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华藏祖师
必得乎中;取法于中,必得乎下;若取法于下,念口簧就是下下。中国佛教虽然挂的
是大乘招牌,其所成就比小乘还要低。若在暹罗、南洋一带,虽然教的是小乘,但它
都是讲修心法的;而中国连修心法都没有,因已失传,可以说口念就是了,实在比小
乘还要差。有知识的人是知道的,没有知识的人就糊糊涂涂地念,所以大众应生觉悟
心。大众学佛,不要学仪式,如朝暮课诵、拜忏,如种种喃喃唱唱,这都是仪式,是
念给人看的,是形式的法,而不是成佛方法。大众应该认清体、相、用,应该从体入,
不好从相入。学佛应该要学明心见性法,不要学做和尚。若学做和尚,就差之亳厘,
谬以千里。所以大众要从心性上做工夫,不要从仪式上做工夫。近千年来的学佛人都
在仪式上做工夫,大众应该明了猛醒。从西藏人眼光看,中国是没有佛教的,只有汉
教、中国教,因为它已中国化了。
临终口诀
凡真修行人,临命终时,初诸天前来接引,其时心不为所动,本念佛一心不乱之
旨,加被诸天,皈依三宝,同出三有。次弥陀及诸佛继来接引,本‘不取于相,如如
不动’之旨,请诸佛加被我,安详入定,于定中豁然贯通.脱颖而出,超出三界,直
入性海,即以大印身定中示寂,即时安住常寂光土,究竟涅槃矣。但不宜随佛往生,
因带业往生,即入化城,虽不退转,但历诸阶级,超出难期故也。
二 、 净土法门之钥 (又名︰ 净土心要)
西康诺那呼图克国法嗣
大持明金刚阿阇黎耶莲华金刚藏班智达吴润江上师口授
净土宗来源,属密宗莲花部心要,在印度本有此法门,但未开宗。中国净土宗则
由东晋慧远法师看经发起。净土宗本有三经︰‘阿弥陀经’(小本)、‘观无量寿经
’(中本)、‘无量寿佛经’(大本),其中以‘无量寿佛经’之境界最高,‘观无
量寿发’次之,‘阿弥陀经’之境界最低。‘阿弥陀经’有段经文曰:‘舍利弗,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四、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慧远法师见此修行法似甚容易,
故发起念佛法门。
‘阿弥陀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口译,由其四大弟子关中四杰写成中文。
原经名本是‘十方诸佛称赞阿弥陀佛国土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因为经
名太长,为求简短易记,方便流通,故其弟子善体经义,将其缩短为‘阿弥陀经’,
改得很好。
而原经文中‘执持名号’之‘执持’二字是误译的,实当作‘念持’,这是鄙人
对照藏文经典所发现的。‘执持’之梵文是‘阿陀那’,是阿赖耶识之别名,此识之
力执取维持善恶之业因及有情之身体,使不破坏。‘解深密经’曰︰‘阿陀那识甚微
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成唯识论’曰:‘第
八识虽诸有情悉皆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
坏故。’‘成唯识论述记’亦曰:‘梵云阿陀那,此云执持。’故知经文不当译‘‘执
持名号’,而应是‘念持名号’,亦即口念心忆持。
下面将‘阿弥陀经’之重点说明清楚: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此‘善根福德因缘’是指发菩
提心,行菩萨道,特别要发起不生不灭之真心,否则徒然念口簧,不称善根。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念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
若七日,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心不
乱’有两种境界,一是凡夫之一心不乱,此只能维持短暂之时间,靠此念佛定力,临
终时感动佛来接引,但只能往生凡圣同居土;因未能发起菩提心,故后念即乱,然此
时已到了化城,包藏在莲花中,唯有待将来时机成熟,方能花开见佛,慢慢成道。二
是菩提心一心不乱,此境界较高,可净业往生方便有余土。
而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至为重要。因为吾人临终时,已逝去之六亲眷属,一
定会来接引。吾人若与其打招呼说话,立刻会被其牵去轮回,所以念佛人之主观意志
一定要强,绝不能随他去,亦不可与其多说话,而当对他说:‘你跟我一起念“南无
阿弥打布打雅”,我回头度你。’同时,随行者在生时之业行,亦有三善道或三恶道
之众生前来接引。天人来时,其所演奏之天乐旋律优美,仪仗庄严,天女亦十分美丽。
欲界天有六层,上层天皆较下层天之依、正二报为殊胜,行者若心生贪恋,就会去做
天人眷属。故临终一念非常要紧,应对外境不取不舍,一心念佛,天人来时,要彼随
你念‘南无阿弥打布打雅’;地狱众生来时,亦要彼随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并
说:‘我回头度你。’如果因一心念佛,感动佛来接引,此时有一观念,行者不可不
知——即佛来接引,亦不当随他去。因来迎之佛必是化佛,若随他去,必定往生阿弥
陀佛之化土,此是带业往生境界,一定要落阶级。故临终佛来接引,不可随彼去,当
求佛放光加被,令你安住甚深襌定,此是实报庄严土之境界。若襌定功深,自性现前,
与法性打成一片,即能汇归毗卢性海,究竟涅槃矣。
原经中说有六方佛赞叹此经之功德,其实应是十方佛——即东、南、西、北、上、
下六方,再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方,共有十方。十方佛实同体异名异相,一
切即一,一即一切,皆是阿弥陀佛。若从法身立场讲,法界本无一佛;但因众生根器
不同,当以何身得度者,佛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故又有无量无边之化身佛出现于世,
佛法可说是非一非多的。我们的自性如同一杯水,法界性好比大海水,当自性、法性
打成一片时,即如杯水倒入大海,融为一体,此时无佛无众生,唯一大空自在而已。
西方极乐世界其实有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但只有法藏比丘由大悲愿力化成凡圣
同居土,其余皆只有三土——方便有余土(净业往生)、实报庄严土(襌定安住)、
常寂光土(汇归毗卢性海)。化身佛是有始有终的,报身佛是有始无终的,法身佛是
无始无终的。
净土法门是很难的,不唯鄙人如此说,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亦如是赞叹:‘舍
利弗,如我今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
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
为甚难。’但后代行者,舍难取易,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成功;其实若只念
口簧而不修心,是不能成就的,所以今日修净土者必须舍易从难,把握‘净土心要’
修才行。
念佛法门有五种:一、称名念佛。二、持名念佛。三、观像念佛。四、观想念佛。
五、实相念佛。
一、称名念佛——以生灭心念佛,只在形式上下工夫,有许多念佛的特殊形式,
如数豆子念佛、数念珠念佛、数数念佛、以五音谱成旋律来唱佛等。这是中国净土宗
一般修行的方式,但多不懂自性法门。如此修行,至高也只能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
到那里虽能永不退转,但成道要一步一步慢慢来,会落品位层级的。
二、持名念佛——即口念心忆持,口中念弥陀圣号,心中忆持弥陀之自性。即思
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与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及一切众生之本来清净心
皆是一体,无二无别。我们要恢复本来之自性弥陀,就能与弥陀一体,此是从性分上
念佛。‘金刚经’讲得很清楚:‘“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
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当知着相念佛,永不见自性,必须从性分修持才能成
就。
三、观像念佛——观想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手持宝瓶,以菩提甘露遍洒三千大千
世界,为行者灌顶。大势至菩萨眉心有一宝瓶以智慧光明清除行者罪业。阿弥陀佛手
持莲台,向行者一抛,接引行者往生极乐。此是从相分念佛。但要知观像当不离性,
性相圆融,才能成就。所以修观像念佛,必要有持名念佛的底子才行。
四、观想念佛——即依‘观无量寿经’中十六种观法修行,此乃习定之法。观想
时亦不可离性分,必要有持名念佛的底子,方能到实报庄严土;若着相,落生灭,就
只能到凡圣同居土。
五、实相念佛——当依‘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的修行口诀实
修:‘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所谓‘
都摄六根’即先守六根自性,对外界六尘起灭不动于衷,本‘不分别、不爱恶、不取
舍,自性平等而住’之旨修行。观一切有形有相之人、物、境皆如梦如幻,此即假观;
一切无形无相之内事悉皆空寂,此是空观;空幻一如,即是中观。当我们眼见色时,
心中无色;耳听声时,心中无声;鼻嗅香时,心中无香;舌尝味时,心中无味;身触
觉时,心中无触;意思想时,心中无法,此是不动心之境界。再进一步净六尘,即六
根与六尘绝缘,彼此不勾结,六根不被六尘污染,束六和合返流为一精明,摄用归体,
自性即能现前,最后则能转八识成四智,以上是前念不生之境界。所谓‘净念相继’,
即后念不灭,以第九清净识思维以种种方便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修
行,方能得到正定,此是最殊胜之净土法门。
此外,尚须特别聚精会神体会——凡未经发起菩提心而修观行及诸善行者,均属
不如法。如‘金刚经’所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应观法界性,即诸佛法身,法性非识境,故彼不能了。’以此因缘,凡专修念佛法门
者,必先息灭生灭心,发起菩提心念佛,则庶乎近焉。
今天已将‘净土心要’完全说明清楚,此是最圆最顿之甚深微妙无上心要,当今
念佛修净土者应深自思维,谨慎选择,务必取法乎上,勇猛精进。上根者,此生即能
还归常寂光土;中根者,则能直达实报庄严土;下根者,亦能净业往生方便有余土。
最重要者是绝不落中阴,不入化城。且此娑婆世界之人,有上半世善,下半世始发心
者;有上半世恶,下半世始发心者。是二种人,若修密乘.均得一生即身为佛。以此
界南洲,人身最胜,十方同赞。故西方极乐世界诸大菩萨,均合掌赞叹:‘东方世界,
人身难得,能一生成就。’故多发愿,愿生我国。在极乐世界,虽五大念咒,禽鸟林
木,皆演法音,若云成佛,尚在遥远。故其国菩萨,每日均往十方,供养诸佛。此界
虽浊,不如极乐,若能发菩提心,此心最胜,能一生成辨,纵应堕地狱,亦能转而成
佛,故诸佛均发愿加被。此土众生,成就最速,果能发心,则成佛殊不难也。最后希
望诸位发起菩提心念佛,把握此心要修行,普愿见闻觉知,同成佛道。
吉祥圆满
佛历三○○四年民国六十六年岁次丁已十一月廿九日
注:‘南无阿弥打布打雅’是‘南无阿弥陀佛’之梵音,此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说
之正确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则是中国人翻译的,故我们念佛当从佛所教授者。
三、华藏上师开示净土法门
时间:民国六十七年一月
地点:台北市忠孝东路四段凌云大厦
‘阿弥陀经’中‘执持名号’的翻译是错误的,去找佛学字典‘阿陀那’三个字,
是‘执持’的意思。‘阿陀那’是第八识的别名。去找字典,把‘执持’的意思弄明
白,翻成‘执持’是错误的,应该是‘念持’,口念心忆持。若翻‘执持名号’为‘
念持名号’就对了。因为我年轻时看经看了很多,也懂点藏文。前人翻经有的弄错了,
比方说鸠摩罗什翻经是马马虎虎的,很多地方他丢了。他翻错,我是知道的;他弄丢
了,我也知道的。好像唐三藏法师也曾翻错,翻得很大错误的。如‘观自在菩萨’,
本来是?