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可以说柳家是举沧州之力营造三分之一个新京城。”
英华指点五柳镇人家,那一家是沧州林家,林家只管供砖,柳家用的大砖小砖方砖花砖,全是他家的。他家是在清凉山开窑烧还是外地买,柳家不问。柳家算好了用量,十日一次发调单给他家。他家拿调单去柳家的船队车队开条子,调运到清凉山各工地上去。因为林家只采办砖一项,他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砖上,专门钻研怎么烧制又好又便宜的砖,柳家给的价比市价略低可是量大。林家还是很赚的。砖、瓦,房梁门柱诸如此类,盖一栋房子可以拆出几十样,每一样都有一家甚至几家专供,总价自然就降下来了。英华只晓得每一样都是便宜的,但是人家是怎么弄便宜的,那是各家自己发家致富的秘诀,英华还真不清楚,所以她算不出来。
李知远听她这样说,就晓得这个果然是她算不出来的,他也算不出来。只怕柳家随便哪一个都算不出来,柳家舅舅估计也不会真细算,大帐面上是赚的就足够了。
头顶的红日移向西边的群山,风从山里吹来。五柳镇上白色炊烟缓缓升起,散落在清凉山各处做工的人跟回巢的鸟儿一样从四面八方向五柳镇汇集。英华这几个月看惯了这样的景色,拉着李知远下马让走路的人。李知远看着原本空旷的街道上,先是走过马队,再是车队来来去去,最后是扛着各样工具的工匠小工们成群结队涌进镇,他心里算一算,就这么一会功夫,就有三四千人进镇,沧州柳家,在清凉山有多少人!
英华一路都在忙着和人打招呼,大多数时候喊七舅公十三叔之类的,也会喊几声二十九婶十六姐这样。男人看到站在她身边的李知远,点个头笑一笑,最多问一句婚期定在哪天。女人们就可怕了,站定脚问李知远的年纪,问他科举成绩,又问他可有兄弟,听说他兄弟还小,又问堂兄弟表兄弟,含蓄的表示等结亲了婶婶上你们家玩去,奔放的就直接问李家亲戚有没有读书好还没有婚配的。
李知远实在招架不住啊,只能闭着嘴傻笑装柱子。英华招架了几位,也扛不住了,拉着李知远落荒而逃,从镇外绕路回家。
镇子的边缘还有几个宅院在建。想是因为工匠们觉得离住的地方近,想多做活,还没有下工。工地上人来车往,极是热闹。离着那块有一座小山,那个小山坡上还蹲着两堆人在看,右边一堆人英华不认得,左边一堆里头显眼的就是天长杜十七公子,那厮看着柳家的工地一脸的苦大仇深,他身边十来个管事模样的人,脸色也不大好看。右边那堆的差不多也是一样的表情。
看到英华身边的黄胡子管事,山头上的两堆人脸色就更难看了。右边那一堆带头的是个四十多的大胡子,瞅一瞅走过来的是婷婷玉立的少女,脸上是真下不来,带着人下山走了。
天长杜十七站起来,先跟李知远拱个手,问:“在下天长杜十七。这不是王二哥吧,李慎之?”
李知远冲他拱拱手,笑道:“在下李知远,十七公子,久仰。”
杜十七脸上的笑意都露出愁容,再跟英华打个招呼,他就扭头接着看山脚下的工地,一点都没有偷看被主人捉到的觉悟。
英华也很大方,示意李知远走人。李知远摇摇手,笑道:“我也看看柳家是怎么盖房子的。”
杜十七又是抖眉,又是眨眼,极是伤心的感慨:“一个三进小宅,从打地基到院门上锁,只要十来天,柳家这么快,叫我们怎么活啊。”
英华和那个黄胡子管家对视一笑。底下几间三进宅院连成一条小街。顶那头的已经在装门窗,中间的在砌墙,靠小山这边的还在打地基。装门窗的那个院门口,停着几辆大车,脚夫们正在下现成的大小隔扇和护窗板,边上站着几个管事模样的人,唱数,记数,完事那车队又朝前行了几十步,接着下门框,窗框。砌墙的那几个院里就有人过来办交接。
一个帽子上拴了一缕红线的管事从那家的大门出来,一排等候装门窗的小工已经在师傅的指挥下扛着门扇和隔扇,流水一样进去了。
李知远的耐性和杜十七一样好,真的就蹲在这里看了好大一会,等里头出来个人请那个头上带红线的管事又进去,他才问同样看的津津有味的英华:“这就要弄好了?”
“是呀,要不要进去看看?”英华笑了,说话声也不小。
“好呀好呀。”杜十七如天真孩子,做欢喜拍掌状,他身后那十来个人睁着眼睛都似盲人。
李知远情知英华是故意说把杜十七听的,就做了个请的手势,让杜十七先行。
杜十七做事甚有分寸,点了三个人跟随,把别人都打发走了。黄胡子管事在前头带路,领着人绕过磊得整整齐齐的砖头堆和干干净净的石灰池,进了顶那头现装门窗的那家。
带头师傅带着几个小工跟着那个红线帽子管事的身后,不晓得陪着笑在说什么。那个管事也不搭理他,自顾自开门开窗,觉得不对还要用力摇一摇,使脚踢两下。小工们甚有眼色,不等带头师傅说话,就使着手里的抹布去擦脚印。
那个管事看到黄胡子略停了一下。黄胡子冲他摆摆手,他就接着挨个挑毛病去了。带头师傅看了一眼黄胡子,又看了一眼他身后的两位公子哥,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那个管事屁股后头打转。那一长串人出了厅转侧院门到后头去了,前头只有英华她们几个人。
黄胡子走到青砖院墙边使手轻轻摸了一下,就道:“还平,明日能涮墙了。”
英华就走过去学着人家那样摸墙,黄胡子轻声教她怎么挑毛病。杜十七听见两句,眼冒金光,脚步就不由自主朝那边移,李知远向前踏半步拦住他的去路,又冲他拱拱手,轻声笑道:“多谢十七公子上回送的那匣东西,知远十分感激。十七公子从哪里寻来,可方便说一声?”
“这次不白送。”杜十七笑道:“李公子出个价如何?”
李知远想到英华说的,这匣东西是杜十七送来的投名状,这个东西英华收下了,他丈母娘又转交到他家,必定是要接纳杜十七了,所以英华今日才会放人家进来看几眼,他便笑道:“三月请十七公子去曲池府城外赏桃花,如何?”
“李公子是痛快人!”杜**松了一口气,笑道:“这人现在我帐房做事,姓贺,小的们都喊他贺师爷,我听底下人说他和贵亲梅家十一郎是旧相识,最近来往颇多,李公子是打算见一见呢,还是先稳着他?”
李知远略一思索,道:“有没有法子困他五日,不教他出门?”
“容易!”杜十七招来一个管家,说:“把你的狗脸露出来给李公子瞧瞧。”又在人家的狗脸上拍了两下叫人走,才对李知远说:“这个狗腿子叫旺财,这事就交给他了。这几天我叫他蹲在秋水楼门口,你有什么事给他捎个信儿就得。”
旺财溜到李知远身边拱手行礼,说了句“小的就去秋水楼门口蹲着去了。”居然一路小跑走了。
杜十七还想凑过去偷师,这一回先客客气气跟李知远打商量:“现在我能过去了吗?”
李知远摇头,杜十七凑到李知远耳边轻声道:“那是沧州出了名的赛鲁班柳二丁,我出三千两都挖不来他,让我过去偷听几句算桃花酒的利钱如何?”
李知远依然摇头,笑道:“偷听不雅,小弟到时候可以多请兄台吃几杯酒。”
黄胡子柳二丁抽空回说:“那个外号是人家瞎叫的,我不认。十七公子想学,也不消三千两银子来挖我,正经提只公鸡两瓶酒来拜师,依十七公子的聪慧,三年就能出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好吗?赛鲁班他还是个木匠啊,天长十七公子认个木匠为师,这种玩笑开起来不好玩啊,杜十七无奈的苦笑。
倒是英华笑嘻嘻喊了声“二丁师傅。”柳二丁乐呵呵抓头,笑道:“小小姐别闹,师傅不能乱喊,八小姐晓得要生气的。”
英华笑嘻嘻的答应一声,柳二丁就说这里没什么可看的,领着他们出来,一路两边的宅院都没有装院门,站在门口就可以看得见里头的情形。
柳家的速度果然是极快的,挖地基的那队人已经扛着家伙走了。街边空地上又来了一队马车,运的是打地基的大块石料。柳二丁过去瞄了一圈,指了指其中两块大石,马上就有人使笔在那两块上涂了两个x,来人把这两块抬到空马车上去了,送货的连忙赶着马车走了。
李知远瞧的有趣,一转身又看见杜十七看着那边屋顶双目又放光。原来那边屋顶上的瓦盖好了,四五个汉子在屋顶上使劲蹦,蹦一会底下就有人喊他们换地方,他们再蹦几下,蹲下去理瓦。
柳二丁还在一边摇头,说:“房子盖的快些没什么,盖瓦不能快呀,他们这个新办法,顶多只能保三十年不漏。”
英华笑道:“十年就要重捡一次啦,二丁师傅,住三十年要是还不把屋顶翻一翻,屋檐上就该长满草了。”
柳二丁还摇头,说:“话虽如此,做活还是要求高一点好。他们这群小兔崽子,就学个盖瓦就出来挣钱,跟什么都不懂没两样!”
柳二丁话说的不好听,可是房顶上下的十来个汉子们都跟听圣旨似的,一个两个都下来了,大师傅大师傅叫得亲热,连站在一边的几个四十五十岁的老师傅都陪着笑,求大师傅露一手。
柳二丁摆手,道:“我陪着小小姐转呢,没空。”
有几个活泼的工匠大着胆子看向英华,被三叶嫂子瞪回去了。英华看看三叶嫂子,对人家无奈的笑笑,那几个青年工匠哄笑着爬上房接着跳去了。
天色昏黄,柳二丁也不肯再带着英华逛,带着他们走回头路。杜十七出了这条小街就和李知远英华告辞。五柳镇都是自己人,何况英华身边还跟着几个王家的管家和三叶嫂子还有使女,又有李知远陪着。柳二丁也就带着他那几个人,跟英华招呼了声回去柳家。
李知远因为英华方才喊了人家一声二丁师傅,人家待她跟待孩子似的,晓得这人和柳家是极亲近的,也客客气气拱手和柳二丁做别。
待他们走了,英华就和李知远说悄悄话,小声说:“他是柳一丁的亲弟弟。他喜欢我八姨,他以为没人知道,其实我外祖父全家都知道!不过我八姨说从前错过了就错过了,现在她孀居守着孩儿过日子,不想再嫁,我外祖父倒是很乐意让他做我八姨丈呢。”
李知远一本正经点头:“二丁师傅人很好。”
英华趁着三叶嫂子走到前头去了,飞快的说:“我觉得我八姨其实是乐意的,就是八姨家的表弟表妹肯定不乐意,八姨又舍不得把孩子交给婆婆抚养,就这么僵住了。”
英华对李知远说外婆家的八卦,虽然因为她八姨的事情眉头微皱,但是李知远觉得她这个样儿甚好,这才是个无忧无虑小媳妇的样子,他看着她的侧脸,一直微笑。
李大人带着儿子在三省草堂住了一夜,第二天他老人家也都没舍去看新买的房子一眼,只打发儿子回家搬银子买房,他只在三省草堂和王翰林商量编教材的事。
李知远在曲池府住了两天,到柳家交银子交害房契,就忙着搬家。英华得空就去镇上新李府替他瞧几眼,大家都忙的差不多把梅十五娘忘掉了。没想到梅四郎亲自寻到曲池府李家去了,沈姐出来说李知远押着行李到五柳镇上去了,梅四郎又追回五柳镇,先至王家问英华李知远家新宅在哪里。
英华看梅四郎神情又急又恼,到底是从小看她长大的姐夫,她虽然恼人家妹子,待这个姐夫还是亲厚的,就问他:“姐夫,怎么了?”
王家在这件事上是无辜的,不论是王翰林老两口,还是瑶华,还是英华,在这件事上的立场和态度都无可挑剔。梅四郎叹气再叹气,还是和小姨子说:“十五娘离家出走了。留了封书信说她要和李知远算帐。”
“啊!她一个人走的吗?”英华大吃一惊。
“还有十一郎那个王八蛋!”梅四郎提及堂弟,满腔怒火,“他也留书与我,说十五娘的事就是他的事,他会替十五娘出头。”
英华愣了半天,只能说:“令弟和十五娘姐姐兄妹感情真好。”
英华亲自带着梅四郎到李家新宅。李知远也才到,正看着人搬家具呢,看到梅四郎和英华一起,他就问连襟:“姐夫寻我何事?”
“十五娘找过你没有?”梅四郎是真着急,十一郎才二十出头,生得又美,十五娘也是十八*九的妙龄女郎。别说十五娘养在深闺极少出门,便是十一郎,他也就在泉州府城逛逛,从来也没单身一人走路啊。这样两个人,连个随从使女都没带,留下两封书信,带了一包碎银子就朝外头跑,还告状,分明是给人贩子送钱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