任马球队长的干活,跟人起争执从不干嘴仗的主儿,挥拳这种事,还是算了吧。做嫂子的,上有公婆,外有丈夫,小姑子又没干缺德事儿,就是嘴头子碎一点半点,让着她当惯她罢了。
十五娘不晓得嫂嫂是让着她,只说自家嫂嫂当年在京城女孩儿里也算出挑的,嫁到她家又是出了名的贤惠,都弄不过她,可见梅十五娘的本事。她心里格外把自己当一回事,在梅家很有些说一不二的女王风度。今日算是有生以来头一遭和嫂子过招,大败而走,憋了好大一团火气在肚子里,正愁无处发作,莫氏就自己撞上去了。
莫氏在家塾里上几年学,也就是识得几个字会记个家用帐。陈家规矩晚辈不许和长辈抬扛,她又和侄女儿们处得来,说道理讲规矩这种事,莫氏是真心做不大来。莫氏问的不太上道,梅十五娘就露出端庄含蓄的微笑,说:“婶子既然知道有些话不当和女孩儿说,就该去寻我嫂嫂理论,和我一个女孩子儿说这些,不合适。”
莫氏当场就臊住了,梅十五娘还很有风度的对着两位陈小姐福了一福,微笑道:“我替我嫂嫂向两位姐姐陪不是,她说的全是糊涂话,你们别和糊涂人计较。”
明明人家说的很有道理,那两个精明点的都被骂醒绕开她们仨啦,这两个倒霉孩子反倒觉得梅小姐说的很对。只讲是非不论亲疏,当着外人的面可以坦承自己亲嫂子不对,还替她嫂子陪不是,梅小姐还真是大度呢。要不是小婶婶在一边,估计就上去跟人手拉手恢复友谊了。莫氏的脸还绷的紧紧的,两位陈小姐被莫氏一扯,只能对梅小姐友好的点一点头,大家各自走散。
时近深冬,叶落枝枯,午后暖阳和风,向阳处有几点绿草在阳光下招摇。路边的菜园子里,一畦畦的白菘绿莹莹的,远处三省草堂的茅草屋顶在日头底下好像都冒着暖气。梅十五娘娇养在深闺里,似这样出门用走的还是头一遭,没一会就香汗淋漓,啐喘吁吁。使女看前头半山坡上有个茶亭,一个先跑过去占座儿,一个扶着梅十五娘慢慢走过去歇息。
那个茶亭离着三省草堂只有二三里远,也没少接待专程路过三省草堂的女客,经验丰富。一看生意上门,茶博士就把预备好的细果子好茶送上来,又极是贴心的说:“前头不远就能雇到轿子,要不要小人帮着喊抬轿子来?”
梅十五娘端坐在茶桌边,朝茶博士微笑点头,“有劳大叔。”十八岁的女孩儿,明眸皓齿,妆饰入时,待人温柔客气,风姿颇为动人。
茶博士受宠若惊,撒着欢儿跑去帮女客喊轿子去了,另一桌两个军爷喊他添热汤都没听见。喊人的那个嗳了一声,笑一笑也没作声,另一个没说话,站起来提汤司令添茶。因为梅十五娘在的缘故,这两人都没大声说话,吃过热茶把茶钱搁在桌上,出了茶亭,两军爷看外头并无男仆跟随,还愣了一下,其中一个就回头扯住梅十五娘的使女,说她:“曲池府满城都是外地来的客人,你们女孩儿孤身出门怎么使得,还是回家喊几个男仆来罢。”
军爷说话原是好意,然梅十五娘是被她嫂嫂呛出门的,听不得“女孩儿孤身”几个字,此时再叫使女回家叫人,不是正好被瑶华说中“被男人冲撞了”?一向只挑别人不守规矩的人,被两个灰扑扑旧战袍的下等军官挑着毛病,梅十五娘心中又恨又恼,立刻没了好风度,冲军爷翻了个白眼,说:“男女有别,交浅言深,客人慎言。”
两位军爷真是好脾气,人小姐不领情,他们自己笑笑,丢开手出门罢了。
等茶博士唤来轿子,梅十五娘慢慢吃过半盏茶,会过茶钱,叫轿夫送她到府城曾任泉州知府的李大人家去。轿夫应的响亮:“天波府杨元帅亲家李府嘛,大家都晓得。”
梅十五娘坐上轿子,前头那个抬轿子的大叔还跟她搭话:“小娘子是李家亲戚?啊晓得李家小姐的聘礼有多少?”
梅小姐皱眉不理,后头那个抬轿子的问:“有多少?”
“常熟府上等良田六十八顷!”前头的大叔啧啧又啧啧,“虽然常熟府的田没有咱们曲池府的田值钱,六十八顷哪,光田租就够养活我全族了。李家小姐真是好福气呐,婆家晓得李家没有田,聘礼就送田,还没嫁过去就疼爱媳妇成这样!”
梅小姐面上不显,心里实是有些酸的。论出身,她和李芳歌都是一样的本地进士女儿,从前在女学,先生夸她十句也夸不到芳歌三四句。她嫂子也是王翰林的女儿,王家亲戚杨家有儿子要说亲,虽然她不稀罕嫁武夫,可是她比李芳歌出挑许多,王家就没想到过她,这样轻一个重一个,明显是因为她嫂子不是柳氏夫人亲生的嘛。偏偏她那个嫂子糊涂,一心一意只晓得顾娘家妹子,人家根本没拿她当数。
梅十五娘冷笑数声,摸摸藏在袖子里的小锡盒,那里头有一枚珠簪,是她准备好给李芳歌添妆的。
李家才到富春就打过一回臭虫,亲戚们除了陈夫人娘家,就只有亲家王家。芳歌上午定过亲,柳夫人自己抽不开身,便叫英华去送添妆。杨家的聘礼那六十八顷良田,原来就是柳三娘的。所以英华去给小姑子添妆,除了代她母亲和舅母姨母送礼,她自家送了一套小首饰,还把原来管田庄的管家带了来。
陈家女眷们坐在后宅二门以内的小花厅里,柳家的几个管家站在阶下。英华拉着有点害臊的芳歌坐在靠门边的两张椅子上,陈夫人坐在上首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沈姐搂着小女儿坐在下手,眼圈儿还红着呢。
英华正说:“那六十八顷地是这三个庄头管,这位田七哥就是管那几个庄头的,衙门里上档子,交公粮,夏秋收租,冬春收藏耕种都问他。府上若有人手,马上就能办交接,府上若是暂时抽不出人,先叫他管着也行。我们庄上是三套帐,庄头和田七哥那里走一套,收粮的米铺子那里走一套,还有巡帐的帐房那里也走一套,三帐核计大数无误就可以不用管他,若是哪套的帐不对,还有另两套的人马去查他,规矩都是定好的。前几年的帐我都带来了,芳歌妹妹得空看两眼。”
管个庄子还要走三套帐,有这么麻烦?陈夫人皱眉,沈姐茫然,芳歌没什么主意,看着英华没话说。
恰好二门上来说有一位梅小娘子自称十五娘是小姐同窗,问小姐见不见。梅十五娘陈夫人也是晓得的,芳歌就说:“我们家就没有田,这些事我不懂,英华好嫂嫂,你和母亲商量着办吧,我接十五娘进来。”她就甩手跑了。
陈夫人上回和丈夫吵了一架,还在深刻的反思:女孩儿温柔顺从,把二门以内照顾的妥妥贴贴,难道还不够?芳歌管家务,送礼什么的都做的不错的,她自己还能下厨做一桌子菜呢,嫁到谁家都合适啊。为什么李大人还觉得女儿这样不够好?
今天杨家聘礼都没有用布帛礼物,直接甩过来六十八顷良田,李大人和亲家表态说这个田添妆嫁里头去,陈夫人也觉得很合适。她还没想到田庄的管理问题,儿媳妇就把人马拉来了,说杨家规矩一向如此,聘礼都是田庄,娘家要留下也好,要添在嫁妆里也好,反正送出去杨家就不管了,这份财产就算儿媳妇自己的私房。杨家儿子多,各房份例都是一样的,要是觉得不够用,添添补补都在这个田庄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